<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 </span><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香島中學創(chuàng)校記</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曲 辰</span></p> <p class="ql-block">從老城北角搬到近年發(fā)展日新月異的將軍澳調景嶺,青山作伴,嶺峰比肩,"水泥森林"之余多了一大片令人心曠神怡的天然綠韻。</p> <p class="ql-block">從自家陽臺鳥瞰下的一片中學校園建筑群落中,忽見一座天臺鋪草的綠茵場上高高飄揚著一面紅旗,這景嶺萬綠中的一點紅實在是紅得鮮艷,隨手拍下,再將手機屏展開,旗上的一大四小五星畢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走近這座與景嶺綠野般腰高的新筑,"香島中學"四個大字赫然入目,帶給我的則是一番別樣的驚喜。</span></p> <p class="ql-block">我很快就找到那張斑駁發(fā)黃的家傳相簿中的那張香島中學老照片(見圖),兩相對照,容顏大相徑庭,唯一不變的就是當代大文豪郭沫若題書"香島中學"四字。這四字竟一下子喚醒了我那從父輩口中得到的有限記憶,引起動筆的沖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拜萬能網絡世界所賜,文章剛開了個頭,幾位"老香島"后代用微信傳來了幾份史料與珍藏照片,其中還有老校長盧動生前對其媳婦陳女士講述他如何受命創(chuàng)辦香島中學的記錄。這真是一段彌足珍貴的口述歷史,史海勾沉,善莫大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的香島中學已擴展至3+1的規(guī)模(三個香島中學校區(qū)加一個香島教育機構),算是第三代了,后人也許無法想象,其前世竟與從省城來港的一位叫盧動的體育明星的人生軌跡有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廣州淪陷,廣州大學遷往戰(zhàn)火尚未漫延到的香港,來港學生中有一位曾代表省隊出戰(zhàn)國賽的籃球明星盧動,到港后即被延攬為香港隊的中堅,運動場上果然是身手不凡,但令球迷始料未及的是,球迷還未過足眼癮,運動場上的盧動一個急轉身,就成了本港青年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堅,他發(fā)起組織創(chuàng)辦了抗日宣傳文化團體“紅虹歌詠隊”并任隊長(后改歌詠團),專唱紅歌,激勵青年愛國,后來發(fā)展到過百人,歌聲嘹亮,唱響香江,遂成了老香港人難忘的紅色記憶,更成為香港青年一段光榮的愛國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末,香港上空飛來日寇飛機狂轟濫炸,日寇鐵蹄踏入香港,香港全面淪陷,各類社會活動中斷,百業(yè)凋零,難民充斥,整個香港暗無天日,民不聊生,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年零八個月后,抗戰(zhàn)勝利,但香港大多數學校被毀于戰(zhàn)火,許多學生和學齡兒童在戰(zhàn)爭中失學,學校的復辦已成社會各界的當務之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底,港英政府教育司署返港宣布重新審批漢文學校注冊事宜。已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擔任中共香港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的盧動從中嗅到機會,喚醒了久存心間要辦一所學校的夢想,此前在港從事抗戰(zhàn)救亡青年運動及教學實踐中,他對港英政府推行的殖民奴化教育深惡痛絕,學校豎米字旗,掛英女皇像,講大英帝國不倒的神話。學校的校長、教師哪怕是無意中有一點被當局認為是對大英不敬之舉,就要受到重罰。在這種奴化教育和政治熏陶下,學生被潛移默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香港學校多多,居然無一扛鼎舉旗,聲言自己是愛國學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盧動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憤,他找到東江縱隊的祁峰(后來的香港新華社副社長)。祁峰十分贊賞盧動的想法。他說:茲事體大,我們一起找譚天度同志和連貫同志匯報,聽聽他們的意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譚天度是1920年入黨并參加過南昌起義和省港大罷工的德高望重老前輩,時在港從事政協統戰(zhàn)方面的領導工作,聽罷匯報,他問盧動:你的想法不錯,有無具體方案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盧動顯得很有信心說:"戰(zhàn)后香港的學校大多摧毀得面目全非,只剩"空殼",即使當局現在通知重新注冊復辦,有的學校亦無以為繼,故有些投機商人亦蠢蠢欲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哪些學校無以為繼?"譚天度似乎只對上半句感興趣,打斷盧動的話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我所知,有一所毀于戰(zhàn)火的香島學校今已成廢墟,校董們都回廣州去了,如今連人影都找不著。戰(zhàn)前我從事抗日救亡運動時作為掩護身份曾兩度在香島任教,與該校董事長陳躍云頗稔熟"。聽到這里,譚天度大概明白了幾分,哈哈大笑道:看來你盧動已看中了"香島"這只"空殼"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話間港工委副書記連貫到,祁峰與他耳語幾句,只見他連連點頭。這位才華橫溢的中共廣東省委大員此前就與盧動熟悉,便半開玩笑地附和了譚天度一句:看來還是盧動這個外來和尚會念經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領導明確兩點:</p><p class="ql-block">其一,這件事一定要辦,而且要快辦,辦好,務求盡快在香港建立一所打自己旗號的學校;其二,黨組織目前在經費方面也很困難,許多同志連飯也吃不上,錢只能具體由你去籌。但組織上可以幫助你發(fā)動一些進步人士的關系,如朱治平、黃培鋼、楊夷、甘偉光、陳佩雯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盧動是個說干就干,找對人干對事的人,他先去找組織介紹的朱治平、黃培鋼、揚夷、甘偉光、陳佩雯等。應該說他們都不算富人,但建一所愛國學校則義不容辭,他們慷慨拿出自己的積蓄湊了一萬元,陳佩雯還介紹他找一個叫潘比薇的好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盧動馬上又找到潘比薇,原來她的丈夫吳炳昌是位建筑商,聽盧動一說,當場就投了5000元,有人帶了頭,趁熱打鐵,盧動馬上到廣州,找原香島學校那八位股東,說服了他們每人再注資2000元以盤活"香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著連續(xù)幾天跑下來的這三萬余元,重建香島,盧動心中有了底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到香港教育司署辦理注冊手續(xù)時,又通過太太的姐姐方信真的社會關系,引見教育司署視學官,免去了審批中的諸多麻煩,順利注冊和審定了校長盧動的資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所謂得道多助,盧動在選址重建香島中學時,又得到出錢、出力又出主意的建筑商吳炳昌的大力支持,吳炳昌將其屬下的九龍運動場道的校舍以優(yōu)惠條件租給已獲注冊復辦的香島中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初,香島中學開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緊張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盧動帶著幾個月來醞釀思考的關于未來香島中學的性質、任務和辦學方針、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校董會組成等重要事宜向譚天度、祁峰,以及李殷丹、黃煥秋、陳能興等同志作了匯報與交流。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同志們的支持,領導還指示剛到港工作的方紹謙協助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校董會應運而生,校董有吳炳昌、盧動、潘比薇、楊夷、朱自平、黃建峰、甘偉光、馬公武、方紹謙等九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盧動任校長。盧動提議出資</span>最多的吳炳昌先生擔任董事長并獲通過。</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u>香島中學創(chuàng)校初期教職員合照,前排中為校長盧動,后右2為小學部舍監(jiān)謝月香</u></i></p><p class="ql-block">同年3月,香島中學正式招生,首屆學生有300多人。香島中學建立后,以其鮮明的愛國民主教育旗幟在漢文教育界打響了名堂,而同時,其左派形象也引起了英殖民地當局的注意,視學官常常突然襲擊,來校進行突擊檢查,盧動校長常被特務跟蹤。久而久之,原香島舊址來的幾位老校董產生了動搖,甚至對學校形成的左派形象多有不滿,在師生中造成混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u>上世紀四十年代香島中學創(chuàng)校初期盧動校長與師生們留影(照片由盧動校長家人提供)</u></i></p><p class="ql-block">中共南方局派夏衍和李佳仁為此專門約見盧動,盧動說:"領導不必過慮,我有三策正想請領導幫拿個主意呢,其曰請客送禮為中策;忍氣吞聲聽之任之是下策;買斷股東股權,學校完全由我們說了算才是上策"。夏公聽罷,拍案叫好:“快刀斬亂麻,干脆就買斷他們”!于是,盧動立即回校開會貫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購一個"空殼",老校董要價16000元,資金從何來?盧動只能發(fā)動師生募集,事不宜遲,夜長夢多。師生與家長大會上,盧動將學校面臨的處境和香島中學要辦下去的決心和盤托出。憑著一股愛國浩然之氣與多年積攢下來的人氣,師生們熱情高漲,反應熱烈,不少家長現場簽名認捐,教師捐出自己本就微薄的月薪的20%,學生捐錢的捐錢(一般是省下來的零用錢),獻物的獻物,一些女生當即將自己的金項鏈、金耳環(huán)摘下來捐給學校,甚至把訂婚戒指也獻出來了,場面十分感人,募集大會成功募得22000余元,超出目標。盧動將八位原香島老校董請到香島中學以禮相待,好合好散,一起到律師樓辦清手續(xù),徹底買斷了他們手中所持的學校股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此,香島中學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浴火重生!香島中學與國家共命運,以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學生為己任,以才華貢獻國家,以知識服務社會,以前所未有的勇氣開創(chuàng)末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島中學迎來長足的發(fā)展,原窩打老道的舊址通過法律手續(xù)取得了永久居住使用權,47年3月開始又租用了運動場道擴建校舍,繼續(xù)招考新生。為了管教上的便利,把原來的校址改為小學部,中學部則設在運動場道新校區(qū)。新生的香島中學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僅僅兩年時間就發(fā)展成1000多學生的大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盧校長親自兼任港九各界勞軍籌委會副主席職,積極參與和支持愛國團體舉辦的系列活動。據家父回憶,有一次港九電車工會為爭取工人權益舉行大罷工。盧校長聞訊后立即召集同仁們商議,大家一致聲援,當即解囊表示支持,錢裝入一個大信封后便擬遣人送去。"誰去?"盧校長當場征詢,話剛落音,陳殘云老師就說:"誰管財務誰去!"大家沒意見,此光榮任務便落在家父聯安身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珠江縱隊楊子江、阮洪川、吳孑仁、甘偉光、張矛等干部以及部分戰(zhàn)士奉命轉戰(zhàn)香港,根據中共華南分局華僑工委指示,籌建旅港中山青年聯誼會支援內地如火如荼的解放事業(yè),時仍兼任青委書記的盧動積極參與謀劃并從香島中學派出得力同事參加。</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u>1946年秋,作者父親黃聯安香島中學留影</u></i></p> <p class="ql-block">隨后,一批來自粵、穗兩地文化名人及戎裝甫卸的珠縱英才先后加盟香島,我知的就有陳殘云、黃寧嬰、楊奎章、盧熾輝、黃雨、黃桂榮、王成生、王秋文、沈吾華(沈均儒侄女)、沈勃、甘偉光、謝月香……等,他們的到來無疑使新生"香島"香遠益清,且抹上了一道紅色的傳奇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島中學誕生于祖國處在前途與命運大決戰(zhàn)之時,盧動校長肩負使命入主香島中學,他曾是省港體壇名將,除跳水出眾外還是香港籃球隊中堅人物。故盧校長不光辦學育才有方,還通過其民間知名度及香島中學之便,團結和凝聚港九各界愛國力量,極大地發(fā)揮其對內地革命斗爭的后援作用,還要讓香島中學為日后的新中國建設培養(yǎng)輸送人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盧校長親自兼任港九各界勞軍籌委會副主席職,積極參與和支持愛國團體舉辦的系列活動。據家父回憶,有一次港九電車工會為爭取工人權益舉行大罷工。盧校長聞訊后立即召集同仁們商議,大家一致聲援,當即解囊表示支持,錢裝入一個大信封后便擬遣人送去。"誰去?"盧校長當場征詢,話剛落音,陳殘云老師就說:"誰管財務誰去"。他指的正是家父黃聯安,大家表贊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11月22日,</span>旅港中山青年聯誼會在九龍香島中學小學部召開成立大會,并成立了首屆理事會。</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u>旅港中山青年聯誼會首屆理事留影</u></i></p><p class="ql-block">旅港中山青年聯誼會(簡稱中聯會)成立后與香島中學師生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積極開展各種愛國活動,如捐獻寒衣支援游擊隊,支援港九電車工人罷工募捐運動,認購愛國公債,選派優(yōu)秀青年和愛國、進步的香島中學畢業(yè)生作為人才輸送回內地,支援華南地區(qū)的解放事業(yè)等。據統計,1948年到1949年間,先后輸送青年計有11批近200人。這批人才經過實際工作的磨煉和培養(yǎng),解放后,大多在省、市、縣各戰(zhàn)線及政府機關中擔任領導職務,發(fā)揮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1948年3月,香島中學創(chuàng)校兩周年,三千余嘉賓應邀出席慶祝大會,郭沫若先生撥冗前來。陣陣熱烈掌聲中,先生登臺作了一番熱情洋溢的發(fā)言,他高度贊揚香島中學師生的愛國情懷、辦學理念及發(fā)展成果,他代表家長對老師們兩年來辛勤培桃育李鞠躬致意。最后先生還饒有風趣地說:如果自己年輕二、三十年,入讀香島必是首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問香島中學焉得好評如許?答曰:有黨的領導、有明確的辦學方針、有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以及有一支熱愛國家、熱愛教育事業(yè)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此乃香島中學生生不息之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島中學復校時值抗戰(zhàn)勝利,許多人才、精英匯聚香港,香島中學捷足先登,招聘到優(yōu)秀人才,其中許多還是黨組織介紹來的愛國名士。當中有著名的學者、文學家、教授、詩人如陳殘云、黃寧嬰、王秋文、沈勃、沈吾華(沈均儒侄女)、陳奎章、黃秋耘、黃雨,以及戎裝甫卸的珠縱英才甘偉光、謝月香、孫烈……等。他們的到來無疑使重生的"香島"香遠益清,且抹上了一道紅色的傳奇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們?yōu)橹粋€共同的崇高目標聚集香島中學,授課同時,參與教學研究,商討教材教法,特別是重點研究解決課本教材不適應我們的教育理念和要求的問題,尤其是對文史類教材采取了批判性補充,加入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和中國人民百年御侮圖強、前仆后繼奮斗內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島中學是一所名副其實的浴火重生創(chuàng)業(yè)學校。真正的白手興家,艱苦奮斗,香島的教職員工都是為著一個共同的崇高目標走到一起來的,雖苦猶樂,不計報酬。由于經費緊缺,香島中學的教師工資水平低于其他學校,甚至在初創(chuàng)期只有飯吃,沒有工資。住房條件也很差,盧動校長有很長時間住在學校的浴室。在開展愛校建校募集資金時,全體教職員工自愿將自己當月微薄薪金的20%拿出來支持學校,在香港這樣一個逐利至上的殖民地商港,香島人的這種雖苦猶榮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是多么難能可貴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盧動難以忘懷的是當年郭沫若先生對香島的關心和支持。作為學生家長,他經常來學校參觀指導,撥冗出席家長聯歡晚會,在會上發(fā)表熱情洋溢的講話,贊揚香島的辦學精神與教育成就。一次,先生在家準備了豐富的晚餐,宴請盧動校長和連貫、華崗等政經學者名流,并推盧動校長居首席,席間,先生對盧動談了不少勉勵之詞。飯后還即席揮毫贈言:<b>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b>盧動將墨寶掛在學校醒目處,以勉師生毋忘創(chuàng)業(yè)傳統,勇立潮頭創(chuàng)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盧動校長在他創(chuàng)作的《香島之歌》中有這樣的詩句:“香島是一座熔爐,它把千百青年鍛煉改造; 香島是一條新路,它引導年青一代走向新生;香島是中華赤子,有了你,祖國多一份光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特大喜訊傳來,提前作好了迎接這一偉大時刻的香島中學,由校長盧動主持了香島中學全體師生集中升國旗、唱國歌的歡慶儀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聲中,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在香島中學上空冉冉升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光榮時刻載入了香港歷史,這是香港上空同期最早升起的五星紅旗之一。香島中學與培僑、漢華等俗稱"左派"的學校以及其他愛國社團陸續(xù)舉行的一系列歡慶活動大大觸動了港英當局的敏感神經,他們派出情治人員到香島中學興師問罪,說是香島中學違反了港英政府的規(guī)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盧動校長親眼目睹和經歷了當年日寇狂轟濫炸下,香港淪陷民不聊生,港英當局不管不顧,英軍不抵抗而舉白旗,導致香港人陷入三年零八個月暗無天日的苦難深淵。面對指責,盧校長的反駁底氣十足,他說:新中國誕生,全世界都知道,身為中國人,我們在香島中學校園升國旗、唱《義勇軍進行曲》究竟違反了規(guī)定哪一條?《義勇軍進行曲》唱的是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中國軍民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把日寇趕出了中國,趕出了香港!不如此,你們今天還能站在這里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港英當局的人在香島中學碰了一鼻子灰,領頭的校長盧動對于他們如芒刺在背。明的不奏效,于是就用陰招。在港英當局主使下,1950年1月5日凌晨,一批警員突然襲擊,闖入香島中學職員宿舍,翻箱倒柜,卻不見盧動,后竟在一排浴室最后一間找到,那是用浴室改的住室,極其簡陋,如此一貧如洗的校長令來抓人的警察頭目也難以置信。最后警察以盧動在校園組織升國旗、唱《義勇軍進行曲》違法為由將他拘捕,并以《驅逐不良分子出境條例》為名當天就將盧動強行遞解出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迫離開投入了不少心血創(chuàng)立起來的香島中學,離開一班共同創(chuàng)業(yè)的戰(zhàn)友,盧校長心中五味雜陳,不覺來港十二年,一個年輪過去,尤如又一個灌籃轉身,不變的應還是那個"中堅"的角色,盧動相信香島中學與他一樣有著愛國與教育情懷的戰(zhàn)友、同事們一定不負重托,堅守初心,"香島像一個熔爐, 把百千青年鍛造"(盧動語),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永遠飄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與其差不多時期由組織安排來香島中學工作的這批人士也根據組織需要,陸續(xù)返回內地參加新中國的建設,時百事待舉,正處而立之年的他們各擅其長、獨當一面,全部派上了大用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老香島人欣慰的是今日之香島中學已發(fā)展成為四校系列的香島教育機構,四校總監(jiān)乃九十余歲且教育情懷依舊的香島老前輩葉慧珍女士,校長黃頌良、鄧飛等亦非等閑之輩,他們繼往開來,發(fā)揚光榮傳統,辦學理念鮮明,「愛國.進步」初心未忘, 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矢志不移。整個"香島系"發(fā)展生機勃勃,并積極與內地學校互相交流學習,還通過教育扶貧,在內地邊遠地區(qū)創(chuàng)辦了十三所希望學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當年與盧動校長差不多同期別離母校香島的一班老師與校友三十年后與校長盧動一起在廣州再相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特大喜訊傳來,提前作好了迎接這一偉大時刻的香島中學,由校長盧動主持了香島中學全體師生集中升國旗、唱國歌的歡慶儀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聲中,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在香島中學上空冉冉升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光榮時刻載入了香港歷史,這是香港上空同期最早升起的五星紅旗之一。香島中學與培僑、漢華等俗稱"左派"的學校以及其他愛國社團陸續(xù)舉行的一系列歡慶活動大大觸動了港英當局的敏感神經,他們派出情治人員到香島中學興師問罪,說是香島中學違反了港英政府的規(guī)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盧動校長親眼目睹和經歷了當年日寇狂轟濫炸下,香港淪陷民不聊生,港英當局不管不顧,英軍不抵抗而舉白旗,導致香港人陷入三年零八個月暗無天日的苦難深淵。面對指責,盧校長的反駁底氣十足,他說:</span>新中國誕生,全世界都知道,身為中國人,我們在香島中學校園升國旗、唱《義勇軍進行曲》究竟違反了規(guī)定哪一條?《義勇軍進行曲》唱的是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中國軍民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把日寇趕出了中國,趕出了香港!不如此,你們今天還能站在這里嗎?!</p> <p class="ql-block">港英當局的人在香島中學碰了一鼻子灰,領頭的校長盧動對于他們如芒刺在背。明的不奏效,于是就用陰招。在港英當局主使下,<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0年1月5日凌晨,一批</span>警員突然襲擊,闖入香島中學職員宿舍,以盧動在校園組織升國旗、唱《義勇軍進行曲》違法為由拘捕盧校長,并以《驅逐不良分子出境條例》為名當天就將盧動強行遞解出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迫離開投入了不少心血創(chuàng)立起來的香島中學,盧校長心中百味雜陳,往事如電影般回放。1938年,廣州淪陷,盧動隨廣州大學的遷港繼續(xù)學業(y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到埗</span>他就積極參加了香港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動,不久又組織創(chuàng)辦了青年抗日團體"紅紅歌詠團"并任團長。1941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擔任港九青委書記。最值得他自豪與寬慰的是1945年9月抗戰(zhàn)勝利后,他心中多年想辦的一所進步、愛國學校正在一步一步邁向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轉眼間十二年過去,自已又轉赴新征程了。盧動相信香島中學有愛國與教育情懷的戰(zhàn)友、同事們一定不負重托,堅守初心,"香島像一個熔爐, 把百千青年鍛造"<span style="font-size: 15px;">(盧動詩語),</span>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永遠飄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與其差不多時期由組織安排來香島中學工作的這批人士也根據組織需要,陸續(xù)返回內地參加新中國的建設,時百事待舉,正處而立之年的他們各擅其長、獨當一面,全部派上了大用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當年盧校長他們欣慰的是今日之香島中學已發(fā)展成為四校系列的香島教育機構,四校總監(jiān)乃九十余歲且教育情懷依舊的香島老前輩葉慧珍女士,校長黃頌良、鄧飛等亦非等閑之輩,他們繼往開來,發(fā)揚光榮傳統,辦學理念鮮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愛國.進步」初心未忘, 培養(yǎng)學生</span>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矢志不移。<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個"香島系"發(fā)展生機勃勃,并</span>積極與內地學校互相交流學習,還通過教育扶貧,在內地邊遠地區(qū)創(chuàng)辦了十三所希望學校。</p> <p class="ql-block">當年與盧動校長差不多同期別離母校香島的一班老師與校友三十年后與校長盧動一起在廣州再相會。</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u>上世紀70年代老香島人重聚廣州</u></i></p><p class="ql-block">我認識的前輩有第三排中戴眼鏡者老校長盧動(省體委副主任),前排左1陳殘云(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左3盧熾輝(廣州廣雅中學校長),后右二楊奎章(廣州市文化局長),第二排右2黃聯安(中山小欖中學校長),后排左1校友黃河(流溪河水電站黨委書記)等。遺憾的是珠海市首任市長甘偉光(原香島中學教導主任)、黃寧嬰(廣東省粵劇院黨委書記)、黃雨(省作協詩人),以及廣州市人事局長校友方駿等師友因公事未能與會。</p> <p class="ql-block">1979年秋,省體委老領導盧動<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中者)</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應邀到中山參加文革后復辦的60</span>年一度"小欖菊花會",其間抽空到小欖中學看望了當年的老部下黃聯安<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右,時任小欖中學校長)</span>。</p> <p class="ql-block">老校長盧動題贈黃聯安詩句:<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山愛夕陽紅,黃花晚節(jié)香</b>。詩語道盡了老一代香島人的愛國與教育情懷。</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u>1996年,時值香島中學創(chuàng)校五十周年金禧大慶,創(chuàng)校校長盧動(中)攜夫人方信真(左)欣然回到香島中學,與戰(zhàn)友師生喜相逢。(照片由盧動校長家人提供)</u></i></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 15px;"><u>香島中學的升旗禮進行時(2021)</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u>?</u></i></p><p class="ql-block">歲月如梭,似水流年。距那次老香島人聚會不覺又過了三十年,大多數與會者已作古,可告慰他們在天之靈的是他們這一代老香島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依然高高飄揚在香島中學上空。她見證了香港七十余年的歷史嬗變; 見證了1997年7月1日米字英旗黯然卸下、五星紅旗莊嚴升起; 見證了香港回歸后的幾度風雨又幾度彩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 曲辰,寫于2021年教師節(jié)前夕</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边|
温州市|
无锡市|
临澧县|
汶上县|
安阳县|
辽宁省|
新田县|
阳谷县|
江山市|
张家港市|
田阳县|
晴隆县|
阳高县|
棋牌|
铜川市|
麻江县|
合作市|
桃江县|
新营市|
南康市|
吉安市|
乌鲁木齐市|
东宁县|
龙口市|
海阳市|
广元市|
资阳市|
河池市|
萨嘎县|
黔江区|
花莲县|
普兰店市|
蒙自县|
会东县|
凯里市|
托里县|
周口市|
姜堰市|
镇赉县|
江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