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去年春節期間新冠疫情發生以后,很多地方采取了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戶外就面臨著各種各樣的不確定因素,每年一次的長線計劃也擱置了。只好得空在疫情防控的間隙在附近皖南走走。</p><p class="ql-block"> 今年本來是計劃五月底六月初去新疆喀拉峻走走的,一直想去,時間一直沒安排過來,五月份安徽六安的幾例患者導致整個安徽人成為防控對象,不受待見,只好作罷。</p><p class="ql-block"> 五月份,甘肅白銀馬拉松事件以后,由于疫情和安全的雙重影響,西藏四川的很多路線也都封禁不讓走了。聽傳世說甘南扎尕那徒步不錯,加上甘南其他地方休閑旅游一起走了。甘南早就聽說過不錯,一直也想去。剛好其他地方走也不方便,甘南扎尕那徒步也成了不錯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 之前我對扎尕那了解不多,臨時抱佛腳,查了一些資料。扎尕那”的藏語意思是“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閻王殿”之稱。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山勢奇峻、景色優美,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石頭宮殿。我也主要查了各種軌跡路線,選擇被大家廣泛認可的路線走法,其他的也沒有多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些去過甘南扎尕那的朋友都對扎尕那贊不絕口,就覺得扎尕那應該還不錯的。但畢竟徒步只有五六十公里,三四天可以搞定,也就是勉強走走,既沒有強烈的憧憬和興奮,也沒有太高的期望值。</p> <p class="ql-block"> 我們計劃是七月中旬,安徽疫情管控解禁,七一百年大慶也才結束。七月中旬也應該是甘肅鮮花盛開的時候。總時間半個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盡管和我們之前走過的狼塔、念青東相比不算什么,但畢竟海拔四千左右的埡口很多,還有一些新人,對高海拔重裝徒步狀態究竟如何不了解?還是不敢怠慢。選人的時候很慎重,既要考慮重裝經驗,也考慮高海拔徒步經歷,飲食上也做了充分的準備,感謝傳世,提前安排蒸熟曬干了米飯,鹵好牛肉真空包裝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們計劃是7月11號蘭州會合的,沒想到,臥鋪票也難買,直接在12306根本買不到,要通過攜程加價排隊搶票才能買到,下手遲了排隊也買不到,八個人只有三個人買到了同班次臥鋪,一個買的高鐵,兩人買的硬座,兩人提前出發先到華山溜達了一圈。先到的就在附近轉轉,晚上大家一起去小吃一條街找吃的,黃河大橋轉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原定計劃也根據傳世建議(根據天氣情況,為了盡量避開雨天徒步)改為反穿。</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7月11日(周日)大家蘭州集合,活動計劃也根據傳世建議(根據天氣情況,為了盡量避開雨天徒步)改為反穿。我們是7月12日下午進山,露營三天晚上,7月15日下午到達扎尕那村。</span></p><p class="ql-block"> 此次甘南扎尕那重裝徒步總行程三天半,總距離52.31公里,拔高2601。我粗略統計一下,總共翻過了21個埡口,其中海拔4000左右的埡口有8個。扎尕那屬于高海拔徒步入門級,強度不是很大,時間也不是太長。但對于新人來說,還是夠喝一壺的。每個人都說風景美,這趟走的值。盡管經歷了一些曲折,但大家都安安全全出山了。</p> <p class="ql-block"> 從我們進入扎尕那大山的那一刻起,就被被漫山遍野的野花,大片大片的高山草甸,伸手可得的藍天白云,溝壑縱橫的山澗,雨后遠山的云霧繚繞深深吸引震撼。比我預想的要漂亮的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p><p class="ql-block"> 出山以后我在查了一些資料,才知道,這里也是美籍奧地利探險家、植物學家、地理學家和語言學家洛克曾經到此地去過,把這片世外桃源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 “我平生未見如此綺麗的景色。如果《創世紀》的作者曾看見迭部的美景,將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評價,扎尕那名副其實,不負盛名。</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村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鄉,海拔3000-3300米,周圍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 扎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閻王殿”之稱,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扎尕那是由四個村寨組成,按山勢從低到高依次為東哇村、業日村、達日村、代巴村,村子的房屋大部分還保持著原生態的木板樓。這里的居民以藏族為主,據稱是吐蕃第三十二朝順贊干布的后裔。</p><p class="ql-block">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2009年發布的尋找十大“非著名山峰”,扎尕那山赫然列于榜單第四位。山峰、峽谷、河流、原始森林和第四紀冰川地貌遺跡等,相與為伴、蔚為壯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徒步讓我印象最深之一——漫山遍野的各色各樣的叫不出名字的野花。</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多,這么大面積的野花,讓人目不暇給,讓人終身難忘。有人說,這里的野花比新疆最有名的喀拉峻還要多,還要讓人震撼。</p><p class="ql-block"> 反穿徒步的前兩天基本上都是在草甸花海里穿越,在花海里徒步、徜徉、嘚瑟、嬉鬧、拍照,一個個心花怒放,美的不行。</p> <p class="ql-block"> 坐在花叢中,頭頂著藍天白云,鮮隨便拍上幾張照片,都很驚艷,都是大片。</p> <p class="ql-block">幾名隊員在鮮花叢中來個合影</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讓我印象最深之二——奇石林立,溝壑縱橫。</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不愧是天然“石城”,這里的每一條山谷,都有著不同的風光。山澗、怪石、山巒、綠茵、野花,這里沒有喧鬧,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擁擠,行走在峽谷之內,會讓人覺得身心都得到了治愈。腳下是廣袤的草原,遍地的野花,抬頭近處遠處的山上奇石林立,溝壑縱橫 ,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 不算很長的距離,卻有二十多個埡口,每個山谷都各有一番洞天,別有一番滋味。讓人目不暇給,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進山時候的一線天峽谷。</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讓我印象最深之三——雨后云霧繚繞,宛如仙境。</p><p class="ql-block"> 前兩天是晴天,第三天開始陰雨綿綿,以后的山谷清新脫俗,遠處的山巒云霧繚繞,虛無縹緲,如夢如幻,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讓我印象最深之四——大片大片的高山草甸上牦牛成群,就像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峽谷營地,第二天的刀鋒埡口附近的牧場,都有大群大群的牦牛,安靜的吃著草,見了人也旁若無人。</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讓我印象最深之五——雄渾蒼涼。</p><p class="ql-block"> 在大山的深處還有一些茫茫荒原,蒼涼雄渾,和野花盛開的草甸形成鮮明的對比。可以說的扎尕那的另一種風格。</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和傳世的兩張照片,也可以說是人與自然和諧,和動物和諧。</p><p class="ql-block"> 我和傳世,是戶外的好兄弟,好搭檔,我們一起走過狼塔C+V,念青東,鰲太,配合默契,很多事情,不需要說,都能心領神會。平時附近徒步,只要他在前面,我總會留在后面,我如果出現在前面,他也會自動落在后面,相互呼應。</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讓我印象最深之六——人與自然和諧,人與動物和諧。</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傍晚,我在大峪溝上面的牧民營地扎帳篷的時候,一群小牦牛跑過來,旁若無人的圍著我,圍著帳篷轉,我輕輕的撫摸著牦牛,它也不見躲閃,可愛極了。</p><p class="ql-block"> 早上吃早飯的時候,牧民阿嘎家的小狗也一直圍著我們轉 ,后面還一直跟著我們跑了很遠。</p><p class="ql-block"> 平時很難看到這種景象,找到這樣的感覺,讓人陶醉,讓人留戀不舍,難以忘懷。</p> <p class="ql-block"> 介紹完重點,我還是平鋪直敘的介紹大致行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7月11日 早上7點41分,我們從蘭州乘坐D8882次動車出發,到岷縣,包車趕往徒步起點,這樣能節省時間,盡早進山,開始徒步。我們先到卓尼縣城補充采購了一些新鮮蔬菜,中午在冰古村吃的午飯,師傅和大峪溝保護區聯系好了,費了一些周折,多花了一些錢,才到達徒步起點。</span></p><p class="ql-block"> 求索戶外一行8人甘南扎尕那重裝徒步穿越和休閑游一行八人岷縣火車站合影:草根、傳世、劉敏、學徒、黑牡丹、關關、雪、鴻運。</p> <p class="ql-block"> 大峪溝保護區一般是不讓外面的車進的,司機聯系好了,我們的包車才開進去的,車子在三角石停下,大家下車拍照留戀。</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7月12日,第一天。下午二點多鐘,我們到達徒步起點一線天前面一點的地方,整理好包袱,分配好氣罐。開始進山,今天計劃是徒步12公里,在溪谷營地扎營。根據實際情況晚上分成兩處扎營,我帶著后面的兩個在牧場營地扎營,實際大概走了9公里。傳世他們五個人在過埡口的溪谷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一線天前面一點的地方開始下車,整理好裝備,大概下午兩點我們開始徒步的。先到一線天,正在維修,要從鋼管林立的腳手架中間穿過去。</p><p class="ql-block"> 后面還走了一段彎路,經過校正,才走到正確的進山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剛上山的一段是急速拔高,景色也越來越美,到處盛開著野花。走在花叢中,感覺特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剛上山的時候一路拔高,在加上有的人對高海拔重裝徒步一下子不容易適應,身體狀態差異大,距離拉的也很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面還好,大家邊走邊等,全隊基本上保持著正常的行走速度,后面由于體能和重裝經驗,隊伍距離開始拉開,傳世前面帶著隊伍走,我陪著后面的老劉、鴻運一起走。原計劃是到達溪谷草甸營地扎營,等我邊走邊等著后面兩個,到達牧民氈房已經快有七點了。按照這個速度趕到前面的營地,起碼要到晚上十點。我本來想追上前面的,和他們說就在這里扎營,追了一公里多,也沒追上他們,只好返回等后面的兩個。</p><p class="ql-block"> 等后面的兩個上來,明顯感覺他們狀態不是太好,感覺不能在走了,走夜路不僅有危險,而且萬一拉爆了高反了問題會更嚴重,只好就地扎營 。和前面的聯系不上是個問題,我感覺和傳世有默契,他應該會知道我們扎營了。過了一會兒,傳世居然還是放心不下返回了,和我說好第二天早上盡量安排牦牛輕裝追上前面的隊伍。傳世辛苦了,又趕著夜路回前面的夜路,到晚上十一點才到營地,深一腳淺一腳,走的頭都暈。</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們簡單做了一點三個人的晚餐,早點吃飯,早點休息,恢復調整。老劉和牧民商量了明天牦牛的事情,本來一頭牛,人家不愿意的,好說歹說,才勉強同意。</p><p class="ql-block"> 這個營地真是太美了,是不可多得的極品營地。</p> <p class="ql-block"> 7月13日,第二天。天氣晴朗。我是早上8點半鐘出發,后隊兩個人人輕裝,我負責前后接應,兩隊在大便石附近匯合,晚上5點多扎營雙乳峰營地,今天海拔不是很高,從3000多開始,總計徒步8個小時,太徒步距離15公里。總共翻過7個埡口,其中3800多米的埡口3個。</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來,他們兩個狀態還不錯。吃過早飯以后,看他們協調落實好牦牛。考慮到他們兩輕裝要輕松一些,又不放心前面的隊伍,我叮囑好他們兩個跟緊阿嘎和牦牛,約好在大便石那里等他們。就急急的追趕前面的隊伍去了。</p><p class="ql-block"> 早上的氣溫不高,走起來很舒服,越往上走,視野越開闊,感覺更美。前面就是刀鋒埡口,遠處山石聳立,猶如刀劈一樣。這里牧草肥美,牦牛成群。牦牛安詳的吃著草。埡口位置稍高處,有一家牧民房,我和她們寒暄了一下,這家有個小伙子看樣子是放假回家的學生,漢語說的比較溜。我花了二十元買了牦牛奶讓他們裝進可樂瓶,路上喝。</p> <p class="ql-block"> 這是刀鋒埡口牧場的一個視頻</p> <p class="ql-block"> 在追趕到前面隊伍之前,我一直都是一個人在走,我很喜歡一個人靜靜走在山野里的感覺,就是平時帶隊徒步,我也經常忙里偷閑,給自己個空閑,讓自己靜靜的走,靜靜的聽聽音樂,靜靜的冥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群山環抱的山野,漫山野花的荒野小徑,頭頂藍天白云,遠眺起伏的山巒,腳踩零落的野花,腳步越來越輕盈,心思越來越飛揚,某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在被喚起激發......</p> <p class="ql-block"> 大概十點多鐘,我追上了前面的隊伍,這里野花開的最茂盛,天氣也好,光線也好,野花,藍天,白云,遠處的群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站著拍,還是坐著拍,隨便拍拍,都是大片。</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側面拍,還是背面拍,也都很迷人。</p> <p class="ql-block"> 隨便擺個譜,都很美,都是大片,都是精彩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 拍著拍著還不忘打斗一番,搞笑一下。</p> <p class="ql-block">這是花海里徜徉的一段視頻</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不遠處白云漂浮,奇石林立,連綿的群山。</p> <p class="ql-block"> 在靠近溪谷的地方,我看見一個藏民趕著牦牛過來了,沒看見后面的人,估摸著應該是老劉他們牦牛。感覺他們可能沒跟上牦牛。牧民叫阿嘎,問清楚了就是老劉他們的牦牛,走的太快,把他們走丟掉了。用牧民的對講機和老劉他們聯系上了,他們還在埡口牧民那里,讓他們不要亂走,等著阿嘎去接。</p><p class="ql-block"> 我幫阿嘎照看牦牛,阿嘎回去接他們。看起來不遠,來回走起來還是要花蠻長的時間。等了快一個小時,我讓傳世他們繼續往前走,我繼續等。</p><p class="ql-block"> 我躺在草甸花叢里,沐浴著溫暖的陽光,聽著音樂,都睡著了。等看到他們兩個過來了,才舒了一可氣。</p><p class="ql-block"> 等到他們,讓他們稍息一會兒,我拿出兩瓶飲料里的一瓶犒勞她們,讓后繼續加快速度,追趕前面的人。</p> <p class="ql-block"> 過了溪谷,翻過一個山丘,前面是一段河灘,河灘里長滿了高大的柳樹,草甸上開滿了野花,又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人在河灘柳樹花叢中行走,又是一道靚麗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山崗上到處都是野花,只是沒有剛開始的時候看到的興奮了。</p> <p class="ql-block">在鮮花盛開的山崗上拍個照美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 大概下午一點多鐘,我帶著后面的二個人和前面的五個人在大便石附近匯合了。將近一天沒有見面,大家見面格外激動,興奮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遠處的山峰連綿不絕。</p> <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們走的一直比較快,下午三四點,我們就到了雙乳峰下的營地。</p> <p class="ql-block"> 從上面看下去,這個營地也是個漂亮的營地。水源很近,山洼里又能避風。大家乘著太陽很好,氣溫較高,扎營的扎營,能洗洗擦身的擦擦身子。</p> <p class="ql-block"> 我和傳世燒飯,其他的人幫著洗菜打水,吃過晚飯以后,阿嘎生起了一堆火,大家圍坐在火堆旁聊天嗑瓜子,好不愜意。</p> <p class="ql-block"> 7月14日,第三天,早上吃過早飯以后,八點多鐘拔營。今天基本山是在冒雨徒步,到晚上七點多鐘到達冬才營地扎營,總共徒步十一個多小時,總行程約17公里,今天海拔最高,翻越的埡口都在3800米以上,有9個,其中4100米以上埡口有3個。是幾天行程中強度最大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出發的時候天氣就是陰沉沉的,后面斷斷續續的下起雨來,雨大了一會兒穿雨衣,雨小了一會兒又要脫,折騰的夠嗆。今天幾個女隊員的狀態不是很好,有兩個感覺不好,本來是重裝的,或索性偷懶把大包交給了牦牛,等我們冒雨到達營地的時候才松了口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等我們到達今天的第一個埡口的時候,天空開始下起了小雨,被雨打濕的野花更加晶瑩剔透,清新脫俗。</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野花近看遠看都別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在埡口拍的一段視頻</p> <p class="ql-block"> 雨大的時候只好穿上雨衣,穿著雨衣在野花叢中也很美麗。</p> <p class="ql-block"> 山谷里牦牛成群,遠看隊友從山下慢慢的往上爬,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畫面。</p> <p class="ql-block"> 在云霧繚繞的山谷,一隊人馬緩緩的走過來,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這樣的地方徒步,絕對是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叢這里看上去,扎尕那的大山深處,巨石慫立,氣勢磅礴。</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在另一個埡口拍的視頻,這里四周奇峰林立,雨后云霧繚繞,見證著扎尕那“石頭城”的名不虛傳,宛如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 遠處群山環抱,云霧縹緲,騰云駕霧。</p>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群山,山巒起伏,烏云翻滾,洶涌澎湃。</p> <p class="ql-block"> 各色各樣的連綿的群山,翻滾的烏云。</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深山里豐茂的草甸,成群的牦牛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牦牛背負重物,仍然挺起高高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段遠看連綿的群山、翻滾的白云,近看星星點點的野花,還有隊友們從下面慢慢爬山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 很奇怪,在扎尕那大山深處,居然有不少看起來類似戈壁荒漠的裸露的碎石路段,和豐茂的草甸,漫山的野花形成鮮明的對比,成為另一個獨特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在碎石路段上徒步也是別樣的風格,別樣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幾個隊員狀態不佳,我一直走在最后。等我們快要到營地前的岔路口,有幾個不敢走了,一直在等著。我仔細校對了軌跡,一直往前走,往下走,很快就能看到河谷的營地了。</p><p class="ql-block"> 大概傍晚7點多鐘,我們趕到了營地,這時候雨正在下著。我們趕緊找好營地,冒雨搭好帳篷。搭好帳篷以后我和傳世<span style="font-size: 18px;">躲在隧道帳里馬不停蹄地開始做晚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天路程較遠,一天下來大家也夠辛苦,吃過晚飯以后,大家早早地休息了。</span></p> <p class="ql-block"> 7月15日,第四天,也是扎尕那重裝徒步的最后一天。今天總共還要翻過4個4000左右的埡口,后面就是出山的一路下坡了。早上8點半出發,下午2點30分到達換乘點,等著牦牛卸包整包,讓后徒步下到景區門口扎尕那村,已經是下午四五點了,總共徒步8個小時,徒步距離16公里左右。老劉學徒有事放心不小,包車去迭部縣城,準備先行返回蘭州及早趕回家。剩下6個人住在扎尕那村,繼續后面的甘南休閑游。<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span></p><p class="ql-block"> 早上出發前阿嘎給我們8個人來張合影</p> <p class="ql-block"> 早上剛出發的時候天氣還不錯,晴空萬里。走過一段河谷,又開始拔高。大家頭頂著藍天白云,吃力的往上爬,感覺也很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 一個個昨天的疲憊都消失了,嘚瑟的忙著拍照。</p> <p class="ql-block"> 埡口上面是一大片 草甸,開滿了野花。</p> <p class="ql-block">老劉威武</p> <p class="ql-block"> 草甸中間是一個海子,在高山草甸之中,在藍天白云之下,在各色各樣的野花<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映忖下,格外吸引人眼球,一個個忙不迭的拍照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瑪尼堆埡口,這里一路上埡口上的瑪尼堆并不多,還是惹人注目的。</p> <p class="ql-block"> 后面有一陣子雨下的蠻大的,軌跡用起來都不是很方便。在往前走,就是機耕路了,看到機耕路,估計距離出山不遠了。</p> <p class="ql-block"> 走到機耕路,天氣開始晴了。后面的路是一路下坡,也越來越好走了。</p><p class="ql-block"> 這是下山路上的景區的石林。我覺得,還是和扎尕那大山深處的石林沒法相比。</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點多鐘,我們就已經下到扎尕那景區門口了,為了防止查票,我們是分散下山的。等大家到齊以后 ,商量了一下,老劉、學徒公務繁忙,急著返回蘭州,包車去迭部縣城。剩下六個人繼續住在扎尕那村這里。</p><p class="ql-block"> 這是扎尕那景區進山地方的大峽谷。下面有個寺廟,經幡招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重裝徒步行程就要結束了。每次戶外經歷都能讓人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人在大自然里永遠是渺小的,必須要滿懷著一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虔誠之心,精心準備,腳踏實地,珍惜生命,確保安全。</p><p class="ql-block">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多走了幾個大線,就自以為有了炫耀的資本,有了嘚瑟的談資。在自然面前永遠也不要逞強,否則很容易馬失前蹄,掛一漏萬。即使你再強,也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太過逞強好勝,也很容易傷害自己。</p><p class="ql-block"> 雖然你是渺小的,但畢竟曾經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的,畢竟一點一滴的經歷過,畢竟留下過自己的身影,成為抹不去的“神一樣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每次戶外的經歷,都能讓人收獲,讓人成長。扎尕那只是高海拔重裝徒步的入門級,就已經夠讓人喝一壺了。走過的人自己都應該清楚,自己差距究竟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一個能輕松的高海拔重裝徒步的人,必定是信念、體能、心態、毅力、能力都很過人的人。心中一定藏有戶外崇高的目標,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并且經歷過摔打錘煉,擁有不凡的能力和經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面扎尕那重裝徒步是重點,來都來了,總要把附近的旅游景點都順帶看看,后面的主要就是休閑徒步游了。</p> <p class="ql-block"> 一、美麗藏族山寨——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 從景區徒步下山的時候,就能遠眺美麗山寨扎尕那了。從遠處梯次分布,寺廟陽關下閃耀著光芒。和一般的藏族村寨相比,規模更宏大。</p><p class="ql-block"> 住下以后,我們抓緊把洗澡洗衣服,把能洗的都洗洗,能晾曬的都晾曬。今天恰好是一名隊友的生日,我和傳世把剩下的蔬菜熟食都用上,在用一些老板家的新鮮蔬菜,加點一些菜,來點果啤,大家好好吃了一頓大餐。</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的日出是很美的,可惜天氣不佳,早上起來只能看到云霧籠罩的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 7月16日早上吃過早飯以后,我們去村子轉轉,村子里有很多寺廟經堂,水車帶動轉經筒。山上有座規模較大的寺廟正在修建之中,是典型的藏族山寨。</p><p class="ql-block"> 吃過中飯以后,我們六個人包車前往川甘交界處的郎木寺。</p> <p class="ql-block"> 二、川甘交界郎木寺</p><p class="ql-block"> 郎木寺 不是一座寺廟,是一個鎮,是 甘肅 甘南 藏族自治州 碌曲 縣和 四川 阿壩 藏族羌族自治州 若爾蓋 縣共同下轄的一個小鎮,里面有兩座 郎木寺 。這里海拔3400米。一條寬不足2m的小溪從鎮中流過,叫白龍江。白龍江水把小鎮一分為二。一條小溪分界聯結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 和平 共處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 7月16日下午三點多鐘,我們到達郎木寺鎮,到達提前預定的駐地以后,又馬不停蹄地去四川郎木寺游覽。</p><p class="ql-block"> 四川郎木寺很多地方都在維修,有點亂,感覺也沒看到什么。</p> <p class="ql-block">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去白龍江峽谷游覽的時候看到一個喇嘛和一家幾口一起玩耍,僧俗共存,相濡以沫,感覺很特別。</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一群小喇嘛在草地上游玩戲耍的樣子感覺還是充滿童趣,孩子畢竟還是孩子,還不是超凡脫俗的得道高僧。</p> <p class="ql-block"> 正值旅游旺季,郎木寺鎮游客特別多,晚上吃飯要等,第二天早上吃早餐也門庭若市,等待排隊。</p><p class="ql-block"> 7月17日早上,吃過早飯以后,我們去甘肅郎木寺游覽,這里整體環境要比四川的好,也可能因為是早上,很多寺廟參觀的人多。</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經堂門前,恰好看到小喇嘛分組在辯經,有模有樣,很是特別。</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拍的小喇嘛辯經的一段視頻。</p> <p class="ql-block"> 我們又去郎木寺天葬臺去看,可惜今天沒有天葬的,只好在附近轉轉。這里景色也很不錯,野花盛開,遠處有條路蜿蜒曲折,通向遠方。喻示著都能得到超升。</p> <p class="ql-block"> 三、若爾蓋花湖</p><p class="ql-block"> 7月17日中午吃過午飯以后,我們包車趕往天下黃河第一灣,路上經過若爾蓋花湖,我們沒去景區,就在公路邊上的一大片花海中游覽。</p> <p class="ql-block"> 這片花湖面積很大,開的正艷。讓人驚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一個個擺起了泡絲,心花怒放,開心的一米。</p> <p class="ql-block"> 這是給她們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拍的一段視頻</p> <p class="ql-block"> 四、黃河第一灣</p><p class="ql-block"> 7月17日下午四點多鐘,我們到達黃河第一灣。我們先是沿著靠河邊的棧道徒步,繞一圈距離蠻遠。這時候河邊風大氣溫低,幸虧我提醒大家都帶了沖鋒衣羽絨衣,不然要凍的夠嗆。</p> <p class="ql-block"> 黃河第一灣水天相連,烏云蔽日。</p> <p class="ql-block"> 黃河第一灣碧波蕩漾,白云翻滾,氣勢恢宏</p> <p class="ql-block"> 這里居然還有不是土撥鼠,這家伙也不怕人,一個個吃的圓滾滾的,還挑食,不對味的食品根本不吃。</p> <p class="ql-block"> 后面我們又上了上山的棧道,從高處遠眺,黃河第一灣蜿蜒曲折,綿綿不絕。</p> <p class="ql-block"> 從下往上,極目遠眺,上山的棧道連綿起伏,氣勢磅礴</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時候偶遇一些喇嘛,又是一道獨特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回郎木寺的路上,路遇草原的黃昏,停下車來拍照,又是一道特別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五、拉卜楞寺</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譽為“世界藏學府”,電影“天下無賊”的取景地。拉卜楞寺占地巨大,殿宇、經院、佛塔眾多,僧侶們的宿舍、工匠居住的房屋環繞著經堂比鄰而建,與整座寺廟融為一體,路巷縱橫,紅黃白色交織,陽臺上房檐下飄揚的彩色幔帳,藏族風格濃郁。</p> <p class="ql-block"> 7月18日早上,吃過早飯以后,我們包車前往拉卜楞寺。沿途還是能看的成片的油菜花,青海湖,祁連山的油菜花都是要到這時候才開的。</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金碧輝煌的寺廟</p> <p class="ql-block">虔誠的信徒在朝拜轉經</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虔誠的信徒在朝圣轉經途中休息。</p> <p class="ql-block">跟隨著父母一起轉經朝圣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急沖沖轉經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三步一叩首虔誠朝圣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轉經老人滄桑的面龐</p> <p class="ql-block"> 父親背著孩子轉經,孩子轉困了,迷糊著雙眼。</p> <p class="ql-block"> 小女孩和和平鴿,喻示著和平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 7月19日早上,吃過早飯以后,我們坐大巴回蘭州。中午時候到達蘭州,先找了一家當地人牛肉拉面吃了,比起名氣大的馬子祿要好多了。晚上在蘭州一家很有名的回民餐館大吃一頓。</p><p class="ql-block"> 又去蘭州鐵路橋轉了一圈,走回蘭州東站附近的駐地。</p> <p class="ql-block"> 7月20日,本來是計劃坐上午的動車到南京的,晚上就能趕回馬鞍山。可是又歷經曲折。一在通知晚點,一開始沒在意,感覺不對,在問詢處仔細問詢,得知鄭州大雨,交通受阻。估計我們的車輛還堵在鄭州,大家商量以后,當機立斷,改簽西安,有幾個人沒去過。</p><p class="ql-block"> 西安一而再再而三高鐵動車推遲改簽,滯留在西安動蕩不得,沒辦法只好在西安深度游,好玩的,好吃的,玩夠吃夠。好幾個急的要坐飛機南京回去,幸虧打住,后來得知南京疫情爆發,不然回家也要隔離半個月。回民街幾家有名的網紅食品,大唐不夜城,小雁塔,西安長城居然足足走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實在沒辦法,我們避開鄭州,避開南京,繞道成都回馬鞍山,歷經周折,耽擱了好幾天才安然回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卫市|
乐东|
永宁县|
南宫市|
贵州省|
大渡口区|
白水县|
灵山县|
新乐市|
吉隆县|
文安县|
平度市|
万安县|
宝兴县|
上思县|
西乡县|
平和县|
嘉义市|
故城县|
凤翔县|
巴楚县|
荃湾区|
浑源县|
安泽县|
光山县|
湘潭县|
凤山县|
长沙县|
论坛|
吉木萨尔县|
兰溪市|
滕州市|
大同县|
涞源县|
搜索|
资阳市|
无锡市|
紫云|
精河县|
三原县|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