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商業史話(七)兩宋時期的商業(上)

千帆夢

<p class="ql-block"> 商業史話(七)</p><p class="ql-block"> 兩宋時期的商業(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公元959年,周世宗去世,七歲的幼子柴宗訓(周恭帝)即位。當時任殿前都檢點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元旦,謊報遼國大軍和北漢軍南下。宰相范質、王溥派趙匡胤率禁軍抵御,趙匡胤率兵行進到京師北二十里的陳橋驛,其弟趙匡義、歸德軍掌書記趙普和軍中諸將把皇袍加在趙匡胤的身上,擁立他做皇帝。趙匡胤率禁軍開回防備空虛的京師,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等在宮中作內應,輕而易舉地奪取了皇權。由于趙匡胤原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新建王朝建號為“宋”,宋朝仍然建都開封,史稱北宋。</p><p class="ql-block"> 北宋時期,由于農業、手工業、紡織業技術更為先進,商業比盛唐時更為繁榮。當時首都開封城的街巷中,商鋪邸店、酒樓飯館,隨處可見,宋代畫家張擇瑞所作的《清明上河圖》則是當時北宋汴京商業繁榮的真實寫照。當時的店鋪屋宇雄壯,“每一交易,動即千萬”。各大城市的商業活動,早已突破了唐代住宅區和市的界限,也突破了白晝和夜晚的界限。當時繁榮的夜市在開封、洛陽、揚州、成都等城市都有。在南北各地農村,出現了定期的集市貿易。隨著商貿的空前發達,北宋市場上開始出現了賣貨時不用現錢的信用交易“賒賣”,并有官商的匯兌機構“便錢務”,同時因為金屬貨幣滿足不了繁榮的商貿業的需求,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另外,商標的設計及使用已極為廣泛,商品信譽思維及邏輯已成為推銷商品的共識。如,宋代山東濟南有一家專造功夫細針的劉家針鋪,以白兔為商品標記,這塊印刷白兔商標的銅版至今陳列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它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一個商標。</p><p class="ql-block"> 宋代商業發達的都市遠多于盛唐時期,中小城鎮和農村集市貿易也很繁盛。由于取消了營業時間限制,城市的商業活動打破了唐以前固定于一定地方的制度,城市酒樓、食店、茶坊、妓館遍布,有的酒樓規模浩大,可容納千余人用餐。市場上的貨物品類豐富,有南方的米、果品、名茶、紡織品,沿海的水產、西北的牛羊煤炭、成都福建杭州的紙及書籍、兩浙的漆品和各地的瓷器藥材珠玉金銀應有盡有。另外,國外的許多商品,如日本的榻扇、高麗的墨料、大食的香料珍珠等也在市場上銷售。 </p><p class="ql-block"> 宋代,夜市進一步興起,我國最早的夜市大約出現于唐代中期以后,中晚唐一些詩人的作品,對此已有描述,如王建《夜看揚州市》“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平時日,猶是笙歌徹曉聞”。張祜的《縱游淮南》詩云“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唐代的夜市只出現于少數大商業都市,而宋代夜市則廣為普及。在宋初,對夜市在時間上還是有一定限制的。后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曾下令開封府曰:“京城夜市,至三鼓以來,不得禁止”(《宋會要輯稿-食貨》)</p><p class="ql-block"> 至北宋中期以后,隨著人口的劇增和商業的日趨繁榮,為適應市民生活需要,夜市就不再受時間限制而開始通宵達旦。當時的首都汴京開封“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處,通曉不絕”。北州橋的夜市“車馬闐擁,不可駐足”,“尋常四稍遠靜去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東京夢華錄》)。南宋的都城臨安(杭州),也是買賣晝夜不絕“除大內前外,諸處亦然……其余坊巷市井,買賣關樸,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后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都城紀勝-市井》)。每至歲時佳節,都城夜市更是盛況空前,“元宵燈節,萬街千巷都是華燈寶炬,燈燭輝煌,車馬駢闐,歌吹沸天”,婦女夜游也習慣成風,不相笑訝。中秋之夜“天街買賣,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曉不絕”(《夢梁錄-中秋》),宋代的大商業都市簡直成了一座座不夜城。</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夜市分商業夜市和文化夜市兩種。在商業夜市里,貨物充溢,品種繁多。汴京夜市有買賣衣服、靴鞋、花環的,有買賣香藥、果品的,也有買賣珠翠、犀玉、書畫的,各色俱全,市場十分活躍。臨安的夜市“除大內前外,諸處皆然,唯中瓦前最盛,撲賣奇巧器皿,百色物件,與日間無異”(《都城紀勝》),在各色貨物中尤以各種小吃最為豐富多采,有賣南食的,有賣北食的,且都有專店出售“北食則鞏樓前李四家、段家燒物、石逢巴子;南食則寺橋金家、九曲子周家,最為曲指”(《東京夢華錄-馬行街鋪席》),各種小吃,品種多樣,夏季炎熱,所賣的食品涼的如麻腐、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綠豆湯、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等等,冬季寒冷,所賣的熱的食物則有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鲿、煎夾子等等,價格也很便宜(《東京夢華錄-州橋夜市》)。</p><p class="ql-block"> 商業夜市的經營方式和營業時間,都非常靈活。有日夜商店型的,如汴京潘樓街的商店“向晚賣河婁頭面、冠梳、領襪、珍玩、動使之類”,“每日自五更合市,買賣衣物、書畫、珍玩、翠玉”(《東京夢華錄-東角樓街卷》)。有定點設攤型的,如汴京“州南一帶,皆結彩棚”,鋪陳貨物。臨安賣豬肉胡餅的“自中興以來只東京勝三家一分,毎夜在太平坊巷口,近來又或有效之者”(《都城紀勝-食店》)。有流動型的在“夜間頂盤挑架”,“遍路歌叫,都人固自為常。若遠方僻土之人,乍見之,則以為稀遇“;或用車擔“設浮鋪……以便游觀之人”(《夢梁錄-茶肆》);還有一種相當于后世“黑市”或“鬼市”,“每五更點燈,專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襪之類,至曉即散”(《東京夢華錄-潘樓東街巷》)。夜市中,也有一些服務性行業專為“上早班”,“上夜班”的人賣茶水、洗面水和點心。汴京天曉前,酒店多點燭沽賣,每分不過二十六文,并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煎點湯茶藥者,直至天明。臨安三更后,有“提瓶賣茶,冬間擔架子賣茶,……蓋都人公私營干,深夜方歸故也”(《夢梁錄-夜市》)。有些食店為供應公私營干的人的“夜食”,通曉買賣,交曉不絕。</p><p class="ql-block"> 隨著商業夜市的興起,文化夜市也相應產生了。宋代的文化夜市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p><p class="ql-block"> 一、酒樓茶坊的音樂演唱。汴京的酒樓茶坊四處林立,不可遍數,其中大型的高級酒樓有七十二座,以白礬樓規模最大“乃京師酒肆之甲,飲徒常千余人”(《齊東野話》卷十一)。這些酒樓不僅供應酒食,也供人文化娛樂,“每至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歌妓數百,聚于主廊梯面上,以待酒客呼喚”(《東京夢華錄-酒樓》),酒客可以隨意讓歌伎來歌唱。在一些下等的酒店,,也有下等歌女,不呼自來,筵前歌唱,歌伎除唱歌外,尚有吹簫、彈玩、息氣、鑼板、雜耍等。在臨安,有一種茶肆,伎者“莫不靚妝迎門,爭妍賣笑,朝歌暮弦,搖蕩心目”(《武林舊事-歌館》)。顧客可以一邊品茶,一邊聽唱。宋代的歌使完全是以她們的伎藝而入樂籍,與后世的娼妓不同,她們的歌唱既是侑酒助興,又是一種藝術表演,供人欣賞。</p><p class="ql-block"> 二、瓦肆勾欄的雜劇伎藝表演。瓦肆又叫“瓦子”、“瓦舍”,是一種大型的游藝場所。在瓦肆里有許多用欄桿圍起來的民間藝術演出的場子,叫勾欄,又叫“勾肆”、“游棚”。當時的開封,著名的瓦肆有八座,僅東角樓街的桑家瓦、中瓦、里瓦,就設有大小勾欄五十余座,其中的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東京夢華錄-東解樓街巷》)。南渡后,臨安的瓦肆更盛,城外有五座,城內有二十座,城內的北瓦設勾欄十三座(《西湖老人繁勝錄》),在這些勾欄里,每日演出各種伎藝,有雜劇、傀儡、影戲、說書、講史、舞旋以及雜技等等,“其數不可勝數,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各種伎藝幾乎都有自己專用的勾欄和獨擅的演員,其中的雜劇演出,并能配合節序上演一些時令節目,如七夕必演《目蓮救母》等,直至十五日。為了適應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有些勾欄白晝通宵,作場不綴,如臨安“獨勾欄瓦市,稍遠于茶肆,中作夜場”(《西湖老人繁勝錄》),市民夜生活很為豐富。</p><p class="ql-block"> 三、夜游天街觀隊舞。隊舞是一種群眾性的歌舞街頭表演。這種表演,大的往往有數十隊,“每歲皆然,三橋等處,客邸最盛,舞者往來最多。每夕樓燈初上,剛簫鼓已紛然自就于下……往往至四鼓乃還。自此日盛一日”(《武林舊事-元夕》)。姜白石有詩云:“燈已闌珊月色寒,舞兒往往夜深還。只應不盡婆娑意,更問街心弄影看”,又云:“南陌東城盡舞兒,畫衣刺繡滿羅衣,也知愛惜春游夜,舞落銀蟾不肯歸”,對醉歌醉舞的意態描述頗為傳神。宋代盛行傀偶舞隊,人們各扮一劇中人,動作不相同,聯合成隊,游行表演。以上這些雖是群眾性的歌舞表演,但群眾亦有“酬金”,謂之“買市”,這樣的群眾歌舞活動自然也是文化商業的一個組成了。</p><p class="ql-block"> 貨幣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集中表現。宋代商業遠勝前代,所以宋代的貨幣和金融業也比前代歲達的多。而最代表的是紙幣的出現,我國是世界上發行紙幣最早的國家,在宋代形成了一整套紙幣發行、回籠、兌換的制度。</p><p class="ql-block"> 紙幣在宋代稱交子。在官辦交子未設立之前,民辦交子早已發行,《宋朝事實》卷十五對這一情況作了記載。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官辦四川交子務設立,并發行首界官交子。規定每兩年一界,每界發行額為125萬貫,備本錢36萬貫鐵錢,以便持交子者在需金屬貨幣時兌取。與私交子相比,官交子有如下特點:1,面額固定并蓋官印;2,用戶納入現錢付給交子時,要將字號登記入簿,兌現時按字號銷賬,以防偽造;3,用戶納現錢兌換交子時每貫要扣下30文錢入官,不同于民交子兌現時才收利息;4,有一定流通期限;5,有固定的機構負責印刷、發行和回籠。</p><p class="ql-block"> 宋代紙幣的發行,除交子務之類的機構及渠道以外,還有以下幾種發行渠道:1,政府直接用紙幣做為支付手段和購買手段,從而使紙幣進入流通領域,軍費開支、官吏俸祿、和糴本錢、青苗本錢以及商人的糧食買賣,都付交子;2,政府通過收易金屬幣和白銀,使紙幣得以發行并保證流通。</p><p class="ql-block"> 宋代在王安石變法中對商業政策又有新的改革。其中最為著名的稱之為“市易法”,宋代由于豪商巨賈控制同行,操縱市場,對外地小商販運來貨物壓價收購,然后高價出售,獲取厚利。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保平軍節度使推官王韶在隴西古渭寨,用官錢設市易司,控制西北邊境貿易,王安石參照王韶的做法制定市易法,先在汴京試行,設都市易司,邊境和重要城市設市易司(務),由監官或提舉官主持。汴京都市易司統轄各商販行頭和牙商,以內庫錢百萬緡及京東路八十七萬緡做本錢。凡市上可售而滯銷的貨物,由都市易司平價收購,售主也可易取官物。商賈向官購貨,可用財物作抵貸借官款,定期歸還,半年付息十分之一,全年加倍。官府所需貨物,統由都市易司供應,在汴京試行后,又推廣于杭州、黔州、廣州、揚州、成都等二十一個城市,對增加政府收入和便利商品流通都有一定作用。后因守舊官僚和豪強反對,元豐八年(1085年)后陸續廢除。以后興廢不定,南宋時廢止。市易司在元符三年(1100年)改名為“平準務”。</p><p class="ql-block"> 兩宋時期,我國境內同時有幾個政權并立,先后二百多年,雖然經濟發展并不平衡,但因各地特點及互補性需求,從而各地產品互通有無的活動,并不因政權并立而減少。我國境內各地區之間長期形成的許多商品流通的重要交通運輸線路,這時仍然暢通無阻,并且有所發展。農業、手工業生產的發展,為商業市場提供了更豐富的商品,而商業的顯著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貨幣制度的完善。</p><p class="ql-block"> 這時我國的商業活動,同前代一樣,包括對外貿易和國內貿易兩個部分。國內商業的發展,各地區不平衡。北宋和南宋統治地區,既是農業、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商業最為繁榮的地區。</p><p class="ql-block"> 在宋、遼對峙時期的北宋統治區內,都城東京開封府十六縣,主、客戶近十八萬戶。這個數字顯然低于實際狀況。住在東京城內的,還有皇室、貴族,往來的官僚、商人,到京都賣貨的個體手工業者,沿街叫賣的小販,以至貴族奴仆等大量不在戶籍的人口,駐守京師的禁兵也不在戶籍。宋太宗說,東京養甲兵幾十萬,居民有百萬。又有人說,東京比漢唐的京都長安,民戶增十倍。這些都是估計的大概數字,但也就說明東京人口十分稠密。</p> <p class="ql-block">  唐長安,居民居住在規劃整齊坊內,商業活動只限于東西兩市。五代至宋,東京逐漸繁盛,不再有坊市之間的嚴格區分。公元965年宋太祖詔令開封府三鼓以后的夜市不禁。商貿活動也不再有時間的限制。相同行業的店鋪多集中在鄰近。如潘樓街南,多是真珍匹帛香藥鋪席。界身巷多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此時的東京店鋪林立,屋宇雄壯,門面寬闊。潘樓酒店下,買賣衣物書畫珍玩。東去十字街有竹竿市。馬行街北多醫官藥鋪。東西兩巷,是大小貨行,手工業作坊。</p><p class="ql-block"> 遍布內外城的商店鋪席外,還有定期的集市貿易。東京大相國寺有瓦布,每月開放五次(一說八次)。四方到東京來的商人在這里售賣或販運貨物。民間手工業作坊和個體手工業者生產的日用品,也拿到這里來直接賣給買主。據說寺院僧房外的庭院和兩廊,可容萬人交易。街上還有一些季節性的集市,如五月初有鼓扇百索市,七月初有乞巧市。東京集中了全國各地的特產和由海外輸入的舶貨,是北宋時期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城市。</p><p class="ql-block"> 東京倚汴水建城,便于漕運。汴水南與淮河、長江相聯結,所謂“漕引江湖,利盡南海”,東西和西南的財賦百貨都可經水運到東京。河北和西北則有陸路往來。東京不僅是北宋政治中心,又是商業和交通中心。依據宋人的零星記述,東京市場上有:來自江、淮的糧米(每年數百萬斛),沿海各地的絲織品,遼、夏(西夏)的牛、羊,洛陽、成都的酒,自河東至江南、福建的各種果品,江、淮、蜀、閩的名茶,南方各地的絲織品,西北的石炭,河中府和成都的紙,福建、成都、杭州的印本書籍,兩浙的漆器,耀州等地陶、瓷器、磁州的鐵器,來自全國各地的藥材和珠玉金銀器皿等奢侈品。日本的扇子,高麗的墨料,大食的香料、珍珠等也在市場上銷售。東京市場的繁榮,集中反映了北宋商業發展的狀況。</p><p class="ql-block"> 東京是北宋皇室貴族官僚的住處,也是當時“天下富商大賈所聚”之處。他們以侈靡相尚,大事霍揮,東京到處有酒樓、食店、茶坊、妓館。著名的楊樓、樊樓、八仙樓,飲客常至千人。還有瓦舍(娛樂場)勾欄(劇場),演出百戲伎藝。貴族、官僚、豪商整天在此享樂。東京城內居住著大量貧民,包括沿街叫賣的小販,民間工匠,“侯人請喚”的雜作人夫,他們是城市的底層。</p><p class="ql-block"> 東京以外,北方的秦州、太原、真定、京兆(西安市)、大名(北京)、洛陽(宋時稱西京)、密州、晉州,東南的蘇州、杭州、江寧、揚州、真州、楚州、廬州、襄州,川蜀地區的成都、梓州、綿州、興元(陜西漢中)、遂州、漢州、利州,閩廣地區的福州、廣州等,都是商業貿易的重要城市。其中成都、興元(今陜西漢中)在北宋中期的商業稅收額達四十萬貫,同都城東京的商稅額相等,商品流通量可以想見。建康府在北宋時“民之籍于坊郭,以口計者十七萬有奇,流寓往來不與”(《葉夢得《建康骼記》),也是個商業繁榮的大城市。</p><p class="ql-block"> 鎮市、草市-唐、五代時,軍隊駐地稱鎮。宋朝集中兵權,作為軍閥割據的兵鎮不再存在。但一些交通方便、商業發達的鎮,卻作為商業交換地點而發展起來。《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等宋代的地理書都記錄了大量的鎮名,放在次于縣治的地位。宋朝在各鎮設有場務,收取商稅。鎮又叫市或鎮市。鎮的發達,標志著城鄉之間的商業貿易,有了新的發展。</p><p class="ql-block"> 唐朝設在縣城之外的草市,北宋又有發展,東京城外,即有草市。蘇軾說,各地城小人多,散在城外叫作草市者甚多。王銍(音“質”)《默記》記載常州有草市,官吏到草市飲酒。農村中幾天開一次的小市,北方叫做“集”,南方叫做“虛”或“墟”。較大的虛、集有酒店、客店。交通要道、商業發達的虛、集,可以發展成鎮市。</p><p class="ql-block"> 北宋有不少鎮市發展成為商業繁榮的城市。如五代時在鄱陽湖和長江會合處所置的星子鎮,入宋后改置星子縣,宋太宗時又置南康軍治星子縣(治,指南康軍機構設在星子縣,猶如今陜西省政府設西安市)。密州板橋鎮因“自來廣南、福建、淮、浙商旅乘海船販到香藥諸雜稅物,乃至京東、河北、河東等商客販運賺錢,絲、綿、綾、絹,往來交易,買賣極為繁盛”(《長編》卷四O九,元祜三年三月乙丑條),朝廷改此地為膠西縣。這都是因商業展由鎮發展成縣城的事例。在北宋統治區,以都城為中心,通過黃河,汴河、大運河、長江等江河及許多陸上通道,聯結沿江、沿河的城市,和各路、各州首府,聯結南北各地的縣、鎮、墟市,商業活動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p><p class="ql-block"> 和北宋對峙的遼國,在其統治區域內的商業以上京(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羅城)、中京(遼寧寧城西大名城)、東京(遼寧遼陽市)、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市)為商品主要集散地。《遼史·食貨志》說:“太宗得燕,置南京,城北有市。。。。。。余四京及它州縣貨產懋遷之地,置亦如之”遼的南京很早就是華北地區的一個商業都會,入遼后商業繼續繁榮,在城北的商業市場上,“陸海百貨聚于其中”(《契丹國志》卷二二《四京本</p><p class="ql-block">末》。上京和中京是遼代興建的最大的兩座城市。上京分皇城和漢城,漢城的街道兩旁“各有樓對峙,下列井肆”,即有漢人的商肆,也有許多“回鶻商販留居上京置營居之。”(《遼史》卷三七《地理去一》)。中京有外城、內城、皇城三重,街市整齊,布局對稱,外城外有坊市。路振《乘軺錄》記述中京的情況說:“自朱夏門入,街道闊百余步,東西有廊舍約三百間,居民列廛肆廡下”,商業也頗具規模。東京“外城謂之漢城,分南北市,中為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遼史》卷三八《地理志二》),是遼東地區的商業都市。除五京之外,遼統治區域內還有不少城鎮有著頗為可觀的商業市場。如上京道的祖州(今內蒙古昭烏達盟林東鎮西南)“四隅有樓對峙,下連市肆”(《遼史·地理志一》);南京道新倉“云屯四鄰之行商,霧集百城之常貨”(《遼文匯》卷五《廣濟佛殿記》);中京的松江縣“地邊松謨,商賈會沖”(《遼史·地理志三》)。遼統治區域內的商業雖然不如北宋統治區域繁榮,但它同北宋統治區域一樣,也由都城和各級地方政府所在地,形成多層次的商業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進入宋金對峙時期以后,由于政治形勢的變化,依靠汴河、運河為紐帶的開封,不再能構成全國性商業活動的中心。南北兩大區域性的商業活動的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p><p class="ql-block"> 在南宋統治區域內,以杭州為商業中心,商業在長江流域及江南廣大地區繼續發展。南宋人的記載說:“今夫十家之聚,必有米鹽之市。日市矣,則有市道焉。相時之宜,以懋遷其有無,揣人情之緩急,而上下其物之估,以規圭黍勺合之利,此固世道之常“(《至順鎮江志》卷一)。這說明當時商業市場在江南地區遍及城鄉各地。南宋在江南建國,水上交通發達,以臨安(杭州)和建康為樞紐,西向沿長江經鄂州聯四川。南面直通泉州、廣州,聯結瓊州。商業貿易比北宋更加繁盛。</p><p class="ql-block"> 南宋的首都臨安(杭州),原來是吳越錢氏在隋郡城基礎上擴建的周圍七十里的大城。臨安府戶口,到南宋時,發展到近四十萬戶,一百二十四萬口,超過了北宋的東京。臨安是南宋的政治中心,也是繁榮的商業中心城市。但也是官僚地主、富商大賈的集中地,是南宋最大的消費城市。每天食米一萬多石,來自蘇、湖、常、秀四州和淮南、江西、湖南、兩廣等地。從嚴、婺、衢、徽等州運來柴炭、竹木、水果。從明、越、溫、臺等州運來海鮮、水產。還有許多閩廣海商販運舶貨來臨安貿易。臨安需要的菜蔬、布匹、食鹽和各種日用雜貨,也都從外地運來。當時人們形容說:“以前沒有過的東西,現在都有。”臨安城內生產的手工業產品在市上出售,也運銷到外地。每天由錢塘江、運河及海路到達臨安的船只不可勝數,臨安成了全國最大的貨物集散地。</p><p class="ql-block"> 臨安城內自大街到坊巷,大小店鋪連門皆是。同行的店鋪往往聚集在同一街市。大街上買賣晝夜不絕。每天早晨五更,賣早市者開店營業。夕陽西下,夜又開張。直到三、四更后,店鋪、酒樓、歌館才慢慢靜下來。臨安外城數十里,也是店鋪并列,交易繁盛。臨安城內店鋪的貨物充盈,交易量也很大。珠子市的買賣“動以萬數”。臨安城里還設有許多專供店鋪及商旅存放貨物的“塌房”。臨安不僅是南宋境內,而且也是當時全國范圍內最大最繁榮的商業城市。</p><p class="ql-block"> 陸游有詩云:“皇輿久駐武林宮,汴洛當時未易同。樓臺飛舞祥煙外,鼓吹喧呼明月中。”南宋的皇室貴族在臨安大事建造富麗堂皇的宮室,日夜酣宴歌舞,醉生夢死。街上的勾欄瓦舍,唱雜劇,演百戲雜技,說書講史。官員、地主和富商大賈們沉溺在花天酒地的都城,吃喝玩樂。</p><p class="ql-block"> 除臨安外,長江中下流還出現了大批商業鎮市。臨安屬縣有十五個鎮市。建康城外,有十四個鎮。鄂州城外鸚鵡洲的南市,是川廣荊襄淮浙的貿易中心,各地貨物運到這里銷售。江陵府沙市和太平州黃池是“客商所聚”的著名鎮市。西南的瀘州各縣也有五十多個市。農村的墟市也廣泛發達起來。有的墟市逐漸發展成鎮市。沿湖南至兩廣的驛路所經過的城鎮,也皆“交易甚夥”,特別是南岳的岳市,“環皆市區,江浙川廣各種貨之所聚,生人所需無不有”(范成大《驂鸞錄》),商業也很繁榮。南宋境內,臨安、建康、鄂州以及繁華的海港城市泉州、廣州,通過長江、湖廣驛路、沿海航路,內通各州縣城鎮市場,外通海外各國。</p><p class="ql-block"> 金朝統治的中國北方,因遼的滅亡和宋金戰爭的影響,商業活動的構成情況也有變化。曾經是北宋最大的商業城市的開封府,由于戰爭的破壞,入金以后失去了大商業城市的地位,直到金世宗時仍然是“彌望悉荒墟”,開封的舊城雖“初布肆”,有些商業活動,“皆茍活而已”(《金史·食貨志·錢幣》),金朝末年,開封雖然成為都城,但這時金朝已在茍延殘喘,幣制混亂,使得“商旅不行,四方之物不放入”,開封”市肆盡閉”(《金史·食貨志·錢幣》),商業活動也很冷落蕭條。大體說來,整個黃河以南地區,由于戰爭影響較大,即使在和平時期,也因為金朝“陰收銅錢悉運而北”,“不欲留錢于河南”(范成大《攪轡錄》),整個地區的商業比北宋時期蕭條。黃河以北地區,商業比較活躍些。燕京在金代繼續是個“物產豐富”的城市。保州(今河北清苑縣)“民物繁伙”。河間(今河北河間)”車馬憧憧”。安州(今河北高陽縣東)“舟車交輳,水行陸走,無所不通,貿遷有無,可殖厥貨”(王汲《金文最》卷一三《云錦亭記》)。洪洞(今山西洪洞)“適當大路津要,驊驂之所奔馳,商旅之所往來,輪蹄之聲晝夜不絕”(喬逢辰《金文最·惠遠橋記》)這些城市的情況,都說明當時河北、河東的商業,在遼代和北宋原來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東北地區的遼陽府,繼續成為金的東京。金的官員說:“咸平、東京兩路,商旅所集”(《金史·食貨志-貨幣》),商業活動也很活躍。上京會寧府(黑龍江河城南白城子)是金代新興起的都市。金朝初年,這個地方還沒有城郭,</p><p class="ql-block">它同黑龍江流域其他地方一樣,商品交換處在以物易物的狀態。金熙宗時仿汴京的規模修建上京城,商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在上京遺址出土的銀錠上,印有“行人”和“翟家記”等字跡。說明上京已有“行”的組織和由漢人經營的金銀鋪。黑龍紅金代遺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在金代流通的北宋銅錢,也是當時黑龍江地區商業發展的證據。</p><p class="ql-block"> 西夏地區雖然經濟比較落后,但也有商業市場的存在。本世紀初在黑城發現的西夏文字典(文海),其中有商、買賣、販賣、交換、貨資、井(即市井)、掮、價等同商業活動有關的詞條。甘肅武威發現的西夏文寫本占卜辭,有“辰日買賣吉”、“戌日得倍利”等有關商業活動的記載。這都說明西夏境內商業也有一定的發展。</p><p class="ql-block"> 無論是北宋同遼對峙時期,還是南宋同金對峙時期,我國南北兩大區域的商業活動,都不是彼此隔絕的。這兩大地區同我國其他地區,也都有相互溝通商品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源县| 岳西县| 新津县| 灵山县| 彭阳县| 丹江口市| 青河县| 通州市| 中山市| 黔西县| 汉中市| 民勤县| 伊通| 巴里| 称多县| 阿拉尔市| 仁布县| 琼结县| 晋宁县| 犍为县| 雅江县| 石渠县| 闽侯县| 嵊泗县| 岱山县| 大埔区| 金川县| 平潭县| 吴忠市| 西华县| 札达县| 华安县| 清徐县| 城固县| 蒙城县| 天津市| 西昌市| 扬州市| 墨玉县| 溆浦县|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