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磧口古鎮,位于山西臨縣城南50公里處,實際上是在山西省的黃河一號公路旁,並非陜西境內的沿黃觀光路上。明清至民國年間,憑黃河水運,它成為中國北方著名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它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久聞其盛名,八月初的一天,我們驅車從吳堡跨過黃河,直奔古鎮。</p> <p class="ql-block">磧口古鎮依呂梁山襟黃河水,鎮內散落著數量豐富、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其街道和民居多為山區傳統建筑的典型,至今還有原始質樸的居民生活形態,所以又有“活著的古鎮”之稱號,每年吸引數十萬觀光游客前來采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先來科普一下,說說磧口名稱的來歷吧。磧,指因河床起伏而形成的激流。磧口的繁榮緣于附近大同磧的驚險,大同磧近500米長,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難以通過,磧口正是因此得名並受益,成為黃河水運航道上重要的水陸運輸中轉站。</span></p> <p class="ql-block">如今,站在湫水河流入黃河之處,早已看不到昔日波濤洶涌的壯觀了。此時的黃河風平浪靜,只能看見巨石佈滿的河灘,緩緩流淌的水面。不僅如此,黃河水的顏色較前多年也清多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古鎮臥虎山上的黑龍廟是這兒的地標性建筑。這里視野開闊,是觀賞黃河與古鎮全景的最佳位置。到達古鎮的第一時間我們即快步登上此處,先睹為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黑龍廟始建于明代,廟內正祀龍王,左右分祀風伯與河伯,傳說他們是保佑風調雨順的神靈,也是黃河上船家供奉的保護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黑龍廟為三進院落,廟內有兩個戲臺,其中第一個型制尤其奇特,樂樓為三空舞臺,宏偉壯觀。此外,兩旁的左右看臺,今稱包廂,在古代戲場實屬罕見。</span></p> <p class="ql-block">整座廟宇依山而建,逐級遞升,設計布局嚴謹合理。</p> <p class="ql-block">站在黑龍廟高臺之上的鐘鼓樓亭內,放眼四周,古鎮全貌一覽無余,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眼前,呈棋盤狀的大片古建筑院落鱗次櫛比,錯落有致,仿佛是護衛古廟的衛兵,圍繞在黑龍廟山腳下。</p> <p class="ql-block">遠處,黃河由北而來。近旁,湫水從東而至,臥虎山橫亙全鎮,山環水抱,形成了史書中所描述的“虎嘯黃河,龍吟磧口”的壯麗圖景。</p> <p class="ql-block">古鎮主街道座落在湫水與黃河交匯之處,分別為西市街和中市街,長約5華里。鼎盛時期,這里曾經聚集了各類店肆300余家,包括客棧、票號、當鋪等商家,以及廟宇、民居、碼頭等。</p> <p class="ql-block">穿過小鎮,漫步在長街之上,踏著塊塊石板,欣賞著路邊的高圪臺,老巷子,老店鋪,老字號,老宅院,仿佛還能聞到明清時期人間煙火的余味。</p> <p class="ql-block">這是位于古鎮西市街120號,最著名兩家客棧之一的“磧口客棧”,原名“四和堂”。它建于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客房內外,還能見到昔日的風貌,以及部分舊物件,讓人有一種厚重的穿越感和懷古之情。</p> <p class="ql-block">客棧院內,一群來自內蒙古某美術學校的藝術生正在旅游寫生。在古鎮各處景點,隨處可見學習繪畫的大中學生在采風,他們也成了古鎮的一道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站在客棧二層門廊,憑欄遠眺大同磧處奔流而下的黃河之水,心中別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西市銜上的另外一家古老客棧,“榮光店”,如今的黃河賓館。大門洞上的“望河樓”,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十分氣派。</p> <p class="ql-block">沿著臥虎山坡下的西市街緩步而行,可以看到這里并列著11條排洪兼通行的古老巷道。這些巷子又連接著數以百計的院落。街連街,巷連巷,巷巷相通,院院相連的這種建筑風格,令人驚嘆,它們被外國專家稱為中國獨特的立體交融式鄉土建筑。</p> <p class="ql-block">隨意走進一人家院落,見識一下此地特有的“明柱廈檐圪臺”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此時,已至夕陽西下。偶遇游人一家老小坐在一輛駱駝花車上,邊走邊看,觀賞黃河古鎮奇葩美景,享受夏日風光。</p> <p class="ql-block">岸邊,今朝走西口的磧口駱駝披紅戴綠,它們為游人辛苦服務了一整天,真該歇歇了。</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天色漸喑,黃河對岸,古塔倒映水中,小船停泊河邊,這一獨特畫面真難見到啊。</p> <p class="ql-block">古鎮中市街,又稱“明清一條街”,古鎮夜生活的中心區域,各色店鋪、酒家林立。此刻,這里已經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四方游客在此購物、賞景、吃夜宵,結束了休閑度假的一天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香古色的古玩商鋪“長興店”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不由自主走了進去。。</p> <p class="ql-block">香氣四溢的老醋坊“天元居”,讓我們品嘗並購買了它的紅棗養生醋。</p> <p class="ql-block">磧口之美,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在磧口“一家人客棧”留宿一夜,洗盡旅途塵土。第二天清晨,我們又馬不停蹄趕往古鎮另外一處必去的打卡點:西灣村,中國22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灣村位于磧口古鎮北一公里處,有40余處明清時期建筑風格的宅院。全村座西向東南,背山面水,避風向陽,是昔日磧口巨商陳氏家族的居住地。</span></p> <p class="ql-block">整個村落由2米多高的村墻封閉起來,形成城堡式空間。村內三條村街,五條巷道,將全村各家各戶有序串聯起來。</p> <p class="ql-block">此處名為“繡樓院”,建于清咸豐年間,是該村保存最完整的一處院落,集中代表了西灣村民居的風格。院內每層屋頂是上一層的院子,每一院落都有小門相通,院院相連,巷巷相通,走進一院即可串遍全村,令人叫絕。</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小姐繡房,位于院落里最高的四層。</p> <p class="ql-block">村里每一院落均有正房、廊房、亭臺、廁所、馬棚、柴房、碾房等。可以說,這個村落里到處流淌著文化,大門、照壁、廳堂上木雕、磚雕、石刻獨居匠心,做工精細,沿街巷石匾、門額比比皆是,處處留意皆文物。</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始建于康熙元年,距今已300余年歷史的“竹苞松茂院”。大門雄偉豪華,高高在上。院內正窯四孔,東西窯洞為無根廈檐,南面客房、庫房。整個院子寬敞、清凈。該院主人曾任磧口商會會長,怪不得其家如此氣派。</p> <p class="ql-block">陳氏家族祠堂。</p> <p class="ql-block">村內貞節牌坊。</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西灣村之后,我們又繼續驅車穿過麒麟橋,沿湫水河對岸公路前行大約3公里,走過一段蜿蜒的盤山公路,來到位于磧口古鎮南端的李家山,此行最后一個打卡景點。</p> <p class="ql-block">李家山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它隱于大山深處鳳凰山的一個峽谷中。這里空靈幽雅,全村各家院落以明清時期窯洞為主,依大約70度的山坡而建,從山坡底一直延升到山頂,層層疊疊,約有十余層之多,形成了一個立體村落,有人戲稱這里是“山西的布達拉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村內建筑形式多種多樣,橋、廟、房、廳、堂、廈、窯應有盡有,各個院落的建筑風格也不盡相同。村中修有大小石質排水溝,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山水的完美和諧。</span></p> <p class="ql-block">村內各處的道路構成了一個網狀交通,該繞就繞,該轉就轉,既有坡道,又有臺階,達到了所謂的“疏可跑馬,密不插針”之意境。</p> <p class="ql-block">這座古村落是著名畫家吳冠中人生的三大發現之一。據說,吳老先生20多年前第一次到這里采風,曾感嘆: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子、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找到”。</p> <p class="ql-block">老畫家無意間的發現,使得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山村,一下子變成了古鎮熱門景點之一,隨之而來的便是游人如織,財源滾滾。</p> <p class="ql-block">烈日炎炎下,我們沿著石塊鋪成的崎嶇小道,一步一步攀登到山村的最高處,又沿著另外一條石板路下到山底,真不容易呀!不知道長年累月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又是如何度過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游客無法進入村子各家院內參觀,只能外觀其貌,留下少許遺憾。</span></p> <p class="ql-block">歸途中,路過一個院落時,大門外一副對聯吸引了眾人目光,因為它真實地說出了如今村里的現狀:</p><p class="ql-block">“兒女謀生在他鄉,</p><p class="ql-block">父母守土護家園”,</p><p class="ql-block">橫額:一家兩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結束了兩天的磧口古鎮之行,收獲滿滿,感慨多多。懷著戀戀不舍之心情,沿原路返回陜西境內的沿黃路上,繼續我們的觀光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站在陜西境內吳堡縣沿黃公路旁,再次眺望黃河對岸的磧口,古鎮全景如同一幅多彩的圖畫,又一次呈現在眼前。歷史上,吳堡此處曾有一個渡口,如今這一帶已經被當地開發成“黃河二磧景區”。</p> <p class="ql-block"> 磧口,一座古時因黃河水運而盛極一時的古鎮,一座歷史文化氛圍濃厚的古鎮,一個值得一生長久回味的地方,不知余生還有無機會再來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景區參觀結束,該四位主角登場了。</p><p class="ql-block">拍攝地之一:西市街磧口客棧門前</p> <p class="ql-block">拍攝地之二:黑龍廟</p> <p class="ql-block">拍攝地之三:西灣村繡樓院前</p> <p class="ql-block">拍攝地之四:西灣村竹苞松茂院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拍攝地之五:李家山下山途中</span></p> <p class="ql-block">拍攝地之六:磧口古鎮公路入口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冶市|
日照市|
鲁甸县|
绥德县|
石阡县|
顺昌县|
奇台县|
包头市|
福建省|
祁门县|
普宁市|
错那县|
宣武区|
阜城县|
行唐县|
太谷县|
永昌县|
贡觉县|
潞西市|
文山县|
贵港市|
衡阳市|
辉县市|
青岛市|
蛟河市|
开鲁县|
米林县|
深水埗区|
花垣县|
夏津县|
金寨县|
金湖县|
西青区|
孟村|
尼玛县|
百色市|
嵊州市|
玛纳斯县|
启东市|
格尔木市|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