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川西,相較于大名鼎鼎的國道 318,我更喜歡走的是國道317。尤其是甘孜到德格這一段,更擁有著不容錯過的風光與人文。甘孜境內不僅有東起庭卡鄉西至來馬鎮的“百里青稞畫廊”,還有傳說中雀兒山下令格薩爾王愛妃無比傾心的玉龍拉措(新路海)。而德格則有號稱“藏文化大百科全書”的印經院,讓你可以充分領略到川西藏地文化明珠的璀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8時啟程去德格,穿過甘孜縣城后的路邊有一個大大的觀景臺。觀景臺下,寬闊的雅礱江在這繞城而去,甘孜小城也在晨曦之中慢慢醒來,向我們展示出她立體的一面。昨晚到達甘孜太晚了,在黑暗中跟著手機導航才找到要入住的郵電賓館。不過也有幸遇上了從亞青寺出來的幾個廣東人,通過他們了解到了德格經白玉亞青寺到甘孜的路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觀景臺沿317西行,清晨的陽光軟軟地從車身后打來,照耀著我們逆雅礱江而上。向西,向西,一路向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陽光照向前方的路面,藍天白云之下路兩旁的行道樹于是有了淡淡的明黃。路和樹都在陽光沐浴中伸向遠方的雪山,盡管沒有了青稞,但風光依舊如畫,畢竟是百里畫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陽光照向前方的寺廟,墻的褚紅屋頂的金黃于是顯得更加色彩飽滿而耀眼。它們在陽光沐浴中似乎在靜靜地等待,等待著一聲蕩氣回腸的法號,去喚醒四周休憩中的蕓蕓眾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陽光照向前方的雪山,山下的村莊于是就有了雄偉的背景。村莊在陽光沐浴中揚起一襲輕柔的霧紗,遮擋著自己少女般羞澀的目光,躲避著來自雪山的那份陽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過了馬尼干戈路口之后,慢慢進入到了山谷之中,風景會突然間變得非常的立體,雀兒山上巨大的冰川也出現在眼前,有西天瑤池之稱的玉龍拉措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玉龍拉措是雀兒山下的一個海子,是甘孜地區有名的冰蝕湖。海子里的水由雀兒山冰川和積雪消融而來,湖尾流出的溪流則成了措曲河源頭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藏語名中,“玉”是“心”,“龍”是“傾”,“拉措”是“神湖”。相傳藏族著名史詩《格薩爾王傳》中英雄格薩爾的愛妃珠牡來到湖邊,被秀麗的湖光山色和幽靜的環境所吸引,徘徊湖邊流連忘返,眷戀之心如沉海底。后人為了紀念珠牡,便將這個海子取名為玉龍拉措。即:珠牡心傾的神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小橋走過河谷,再爬上一個小山坡,玉龍拉措便會忽然間映入你的眼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平靜地躺在雀兒山下,恰如綠松石一般鑲嵌于山谷之中,顯得純凈而又溫潤、優雅而又深邃。輕風拂過,水泛漣漪。不知是因為有了史詩中神話故事的加持這海子才如此多情,還是因為它本善解人意而贏得了珠牡的傾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子周圍被高原云杉、冷杉、柏樹、杜鵑樹和草甸環繞著,生態非常原始。即使是在陰天里沒有藍天白云,但雪峰、冰川、青山、綠草、波光構成的畫圈同樣堪稱世間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子邊上有著大大小小的石頭,有些還雕刻了六字真言,這仿佛給海子注入了神一般的靈氣,讓遠道而來的人們放下世間的紛紛擾擾,凈下心來欣賞眼前仙境般的湖光山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海子邊,聆聽湖水呢喃;靜靜地坐在山坡上,看滿眼湖水春心蕩漾。幻想著有朝一日再來到這海子邊,扎一頂帳篷,燒一壺好茶,細細品味藍天白云、皚皚雪峰、波光粼粼、草長鶯飛。也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甚至一醉之后,也把心留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實玉隆拉錯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新路海”。當年18軍進藏,把路修到玉隆拉錯,為了叫起來方便,就起了這么個名字,意思是“新路旁邊的海子”。這新路海與雀兒山分別以其柔與剛、陰與陽的兩個極端,形成了川藏北線最為神奇的自然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現在走317去德格,雀兒山通了隧道之后原來上埡口的老路就已經廢棄,很遺憾沒有機會再走盤山險路去看“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埡口風光了。川西的318越來越遜色也正是因為幾座大山都通了隧道,以前那種開車走在川西高原人與天同高的感覺完全失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過雀兒山隧道后穿過一段峽谷,在到德格前十余公里處是達馬洞。由于沒做足功課,事先對這景點沒任何了解,當天重點是新路海和德格印經院,按計劃還要趕到白玉去入住。結果在達馬洞沒有細看,只停車拍了拍石雕佛像。大佛足足有十層樓那么高,利用天然山體巖石敲鑿而成,靠近端詳很難不為工匠們的巧妙構思、精湛工藝以及堅韌精神深深折服。大佛兩側的巖石上還有壁畫,畫工精美,色澤鮮艷,同樣令人映象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15:00時許到達德格。德格縣城坐落在四面環山、兩水匯集的風水寶地歐普龍溝口,街道比我們想象中要窄得多,印經院就在城內。停好車后我們直接買門票進去參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德格印經院雖然不是寺廟,規模也不大,但是我們仍看見許多藏民沿圍墻轉經,說明這的名氣真的不小。據說印經院內藏有經書和佛像刻板30余萬塊,其中還不乏珍本、孤本,為藏區三大文化發祥地之首(另兩處是西藏日喀則的郎通印經院和甘肅拉卜愣寺的覺列印經院),也號稱是整個藏傳佛教和藏族文化的集聚之地。所以人們相信,只要前來印經院朝拜一次,今生的修行功德就會成倍增長,來世也必定能夠獲得智慧的解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德格印經院于雍正年間由土司曲杰·登巴澤仁開始創建,歷經三代土司前后耗時27年建成。建成后的印經院,分派大量人馬奔赴各地,全面收集流傳、失落于民間的各派經典,重新校對整理,并刻版印刷,對康藏地區藏文化的保護和傳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為這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登巴澤仁成為藏區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受到大家的敬仰和朝拜。在印經院正門的房頂上,完好地保存著一塊金光燦燦的法輪和一對栩栩如生的銅質鎦金孔雀,據說這是當年清朝政府特別賜予德格土司,以表彰其創建印經院的豐功偉績。法輪兩旁用孔雀取代傳統的鹿,這是藏區所有寺院里惟一的一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踏進印經院的大門,一股混合著酥油和墨香的濃郁氣息便迎面撲來,這是一種古老建筑與古老經卷混合而成的奇特氣息。漆黑的墨盤、油亮的滾筒、排成長列的井井有條的印刷工具、分組勞作的工人,在天井透光的照明中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藏區最為古老的傳統手工印刷作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印經院內不許拍攝,相機要寄存,好在現在手機功能強大。2位工人一人磨墨刷墨一人取紙滾筒印經,配合默契。征得工人同意后我抓拍了幾張,工人看了很滿意,因此其它工作人員也就不太“為難”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印經院布局為回字形,其中有印刷室、印版收藏庫、晾曬紙張室、裝訂室、經書保管室,以及塑有各種威猛神靈的護法堂等。我們按照參觀路線在這些放滿印版和畫版的古老建筑中穿行,如同走進了神話中的迷宮般眼花繚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了防火,這些地方都沒有安裝電燈照明,所有的印版和貯藏它們的木架都在暗紅色的光影中浮現出一種神秘而古遠的色調,它們在同樣暗紅色的墻壁間交錯起伏,散發出古木、煙墨與酥油相雜的濃濃暗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印經院建成后的幾百年來,這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用細膩、精巧的手工印制著一頁頁梵香繚繞的經卷。據說在整個藏區,只要是德格版的經書,所有的人都會聞之生敬,視若珍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用時約1小時參觀了德格印經院之后,我們繼續當天行程去往白玉。沿國道317到達川藏交界的金沙江,川西境內甘孜到德格路段風光與人文的精華就游覽完畢了。</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静乐县|
木里|
福海县|
三门峡市|
广汉市|
嘉兴市|
兴宁市|
和林格尔县|
六枝特区|
邳州市|
长垣县|
云浮市|
龙里县|
漾濞|
五寨县|
尖扎县|
南宫市|
临城县|
关岭|
商洛市|
凤山市|
丹凤县|
临高县|
化州市|
龙胜|
丰宁|
贺州市|
株洲市|
凤凰县|
潜江市|
玉门市|
台江县|
龙州县|
嘉善县|
达孜县|
资源县|
丽水市|
晋州市|
盐源县|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