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回到闊別兩年的黑河,我就急切地來到新建的璦琿騰沖公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天兒好,天很藍,云很白,風很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轉過一彎兒,就看到了掩映在公園深處的紅色方碑,璦琿騰沖公園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疾行幾步,走到公園入口處,我便穩住了匆匆的腳步。我要從容地打量、細細地品味這雖然第一次身臨卻在微信圈中多次看到的公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園主入口處,景觀墻上鐫刻著公園名稱:“璦琿騰沖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進公園,走過一排排花岡巖、紅磚、鐵藝組合的燈柱,我仿佛正走在夾道歡迎的禮兵中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眼前是一座銅綠色的圓形臥碑,上面刻著兩個魏碑體的浮雕大字:璦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臥碑后,花岡巖地面的中軸上鑲嵌著兩條長長的暗褐色石線。沿線前行,幾步之外有一個圓形銘牌,牌上的大字是:齊齊哈爾市;再前行,城市的銘牌依次是:興安盟、巴林左旗、巴林右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仰頭,眼前是一座高大的青銅人像,一位面容清雋的青年學者正闊步前行,大衣下擺都被疾行帶動的風鼓蕩起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低頭,碑座上三個隸書金字:胡煥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過立像,走過張家口市銘牌,兩個倒“L”狀的白色建筑分立中軸線兩側。內側有兩面大屏幕導覽屏,外立面則鑲嵌著名為《美麗家園交響曲》的青銅浮雕,右側是騰沖風情,左側是璦琿風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繼續前行,一一走過忻州市、太原市、呂梁市、宜川市、銅川市、淳化縣的銘牌后,迎面是一座漢白玉欄桿圈圍著的巨型方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上十級臺階,走到“中國紅”色調的碑前。紅色方碑上鑲嵌著青銅鑄就的巨幅中國地形圖浮雕。圖上,從東北到西南鐫刻著一條長長的直線,起自璦琿,終到騰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座顯赫的方碑是公園的主題雕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繞過紅色方碑,再沿中軸線前行,次第出現的城市銘牌是:咸陽市、西安市、漢中市、廣元市、綿陽市、德陽市、成都市、雅安市、樂山市、寧蒗市、麗江市、劍川縣、云龍縣、保山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是一座銅綠色的圓形臥碑,碑上的兩個浮雕大字是”騰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臥碑的不遠處,是公園次入口景墻,一塊天然巨石穩坐在花岡巖底座上,底座一側書寫的一行大字依然是“璦琿騰沖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17個大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此,我沿著公園的中軸線從璦琿走到了騰沖。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璦琿和騰沖怎么就連在一起了呢?還為此修建了公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璦琿和騰沖連接在一起的是一條線,叫“璦琿騰沖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璦琿騰沖公園里,這條線鐫刻在“中國紅”方碑的地形圖上,這條線還鑲嵌在公園地面的中軸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出這條線的人叫胡煥庸,就是公園中雕像上的那位青年學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時間回到1934年,時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主任的胡煥庸正系統地研究中國人口地理問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煥庸的研究很苦,那時不僅沒有電腦,沒有大數據系統,連比算盤快一點的計算工具都沒有。他只能靠自己的雙手,手寫、手算、手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煥庸想盡一切辦法搜集到全國各地區的人口數據,然后用一個點代表兩萬人,在地圖上手繪了兩萬多個點,密密麻麻地把當時中國4.7億人口都標到地圖上,再畫出人口密度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煥庸通過這條線證實:線東南半壁百分之三十六的土地供養了百分之九十六的人口;線西北半壁百分之六十四的土地僅供養百分之四的人口,并由此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的規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34歲的胡煥庸在《地理學報》發表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論文《論中國人口的分布》,文中首次提出了影響深遠的”璦琿騰沖線“,這條線也人稱為“胡煥庸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璦琿騰沖線”后來還被稱為“愛輝騰沖線”、“黑河騰沖線”,原因是璦琿縣1956年改名為愛輝縣、1983年并入黑河市(縣級)。胡煥庸1987年發表《中國人口地域分布》一文時,就使用了“黑河騰沖線”的說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煥庸線”揭示:線東南以平原、水網、丘陵為主要地理結構,分布著松嫩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勢平緩、水網密布的地區,該地區海拔低,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充沛,積溫高,適合農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線以西地區主要是青藏高原、橫斷山脈、西北荒漠、內蒙草原等地貌,該地區水資源匱乏,生存環境惡劣,人口密度極低,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天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煥庸線”還是城鎮化水平的分割線。這條線的東南各省區,絕大多數城鎮化水平都高于全國平均;而線西北的各省區,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用古詩詞形容“胡煥庸線”:東部是“杏花春雨江南”、“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而西部則是“白馬秋風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一個不眠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經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思考,幾百天日積月累的計算,幾百天日復一日的繪制,一條跨越中國版圖的長線在胡煥庸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條線的起點在東北黑龍江畔的璦琿,終點定格在西南邊陲的騰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國東南地窄人密、西北地廣人稀自古如此,但東西部從哪分界,兩邊人口差距有多大,此前并沒有一個明晰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降大任于斯人,歷史把這個重任給了胡煥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胡煥庸,一個30多歲、風華正茂的年輕學者發現了璦琿騰沖這條人口地理分界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璦琿騰沖人口地理分界線”雖然就是一條簡單的直線,但發現它不知耗費了胡煥庸多少心血和汗水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煥庸線”的提出,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和廣泛影響。這條線從被提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935年“胡煥庸線”所揭示的我國人口東密西疏的格局,八十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雖然中國版圖形狀從海棠葉變成了雄雞,人口從4億多增加到13億多,經濟規模也大幅度增長。但每次人口普查,“胡煥庸線”東西兩側的比例都沒有出現超過百分之一的變化。有專家預言:“胡煥庸線”的穩定性將長期存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讓人驚奇的是:“八縱八橫”高鐵網、春運遷徙路線,甚至QQ同時在線人數,都與“胡煥庸線”大致重合;連夜晚燈光圖也顯示,中國燈光最璀璨的區域,依然集中在“胡煥庸線”以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8年,胡煥庸先生走完了他98年的人生之路,與世長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老雖然走了,但他把“胡煥庸線”留給了他的祖國。這條線也讓很多人知道璦琿、黑河是一條人口地理分界線的端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煥庸先生給黑河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禮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7年前后,我偶然接觸到“胡煥庸線”的一些資料,頓時欣喜若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時,我在黑河市委宣傳部分管新聞宣傳和對外宣傳,我對任何能提高黑河知名度、美譽度的事件、線索、題材都無比珍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向有關領導匯報;我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編導策劃欄目,還準備組織記者采訪團沿線采訪;我還想過,去騰沖協調兩個城市聯手開展系列宣傳活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種原因,宣傳“黑河騰沖線”的活動沒能如期進行,之后我便因年齡原因離開工作崗位,宣傳“黑河騰沖線”的想法就只能藏在心底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干年后,事情出現了轉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是2017年,騰沖市修建了“騰沖璦琿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2020年,黑河也借黑龍江省第三屆旅游發展大會召開的契機建成“璦琿騰沖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雖然沒能為建設璦琿騰沖公園出上力,但公園落成可是了卻了我的一個心愿,利用“胡煥庸線”宣傳黑河終于有了具體行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后幾天,一閑暇下來,我就不由自主地琢磨璦琿騰沖公園的一些事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煥庸和璦琿騰沖線畢竟還不為人們所熟悉,雖然公園中大屏幕和一些說明文字有所介紹,但愿意深入了解的人并不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還有什么辦法呢?建一個小型陳列館?拍一部專題片?做一個宣傳畫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呵呵,我先打住吧!這些工作有關部門一定都有安排,而且,璦琿騰沖公園已經建成。我相信,隨著公園設施逐漸完善、內容不斷充實,胡煥庸線的影響一定會越來越大,更多的人也會據此加深對黑河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期待著,璦琿騰沖公園能成為旅游者們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东|
泰和县|
和政县|
腾冲县|
云霄县|
玉山县|
连江县|
吉首市|
临汾市|
嘉鱼县|
桐梓县|
墨玉县|
沙湾县|
高尔夫|
丰宁|
安新县|
阿拉善右旗|
八宿县|
屏边|
孟村|
长武县|
丘北县|
安龙县|
黄浦区|
斗六市|
祥云县|
微山县|
姜堰市|
邢台县|
伊吾县|
合川市|
浏阳市|
罗源县|
疏勒县|
北碚区|
阿拉善右旗|
临夏县|
延津县|
营口市|
沙田区|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