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引言</p><p> </p><p> 母親,人世間最普通而又刻骨銘心永久的話題。她的稱乎既普通又偉大!</p><p> </p><p> 母親,因為她是人類繁衍的生命起源,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物種能替代她的作用及所存在的意義!</p><p><br></p><p><br></p><p> 母親,她的內函及形象要比:上帝,老天,佛,教,派,會……高尚而神奇千萬倍,因為她真實的存在,她為我們人類不懈的努力和無私的奉獻著…</p><p> </p><p><br></p><p><br></p><p> 從記事起,我,就對生母產生一種敬畏而依賴的感覺,凡事都要靠母親提醒和引導,因為,兒時體弱多病,又是長子,所以倍受父母崇愛。</p><p><br></p><p><br></p><p> 我的母親,是位普通農戶人家的閨女,嬌小的身材,十分清秀,眉目間充滿智慧和慈善,因她祖父行醫(不收藥費)所以自幼就心地善良,沒文化,但頭腦清晰,十分聰慧,人脈好,所以家人及鄉親十分尊敬信賴她。</p><p> </p><p> 我的母親,為我們所有子女操勞一生,用她聰明的智慧和生活經驗把所有子女培養成人,成家立業,她的功績子女牢記在心,今生不會忘記,母親,現在雖然離開您心頭骨肉,走向了那個沒有紛爭,沒有痛苦的極樂世界,但您的音容笑貌永遠刻在我們子女心中!不!你沒有離開我們,您的品行及靈魂永在,您一直在注視著您的子孫,在保佑著您心愛的孩子們。??????</p><p>【記實小說】</p> <p>兒時記憶中的母親</p><p> 那是在建國初期的1953年(時年6周歲),我出生地在黑龍江省依安縣中心鄉。</p><p>當時家中一共有六口人,祖父,父母,姐姐,二妹和我。</p><p><br></p><p><br></p><p> 因祖父為掩護抗聯(在五常市)渡河,被日本鬼子用刺刀背砍傷,嚇得神經錯亂,終身殘疾。只能由母親照顧而操持家務,沒有干過農活。</p><p><br></p><p><br></p><p> 母親非常孝順,祖父得了腰病,常年流濃血,夏天臭氣滿屋,母親總是精心照科,把衣被洗得很干凈,使祖父的病一天天見好,后來據說是毒火歸心病迣。</p><p><br></p><p><br></p><p>而母親對我們子女,照顧得井井有條,春夏秋冬,做得衣服非常得體。母親做的飯菜非常應時,可口。</p><p><br></p><p> 村子周圍有樹林,母親為我買了紅色的褲帶,她說:扎上走運,去打鳥愿上枷子。按母親說法做,還真靈,每次都能枷著幾只鳥,別在腰帶上,興高彩烈回家享受。非常開心。</p><p><br></p><p><br></p><p> 有時,陪父親去夜校識字,母親囑咐我,你小,心靈,你爹不會偷著告訴他,別讓老師發現。父親總夸我,多虧大兒子,不然還得留下認字。終于有天晚上被講師發現,從此不領我了。??</p><p><br></p><p><br></p><p> 因為,外祖父,祖母的兒子腰折,兩位老人只能寄居在女兒家生活。外祖父晚年得了中風,</p><p><br></p><p>也是母親精心照料,直至送終,可謂忠孝雙全。</p><p> 因為當時的依安縣比較貧困,我們老家原在黑龍江的五??h,由父親決定投親返回原籍五常,那年是1959年,落戶在五常市向陽鎮五家橋,當時這個村在全縣為富裕村。所以生活比較寬裕。</p><p><br></p><p><br></p><p> 光陰似箭,歲月如歌,轉瞬間到了60年代,由于當時的大躍進影響,我們的國家同前蘇聯鬧矛盾,還外債。家庭人口增加(8口人)生活得十分艱苦。是吃了上飩沒下飩,時常斷飲。</p><p><br></p><p><br></p><p> 可想,父母有多么艱辛,母親為了這個家,操碎了心,貪里起早做家務,還要想盡一切辦法別打自己的親骨肉餓死。經常去野外,山林挖野菜為孩子們充饑,并讓較大的姐姐和我去大地撿凍菜葉等充饑,夜里常發現媽媽自己偷偷的落淚。</p><p><br></p><p><br></p><p> 父親則常常一天不吃一燉飯,還要去隊里干活,餓了在休息時手挖野菜生吃充饑……</p><p><br></p><p><br></p><p> 最艱難時半月沒一粒米,記得后來是生產隊給了30斤返銷糧高粱,母親叫父親把這救命的30斤高梁磨成面粉帶皮煮稀飯吃,過了難關,從此一點點生活轉好,也不知怎么活過來的,想起這些往事,我們現在的生活真的好似天堂。現在的人們真的要感恩社會,感恩黨,感恩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無憂無慮幸福生活。否則,那才叫生在福中不知福,真正的忘本!</p> <p>智慧人生(成人之后對母親往事的回眸)</p><p> 更替興日月,往來通古今。年年昨日舊,歲歲今又新。</p><p> 漫漫人生路,大地永在,日月同輝,唯一不變的是人文的新陳交替。</p><p>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知不覺我已漸漸長到了成人。17歲那年的往事歷歷在目。這時,我的家因人囗多,只有父親一人在生產隊干活,每年總要欠隊里《三角債》即,口糧款等。</p><p> </p><p> 時常在夜間被父親的嘆息聲驚醒,開始沒理會,常了,心想老爸一定有難事,就問:爹,你咋不睡覺,爹說:睡不著,啥時候能打三角債還上!母親罵了老爸,死鬼,能睡不?把孩子都整醒了!我這才恍然大悟,說:爹,您睡吧,等你大兒子參加勞動不就還上了!他說:大兒子真懂事,聽你的,爹睡覺。從此,再也沒發現爹夜間嘆息過。</p><p> 轉眼一年,18歲那年我去隊里參加了勞動。按規定,第一年干活必須干半拉子活,也就是成年人的一半活,為的是保證質量,也為實習。</p><p>這時,別提父親多高興了,母親的臉上也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二年后,由于我的勞動,把隊里的三角債還清了,全家人滿心歡喜。</p><p> 在我二十歲那年,突然有一天,母親把我叫到跟前,說:孫巖,你來,我這攢了500元錢,給你保管吧!我很詫異,說:媽,咱家錢不是由你經管嗎?給我干啥?母親說:兒子,你傻吧,不說媳婦呀!想起來那時的人多單純,真實,還可笑。然后就把錢保管好,到了夏天,母親找我說:大兒子,你把錢拿出來曬曬,別捂了。</p><p><br></p><p><br></p><p> 我的母親,大事小事非常有心勁,將家管理得十分完美,她的話沒有不聽的,因為都在理。</p><p><br></p><p><br></p><p>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我21周歲那年,由兩位媒人介紹,父母做主,與本村一位姑娘成親,開始了人生最美好溫馨的生活。因為夫妻有共同語言,夫唱婦隨,很恩愛,次年生一長子,一家人滿心歡喜,母親對長孫更是疼愛倍加,視為掌上明珠,更因為那是家族振興,傳宗接代的使者。</p><p><br></p><p> 孫子岀生后,母親每天精心照料兒媳,做飯冼衣全由她一個人完成,為的是兒媳和孫子平平安安。</p><p><br></p><p> 歲月靜好,時光流逝。世間萬物總是不能以人們意志為轉移。歷史車輪滾滾前行!</p><p><br></p><p><br></p><p> 在接下來的八年中,大姐,二妹,三弟,四弟,老妹相繼成家。并都很風光,三位姑爺全是軍人,姐夫身份更讓家人羨慕,是沈陽軍區儀仗隊軍人。并按父親要求,不要一分財禮,鄉親們都贊嘆不已。三個兒媳,因家風好,也沒過彩禮。在農村很少見。這都是父母慈善為人的因果回報。</p><p><br></p><p><br></p><p> 1969年老弟也成了家,在農村有句俗語:老姑娘出嫁,老兒子娶媳婦大事完畢。父母總算了卻了一樁樁心愿,謝天謝地,應擔當的責任全部完全,全家聚歡聚一堂。這才叫四世同堂,兒孫滿堂。</p><p><br></p><p><br></p><p> 母親也真正享受到了天倫之樂,每到節日,兒女們都帶著自己的寶貝看望母親,不!應該是活佛。滿滿的一大家人,其樂溶溶,非常溫馨幸福。</p><p> </p><p> 這時的母親也不吝嗇,從自己的小金庫中~布包中取錢,不論孫子孫女,還是外孫外孫女平均分配,每人會得到這位慈祥老人的賞賜。</p><p><br></p><p><br></p><p> 1982年土地承包到戶,年邁的父親由于一生勞累,身體不佳,通過家庭會議,由長子(我)做主,決定父母及小弟(小弟同父母一起生活,沒成家)的土地由年長的哥仨經營,每人分別給父親200斤水稻,100斤玉米,50斤大豆,一車柴火,50元零錢。多給不限,全是自愿。三個女兒自愿付出,不在規定之內。(其實女兒比兒子付出的更多。)。這時兩位老人真的是衣食無憂,很滿足又幸福。</p><p><br></p><p><br></p><p> 這也是父親一生為子女含辛如苦,應得到子女感恩的回報,天經地義,義不容辭。</p><p><br></p><p><br></p><p> 是母親用嬌小的身體,男人一般的廣闊胸懷,聰明的智慧,養育了三代人。她把一個流浪的孤兒(祖父沒勞動能力,被鬼子砍傷,引言提過)從苦難中扶植起來,有了母親的愛,父親發揮了巨大的潛能,創造了人間奇跡,由一個人繁洐到上百口人,這一切都是母親的慈善和智慧的結晶。她的功績,兒孫后人永世不忘!</p><p><br></p><p><br></p><p> 我們子孫一定牢記母親的囑咐,繼承她的遺志,明明白白做人,實實在在做事,讓我們心中的佛放心,安心!</p><p><br></p><p><br></p><p> 親愛的母親,您的子孫真的想您!這些您一定看到,聽到了,因為您的靈魂還在,一直在守護保佑著您的親生骨肉,您的子孫……</p> <p>后記</p><p> 2014年10月初二,午夜23點53分</p><p>夜,非常寂靜,母親,真的要走了,我拉著她冰冷的手,凝視著她的音容,那么慈悲,安祥,好象沒有一點痛苦,我的心在流血,整個屋子都沒了聲息,一點點,一點點,我的老母親就這樣永遠離我們走了。</p><p> 她象一片云飄向了那個沒有紛爭,沒有痛苦的極樂世界……永遠,永遠的走了……</p><p>我想:媽在多好,那是家!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可,這一切都是無耐,無助,回天無力!</p><p><br></p><p><br></p><p> 人哪,說是幸福,其實心中都明白,苦短!就是一場不歸的夢!</p><p>老媽,安息吧!我今世心中的‘佛'。享年92歲。</p><p>(寫于凌晨)</p> <p>父親在交行時的照片</p> <p>【家風】</p><p>心如蓮花開,</p><p>慈悲記心懷。</p><p>感謝父親恩,</p><p>親情永常在。</p><p>珍惜手足情,</p><p>姊妹要關愛。</p><p>牢記宗族訓,</p><p>家風傳萬代。</p><p>(庚子年清明節于山河屯)</p> <h3> 宇宙賜予</h3><h3><br></h3><h3>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h3><h3> </h3><h3> 一葉一如來,一沙一極樂,</h3><h3>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h3> <h3><br></h3><h3><br></h3><h3> 一方一凈土,</h3><h3> </h3><h3> 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h3> <h3><br></h3><h3><br></h3><h3>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h3><h3>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h3><h3> </h3><h3><br></h3><h3> </h3> <h3>作者近照</h3> <h3>圖文:老頑童</h3><h3>作者:老頑童</h3><h3>感恩欣賞和分享</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辽宁省|
呼和浩特市|
扶风县|
醴陵市|
侯马市|
米脂县|
岱山县|
临潭县|
繁峙县|
南靖县|
乡城县|
五台县|
唐海县|
和龙市|
宿州市|
江门市|
双桥区|
旬邑县|
宁南县|
正宁县|
海安县|
宁化县|
卢氏县|
全州县|
共和县|
彭阳县|
米泉市|
乐业县|
南澳县|
阳信县|
五指山市|
蒙阴县|
东安县|
广东省|
繁昌县|
微山县|
磐安县|
泰州市|
博客|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