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羅廖司令是蘇南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羅廖司令是指新四軍十六旅旅長羅忠毅和政委廖海濤,他們在1941年11月28日塘馬戰斗中英勇犧牲。父親張繼明是新四軍十六旅的老戰士,在羅忠毅、廖海濤的指揮下參加過許多次的戰斗,特別是廖海濤在父親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記憶。</p> <p class="ql-block"><b> 塘馬戰斗紀念廣場</b></p> <p class="ql-block"><b> 廖政委與通信員小明</b></p><p class="ql-block"> 廖海濤,福建省上杭縣人,蘇南抗日名將。1929年參加閩西農民暴動,曾任上杭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紅軍長征時留在閩西,經歷了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后任新四軍二支隊四團政委。父親張繼明,江蘇省金壇縣社頭蘆溪村人,1939年5月參加金壇人民抗日自衛隊,11月改編為新四軍二支隊四團特務隊,后調到團部任通信員。直至廖海濤在塘馬戰斗中犧牲,父親在廖海濤的領導下工作戰斗了兩年時間。</p><p class="ql-block"> 特務隊是團部的直屬部隊,經常跟隨團部一起行動。父親剛當兵時身高只有1米5,個頭雖矮卻聰明伶俐,機智勇敢,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小明。因此,全團只知小明,不知張繼明。廖海濤是閩西出來的老紅軍,平時對戰士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從不擺官架子,戰士們都非常尊重他。廖海濤參加革命前曾當過小學老師,在戰斗間隙時經常給戰士們上文化課,教他們讀書識字。因為父親個頭矮小,每次上課總是坐在前排,廖政委很快就記住了這個小個子通信員小明。</p><p class="ql-block"> 1940年4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江南主力部隊北上,蘇南地區僅留下廖海濤(時任二支隊副司令員)率領的二支隊四團三營和團部特務隊,父親跟隨在廖海濤身邊,由此對廖政委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了解。</p> <p class="ql-block"> 歷史豐碑一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史料館</p> <p class="ql-block"> <b>赤山之戰巧殲敵</b></p><p class="ql-block"> 1940年5月13日,廖海濤帶領部隊在南京郊外句容縣赤山的戴家邊一帶活動。日軍吉田中隊長帶著130多名日軍和一門九二步兵炮沿著湖邊堤岸掃蕩。偵察員發現后立即報告敵情,廖海濤將部隊沿著赤山一帶有利地形設伏。當日軍進入伏擊圈后,新四軍輕重武器猛烈射擊,打的鬼子措手不及。在戰斗中父親就發了兩顆手榴彈,趴在廖海濤身邊附近的地方負責傳達命令,運送彈藥和救護傷員。戰斗一直打到下午,最后剩余的十多名日軍被壓縮在赤山腳下的一座拱橋下面。廖海濤命令身邊的戰士集中手榴彈投向拱橋下的日軍,乘著爆炸的硝煙尚未散盡,父親跳下拱橋繳獲了鬼子的一支三八大蓋槍,從此父親手中有了一支真正的殺敵武器。此戰,新四軍共殲滅日軍130名,俘虜兩名,繳獲九二步兵炮一門,各種槍支130支。</p><p class="ql-block"> 赤山一戰敵損失慘重惱羞成怒報復心切,調來大批日軍和汪偽“首都警衛師”企圖分兩路包圍合擊新四軍。廖海濤將三營置于敵進攻的兩個方向頑強阻擊,造成新四軍主力在包圍圈中頑抗的假象,然后利用夜幕從茂密的樹林中悄悄突圍。留下的特務隊則聲東擊西,引誘日偽軍相互接近后迅速撤出戰斗。日偽軍上當相互打了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天亮才發現是自己人打了自己人。早晨,正在耕作的農民看見行進在田間小路上的新四軍戰士,驚訝得合不攏嘴說:昨晚山上日本人打了一晚,不是打你們啊?父親樂哈哈的說:廖司令打仗動腦子有一套,能讓日本人打日本人!</p> <p class="ql-block"><b> 羅忠毅、廖海濤生前的最后一張合影</b></p> <p class="ql-block"> <b>在廖政委指揮下打據點</b></p><p class="ql-block"> 1941年5月,新四軍十六旅(二支隊改編)在取得黃金山三戰三捷后,廖海濤率四十六團(二支隊四團改編)在金(壇)、溧(陽)、丹(徒)一帶活動。小時候父親給我們講過他兩次攻打日軍據點的故事,這兩次戰斗都是在廖海濤的直接指揮下進行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個故事是小媳婦智取敵炮樓。故事發生在1941年7月茅山石馬橋村,這里有一個日軍據點,炮樓上架著機槍由七八個鬼子和一小隊偽軍把守著。如果部隊強攻勢必會造成很大的傷亡,必須智取想辦法把炮樓上的鬼子吸引下來。于是,廖海濤讓父親裝扮成出嫁的小媳婦,吸引鬼子的注意力。長篇紀實小說《塘馬1941》詳細記錄了這場戰斗的經過,它是這樣描寫這個小媳婦的:小明天生長的像女人,聲尖,腰細,眉毛長。隊伍出發前,廖海濤一再叮囑父親:沉住氣裝的要像,一定要把鬼子引下炮樓。</p><p class="ql-block"> 當廖海濤把一營埋伏在據點周圍,送新娘的隊伍出發了。父親裝扮成出嫁的小媳婦坐在獨輪車上,送親的人吹吹打打好不熱鬧。當送親隊伍來到炮樓前,炮樓上的鬼子看了狂笑不已叫著:花姑娘,花姑娘大大的好,花姑娘的留下!說完便沖下了炮樓。父親巧妙的和鬼子周旋著,等鬼子全部下了炮樓,廖海濤一看時機成熟,立即指揮部隊發起攻擊。鬼子企圖逃回炮樓時,父親從腰間掏出兩個手榴彈,趁著門還未關上塞了進去。在手榴彈的爆炸聲中,部隊順利拿下了據點,一把火燒掉日寇的炮樓。</p><p class="ql-block"> 第二個故事是新四軍“土坦克”強攻敵據點。石馬橋戰斗的勝利,迫使周邊的日偽軍放棄據點,向延陵、珥陵收縮。為了進一步擴大新四軍在蘇南的有利態勢,9月,廖海濤決定趁熱打鐵拿下延陵鎮。</p><p class="ql-block"> 延陵和珥陵兩個據點相距 不遠,互為倚角可以相互支援。廖海濤利用日軍懼怕我“圍點打援”戰術,采取佯攻珥陵誘敵固守,延陵之敵又害怕遭到伏擊不敢冒然出動援救的心理,用少數地方部隊佯攻珥陵,而四十六團三營攻打延陵的打法,把“圍點打援”打出新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當珥陵的日軍還在固守等待增援時,廖海濤已經指揮四十六團三營分兩路向延陵發起進攻。延陵日軍據點設在一座祠堂內,這里樓高墻厚火力猛烈,部隊進攻受阻。廖海濤來到戰斗現場,和戰士們商量怎樣才能拿下日軍據點。大家想了個主意,找來桌子在上面鋪上一床棉被,然后澆上水墊上一層土,再蓋上一層被子,就這樣一個厚厚實實的“土坦克”出現在陣地上。父親和幾個戰士推著“土坦克”向前進,子彈打在“土坦克”上叭叭作響,戰士們躲在后面毫無損傷。當靠近日軍據點后,他們搭著人梯爬上高墻,用手榴彈炸毀了日軍據點。</p><p class="ql-block"> 說到廖海濤的指揮才能和用兵藝術,父親無不敬佩的說:廖海濤指揮打仗機動靈活辦法多,是新四軍中為數不多軍政雙全,能文能武的政工干部!</p> <p class="ql-block"><b> 長篇紀實小說《塘馬1941》</b></p> <p class="ql-block"> <b>血戰塘馬生死離別</b></p><p class="ql-block"> 新四軍主力重返江南取得的勝利,極大震動了南京汪偽政權,他們企圖趁十六旅在江南立足未穩,一舉消滅新四軍江南主力部隊。戰斗首先在溧水白馬寺村打響。11月24日凌晨,800多名日軍和部分偽軍包圍了白馬寺村。四十六團早有準備占據有利地形,交替掩護梯次突圍。突圍后,團長黃玉庭命令團部偵察參謀帶著父親他們通信班火速趕往塘馬,向旅部報告在白馬寺村發生的戰斗情況。</p><p class="ql-block"> 向旅部報告完情況后,因四十六團已經轉移,加上返回路上都是日軍,父親他們被留在塘馬村跟隨旅部行動。28日凌晨,旅部偵察員發現塘馬附近集結了3000名日軍和800名偽軍,十六旅已經被圍。羅忠毅旅長廖海濤政委接到報告后,立即進行突圍的戰斗布署。</p><p class="ql-block"> 在村里一塊空曠的地上,廖海濤向旅直政科長王直布置突圍任務,叮囑他一定要把部隊帶出去。父親遠遠的望著廖海濤的身影,心里一陣莫名的惆悵,此戰兇險萬分生死難卜,不知能否再次見到他的老首長,尊敬的廖政委。</p><p class="ql-block"> 父親的通信班配屬四十八團的一個連負責打開突破口,羅廖首長則帶著兩個連在村里打阻擊。突圍部隊在日寇的包圍圈中拼死打開一個突破口,被圍的十六旅旅部、蘇南行署、戰地服務團、兵工廠、醫院等陸續從塘馬村中撤了出來。部隊繼續向前突圍時,留下父親他們十多人堅守突破口,并交代:羅廖首長沒有出來部隊不許撤。堅守突破口的戰斗打的異常激烈,日寇反復進攻拼命要奪回突破口。父親他們知道,一旦突破口失守,正在轉移的機關后勤人員將被切成兩段再次陷入重圍。因為來不及構筑工事,戰士們只能趴在田埂、水溝、土坎甚至是在烈士遺體后面頑強的抗擊敵人。</p><p class="ql-block"> 堅守突破口的戰斗打了近一天時間,父親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了下去,戰士手中的子彈手榴彈快要打光。包圍圈里的機關后勤人員已經基本撤離,但就是看不到羅廖首長出來,心急如焚。已經突圍的四十八團也急了,派了十多個戰士重新進村尋找。當他們返回時說:羅廖首長已經犧牲,村里沒人了,你們趕快撤。就在日寇即將合圍之際,父親他們立即向長蕩湖方向撤離。在日冦的追擊下,戰士們毫無還手之力。情急之下,父親和兩個戰士跳進了深秋冰冷的長蕩湖中,在蘆葦蕩里躲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才重新回到部隊。</p> <p class="ql-block"><b> 潥陽別橋塘馬戰斗紀念碑</b></p> <p class="ql-block"> <b>寧死不屈浴血沙場</b></p><p class="ql-block"> 塘馬之戰是新四軍在抗戰期間對日作戰打得最英勇頑強,最慘烈的一場戰斗,也是犧牲人數最多,犧牲的指揮員職務最高的一場惡戰。在塘馬村的十六旅旅長羅忠毅,政委廖海濤及272名戰士戰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p><p class="ql-block"> 面對3800名日偽軍重重包圍,十六旅500人的作戰兵力,既要擔負阻擊日軍進攻,打開突破口,又要擔負掩護一千多名后勤人員突圍的艱巨任務,只有依靠頑強的戰斗意志和英勇犧牲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塘馬村,羅忠毅、廖海濤象普通戰士一樣端著機槍向日冦猛烈射擊,打退日軍的一次又一次進攻。在羅忠毅頭部中彈犧牲后,廖海濤腹部中彈負傷,腸子都流了出來。他將流出的腸子塞進去,簡單包扎傷口,堅持在陣地上指揮戰斗,直至壯烈犧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當槍聲停息,硝煙散盡,日寇怎么也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日偽軍3800余人鐵桶般的包圍下,1000多名的新四軍機關后勤人員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清點戰場,日軍被打死500多人,新四軍無一人被俘,無一人投降,272人全部犧牲,敵我死亡人數比幾乎達到2:1。日軍指揮官尾本大佐聽到這一消息驚呆了,死亡500人,這個數字足夠消滅國民黨軍一個師!</p><p class="ql-block"> 尾本聯隊長親自來到塘馬勘察戰場實況,他看到的是這樣一片場景:一個新四軍戰士胸前插著兩把日軍刺刀,手緊緊抓住插在肚子上的刺刀,怒目圓睜。一個戰士身邊躺著七八具日寇的死尸,只是從他的灰色軍裝上認出他是新四軍。有的戰士犧牲了,但雙手緊緊卡住日寇的脖子,用手都掰不開。有的戰士犧牲了,一手抓著日寇的頭發,一手摳進了日寇的眼睛。有的戰士犧牲了,嘴里含著被咬斷的日軍手指。尾本喃喃的說著:如果中國軍隊都像新四軍如此頑強堅決,征服中國將遙遙無期。</p> <p class="ql-block"><b> 獻給羅忠毅、廖海濤烈士的花籃</b></p> <p class="ql-block"> <b>勝利毋忘祭英魂</b></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要求侵華日軍向解放區軍民繳械投降。駐守溧陽城的一個中隊日軍拒絕向新四軍投降。十六旅于8月18日發起解放溧陽城戰斗,消滅了這一中隊日軍。戰斗結束后,父親所在部隊駐扎在溧陽別橋鎮,這里是廖海濤烈士犧牲后安葬的地方。一天傍晚,父親來到廖海濤墓前,點了三柱香,燒了一堆紙錢,在墓前敬了一瓶酒,給廖海濤鞠了三個躬說:廖政委,你的仇我們給你報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塘馬戰斗及羅廖首長犧牲八十周年紀念日,我回到了家鄉常州金壇蘆溪村。這里毗鄰茅山根據地,黃金山、塘馬村是父親在抗戰時期主要作戰的地方。因為從小經常聽父親講跟隨廖海濤戰斗,講血戰塘馬的故事,吊謁廖海濤烈士陵墓也成了我心中多年的愿望。如今,羅忠毅、廖海濤烈士安葬在溧陽西山烈士陵園。臨行前,我委托烈士陵園馬主任為我準備了一個花籃,花籃的緞帶上寫著:羅忠毅、廖海濤烈士永垂不朽!落款:塘馬戰斗幸存者張繼明的子女敬獻。</p><p class="ql-block"> 在別橋塘馬烈士陵園,我瞻仰了烈士紀念碑和烈士陵園,在黃金山、戴巷村我游覽了父親曾經戰斗過的故地,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我參觀了父親生前最敬重的新四軍老首長陳毅、粟裕的舊居。這一切使我心中感慨萬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前輩和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p><p class="ql-block"> 珍惜當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創造中華民族未來輝煌,以告慰先烈在天之靈!</p><p class="ql-block"> 謹以此文紀念塘馬戰斗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羅忠毅、廖海濤及在塘馬戰斗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b> 作者:海狼(張海汎 )</b></p><p class="ql-block"><b> 于2021年10月18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老河口市|
彰化市|
策勒县|
香河县|
佛冈县|
溆浦县|
济南市|
根河市|
陇西县|
霍邱县|
个旧市|
广安市|
恭城|
太和县|
常宁市|
通渭县|
阿巴嘎旗|
古蔺县|
武陟县|
台中市|
观塘区|
昔阳县|
来凤县|
克东县|
上虞市|
建宁县|
武汉市|
罗田县|
武穴市|
长岛县|
龙里县|
万山特区|
永昌县|
自贡市|
寻甸|
儋州市|
新竹县|
大洼县|
苗栗县|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