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編者的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提及上海,人們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是魔都,大都市,繁華,現代,時尚,潮流……更有甚者認為,上海自開埠以來,也不過百余年的歷史,沒有歷史遺跡,缺乏歷史根基……連我自己原來也有這樣的認識。但去了上海松江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一游,也許就能從中找到答案,從而也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字編輯:漫漫人生路(部分史料來自網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背景音樂:《江南情》雪飛梅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圖片來源:手機隨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制作整理:漫漫人生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五月底的一天,突然接到孩子的電話,要我與老伴做好準備,六月初要來滬給他們帶小孩,接到孩子下達的“任務”,既不能推辭又不能回避,只有“服從命令聽指揮”哈!于是,六月一日早上,我和老伴打理好行囊,從家鄉打了網約車,傍晚時分我們一路順風的抵達了孩子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實,上海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早在五十多年前的兒時,就有了對這繁華的大都市的一片“衷情”。當時聽去過上海的大人說,上海的二十四層大樓和燈紅酒綠的南京路,還有熱鬧非凡的上海大世界有多么多么漂亮好看,于是,做夢都想著去上海南京路看一看二十四層大樓和上海大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樣?這個愿望終于在我從學校高中畢業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七五年,這一愿望終于實現了。因此,上海這座繁華時尚的大都市也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雖然那時物質嚴重匱乏,條件差,去勿勿,回空空,但必競是圓了上海的夢想。在日后的幾十年里,上海,有的是辦事去的,有的是看病去的,后來孩子們大了在那里工作,也時不時的去看看,每次去都是有著不同的發展和變化……。上海以前給我的印象就是時尚繁華的花花世界,但在我的腦海里,至今還是留存著抹不去的記憶,那就是“三多”,即樓多,車多,人多。記得我第一次去上海時,特別是南京路和外灘給我的印象最深,高樓林立,櫛比鱗次,人流如織,車水馬龍……南京路上的電線和有軌電車的線路縱橫交錯,密密麻麻,宛如蜘蛛網似的;遇到十字路口,行人一等就是一二十分鐘不足為奇,可謂名副其實的繁華都市景象。時光荏苒,一晃四十六年過去了,至今記憶猶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次來上海已近三個月了,閑暇之余或早或晚也會外出散散步,溜溜灣。前幾天,我與老伴不經意的散步至松江大學城華東政法大學門口時,因上海松江這里我們是初來乍到,對這一區域一片陌生,突然發現大學門口的對面有座公園,公園的門頭匾額上寫著“廣富林文化遺址”,園內的幕墻上又寫著醒目且藝術感很強的幾個大字,“松江廣富林,上海之根”,這也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于是第二天,我們就是帶著這樣的好奇心,游覽了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去追尋上海之根廣富林的“前世今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華東政法大學門口,過了馬路對面就是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公園外觀古樸典雅,雖然是在遺址上重建的,但那灰磚砌成的古城墻和青石鋪就的蜿蜒道路,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有一種歷史厚重之感,令人神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們這次來滬首次游覽了廣富林,還真的正是時候,據說是從八月一日后才免收門票的,真幸運,又省了一筆哈!只要掃個安康碼登個記就可入園游覽了。我們就是沿著這條花崗巖鋪就的路和過了這座石板拱橋走進了游覽區的第一站,集賢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集賢坊,原名雙進士坊,明正德年間,官府為表彰曹時和,曹時中兄弟雙雙中進士而建造了一座“雙進士”坊,原坊已毀于戰火,重建后用“集賢坊”代表自二曹兄弟開啟了廣富林科舉及第之先河以來,廣富林名人輩出,賢士薈萃的輝煌記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骨針廣場,中間矗立著一根像征先人衣被,魚網的工具,即骨針。這是廣富林發掘出來較多的代表性遺物,這里也是廣富林文化遺址的核心地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集賢坊的林蔭道上,你稍微留點意,處處是美景!可遺憾的是,天公不作美哈,幾分鐘前還是驕陽似火,俗語說,天變一時,突然間烏云密布,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趕緊搶鏡拍幾張,加之攝技也不咋的,效果不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據介紹,廣富林位于上海市松江區城西北六公里,辰山塘東岸,佘山鎮廣富林村,地處上海松江大學城,是上古時期東吳東部文化,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廣富林遺址的歷史淵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廣富林文化遺址,一直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乃至兩漢以前,幾個朝代都留下了十分珍貴的文化遺跡,這樣的歷史遺存,對于上海這座新興的工業基地,又缺少歷史根基的城市來說,其歷史價值,社會效應和經濟意義重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早在新石器時代,上海地區的先民就在松江廣富林留下了生存發展的足跡。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的廣富林地區,孕育了繁榮的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千年前,北方的王油坊先民遷居到廣富林,與當地原住民一起創造了南北文化互相交融的“廣富林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廣富林遺址的歷史發掘和發展規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五八年,當地農民開挖河道時,發現了大批古城遺物;一九六一年九月,對其進行考古發掘探明遺址為兩層。上層面積一萬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陶紡輪,陶餅,帶紋飾,硬陶和帶釉陶等,系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下層面積七千平方米,有灰坑一個,墓葬兩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通過考古和挖掘,初步證實了廣富林地區是一處相當有價值的考古寶地,為診斷松江悠久的歷史奠定了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九九年至二OO五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勘探和小規模的發掘,首次發現了一類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文化遺存,推測出廣富林是松江最早的古城鎮輪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OO八年,隨著這一帶的規劃建設,廣富林遺址開始搶救性考古發掘,現場發掘面積五千余平方米,開探方一百九十六個,為上海目前規模最大的田野考古現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遺址發掘出大量極具考古價值的遺存,其中東周時期的青銅鼎殘器,是上海考古工作者首次發現,填補了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末期考古文化譜的空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骨針廣場向西,邊拍照邊賞景游興正濃,經過天牛橋,來到關帝廟和城皇廟,還有制陶坊和布藝坊……這朱紅墻柱,飛檐走璧,灰瓦粉黛,花紅草綠,古樹參天,還真頗有皇家園林之風范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進入廣富林,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里的小橋流水,河道縱橫交錯,涓涓細流,清澈透明,魚兒在水里暢游清晰可見。石板小橋連接小河兩岸,比比皆是;創意獨特,造型各異,漫步在小橋上,觀小河兩岸,蒼松翠柏,花紅柳綠,樓臺亭宇,美麗景致,太愜意不過了!仿佛置身于小西湖的感覺,看看有的小橋可與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相媲美!再看看最后這座名叫天牛橋,是不是很像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橋哈,亦像是一座“情人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元宮是仿唐道教宮觀,之所以稱“宮”,是因為這和唐朝開國之初,以“老子”為中心,自稱為老子的后裔,遵道教為國教,推崇道教有關系。稱為“宮”,說明其地位很高,只有皇家才可祭拜,外墻涂以紅色是為了彰顯其皇家宮官身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官信仰源于古代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道教創立時吸收了傳統的三觀信仰,奉天地水三官為主宰人間禍福之神,傳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座造型奇特的建筑群,是一座再現古代集鎮民風民俗的廣富林漢代集鎮模擬館。由于參觀的人較多,大多為旅行團,加之又到了吃飯的時候,也就沒來的及游覽,留給下一次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烈日炎炎,艷陽高照,自行游還真覺得有點累呢!于是,我們來到了這條小河邊的涼亭小憩。古人云,“情人眼里出西施”,有心觀景處處景哈!殊不知這座亭子依堤傍水,垂柳依依,景色宜人,不但景美,而且古時的文人墨客在這里還演繹出一段精彩的故事,傳為佳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亭名叫陸娟亭,是明代廣富林布衣才子陸德蘊的女兒,是蘇州名人沈周的老師。陸娟受父親的影響,也喜歡賦文寫詩。有一天陸德蘊外出教書,其好友張秀才登門求詩送給去浙江新安的朋友,見陸德蘊不在非常失望和著急,陸娟就說能否代父親就急,張秀才嘴上說行,心里卻根本不信小女子能寫出好詩。于是,陸娟就在其父親的書齋里,寫下題為《代父送人之新安》,津亭揚柳碧毿毿,人立東風酒半酣,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將春色過江南。張秀才邊看邊讀,拍案叫絕。于是陸氏父女詩文的名聲廣為傳頌。陸娟亭,就是陸娟每天讀書思文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朵云書院,原址為廣富林曹琛之子,為明代廣富林二進士之一,曹時和歸隱故里所建的“九峰書院”,原建筑已毀于戰火,現為一棟保留完整的約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徽派建筑。作為新型多元的文化空間,整體以無形的現代功能設計平衡老建筑的空間厚重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富林湖畔的青銅塑像群,材質全是用青銅鑄造,古色古香,栩栩如生,創意新穎,風格別致,將古代讀書人勤奮好學,團結友愛的求學精神在這里展現的淋漓盡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墨寧國樂展示館與紫衣巷毗鄰,這里小巷深深,庭院錯落有致,青石地面,粉墻黛瓦,古色古香,景色雅致。溝涵溪水潺潺,小魚游水清晰可見,游人絡繹不絕,贊不絕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陳子龍墓,是為紀念明末抗清義士陳子龍所建。位于廣富林富林湖西南角,整個墓地占地兩畝,建筑面積一千余平方米。內建有陳子龍墓碑,墓碑四塊,上面雕刻著陳子龍生平事跡及其本人雕刻畫像。內有狀紅亭,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間。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陳子龍(1608一1647),明末官員,文學家。漢族,南直隸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禎十年進士,曾任紹興推官,論功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眾組織聯絡,開展抗清活動,事敗后被捕,投水殉國。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詩歌成就較高,詩風或悲壯蒼涼,充滿民族氣節;或合兩種風格為一體。擅長七律,七言歌行,七絕,被公認為“明詩殿軍”。陳子龍亦工詞,為婉約詞名家,云間詞派盟主,被后代眾多著名詞評家譽為“明代第一詞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陳子龍的簡歷和生平還有很多,只是簡單的羅列這些,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傊?,在近代像這樣愛國的人仁志士是值得后世紀念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為了傳承歷史文脈,規劃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廣富林項目包含有遺址公園,文化展示區,古鎮改造區等幾個大片區,周邊還設計了體現休閑,娛樂,居住功能的中式院落等,其中,規劃以考古遺跡保護區為核心,凸顯農耕,生態文化,以綠地廣場的形式,對古遺址加以原生態的保護和呈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廣富林遺址公園的開發建設,以傳承歷史文化,保護古鎮原始生態肌理為目標,將結合現代城市建設理念,建成一個水下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博物館四周將開挖河道,形成一片二百多畝的水域,而博物館就在水中“漂浮”,整個館分為水上觀光臺和水下展廳兩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展廳不僅陳列出土文物,開辟廣富林發掘現場模擬展示,藏寶室等配套設施,還包括一個再現古老集鎮民風民俗的廣富林漢代集鎮模擬館,一座集中展示上海古代重要歷史人物形象的鄉賢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批制陶坊,布藝坊,農耕院,書院,水上碼頭等在此建成,西邊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將被原址保留,形成了一個具有都市農莊特色的公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面這些房屋都是建在一二十米深的水下,也就是富林湖的水下博物館,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堪稱一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座龐大奇特的水上建筑宛如一張天網似的籠罩在富林湖的水面上,造型優雅,雄偉壯觀!這就是富林湖水中博物館的水上觀光平臺,漫步在這里,廣富林遺址公園美景一覽無余,盡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游覽廣富林遺址公園的最后一站,富林湖上這顆水上明珠,即水中博物館。我認為最具特色的莫過于這座“漂浮”在湖水之中,具有現代中式建筑風格的“金字塔”型的博物館。其展現了人類文明和水的關糸,展館分水上觀光臺和水下展廳兩個部分,展廳不僅陳列出土文物,開辟廣富林發掘現場展示,藏寶室等配套設施……我感嘆現代的高科技,感嘆設計和施工人員的創新,創意和精湛的技術,把房屋建在一二十米深的水下,且點水不漏,堅而不摧,多少年來安然無恙,可謂人間奇跡!由于疫情期間,避免人多聚集,水下展廳未能參觀游覽。唉呀,還是留點遺憾給下一次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漫步在水上長廊的臺階上,遠眺富林湖,碧波蕩漾,波光粼粼;佘山的遠景,云蒸霞蔚,連綿起伏,美輪美奐,盡收眼底。湖堤兩岸,揚柳依依,綠幽凝翠,水杉疊影,交相輝映;亭臺周邊,桃樹櫻花,粉色綻放,楓樹翠柏,紅了大地綠了天。滿目景致,景色怡人,惟妙惟肖,美不勝收,真是如癡如醉,心醉神迷?。?lt;/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盛夏時節,烈日炎炎,揮汗如雨,不懼酷暑。我們就是懷揣這樣一顆追尋上海之根的炙熱之心,花了兩天時間,游覽了廣富林上海松江這片歷史悠久,廣袤而神密的土地,感慨萬千,受益良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都將深深的感動著我們!這里古木參天,花草繁茂,佘山的巍巍雄姿,富林湖水的碧波蕩漾,都使我們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這里古代先民的民風民俗,勤勞善良,樸實憨厚的農耕生活情景和古代歷史文化名人,在遺址公園里一一再現,仿佛有種跨越歷史,穿越時空之感!這里無古不建,無古不在,古樸典雅,活色生香。那一座座石板拱橋,一幢幢粉墻黛瓦,飛檐走壁的中式院落,一條條青石鋪就的寬闊道路,一顆顆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一道道潺潺流水的小河小溪,一朵朵姹紫嫣紅,開滿園地的鮮花……無不體現出江南水鄉優雅寧靜清幽的氣息,給人以溫馨,浪漫,愜意和愉悅之感!宛若時光的年輪又轉回那秦漢唐宋時代的情景,目不暇接,令人流連忘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美麗的松江,美麗的廣富林,上海之根,滬上之巔,浦江之源,閑瑕再來拜訪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O二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夜于松江</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靖安县|
武山县|
富阳市|
景德镇市|
丹棱县|
观塘区|
富蕴县|
兴宁市|
阜城县|
栖霞市|
安岳县|
嵊泗县|
城口县|
文山县|
西贡区|
贡嘎县|
闽侯县|
民勤县|
剑川县|
德保县|
甘洛县|
尼木县|
汶川县|
商城县|
偃师市|
玉山县|
海宁市|
克拉玛依市|
天镇县|
宁城县|
玉田县|
尉犁县|
广南县|
乳山市|
庐江县|
修水县|
昌图县|
乐亭县|
临武县|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