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盛夏七月,正值荷花綻放,幾個朋友商量決定自駕出行,穿越陜蒙晉,歡樂自由行。</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8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早上六點從</span>商洛出發,全程287Km,上午九點半到達黃陵景區。</p> <p class="ql-block">黃帝陵古稱“橋陵”,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于秦靈公三年(公元前422年)。</p> <p class="ql-block">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p> <p class="ql-block">橋山在遠古時代為有蟜(jiǎo)氏居地,稱作蟜山;黃帝時代稱作“軒轅之丘”或“軒轅之臺”,黃帝因此而得名“軒轅”,黃帝城中宮即位于此,以后演變成橋山。</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規定天子的墳墓一律稱作“陵”,一般庶民墳稱作“墓”。漢代又規定天子陵旁必設“廟”,漢朝建立伊始,在橋山西麓建起“軒轅廟”。</p> <p class="ql-block">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冬,漢武帝領軍十萬北巡朔方,返回時專程來到橋山,祭祀黃帝之冢。這是正史中第一次記載黃帝陵</p> <p class="ql-block">“黃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p> <p class="ql-block">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唐王朝在橋陵大興土木,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大規模修繕活動,修建黃帝廟,并栽植柏樹1140株。從此,祭祀黃帝升格為國家大典,橋陵也成為了官方唯一指定祭黃場所。</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黃帝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p> <p class="ql-block">據史載,從西漢起先后有多位皇帝親臨橋山黃帝陵祭祀或致祭文,如漢武帝、唐代宗、宋仁宗、元世祖、朱元璋、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世宗、明武宗、明神宗、明穆宗、明熹宗、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p> <p class="ql-block">現代有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朱德、鄧小平、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親筆祭文和題詞。</p> <p class="ql-block"> 黃帝陵景區主要由軒轅廟和黃帝陵兩大部分組成。軒轅廟在橋山山麓,而黃帝陵則在橋山之巔。</p> <p class="ql-block">中華民國元年(1911年),民主革命先行者孫文先生為黃帝陵題寫“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p> <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主席親自批示,請周恩來總理部署對黃帝陵進行維修保護,并委托郭沫若同志為黃帝陵題寫了碑名。</p> <p class="ql-block">結束了黃陵游覽,在黃陵用過午飯,驅車前往延安甘泉縣雨岔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160Km,雖說不遠,但路不太好,也走了近三個小時,下午四點到達甘泉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大峽谷是自然形成,有世界活丹霞、中國夢之谷的稱呼。</p> <p class="ql-block">“雨岔大峽谷”,一個隱藏在黃土地里的神秘的地質奇觀。</p> <p class="ql-block">約在億萬年的一次強烈地震,使黃土大山分開一條條裂縫。</p> <p class="ql-block">有寬有窄,凹凸起伏,排列線條流暢,尤如層層波浪。</p> <p class="ql-block">走進峽谷,就象進入一個神秘魔幻的世界,恍如穿越時空。</p> <p class="ql-block">奇妙,驚艷,斑斕,瑰麗!</p> <p class="ql-block">讓人震撼,為之感嘆!</p> <p class="ql-block">大峽谷分三個景點,我們只看了具有代表性的兩個地方,已是下午六點,就驅車前往延安市。</p> <p class="ql-block"> 重走革命之路,必不可少的一站就是延安了,延安棗園這里有著紅色精神,是當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來延安旅游學習歷史,學習先人精神非常有教育意義!</p> <p class="ql-block">棗園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中央軍委棗園作戰室。</p> <p class="ql-block">棗園舊址有中央書記處小禮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張聞天、彭德懷舊居、“為人民服務”講話臺、中央醫務所、幸福渠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1943年,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等先后遷居棗園。</p> <p class="ql-block">1944年至1947年3月,這里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這是劉少奇、張聞天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任弼時在這里居住期間,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的工作,參與領導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參加籌備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p> <p class="ql-block">這是中央管理局住地</p> <p class="ql-block">1943年初至1946年初,毛澤東在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周恩來在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劉少奇舊居</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點半結束了棗園參觀,前往延安革命紀念館——王家坪</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紀念館始建于1950年1月。</p> <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延安革命紀念館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原館址在南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p> <p class="ql-block">1954年遷往楊家嶺原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定名為“延安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955年遷至城內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改名為“延安革命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1973年6月遷往王家坪現址。</p> <p class="ql-block">展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紅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來延參觀時題寫的館名。</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銅像高5米,底座高3.15米,總高為8.15米,底座上鐫刻著江澤民題寫的“毛澤東在延安”六個金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 館藏文物有3.5萬多件,歷史照片5500多張,圖書資料1.2萬余冊。其中,一、二級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時期出版發行的報刊雜志100余種。2008年3月,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結束延安游覽,來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知青插隊的地方——梁家河。</p> <p class="ql-block">1969年,一幫北京知青的到來,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靜謐。</p> <p class="ql-block">1969年1月23日,北京1391名知青來延安延川縣落戶插隊。這些知青其中一個就是習近平。</p> <p class="ql-block">北京知青到延安后,繼而被分配到距離延安80公里左右的延川縣,最后,到了文安驛鎮。公社已把名單提前分好,各大隊支書根據單子招呼分到自己村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多年以前,這本是一個籍籍無名的村落, “貧窮”與“落后”是它的代名詞。</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現在梁家河村委會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梁家河村史館</p> <p class="ql-block">1970年,村里為知青砌了6個并排的新窯洞。</p> <p class="ql-block">這個地方后來被叫做“知青院”。</p> <p class="ql-block">40多年時光流逝,梁家河村的面貌早已發生了變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次來看到梁家河村知青舊居,看村容村貌,感覺不虛此行。</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計劃米脂縣李自成行宮,途經清澗,這是清澗縣一處一景——寬州閣。</p> <p class="ql-block">清澗縣古名寬州,位于黃河陜晉峽谷西岸,榆林東南部與延安交界處及無定河、黃河交匯處。</p> <p class="ql-block">寬州閣建于筆架山下,建筑宏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自駕出行,方便自由,說走就走,想停就停,真是一路美景,讓人留戀。</p> <p class="ql-block">清澗縣自古以來就有石板之鄉、紅棗之鄉,道情之鄉</p> <p class="ql-block">觀音寺也是清澗一景</p> <p class="ql-block">下午六點趕到米脂縣李自成行宮,景點已經關門,只好在外邊拍幾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盤龍山古建筑群為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修建的行宮,是西北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主要由樂樓、梅花亭、捧圣樓、二天門、玉皇閣、啟祥殿、兆慶宮等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2年4月20日,盤龍山古建筑群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七月九日晚八點,我們到達榆林佳縣。</p> <p class="ql-block">白云山,位于陜西省榆林市佳縣城南5公里處的黃河之濱,高山之上。</p> <p class="ql-block">白云山,如詩如畫的風光尚且不論,山上的白云觀就包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p> <p class="ql-block">魁星閣建于白云山最高峰,歷來是文人嚜客、秀才學子問卜前程的必拜之處。</p> <p class="ql-block">這里山水相映,白云繚繞,松柏參天,廟宇林立,是全國著名風景名勝區和道教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佳縣白云山,古稱雙龍嶺,因終年白云繚繞,而稱白云山。</p> <p class="ql-block">道家勝地白云觀,自從明萬歷皇帝親賜御制《道藏》4726卷以后就聲名大震,幾百年來香火長盛不衰,遠近香客們至今都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大小廟宇殿堂鱗次櫛比,大處看雄偉壯觀小處看精美絕倫。</p> <p class="ql-block">白云觀也是整個西北地區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點我們離開白云山,驅車前往榆林鎮北臺。</p> <p class="ql-block">鎮北臺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和“萬里長城第一臺” 之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鎮北臺據險臨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鎖扼邊關要隘,為古長城沿線現存最大的要塞之一。</p> <p class="ql-block">秦滅六國后在此修筑長城,鎮北臺就是其中一段,歷朝歷代在此設防鎮守邊關之地。</p> <p class="ql-block">臺西南800米處,有明代易馬城遺劃,面積約6.5公頃,是蒙漢民間自由貿易的城池,也是蒙漢民族和睦相處的歷史見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延綏巡撫、陜西三邊總督、兵部右侍郎劉敏寬巡視鎮北臺悠然而賦詩《鎮北臺》:</p><p class="ql-block">重鎮秋聲霽色開,</p><p class="ql-block">巡行不是為登臺。</p><p class="ql-block">千山遠向云霄列,</p><p class="ql-block">一水還從沙漠來。</p><p class="ql-block">戌閣崔嵬天闕近,</p><p class="ql-block">塞垣繚繞地維回。</p><p class="ql-block">憑高極目狼煙靖,</p><p class="ql-block">恍是逍遙莨苑偎。</p> <p class="ql-block">紅石峽又名雄石峽。位于陜西榆林北3公里處。紅石峽紅巖對峙,楊柳成蔭,長城穿峽而過,榆溪河奔騰不息,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勝景。</p> <p class="ql-block">紅石峽谷長約350米,東西對峙,峭拔宏偉。峽內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群花生艷,景色優美。</p> <p class="ql-block">東崖為雄山寺,西崖為書法石刻。在東西石壁上參差著大小不一的25處石窟。</p> <p class="ql-block">西岸壁上的書法石刻頗為著名,舊時邊將、文人來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飲唱和,留下160多幅寶貴的書法藝術作品。</p> <p class="ql-block">宋朝時,榆林這一帶歸西夏國管。當時紅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國王李繼遷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派人障水別流,鑿石為穴,埋葬祖先,復引水其上。</p> <p class="ql-block">紅石峽東崖有宋元古剎雄山寺。廟門在峽南,內有石臺階。寺依山傍水,復道飛檐,樓、閣、亭相望。殿宇都是懸崖上鑿的石窟,約十多個。</p> <p class="ql-block">紅石峽有“天門”、“地門”各一,都是隧道。“天門”從寺通至峽頂,中間有一閣叫“翠然閣”。</p> <p class="ql-block">從石崖內登臺階而上,站在峽頂俯視寺內廣澤渠,只見水圃成蔭、宛然如畫。</p> <p class="ql-block">“地門”從寺內通到峽底榆溪河岸邊,人們通行時須彎腰行走。寺內有石刻佛像,工藝精巧。峽兩岸普渡橋飛架東西,勢若長虹。</p> <p class="ql-block">峽內樹木青翠,群花爭艷,流水清冽,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十號下午我們來到神木二郎山。</p> <p class="ql-block">神木二郎山,麟州勝景,古屬羌山,俗稱西山,因山體中部有兩處凸起,狀如駱駝雙峰,又名“駝峰山”。</p> <p class="ql-block">二郎廟群建于明正統8年(1443),歷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二郎山呈南北走向,山勢蜿蜒,巍峨險峻。在前后1公里的山脊上,計有廟群建筑100多座殿、廟、亭、閣,如八仙洞、地藏洞等。</p> <p class="ql-block">二郎山的魅力在于山勢的險、峻、奇與釋、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景觀渾然一體,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郎山保存的部分兵器。</p> <p class="ql-block">站在二郎山,俯瞰神木城,無限風光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自駕五人行,在陜西境內,歷時三天共游覽了10個景點,下一站進入內蒙古。</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南|
东至县|
临海市|
常熟市|
德昌县|
全州县|
留坝县|
萨迦县|
烟台市|
奉化市|
赣榆县|
和硕县|
阜康市|
旌德县|
永州市|
宣城市|
石台县|
武功县|
博兴县|
临沧市|
霍邱县|
丹寨县|
东乡|
喜德县|
高青县|
台江县|
镇平县|
天气|
林口县|
丁青县|
东莞市|
沾益县|
剑川县|
上林县|
民权县|
精河县|
灵武市|
祁阳县|
翁牛特旗|
固镇县|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