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b06fbb">新四軍4師政治部宣傳部長陳其五曾賦詩贊曰彭雪楓師長的三件寶:《拂曉報》、拂曉劇團、騎兵團。</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新四軍4師老戰士丁位西為騎兵團誕辰80周年的題詞</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油畫 《淮海戰役》 235x375cm 作者:遲連城 郭文劍 梁由之 葉揚岑 顧舒寧 鄭森暉</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 【第21集】劉集智逼敵降(淮海大戰)</b></h1> 孟秀玲<div><br></div> <h1> 1948年11月6日,華東野戰軍揮師南下,淮海大戰拉開序幕。</h1> <h1><font color="#167efb"><b> 一、對駐馬店黃維兵團戰役監視</b></font></h1> <h1> 10月16至17日,根據粟裕代司令員的指示,騎兵團在駐馬店、確山一帶殲滅國民黨地方武裝郭馨波部后,即迅速轉入對當時布防在駐馬店的黃維兵團的戰役監視任務。<br> 騎兵團(欠7大隊)仍歸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直接指揮。團長戴彪和副參謀長朱傳賢帶9大隊和補充的人員、馬匹回到團的駐地。<br></h1> <h1><b> 對黃維兵團戰役監視。</b><br> 11月6日,黃維兵團奉命從駐馬店地區出發,出周家口,經太和、阜陽,到澮河以南的南坪集地區,騎兵團(欠7大隊)一直尾其后,隨時將情況上報華東野戰軍司令部。<br></h1> <h1> 黃維兵團是蔣介石的嫡系精銳部隊,全兵團12萬余人,全部美械裝備,摩托化,對騎兵團(欠7大隊)來說是個龐然大物,騎兵團(欠7大隊)以一團之力,監視其一舉一動,危險隨時都會發生。</h1><h1> 但騎兵團發揚快速勇猛的特點,不畏強敵,始終與其保持一定距離,若即若離。騎兵們開玩笑地說:“我們要做老虎身邊的鷹,你抓不住我,我卻把你看得一清二楚。”<br> 由于騎兵團1天數次發來的電報,華東野戰軍司令部準確地掌握了黃維兵團的一舉一動。<br></h1> <h1><font color="#b06fbb">騎兵團在汝南監視黃維兵團路線</font></h1> <h1><b> 阻截黃維兵團。</b><br> 11月11日,在我華野主力將國民黨軍黃伯韜第7兵團包圍于徐州以東碾莊地區,中野主力即將參戰之際,蔣介石一再催促,已于11月6日集結于豫南確山、駐馬店地區的黃維兵團東進馳援徐州。<br></h1> <h1> 為遲滯黃維兵團東進,中野首長電令,豫皖蘇軍區指揮中野1縱20旅及4、6、7、8軍分區地方武裝利用有利地形,沿途予與節節阻擊。騎兵團參加了阻擊戰。<br> 11月11至17日,豫皖蘇軍區經6天,50余次戰斗,殲敵1400余人,遲滯敵人僅前進120公里。為保證淮海戰役第一階段作戰的勝利起了一定的作用。<br></h1> <h1><font color="#b06fbb">阻擊黃維兵團戰斗經過要圖(1948.11.11—27)</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豫皖蘇軍區略圖1949.2</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 切斷黃維兵團后方補給線。 </b><br> 1948年11月23日,隨著黃維兵團的東移,騎兵團(欠7大隊)一直尾追其東進到阜陽東北瞿王莊一帶。</h1><h1> 就在全團指戰員人人摩拳擦掌,準備參加包圍和殲滅黃維兵團作戰的時候,突然接到華野司令部電令,命令騎兵團調頭西返至新蔡縣以西地區,了解敵后方重要補給基地確山縣至正陽縣一線公路情況,相機切斷黃維兵團后方補給線。此時,離黃維兵團被包圍的時間只有1天。<br></h1> <h1> 全團在瞿王莊集合,24日凌晨出發,向確山縣至正陽縣的公路急進。至汝河南寨地區,5大隊得悉依崗有國民黨地方武裝80余人,戴彪團長遂令5大隊將其殲滅,爾后按原路線繼續前進,到達楊橋一帶。</h1> <h1><font color="#b06fbb">騎兵團團長戴彪</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騎兵團政委盧富貴</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騎兵團參謀長程朝先</font></h1> <h1> 團派人與豫皖蘇軍區8分區取得聯系,經與分區首長共同研究:認為汝南埠(今屬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為確山縣至正陽縣再到阜陽市的重要道口和集鎮,在汝南埠內和周圍的幾個村莊里駐有敵地方武裝1000余人,遂確定以騎兵團(欠7大隊)和8分區的3個大隊合擊這些國民黨地方武裝,相機占領汝南埠。 </h1> <h1><font color="#b06fbb">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汝南埠鎮</font></h1> <h1> 中午12時,在分區首長的統一指揮下,騎兵團(欠7大隊)向汝南埠出發。團以1大隊為右路,3、5、9大隊、機炮大隊和團直組成中路,經油房店、賀莊、何砦、于橋、馮圍子,于下午3時中路前衛部隊在謝砦、何樓發現敵千余南竄。</h1><h1> 戴彪即令1、3大隊投入戰斗,在急速攻占了王士樓,殲敵一個中隊后,因地形對我方不利,迫敵于薛寺、何樓兩個大圍子內固守,與敵對峙。<br> 當晚,7分區項城大隊趕到,全殲敵固守薛寺的1個連,其余敵人乘雨夜南竄。我軍隨即占領了汝南埠。<br></h1> <h1> 這次戰斗,騎兵團(欠7大隊)俘敵100余人,繳槍81支。</h1> <h1> 這里要說一說騎兵團9大隊。自1946年11月華中野戰軍9縱直屬騎兵大隊調為騎兵團9大隊以來,朱傳賢、許道清先后任大隊長、教導員李允瑞、副大隊長劉金泉。在1946年12月13日的宿北戰役中,在1948年3月11日的洛陽戰役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戰績。</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的9大隊教導員李允瑞</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的9大隊副大隊長劉金泉</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的9大隊區隊長賈應秀</font></h1> <font color="#b06fbb">參戰9大隊區隊長鄭克明</font>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9大隊區隊長燕永年</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9大隊老騎兵湯自景</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9大隊老騎兵朱瑞祥</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機炮大隊老騎兵石修倫</font></h1> <h1> 由于汝南埠為我占領,黃維兵團從確山經正陽至阜陽的這條重要的后方補給線即被切斷,對殲滅黃維兵團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br></h1> <h1> 從11月25日至12月15日,歷時20天,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勝利結束。共殲黃維兵團10萬余人,俘中將兵團司令官黃維、中將副司令官吳紹周。</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二、劉集智逼敵降</b></font></h1> <h1> 11月29日晚,國民黨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率徐州守敵3個兵團及國民黨地方黨政人員、后方人員30萬人,沿徐州至蕭縣、永城公路倉皇西逃。華東野戰軍令8個縱隊20余萬大軍急進追擊。</h1> <h1><font color="#b06fbb">杜聿明集團沿徐州至蕭縣、永城公路倉皇西逃</font></h1> <h1><b> 北上堵截南逃之敵。 </b><br> 12月2日夜,駐在汝南埠北側金鋪鎮的騎兵團(欠7大隊)接華東野戰軍司令部加急電報,令星夜兼程向北永城、亳縣方向急進,堵截徐州南逃之敵。<br></h1> <h1> 騎兵團在汝南埠北金鋪鎮團部駐地召開了大隊以上領導干部緊急會議。會上,團長戴彪宣讀了野司的電報命令,認為現已接近戰場,隨時都有與敵遭遇的可能,決定各大隊一律輕裝,把病馬、病號集中起來,全團統一管理。</h1><h1> 接著參謀長程朝先宣布:</h1><h1> 一是全團今日下午5時出發;</h1><h1> 二是3、5大隊在前頭搜索前進,9大隊在中間,團部隨9大隊后,1大隊負責押后,經上蔡、項城、界首到達皖北亳縣集結;</h1><h1> 三是指出由1大隊負責全團的病號、病馬收容工作;</h1><h1> 四是各大隊在途中不準宿營,間隔不要太遠,要星夜兼程。</h1> <h1> 1大隊長兼教導員孟昭賢向戴彪團長提出:我們1大隊愿打頭陣。戴彪說:“好了,趕快回去準備吧”。</h1><h1> 散會后,蘆富貴政委對孟說:“你們1大隊南下以來,攻克了魚臺和寧陵兩座縣城,又殲滅了郭馨波主力,在梁砦打了伏擊戰,戰績很突出,這次叫你們在后面負責全團的病號、病馬收容工作,主要是叫你們抓緊時間休息休息,叫別的大隊打打頭陣。”</h1> <h1> 大隊領導摧馬回到駐地村莊頭一看,許多干部戰士在比賽劈刺馬刀。2區隊副區隊長王廣華能劈1000多次,他劈起刀來像刮風似的,但1班長張興遠不服氣,正與王交量。</h1><h1> 當孟大隊長在他們面前下馬時,大家迅速圍攏過來問:“有新任務吧?”大隊長讓號目(營級號兵)馬文祥吹起了緊急集合號,向全大隊傳達了團緊急會議精神,一些同志有些氣憤地說:“為什么叫咱們走最后?”幾個大隊干部連忙做解釋工作。</h1> <h1> 騎兵團(欠7大隊)經項城、界首向永城、亳縣方向急進。渡過沙河后,再次接到華野司令部加急電報,催令騎兵團(欠7大隊)急進,并隨時偵察和堵截突圍之敵。</h1><h1> 為此,騎兵團(欠7大隊)除了喂馬和吃飯外,一刻也不停歇,咬緊牙關,日夜兼程。</h1> <div><br></div> <h1> 行軍途中,徐州解放的消息傳到了1大隊,這些長年戰斗的徐州附近的江淮子弟聽到這一消息格外興奮。</h1><h1> 1區隊長袁化先說:“抗戰8年,自衛戰3年,我們一直在徐州周圍轉,終于盼到了今天,這下好了,我看蔣家王朝要完蛋了。”</h1><h1> 杜津民是徐州市區人,他含著激動的眼淚說:“我父母都是被蔣介石統治的舊社會折磨死的,我哥嫂現在徐州市要飯為生,不知還有沒有,這下可好了,他們要是還活著該過上好日子了。”</h1> <h1> 經近2天2夜急行軍,騎兵團(欠7大隊)終于趕到了亳縣境內,此時已是人困馬乏。稍事休整,又經1夜行軍,騎兵團(欠7大隊)到達了亳縣、永城邊界地區。</h1><h1> 這時,團令各大隊展開隊形,搜索前進, 5、3、9大隊在前,團直和機炮大隊居中,1大隊仍帶病號、病馬在后邊跟進。開始并未發現任何敵情。</h1> <h1><font color="#b06fbb">河南省上蔡、項城、界首及安徽省亳縣、永城一帶</font></h1> <h1><b> 發現敵情。</b><br> 12月7日早7時,1大隊行至安徽省亳縣東北的劉集(今亳州市譙城區觀堂鎮)南側時,聽見北邊有零星槍聲,前衛3區隊副區隊長萬福才飛馬向孟大隊長報告,前面發現有不少敵人。</h1><h1> 孟考慮團其他4個大隊和團直1000多人馬剛過去,怎么會有那么多敵人呢?于是催馬到劉集北側,用望遠鏡一看,確實有很多國民黨兵向南擁來,足有1000余人。<br></h1> <h1><font color="#b06fbb">亳州市譙城區觀堂鎮劉集村一帶</font></h1> <h1> 孟在派出向團部報告敵情的人員后,立即與副大隊長張遵三商量,決心消滅這股敵人。</h1><h1> 但當時由于1大隊執行病號、病馬收容工作,一部分人要去照看病號、病馬;再加之,下馬作戰需要一部分同志牽馬遠離戰場(1人只能牽4匹馬),這樣算起來,真正能投入一線作戰的人員只有48人,顯然硬拼不行,必須巧打。</h1> <h1> 于是,孟大隊長命令3區隊迂回敵東側打敵后尾;2區隊迂回敵西側,搶占柏樹林墳場,用急襲殺傷敵人;病號帶病馬占領東側大村莊向敵射擊但不沖擊,盡量造大聲勢迷惑敵人。</h1><h1> 待2、3區隊基本就位后,孟令號目馬文祥吹起沖鋒號,全大隊立即向敵人發起了沖鋒。</h1> <h1> 敵突然受到攻擊,死傷不少,亂成一團,一面組織火力向我射擊,一面拼命向前運動,想快速通過前面的十孔橋。</h1><h1> 這時占領柏樹林墳場的2區隊展開所有火器向敵群射擊,占領東側大村莊的病號也開始向敵群射擊,又殺傷不少。</h1><h1> 敵人拼命通過十孔橋,慌忙向劉集方向潰逃,到了劉集后見沒有圍墻作掩護,又加上1大隊在后邊窮追不舍,就急急忙忙占領了劉集南面的一個叫殷樓的小土圍子,并用幾個挺輕、重機槍和“60”炮,向我猛烈射擊,企圖封鎖我尾追道路,迫使我不能接近圍子。</h1> <h1> 這時,有人把一名被俘的國民黨軍少尉帶到大隊長跟前,簡單審問后得知,這股敵人隸屬孫元良兵團,主要是41軍124師的,也有兵團部和軍部的,約有1100余人,帶領這支部隊的是國民黨軍第41軍少將副軍長楊熙宇和第124師少將師長嚴翊。</h1> <h1><b> 包圍殷樓圍子。</b><br> 大隊長觀察地形后,覺得首先必須迅速包圍殷樓圍子。命令各區隊盡量接近敵人,把敵包圍起來。<br></h1> <h1> 2區隊長王永豐帶領區隊沖向圍子西北側的高地柏樹林墳場和一段半截子溝。</h1><h1> 敵人利用占領的圍墻向我猛烈射擊,王永豐的馬被打死,3區隊副區隊長萬福才負傷,殲滅郭馨波部時剛被我解放過來的2區隊新戰士肖傳祥中彈犧牲。大隊長的大衣被打了兩個洞,還有幾個同志的棉帽被打掉了。</h1> <h1> 王永豐隨即命令部隊下馬,徙步向前運動。此時敵人的機槍已封鎖了通向樹林的道路。2區隊副區隊長王廣華帶領5班長(排級)武學勤等4人,冒著敵火力滾過大路沖入樹林。戰士郭長青用敵人逃跑時遺棄的一挺重機槍,向敵人射擊,一時壓制住了敵人的火力。 <br> 為了讓后面的部隊盡快通過大路,王永豐命令郭長青和蔣步寬筑起機槍陣地。在機槍掩護下,其他同志也快速通過大路,進入樹林,迅速接近敵人。<br></h1> <h1> 這時,2區隊副區隊長王廣華帶了滿身手榴彈向大隊長請戰,要領一個班打進圍內。</h1><h1> 大隊長認為,敵人雖沒有什么堅固工事,僅靠土圍的圍墻做掩護,但敵人人多,不能與敵拼消耗,更不能硬沖進去,于是制止了他。</h1> <h1> 孟大隊長觀察到十孔橋西側的交通溝地形很有利,于是令2區隊掩護,他帶著1區隊下馬徒步,用爬行和蛙跳的動作向交通溝運動,但瞬間被打傷了三四個同志。</h1><h1> 1區隊長袁化先和杜津民挺身而出,在同志們的掩護下,連續向敵投了幾枚手榴彈,趁著煙霧,用熟練的動作通過了敵火力封鎖,進入交通溝,逼進了殷樓圍子,距敵200米左右。</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隊2區隊長王永豐</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隊2區隊副王廣華</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隊3區隊長時用海</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隊文化教員李峨卿</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老騎兵武學勤</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老騎兵張長金</font></h1> <h1> 接著,3區隊又攻占了圍子的西側柏樹林內的幾個大墳包,距敵不到100米,居高臨下向敵射擊,喊話。病號們相機占領了圍子東、南側,并組織人員騎馬來回跑來跑去,虛張聲勢,從而將敵人團團包圍起來。</h1> <h1> 在大隊長的指揮下,全大隊集中全部火器向圍內射擊,炮手張勇、李凡用2門88式小炮向圍內發射小炮彈,因為圍內敵人密集,每發一枚小炮彈都能殺傷敵人。</h1><h1> 接著,支部書記張德才組織人員向敵喊話。這些敵人龜縮在圍內,亂亂哄哄,士氣低落,跑又跑不出去,突圍也沒有希望。過一會兒,沒有動靜了,1大隊再次射擊,圍內敵人又開始亂了起來。</h1> <h1> 這時,有幾個軍官悄悄到圍墻上視察動靜,1班長張興遠立即舉槍射擊,擊中了為首1人。</h1><h1> 事后知道被擊中者是敵41軍124師少將師長嚴翊。嚴翊在日后他的回憶錄《第124師的掙扎與潰滅》中寫道:“遭千余騎兵包圍,又被騎兵的神槍手打中,腦脹眼花昏倒在地。”</h1> <h1><b> 深入虎穴。</b><br> 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副官模樣的人打著白旗探出頭來,高聲喊叫:“不要打槍,我們要投降,我們找你們團長談判。”大隊長令停止射擊。那個家伙顫巍巍地向圍外走來。原來是嚴翊負傷后,與隨隊的41軍副軍長楊熙宇商量后,派出一名副官談判投降。<br></h1> <h1> 大隊長小聲對周圍的同志說:“你們就叫我孟團長,要裝得像,沉住氣。”等那位副官走近,支部書記張德才指著孟昭賢對他說,這是我們的孟團長。那個家伙連忙恭恭敬敬地向孟敬禮,孟故意不理睬,高聲發出命令:“張參謀,通知各營和機炮大隊加修工事,暫時停止射擊。”</h1> <h1> 那位參謀又走前一步,從口袋里掏出我軍過去發給被俘蔣軍官兵的釋放證,說:“報告團長,我已向貴軍投降過2次了,這是第3次,我們的長官說我們愿意投降。但我們要求,第一保證我們的人身安全;第二放下武器后私人東西不沒收,允許各自回家;第三先叫我們吃頓飽飯,再發干糧。”</h1> <h1> 孟當即答復說:“回去告訴你們的頭頭,這3條可以做到,優待俘虜是我軍的一貫政策,給你們半個鐘頭時間,放下武器,把隊伍帶出莊來。”那參謀點頭哈腰,連聲說:“是,是,是,一定照辦,一定照辦。”然后轉身回去了。</h1> <h1> 半個小時過后,敵人并沒有把隊伍拉出來,圍內很不平靜,亂哄哄的。騎兵們正等得不耐煩時,那個副官又探出頭來喊道:“喂!我們長官要你們團長過來再同我們談談。”</h1> <h1> 一聽這話,騎兵們憤怒了,非要沖進去消滅這伙敵人。</h1><h1> 大隊領導商量,一致認為目前不宜強攻。孟大隊長對副大隊長張遵三、支部書記張德才倆人說:“我去談判,老張在此指揮,要是我回不來,你們就順著我去的路打進去,殲滅敵人。”二 張同意派代表談判,但不同意大隊長親自去。</h1><h1> 孟說:“敵人雖多,武器彈藥雖好,但是逃兵,疲憊不堪,又沒有后續部隊,沒有援兵,1000多人擠到一個小圍里,兵力展不開,對我們情況也不清楚,而且地形對他們不利,我們完全有可能爭取他們投降。”</h1> <h1> 最后,孟大隊長終于說服大家。于是帶上2區隊副區隊長王廣華、戰士張玉山和團部來送信的區隊長林忠興,腰里別上20響盒子槍。其他3人挎著湯姆式沖鋒槍,身上帶滿了小型手榴彈。4人與同志們握手告別后,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圍子。</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隊長兼教導員孟昭賢</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區隊副王廣華</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區隊長林忠興</font></h1> <h1> 圍子內敵人如臨大敵,在巷口、門口,上上下下架起的各種槍支槍口一律對準我4位同志。<div><h1> 4人不予理睬,大步向前。那位副官迎面而來,點頭弓腰說:“孟團長來了,敬仰,敬仰。”說著帶著4人朝一戶住家走去。</h1><h1> 走到院子前,孟觀察到院外的一副擔架上,躺著一個穿一件醬色大袍、頭上裹著繃帶的人(事后知道這人就是孫元良兵團第124師師長嚴翊),四周站著一群持卡賓槍的護兵,還有軍官低下頭向他請示,知道這是個大官,心想,誰知道他們到院子里賣的是什么藥?就在這里談,談崩了就打死他。</h1><h1> 于是,孟向前走了幾步,靠近那個大官的擔架,大聲說:“到院子里干什么?我們就在光天化日之下談判。” </h1></div></h1> <h1> 敵人無奈,走過來一個瘦大個子軍官(后來得知是124師副參謀長陳璽疇),跟著幾個掛卡賓槍的護兵,連聲說:“歡迎,歡迎。”</h1><h1> 孟對陳璽疇說:“我想勸告你們,要看清當前的形勢和你們的處境,蔣家王朝快要完蛋了,你們還頑抗什么呀?城里那么堅固的工事你們都守不住,守這個圍子只能是自找死路。”</h1><h1> 最后孟又強調說:“你們提出的3個條件,只要你們繳械投降,我們保證實現。絕不食言。”</h1><h1> 陳璽疇點頭弓腰地連聲說:“我們斟酌,我們一定斟酌。”</h1><h1> 孟高聲說:“你們現在已是甕中之鱉,我們隨時可以向圍子轟擊。只不過想叫你們少流血罷了,你們的出路就是繳械投降,條件已講過,我們解放軍光明磊落,決不失信。從現在起,再給你們10分鐘的考慮時間,不然我們再較量,再流血就由你們負責了,快下令吧!” </h1><h1> 陳璽疇說:“我們考慮,我們考慮。”然后走到擔架旁向嚴翊請示說:“我們還是有點擔心,他們能不能保證咱們的生命安全。” </h1><h1> 嚴翊睜開那只未傷的眼睛,又合住了,沒說話。 </h1><h1> 孟說:“睢杞戰役活捉的區壽年,濟南戰役活捉的王耀武,我們都給予了優待,絕對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h1> <h1> 這時,在場的許多敵軍官兵亂哄哄地爭論起來,有的主張投降,有的顧慮重重,有的很頑固。</h1><h1> 見敵官兵越聚越多,孟趁機走到一個糞土堆上,對敵官兵大聲說:“蔣軍官兵們,你們大部分是受苦的人,是抓壯丁來的,給蔣介石賣命當炮灰值不值得?淮海戰役我軍就要全勝,黃伯韜兵團已被殲滅,蔣家王朝眼看就要覆滅……”</h1><h1> 話音未落,一個年輕軍官大聲喊道:“你不要在這里賣狗皮膏藥,不要欺騙我們。”</h1><h1> 孟針鋒相對地回答說:“我講的是實情,有目共睹,人人皆知,你們的報紙也承認這些。你們為什么從徐州逃出來?這不是事實嗎?開封、洛陽、濟南、徐州被我軍攻克這不是事實嗎?”</h1> <h1> 這時,幾個頑固軍官大聲發出準備打的命令,他們手下的一群護兵,嘩啦一聲,把子彈推上槍膛,槍口對準我4名同志,但敵大部分官兵卻坐在原地不動。 </h1><h1> 孟昭賢迅速拔出盒子槍對準躺在擔架上的嚴翊,張玉山也用湯姆式沖鋒槍對準嚴翊,林忠興用湯姆式沖鋒槍對準陳璽疇,王廣華兩手拿著兩枚拉出線的手榴彈,用高大的嗓門說:“你們開槍吧!我們進來與你們談判是為你們的生命考慮,你們要是執迷不悟絕沒有好下場,一切后果由你們承擔。”</h1> <h1> 那幾個頑固分子看到這種情況,不知所措。孟見狀轉身站到一個石滾子上說:“蔣軍弟兄們,你們當官的還想頑抗,你們還再替他們賣命嗎?不愿賣命的,放下武器我們優待,絕對保證你們的安全!愿投降的到那邊集合,想頑抗的留下來咱們較量。”敵內部開始分化。</h1> <h1> 就在這時,1區隊長袁化先帶一個班沖進圍內,舉著機關槍對著敵群大聲叫喊:“趕快放下武器!”敵人內部分化得更加厲害,大部分表示投降,有不少敵官兵已輕輕放下武器,走向孟昭賢指定的地點。</h1><h1> 經過2個多小時的談判,陳璽疇已經完全泄了氣,垂頭喪氣地走到擔架前,再次低頭向嚴翊請示,嚴無可奈何地揮揮手,示意同意。</h1> <h1> 這時,1大隊大部分同志已陸續進入圍內。敵人見我軍只有幾十個人,有的不愿投降的敵人又猶豫,甚至想重新再戰,氣氛又緊張起來。</h1><h1> 團部行進到亳縣東北劉集附近時,聽見有槍聲,這時3、5、9大隊已越過劉集,一時不能回轉。9大隊奉命迅速掉頭返回。3、5大隊停止前進原地待命。</h1><h1> 此時,團長戴彪、副參謀長朱傳賢和政治處副主任李宣化接到1大隊的報告帶著團部人員,陸續趕來,副大隊長張遵三向他們匯報了情況。</h1><h1> 團領導商量后,決定由李副主任帶幾名通信員進入圍內。當李看到敵人中還有部分頑固分子想蠢蠢欲動,立即站到高處,大聲宣講當前形勢和我軍政策。 </h1><h1> 這時,仍有一名頑固軍官高聲喊叫:“我們要戰斗到底。”孟注視著陳璽疇說:“何去何從快決斷。” 陳璽疇無奈地令執法隊把那個軍官帶下去。</h1> <h1><font color="#b06fbb">團政治處副主任李宣化</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副參謀長朱傳賢</font></h1> <h1> 此時,9大隊也趕到了圍外。豫皖蘇軍區3分區騎兵大隊及警衛營1個連(乘汽車)和地委書記壽松濤也來到圍外,這對敵人起了震懾作用。</h1><h1> 這樣一來,就像洪水沖開了堤壩,蔣軍官兵紛紛放下武器,一窩蜂似地擁向指定地點,放下了武器。 </h1><h1> 有一位敵副團長還整理了他的隊伍,喊了一聲立正,向“孟團長”恭恭敬敬地敬了一禮,報告了人數,然后整隊帶出圍外。</h1> <h1> 繳獲的國民黨軍124師少將師長嚴翊的左輪手槍一直在團政治處副主任李宣化手中,新中國成立后,捐贈給了軍事博物館。</h1> <h1><font color="#b06fbb">繳獲的國民黨軍124師少將師長嚴翊的左輪手槍</font></h1> <h1><b> 戰后的故事。</b><br> 孟大隊長立即命令2區隊長王永豐把堆成小山似的槍支看管起來,令支部書記張德才和文化教員李峨卿給不愿投降的敵人做工作,另令炊事班長宗道寬把那幾個敵人頭頭看押起來。</h1><h1> 副大隊長張遵三帶著3區隊將俘虜兵整編為10個中隊,利用這些俘虜兵當各中隊的副中隊長,管理他們自己。<br></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的1大隊長副張遵三</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的1大隊炊事班長宗道寬</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參戰的老騎兵韓玉璽</font></h1> <h1> 此時,天色已晚,近5點鐘,圍里面堆滿了武器,圍門口集合了國民黨軍41軍少將副軍長楊熙宇、124師少將師長嚴翊和副參謀長陳璽疇、政工主任吳煥然等十幾名將校軍官。</h1><h1> 孟大隊長與敵將校軍官談話才得知,被我華東野戰軍包圍在陳官莊的杜聿明集團3個兵團,奉蔣介石命令南進,可是當時的情況又不可能突破我軍包圍。</h1><h1> 12月 6日,杜聿明召集邱清泉、李彌、孫元良研究突圍辦法,不經請示蔣介石,自行決定當晚各兵團同時向淮河以南突圍,隨后,杜聿明怕承擔責任又取消決定,但孫元良已搶先于當晚向西南突圍,除一部潰逃回邱、李兵團防區外,其主力被解放軍部隊分別殲滅于永城附近之黃瓦房、張老窩和亳縣地區,孫元良及少數隨員化裝逃脫。</h1><h1> 敵124師部分部隊乘黑夜突出包圍圈,在下半夜竄至亳縣東劉集地區,碰上第41軍少將副軍長楊熙宇帶著突出來的幾百人,兩部合起來約1100余人。</h1> <h1> 這時,當國民黨官兵知道俘虜他們的只有48名騎兵和幾十名病號時,都大為吃驚。 </h1> <h1> 正交談時,2區隊長王永豐向孟昭賢報告說:有八九個蔣軍傷號躺在圍內西北角,老百姓說這些家伙搶東西殺人,要用抓鉤把他們砸死,問怎么辦?</h1><h1> 孟當即指示:“一定要說服老鄉,解放軍不殺俘虜。另外,叫咱們的軍醫常云生好好給他們包扎。” </h1><h1> 在一旁的那些將校軍官聽到這一對話很受感動,一個小個子校官說:“貴軍的政策嚴明,要是我們絕對辦不到,真是感人肺腑呀!”</h1> <h1> 此戰共俘獲敵副軍長以下1000余人,斃傷55人。繳獲八二迫擊炮2門、六○炮5門、重機槍10挺、輕機槍28挺、各種槍250支,還有電臺4部,騾馬44匹。我僅亡1人,傷3人,傷亡馬9匹。<br> 從此,1大隊全部換上了美械裝備。<br></h1> <h1> 這時,我地方政府人員,帶著老鄉們,有老有少,還有兩位穿著紅棉襖、綠棉褲的大姑娘。他們端的端,擔的擔,喜笑顏開的給騎兵們送飯來了。一見李宣化、孟昭賢他們就說:“同志辛苦了,你們打得好,給我們除害了,我們從心眼里高興。”</h1><h1> 李、孟迎上前去,拱手謝謝來送飯的鄉親們。國民黨軍的那些將校軍官看到此景,很好奇地說:“我軍從來沒享受過老百姓這樣的溫暖。”</h1><h1> 副軍長楊熙宇說:“孟團長,這就是貴軍勝利之本!我們也說不吃老百姓的雞,但所到之處都吃光了,不叫壓迫老百姓,但我們每到一處老百姓都逃光了。你看,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見了你們不懼不怕,和親人一般。”</h1><h1> 孟對他說:“我軍是老百姓的隊伍,愛護老百姓是我們的根本路線,我們全靠老百姓支援。”</h1> <h1><font color="#b06fbb">鄉親們給解放軍送飯來了</font></h1> <h1> 這時,騎兵團戴彪團長和盧富貴政委也來到了圍內,盧政委緊緊地握著孟昭賢的手說:“老孟同志,你們辛苦了,向你們祝賀!告訴你們,我軍在永城以北地區又包圍了敵軍30多萬人,雙堆集包圍的黃維兵團也沒幾天了,還要打大仗,你們帶著俘虜兵,到永城縣的酂城休整幾天,待命行動。”</h1><h1> 孟大隊長高興地答應著,然后,帶著大隊,押解著1000余俘虜兵,連夜開進到永城縣的酂城。 </h1> <h1> 第二天上午,華東野戰軍司令部來電嘉獎了騎兵團1大隊。</h1><div><br></div> <h1> <font color="#167efb"><b>作 者:</b></font><br> 孟秀玲,原新四軍四師騎兵團大隊長孟昭賢之女,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四師分會副秘書長。<br></h1> <h1> 請繼續觀看美篇:<br></h1><h1> <font color="#167efb"><b>《新四軍鐵騎》 第22集 騎兵追殲敵坦克</b></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金戈鐵馬》,周純麟、程坤源著,24萬字,198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br></font><font color="#b06fbb">《新四軍騎兵團征戰發展紀實》,曹鴻茂、孟秀玲、周善平著,61萬字、300余張照片,2009年由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本美篇的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首發的知識產權,請轉載時務必注明作者和美篇標題,聯系方式138100375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山东省|
浦江县|
庆云县|
工布江达县|
攀枝花市|
玛曲县|
贵溪市|
德阳市|
车致|
青海省|
额敏县|
客服|
龙泉市|
万年县|
许昌县|
石门县|
吴川市|
邵东县|
翁源县|
定陶县|
泰安市|
霍山县|
安达市|
海丰县|
孟津县|
内丘县|
商南县|
达州市|
苗栗县|
洛扎县|
兴业县|
上饶县|
广宗县|
黔东|
小金县|
渑池县|
深水埗区|
满洲里市|
深州市|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