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劉學剛(錦州)</p><p class="ql-block"> 1972年冬天,一直企盼能繼續當好校長的父親,卻不料在他44歲的時候,倒在了學校辦公室,倒在了他所忠誠的黨的教育事業上。</p><p class="ql-block"> 廠黨委書記和全校教職員工出席了父親的追悼會。學校領導致完悼詞,就由我代表遺屬作了發言,講到動情之處,引來會場內外一片哭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親的遺像,是學校美術老師連夜洗印趕制出來的。當我把父親的遺像捧回家,母親并沒有依照當地風俗在遺像前擺放供品,卻恭恭敬敬的擺放好父親生前一直鐘愛的那盆蘭花。</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我還年輕,沒有什么人生閱歷,并不覺得蘭花有什么稀奇,偶見蘭草開花,也只覺樸實平淡,并沒發現它有什么特別之處。</p><p class="ql-block"> 只是依稀記得,父親建國前參加革命,在近三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與教育有關。從組織領導全廠掃除文盲,到負責籌建兩廠子弟學校,再到擔任子弟學校校長,父親的后半生都與教師這個職業結下不解之緣。</p><p class="ql-block"> 父親愛讀書。他經常從圖書館借書回家來看,偶爾還在報刊上發表詩文?!段饔斡洝?、《三國演義》等文學名著,我就是從那時開始閱讀的。在我看來,他既是父親,也是老師。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我就向父親請教。小學三年級時,我把《我學會了搟餃子皮兒》這篇作文拿給父親看時,他非常高興,當著全家人的面夸獎了我。他還一邊幫我改正錯別字,一邊鼓勵我繼續努力,爭取將來當個作家。</p><p class="ql-block"> 父親愛看報。每月工資只有76元的他,為了能及時學習貫徹中央精神,他常年自費訂閱《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為這事兒,每日里為全家生計操勞的母親,為了不掏這份報刊錢沒少和父親吵架。我那時以至后來很長一段時間,也不能理解作為一校之長,父親為啥非要自費訂閱那么貴的報刊?現在細細想來,一個連稿紙和墨水都自己花錢來買,從不占公家一點兒便宜的人,自己掏錢訂閱黨報黨刊也就不足為奇了。即便因病住進醫院,父親也堅持看報,還給看望他的人們,講解“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的典故。</p><p class="ql-block"> 父親愛教師。他對老師們既嚴格要求,又熱心呵護,甚至為了教師的尊嚴,不惜自己忍辱負重。林義寬老師出身不好,是位患有胃病身體瘦弱的南方人。個別教師反映他在校經常吃零食,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父親就一再給大家解釋,林老師是因為身患胃病才不得不吃零食,同事們要體諒他才對。前面提到的那位美術老師富有才華,但由于年輕氣盛,動手打了一個在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學生。家長為此找到學校大吵大鬧,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父親了解此事后,一方面安撫學生和家長先回家消消氣;另一方面批評教育那位老師,希望他能向學生和家長認個錯,以求得對方的諒解。怎奈這位老師性格倔強就是不肯,父親見他一時扭不過彎兒來,也沒逼他。自己親自到學生家里負荊請罪,向他們鞠躬道歉,并說服家長理解和諒解了這位美術老師。這件事,我本不知情,直到幾年前,美術老師應我哥哥之邀去葫蘆島市展賣自己的畫作時,才懷著對父親的敬佩和愧疚之情,將此事和盤托出。</p><p class="ql-block"> 父親愛學生。擔任校長期間,他不光注重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經常組織師生親近大自然,去附近鏵子山踏青春游,去筆架山海邊游泳。他還親自到成績優秀的畢業生家里走訪,鼓勵他們報考市內重點高中。在生命的最后兩年,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父親不顧重病在身,索性住在學校,由家人給他送飯,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中去,用行動詮釋著他在工作日記中抄錄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別樣境界。</p><p class="ql-block"> 后來,當我攜妻帶子舉家遷往市內工作時,母親還從她精心照料的那盆蘭花里,特意移栽了一盆贈我,并一再叮囑我要像父親那樣,“做人做事,守正如蘭”。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母親的教誨我一直銘記在心。也是從那時起,在與蘭花朝夕相伴的日子里,我終于悟出了“師者如蘭,香遠益清”的品性……</p><p class="ql-block"> 這,也許就是父親生前鐘愛蘭花的初心所在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劉學剛,退休干部,松山新區東湖灣A區黨支部書記。</p><p class="ql-block"> 通訊地址:錦州市松山新區東湖灣A區7—16號</p><p class="ql-block"> 聯系電話:15941632828郵編:121013</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此文寫于2019年5月20日,發表在同年7月19日《錦州日報》上</span></p> <p class="ql-block"> 原錦州女紡女紙子弟學校已改為現在的校名</p> <p class="ql-block"> 后來建成的教學樓和雷鋒塑像</p> <p class="ql-block"> 傅立人先生的雕塑作品《雷鋒》,就座落在當年的子弟學校里。</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國慶節, 母親與我們五姐弟在子弟學校雷鋒塑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六一兒童節”,與孫子劉澤寧在母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74年7月,在為廠里成功舉辦大型展覽后,領導派我們這個創作組去外地學習考察。這是我與文中提到的美術老師張子彬先生、女紡美工傅立人先生在吉林時的合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礼县|
拉萨市|
淮安市|
安福县|
海淀区|
阿拉善右旗|
广灵县|
滕州市|
苏尼特左旗|
利津县|
卢氏县|
库车县|
枞阳县|
荥经县|
财经|
灵宝市|
句容市|
屯昌县|
宁远县|
濮阳市|
寿宁县|
大名县|
岐山县|
临颍县|
富蕴县|
江川县|
抚州市|
罗城|
威远县|
缙云县|
金昌市|
麻城市|
康保县|
利津县|
谢通门县|
南丹县|
鄂尔多斯市|
金平|
五华县|
邯郸市|
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