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作 者 近 照</b></p> <p class="ql-block"><b>【寒夫藝術簡介】</b></p><p class="ql-block">【】寒 夫:姓孫,學名孫勇,乳名慶國,字樂天、子夫、赤壁山人等。1965年湖北黃州浠水蘭溪出生,后遷徙祖籍黃州陶店。兩歲由家父引領習書,后學古詩詞及國畫。十余歲便通讀《詩經》《離騷》及《唐宋八大家》等;十六歲完成第一篇哲學論文《關于〈共產黨宣言〉》。</p><p class="ql-block">【】1982—1989年在鄂東創辦“現代時裝巡教”以擴大山區就業。</p><p class="ql-block">【】2000年6月18日于深圳博物館隆重舉辦“寒夫書畫藝術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003年金秋由中國人民友好協會、團中央等八家單位于北京臺基廠友協珍藏館共同主辦“寒夫藝術成果報告展”。</p><p class="ql-block">【】2007年《滁州 三秀》榮獲“紀念歐陽修千年誕辰”全國征文金獎。</p><p class="ql-block">【】2008年書、畫作品榮獲“迎奧運”金獎。</p><p class="ql-block">【】2010年美學巨著《寒夫藝術論叢》于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暨學術成果研討會。</p><p class="ql-block">【】2013年哲學巨著《藝術家眼中的馬克思主義》(史詩部分與理論部分)由中共中央編譯局舉辦首發座談會暨寒夫思想、學術成果研討會。</p><p class="ql-block">【】2015年文學巨著《寒夫賦黃州》(多體文集)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審定為“當代文學經典”。</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5日由全國政協《人民政協報》舉辦“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 寒夫書畫文主題藝術展”于北京炎黃藝術館隆重開幕。</p><p class="ql-block">【】2019年暮春《寒夫長篇古典詩詞·組詩》入選《中國當代詩歌大辭典》并榮獲一等獎。</p><p class="ql-block">【】2019年金秋與南雄市委共同推出多體裁文集《寒夫賦南雄?春天的約會》隆重首發。此作乃作者第二部由國家級出版社線裝書局審定為“當代文學經典”。</p><p class="ql-block">【】此外,寒夫詩、詞、賦名篇等,被全國多處人文景區勒碑及摩崖石刻。其書畫作品由國際多國政要及文化機構廣為收藏。書法方面,他開創了中國文字以來“行意甲骨文”之獨特體貌;其繪畫注重人文畫的山水、花鳥與人物多重美學內涵的完美融合;其文學以“兼濟天下”為使命。并于詩、詞、歌、賦、論、評、哲、書、畫等領域卓有成就,且于世獨立。</p> <p class="ql-block">圖為 古籍原始版 蘇軾坐像</p> <p class="ql-block">圖為 作者每每還鄉都在蘇公像前拜謁</p> <p class="ql-block">圖為 東坡立屐圖 國畫 寒夫</p> <p class="ql-block"><b>【按語】</b></p><p class="ql-block"> 2021(辛丑)年8月24 日,乃絕代詞圣、文學家、藝術理論家、書畫家、北宋文壇巨擘蘇軾(1037—1101)誕辰984周年祭日,謫居黃州941年。為紀念這座人類的文化珠峰,并應邀黃州市東坡文化研究會約稿,筆者以論文《寓廟堂與生民之間》及長篇律詩《蘇子過黃州二十五韻》專題,忝作隆重紀念與切切追思!</p><p class="ql-block"> 《寓廟堂與生民之間》以四章進行論述:第一章,借助荒淫無道、禍國殃民之楚國危局及朝中“小人”禍亂朝野以引出絕代文化巨人——心系天下且忠君愛民的蘇軾出場。首章論述了蘇軾胸懷“家天下(將天下當做家庭那樣進行治理)”之大和意識,深刻闡述了這位偉人滿腹“兼濟天下”“致君堯舜上,但是風俗淳”之洪大胸懷及遠大抱負;并塑造其“位卑未敢忘憂國”誓死與“小人”作斗爭的古君子之風形象和為民請愿之大仁大德。并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對導致“小人”腐政、墮政及亂政之原因進行了批判和總結。第二章,深刻闡述這位偉人大道精誠——以至真至純之心踐行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大學至上——用至尊之心將“學以致用”之為揮發到現實世界中去以求造福天民;大愛與民——以厚德載物之舉關乎天下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微言大義——每每踐行在偉大的社會實踐里都富含者深刻的人類存系之道;微行洪緒——常常敬言或源自一線深刻的現實主張都關乎家國大業之興衰;微舉久安——其對朝廷或對民間所闡發的觀點都涉及到國民的長治久安。第三章,深刻闡述了這位偉人關于國家理政、天下行政、地方執政、百姓謝政之關鍵(核心)是“用人”;同時,全面闡述了“人清則政清,人腐則政腐”之科學規律。并舉例大量史料說明了認識這一規律的科學性與緊迫性。第四章,闡述了人類和諧之根本出路。一,建立良好的社會德政:以德行高尚的人進行政務。二,創建良好的家庭文化引領氛圍:以引領個體生命深受家教熏陶而后沁透整體的社會。三,努力提高人與社會的文化感知力:以認清對人類的不可替代性。四,提升全民監督上層建筑意識形態之保障制度:以期上層建筑恪守廉潔奉公、公于天下;仁德興政,政通人和之大和局面。尤于結尾,筆者“攻于文道”,巧妙地將蘇公治世、治亂、治國之大美情懷與馬克思毛澤東主義渾然一體,使世人認識“蘇東坡精神世界”提升到了空前的思想高度。這便是研究、發現、傳播、踐行蘇軾文化內涵之終極旨意。</p><p class="ql-block"> 作品遵循古人“興、比、賦”之藝術再現形式及“事、理、道”的為文之道,藝術的將蘇公偉大的一生進行了深刻而具體的剖析與解讀。全文以馬克思主義學說原理作為“尺度”,對人類現象進行了深徹地發掘與掃描:不僅富有擔當地對現實世界進行觀照、研究與總結,尚以兼濟天下之“筆力”對萬惡的封建統治和迂腐的享樂觀念予以毫不留情的臧否及徹底批判!使這位偉大的寓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學家、書畫家等功能于一身的天縱之才精湛地活躍然紙上。故,蘇公的一生,乃匍匐行進的一生、時刻在路上的一生、播撒甘露的一生、懸壺濟世的一生、匡扶天下的一生、榮光蓋世的一生——極其雄強而偉大的一生!此作以小見大,深入淺出;舉一反三,驚世駭俗;鞭辟入里,振聾發聵。且首尾呼應,文以森然。</p><p class="ql-block"> 鑒于蘇公乃絕代詞圣,偉大的詩人,故,此次紀念尚以長律《蘇子過黃州四十八韻》,作為契合之作,以慰藉這位偉大的文化巨人——蘇軾在天之靈!基于版面所限,《蘇子過黃州二十五韻》遂以“無釋”(未加注釋)版發布,待日后出版時即附祥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寓廟堂與生民之間》關鍵語:治世 治亂 治國 研究 傳播 踐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正文】</b></p><p class="ql-block"> 世人皆以為文人者,天之逍遙山水之間者也。非也!非也!何以言乎? </p><p class="ql-block"> 戰國末期辭圣、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愛國詩人屈原有詩回答;詩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b></p><p class="ql-block"><b>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艱!余</b></p><p class="ql-block"><b> 雖好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兩處節選是說,為探索普天下勞苦大眾存系之道,屈子竟一路飽受磨難;……他較多的是因為生民而哀哀落淚,甚而至于被貶歸田。此——豈乃“文人者,天之逍遙山水之間者也”乎?更有甚者,絕代詞圣、偉大的文學家、書畫家、藝術理論家、北宋文壇巨擘天縱通才蘇軾遭舛謫居我桑梓黃州四年有四月,其不僅以“兩賦一詞一寒帖【2】”讓東鄂大地富含著圣靈的光影,尚因其錚錚家國民愿而使這里近千年來的人民每每了了于心靈拯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君 子 小 人 之 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界有君子小人之分,何況政壇、文人乎?自至圣孔子倡導“文必有用”及韓子主張“文以載道”【3】兩千多年來的中國文壇,自始至終乃君子小人之共存系也。這里的所謂小人,則攻心于道聽途說、順須拍馬、卿卿我我或茍且偷安以不厭其煩之惑而樂于其中也;所謂君子,則鐵肩擔道義、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抑或為萬世開太平而兼濟天下也者!禧佑六(1061)年八月,蘇軾以“虛三等”(實為一等)功名人生首度上任鳳翔(今陜西鳳翔縣)簽判。茲此,開啟其壯心不已——家國抱負之君子學范與使命擔當!然而,其到任不久,便與上司陳希亮軔以摩擦起來。三年的鳳翔任上,蘇軾以科學的執政理念、便捷的疏通工作方式、立竿見影的護民措施以及“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4】”之大和意識——無非令其上司看在眼里,恨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原本,廿六歲的蘇軾,充滿著信心,胸次大志,放目天下且亹亹【5】一展為國效勞、為民施政、為君盡忠、為任上建樹仁德之洪愿;此曰:大者乃為皇上辦差,小則乃勵志建功立業;此——何錯之有?可是,俗界小人與政界小人,其屬性皆乃小人,僅僅是界別相異罷了!作為上司的陳希亮,不以蘇軾干才施政為榮,反因其驟獲“賢良”美譽而嫉恨;遂以叵測加治、大權高壓、肆意倒植【6】,其目的不讓下級超越自己,動輒反制“開路先鋒”,最終以各種名義挾制蘇軾不得進取——像他那樣碌碌無為,尸位素餐!接著是假借各種名義阻塞言路,假以淫威(權勢)打擊和報復:寧可眼看以大智大慧迫使敵人退敵,但出于妒忌而要人為瀆職功虧一簣;寧愿目睹山洪將難民決堤千里也要扼殺力挽狂瀾之才而至于暗自慶幸善罷甘休。其結果,生民被置于水深火熱之中、工作失去了重心、施政在忤逆著圣道、廟堂建筑與勞苦大眾在惡意為敵、從宮里發出的“惜民如子”之聲被屢屢化為泡影!這——便是蘇軾三年鳳翔任上所徹悟的“君子小人之懷”的迥然差異。可嘆的是,此案例不僅是發生在千年前的陜西鳳翔,尚染就率土四野,甚至于當下!斯是在朝為官,何以同室操戈?夫為皇權所托,何以齮龁【7】相加以至于殃及百姓?雖則蘇軾飽受陳之欺君罔上、打擊“先鋒”者之苦,然仍持重其君子之本:上不負君望,下不負百姓;盡管其漸知官場若戰場,可不曾褻瀆那“位卑未敢忘憂國【8】”之使命!但,一路又總擺脫不了佞頑群小之盤算。</p><p class="ql-block"> 元豐二(1079)年,蘇軾移任湖州,此時,王安石已退隱江寧,朝中佞臣更是有恃無恐;他們不斷將“變法”與“反變法”之黨爭推向了時局的政治中心,還肆無忌憚地以“包藏禍心”及“謗訕先帝”為名將其掐向“烏臺詩案【9】”之黑暗深處!在北宋監察御史的“烏臺”獄中受審時,蘇軾指著心目昏聵的何正臣、李定、張藻及舒亶等新黨爪牙大聲責問,其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蘇軾一介清官,上對得起君王,下</b></p><p class="ql-block"><b> 對得起黎庶百姓,惟爾等不可也!爾等—</b></p><p class="ql-block"><b> —你們,上對朝廷欺君罔上,作惡多端;</b></p><p class="ql-block"><b> 下對黎民百姓一手遮天,見死不救,誑上</b></p><p class="ql-block"><b> 欺下。爾等何正臣,攻心鉆營、陷害忠良</b></p><p class="ql-block"><b> ,不體恤皇恩,不效國力,……有何德何</b></p><p class="ql-block"><b> 能在朝為官?爾等李定,好一個開口“書生</b></p><p class="ql-block"><b> ”之朝中敗類,你口口聲聲我蘇軾“書生竟</b></p><p class="ql-block"><b> 敢謗訕先帝”。實話告訴你,我的詩文從皇</b></p><p class="ql-block"><b> 上到天下兒童都在誦讀,而你除了假借“烏</b></p><p class="ql-block"><b> 臺”泯滅人性外尚有何用?你死去的父母都</b></p><p class="ql-block"><b> 想不到你為其丁憂一天,爾等鼠輩算得上</b></p><p class="ql-block"><b> 是何等畜生?……還有你們這些為虎作倀</b></p><p class="ql-block"><b> 之大宋蠹蟲,……我蘇某人就是地下做鬼</b></p><p class="ql-block"><b> 都比爾等鼠輩風流一百倍!一萬倍!我所</b></p><p class="ql-block"><b> 上任的地區,不論是天災,或是人禍,我</b></p><p class="ql-block"><b> 都敢立于國家和生民之苦同他們一起同甘</b></p><p class="ql-block"><b> 共苦——救災賑難。我的所作所為不僅得</b></p><p class="ql-block"><b> 到了皇上的屢屢嘉賞,尚有那些受益之難</b></p><p class="ql-block"><b> 民作證。我這個“蘇賢良”的美譽不是你我</b></p><p class="ql-block"><b> 想要就能得到的專屬名詞,此乃天下百姓</b></p><p class="ql-block"><b> 所賜!……我知道,正是天下百姓如此公</b></p><p class="ql-block"><b> 平地對待我蘇某人,所以,你們這幫狗東</b></p><p class="ql-block"><b> 西才至于這樣瘋狂作惡——對我蘇軾害得</b></p><p class="ql-block"><b> 要死,怕得要命;因為你們以為我的大仁</b></p><p class="ql-block"><b> 大德深刻地鏡鑒你們叵心之測之怵目劌心</b></p><p class="ql-block"><b> 。難道不是么?……還要我繼續為你們羅</b></p><p class="ql-block"><b> 列罪行的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這些狼心狗肺的蛇蝎蠹吏,他們非但以此為辱,反以為榮地絞盡腦汁向皇上邀功,還向蘇軾變本加厲地進行侮辱與加害。監察御史皂吏舒亶又根據《元豐續添蘇子瞻學士錢塘集》【10】上奏彈劾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至于“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瀆謾</b></p><p class="ql-block"><b> 罵,而無復人臣之節者,惟有如軾也。蓋</b></p><p class="ql-block"><b> 陛發錢(青苗錢)以本業貧民,則曰“贏得</b></p><p class="ql-block"><b> 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陛下明法</b></p><p class="ql-block"><b> 以課試郡吏,則曰“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b></p><p class="ql-block"><b> 堯舜知無術。”陛下興水利,則曰“東海若</b></p><p class="ql-block"><b> 知明主意,應教斥鹵(鹽堿地)變桑田。”</b></p><p class="ql-block"><b> 陛下謹鹽禁,則曰“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b></p><p class="ql-block"><b> 三月食無鹽。”其他的觸物即是,應口所言</b></p><p class="ql-block"><b> 無一不在譏謗為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論到這里,我不禁想到宇宙思想巨人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三大原理的第二條;理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相互滲透之規律【1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亦即,這幫赤裸裸大打出手的新黨黨羽,他們最恨的是蘇軾回朝任職——以占據他們的有利空間,使他們既遠離了皇上及黨羽幫兇,那樣就易于失去皇上的寵見;又唯恐喪失平臺陣地而無法撈到政治資本向他們各自的黃粱美夢滲透其罪惡之能量。他們最憂慮的是蘇軾靠近陛下——以中斷皇上與他們間的僥幸之緣,因為蘇軾“致君堯舜上,但是風俗淳【12】”之大和心愿早被英宗神宗看在眼里,悅于心中。雖則這些昏君不知如何到達或如何解讀蘇軾這一洪愿,然,從他們混沌之人性及膚淺之天性至少能獲悉蘇軾竟為何人!于是,這些弁髦群小【13】又何以不加緊備戰乎?況且,自王安石退隱后,那些曾經受過“舊黨”睥睨【14】之投機主義分子,沒有哪一個不巴望這天的到來。同時,“新法”以來,一批由王安石獎掖的罪惡親信幾乎無人成為仁臣,他們悉數化為了雞鳴狗盜之徒或幾近人間垃圾(關于北宋“王安石變法”之舉這在我即將出版的哲學巨著《自然維新論》里以新人類“自然觀視覺”將對此進行重新審視與批判:因為改革首先必須強調用人,用人對路,將“維新思變,行之廣大;思而無邪,施以致遠。”否則,用人失察將事與愿違,舉步維艱;豺狼當道,物欲橫流)。當然,作為英宗時代遴選的大宋脊梁蘇軾之所以“黃鐘”被“毀棄”,其主要原因,是神宗以后的幾個昏君無道,心目蒙昧,意識麻木,精神昏聵,利令智昏卻又大權在握,自己酒池肉林,鐘鳴食鼎,動輒歌妓寶馬不夜天,后宮粉黛兩三千以至于是非不辨,惡人猖獗!于是,朝野便染成了一池渾水,人世間曶曶也因怨聲載道而憤憤不知所終。否則,史上的亡國亡朝又是怎樣生成的呢?清·顧炎武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5】。”然而,這些昏君爛帝是如此作為的呢?他們所懷揣的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16】。”自古迄今,正是這些昏君嚚臣之封建觀念未泯、貪腐意識不改,所以,才招致忠君愛民之臣、大廈肱股之梁等屢遭惡舛,甚而至于慘遭殺戮,身首異處!歸根結底,乃殙王與亂臣賊子間盤根交錯之利益鏈始終在左右著歷史航向;殊不知,揭竿而起,改朝換代,烽火連天的墳場就這樣拉開了序幕!更可笑的是,每每遭遇此般凄愴,人們總是因朝復一朝、代復一代的“潮變”而太息;卻少有徹悟者就“前車之鑒”或“前人之事,后事之師”而進行國事反省。可不是末?這——便是因為上層建筑之腐朽墮落與昏聵無能而招致天下在失去理性后的“相互滲透”里所呈現的現實反映。否則,歷朝歷代的政壇小人何以如此猖獗乎?</p><p class="ql-block"> 君子小人之間的較量,由來已久。然而,作為天縱之才的蘇軾,其深諳烽火連天將至于天下百姓何等程度的生靈涂炭;于是,他無論在哪里上任,首先要做的是“問百姓生計何苦”,“察田地倉廩何憂”;而后是劘諫【17】君上如何愛惜子民以求九牧之以晏清,天下之以和諧!其所閱歷的幾個殙王,盡管同那些作惡多端的嚚臣沆瀣一氣,但仍堅信——蘇軾終生施政當無疑于廟堂與生民之間也歟!我以為,君子愛人不投回報,圣哲救世不懼苦難;真理所向振山河,大道天下何畏險?大凡心緣此理,蘇軾不僅敢大話皇上犯言直諫,尚敢遇事單刀直入,且在《晁錯論》【18】里,其便這般厜?【19】于天下也;軾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天下治平,無故而發大難之端;吾發</b></p><p class="ql-block"><b> 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辭於天下。事至而</b></p><p class="ql-block"><b> 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責,責天下之</b></p><p class="ql-block"><b> 禍,必集於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思是說,天下太平,無緣無故挑起大難的開頭,我當能挑起它,我要能收拾它,然后才有言辭向天下的人交代。如果事到臨頭,卻想假借理由避開它,讓別人來承擔責任,那么天下的禍患必然集中在我的身上。由此可見,蘇軾從現實愛民,到廟堂忠君以及在理論上鐫以雄文弘道,此乃古往今來之帝王將相所不敢當也者!恁么,其何以就得不到殙王之眷顧乎?…………待 續</p> <p class="ql-block">圖為 蘇東坡造像 國畫 寒夫</p> <p class="ql-block">圖為 作者在眉山“三蘇祠”拜謁時留影</p> <p class="ql-block">圖為 作者在郟縣“三蘇紀念館”拜謁時留影</p> <p class="ql-block">圖為 作者在開封府拜謁蘇公在銅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圖為 作者在惠州西湖拜謁“東坡碑林”時留影</p> <p class="ql-block">圖為 東坡木屐圖 國畫 寒夫</p> <p class="ql-block">圖為 作者臨蘇軾楷書《羅池廟迎享送神詩》(文 韓愈)</p> <p class="ql-block">圖為 作者草書《后赤壁賦》“六條屏”</p> <p class="ql-block">圖為 作者行草《江山如畫》(蘇軾名言)</p> <p class="ql-block">圖為 作者草書“四條屏”《念奴嬌?赤壁懷古》</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柞水县|
临澧县|
抚松县|
乐东|
四会市|
宁晋县|
同江市|
平安县|
咸宁市|
宜川县|
西青区|
禹州市|
巧家县|
阆中市|
白银市|
西乌珠穆沁旗|
新野县|
新邵县|
汶川县|
时尚|
邮箱|
天全县|
南部县|
鹤山市|
炉霍县|
荥经县|
西平县|
瑞安市|
通州市|
多伦县|
江陵县|
报价|
孟州市|
张家港市|
巢湖市|
沙洋县|
芦溪县|
普兰店市|
伊春市|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