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中言:“惟殷先人,有冊有典”。自三皇治世,五帝分倫, 華夏文明洋洋灑灑流傳五千年,源遠流長,綿延不絕,一是得益于中華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汲取四方之精華,豐富華夏之血肉;二則是口口相傳,代代相傳的傳承性:古人以先人之智慧,付諸筆墨,編輯成冊,推陳出新,古為今用。正是一代一代的前輩先賢反復整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造就了漢文化的博采眾長,更是在世界舞臺上也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中華文化的精髓在于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睦,以及人與理的共存?!抖Y記》中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的存在比肩廣闊無垠的天地,比沙小,比星微,然人非草木,人有自己對世界的感知和認知能力,歸根結底,華夏文化的精華逃不開對“人”的研究。 人與人,貴在仁者愛人,坦誠相待。洙泗之濱,杏壇之上,弦歌不輟,講習不輟,孔夫子以自己的言行和智慧告誡弟子,仁以為己任。何為仁,如將“仁”字拆開,左邊為人,右邊為二,固可理解為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仁乃忠恕之道:孝悌忠信,溫良恭儉讓;仁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乃人生追求,如何提高自己修養,讓別人感到快樂?!皠偃諏し笺羲疄I,無邊光景一時新”,孔子及其弟子所代表的儒家學派,為后世的文化及思想發展與方向奠定基礎,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后世近兩千余年。 人與自然,貴在順天而行,莫要違背天理。洞悉自然之道理,心存敬畏之心。大禹治水,禹劃九州。大禹走遍高山大川,考察地形地貌,以樹木為標記劃定界限,奠定了華夏版圖的基本圖形,疏浚河道,使洪水入海,以自然之理應之。幾千年后,宋應星著《天工開物》,內含對種植,雕刻,兵工等一系列技術的匯總與記錄。其中第一章《乃?!酚涊d了如何提高水稻的產量,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生產造福百姓?!暗干n生俱保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民生問題,自古以來便是重中之重。同時期的李時珍,秉承父親遺志,重撰醫書,以綱目為準配上草藥的圖樣、藥性、功效,總計一百九十萬字,歷經三十余年,終于編撰成冊。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偉大的科學家都是以民為本,科技發展的根本就是為民造福。 <p class="ql-block"> 人與理,意在民貴君輕?!渡袝の遄痈琛分v:“民可近,不可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民乃國之根本,國因民而構建,國與民的關系是回環反復,相互作用。《荀子·王制》中提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自古賢主明君,皆以天下蒼生之興亡為己任。唐代名相魏征上諫唐太宗: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太宗察納雅言,開創了貞觀之治,締造了大唐帝國幾百年的基業。</p> 何為中國?“中國”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尚書》這一文獻里。從地理學上講,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從歷史學上講,五千年悠悠歷史是中國;從藝術方面講,琴棋書畫是中國;從社會學上講,十四億炎黃子孫是中國。然“國”的概念,要更加的多元化。何謂中國?空山新雨是中國,床前明月是中國,黃沙百戰是中國,獨釣江雪亦是中國。何謂中國?妙筆丹青是中國,宮商角徵羽是中國,道法自然是中國,有典籍才有中國。愛國,愛的是山川河流,愛的是象形文字,愛的是漢語精妙,愛的是骨肉同胞。 中華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未曾中斷,極大原因是由于世代相傳的連續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策勒县|
大理市|
博野县|
榆树市|
曲水县|
当雄县|
延寿县|
保靖县|
秦安县|
搜索|
开封县|
南投市|
闽清县|
陕西省|
义乌市|
海门市|
万宁市|
五家渠市|
离岛区|
铜山县|
揭阳市|
囊谦县|
盘锦市|
漳平市|
许昌市|
隆子县|
任丘市|
肇东市|
原阳县|
枝江市|
儋州市|
万源市|
高碑店市|
封丘县|
利津县|
黄梅县|
图们市|
达拉特旗|
涟源市|
恩平市|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