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經常有人會問,旅行到底有什么意義?無論你走的再遠,最終還不是要回到現實的生活,回到熟悉的城市,繼續著原來的工作,日復一日的繼續生活,何苦花錢又折騰?</p><p class="ql-block"> 對有些人來說,旅行是花錢又折騰。但是對于熱愛旅行的人來說,旅行是生活的新篇章,是生命中最絢爛的一頁,是對美好未來的期待,是對新世界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我,為什么去旅行?或許只有在行走中,才能明白旅行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一、獨庫公路段</p><p class="ql-block"> 新疆獨庫公路,穿越深山峽谷連接南北疆,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多公里縮短了近一半。獨庫公路,即217國道,北起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縱貫天山南北,南端連接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全長500多公里。由于其過半以上的地段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川峽谷,連接了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因此獨庫公路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縱貫天山脊梁的景觀大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那拉提草原,瓦剌蒙古語意為“綠色谷地”,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甸植物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優美的草原風光與當地哈薩克民俗風情結合在一起,繁花織錦,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猶如進入了另一個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拉提旅游風景區是伊犁州旅游的龍頭景區,位于新疆新源縣境內,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全國六大最美的草原之一,被上海吉尼斯世界總部授予“哈薩克人口最多的草原”。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拉提冰界攝影獨家機位,美麗又端莊的閆妹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從庫車出發大約120公里的天山深處,有兩個高山湖泊。他們被稱作大龍池、小龍池,景色十分秀麗迷人,海拔2390米。大龍池水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3700米,四周環山,由天山雪水融匯而成,水域寬闊,清澈見底,山下云杉翠柏,綠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的氈房點綴其間。</span></p> <p class="ql-block"> 獨庫公路過了大小龍池離天山神秘大峽谷20公里時就是雅丹地貌,差不多一直到庫車,其多姿多彩遠超七彩丹霞,最驚艷的景觀是庫車大峽谷,它也被稱為“克孜利亞”或“天山大峽谷”,位于天山支脈克孜利亞山中,是一條被河流切割形成的峽谷。這里最具特色的是紅褐色山巖,陡峭的群峰直插云天,猶如一簇簇燃燒的火焰。平時,峽谷巖石多是裸露狀態,抬眼望去都是一種顏色。而到了飄雪季節,谷底、山坡被雪花覆蓋后,則是一幅更為動人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 五彩斑斕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同行年齡最大的67歲小平姐姐。</p> <p class="ql-block">二、高原軍人</p><p class="ql-block"> 在講高原軍人之前,一定先講一下219國道,也稱新藏線、葉孜線,是我國西北、西南地區的一條國道,起點為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零公里石碑,終點為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查務鄉,全程2140公里。途經的地級以上行政區是新疆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和西藏阿里地區、日喀則市。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況最艱險的公路,全線幾乎所有路段均為高寒缺氧的無人區,沿途橫臥著逾千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凍土層,穿過常年積雪的崇山峻嶺。</p> <p class="ql-block"> 從葉城沿著G219一直前行,從這里你將走向世界屋脊,感受真正意義上的“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靈魂回故鄉”。海拔超過4000米的地方,生物學家稱它為“生命禁區”,地質學家把它劃為“永凍層”,這樣一個長年冰封雪裹,空氣稀薄、荒無人煙,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一個個平凡又可愛的高原軍人,守衛在這片生命禁區、雪域絕地,鑄成一道堅不可摧的綠色邊防線。</p> <p class="ql-block"> 在每個緊要關頭,他們用生命和熱血守護百姓,他們是救人于危難之間的超級英雄,他們是保家衛國的真正勇士,他們揮灑血汗,我們收獲和平,他們立志強軍,祖國繁榮富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軍人!</p> <p class="ql-block"> 西部戰區特有之精神喀嗽昆侖精神。</p> <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精神,是長期駐守喀喇昆侖山的官兵在守衛祖國西部邊陲的艱苦斗爭中形成的,體現了廣大邊防官兵視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博大情懷和戰勝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堅強意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background-color: rgb(25, 25, 25);"> 康西瓦,位于喀喇昆侖山腹地,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賽圖拉鎮東端(主體長達12公里,在皮山縣境內,東方還有很長區域在和田縣境內)。康西瓦,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有礦的地方”(礦地)。這里是一片茫茫的大戈壁灘,夾在喀拉昆侖山的群山之中,是個交通要道。中印邊界距離此地僅有一百公里左右,從這里可以直通中印邊界的幾個重要的邊防哨所。</span></p> <p class="ql-block"> 康西瓦烈士陵園就矗立在康西瓦前指對面的半山坡上。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作戰以來,有100多位烈士長眠在這里,化作了共和國西部邊關的巍巍山脈。</p> <p class="ql-block"> 康西瓦在高原軍人的心中是一塊圣地。許多邊防戰士都說:“生在喀喇昆侖為祖國站崗,死在康西瓦為人民放哨”。高原遇險的人,常用“差一點進了康西瓦"來形容當時的危急情況。凡是上山的人,不論職務多高,不論公務多忙,都要去看看烈士。汽車團的幾十臺大型運輸車跑車隊,路過康西瓦的時候,一律減速慢行,跟烈士打招呼的喇叭聲響成一片,在山谷中久久地回蕩不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 25, 25); color: rgb(1, 1, 1);"> 我們的領隊萬里老師是個有心人,讓我們拿上煙酒、水果等,帶領我們一行人去了烈士陵園,祭奠了長眠在這里為國捐軀的英烈們!在這里,也讓我想起了,我原部隊駐疆空軍某部通信站,在架設軍事電纜線路任務中,因公犧牲的年僅17歲的通信兵袁星,在此也祭奠一下他!</span></p> <p class="ql-block">三、甜水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過了奇臺達坂(海拔5170),就是泉水溝,這里是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縣喀什塔什鄉,距葉城零公里處是540公里,海拔約4800米。經過泉水溝后不遠處是甜水海,屬于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縣,湖泊面積1平方公里,湖長2.7公里,海拔4890米。沒有甜水,是苦水海。距葉城零公里處,是575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此地也是甜水海兵站所在地,四周是連綿不斷的山巒,一年四季大風不斷,強烈的高原反應使人難以忍受。也是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條件最艱苦的兵站之一。舊兵站(575公里處)已經廢棄,新兵站向南移約20公里。舊兵站在公路左側有一個路牌標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能在甜水海過夜,被跑昆侖線的人視為驕傲!</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們孤獨的領隊,攝影指導張萬里老師,人很好,攝影技術更棒。</p> <p class="ql-block"> 四、阿里地區 </p><p class="ql-block"> 翻越庫地達板(海拔3310),將進入真正的無人區,這里寸草不生,但神秘而又美到極致。從三十里營房開始,新藏線全天行車,進入西藏阿里地區,途經界山達坂(海拔5100米)、松木希錯(海拔5050米)、龍木措(海拔5000米)、及紅土達坂(海拔 5380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阿里地區,是西藏自治區唯一的地區,公元前后稱“羊同”,元朝稱“納里”,明朝稱“俄力思”,阿里地區總面積337174.95平方千米,是西藏面積第二大的地級單位,常住人口10.74萬,戶籍人口10.71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少的地方之一,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極”、“生命之禁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海拔5380米的紅土達坂,因土是紅色,故名紅土達坂。是新藏線海拔最高的達坂(埡口),是中國最高的公路(國道建制)山口,也是世界最高的國道公路山口。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松西村以南約11公里,新藏線K743公里處。</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途經之處,隨手一拍,都是風光大片。</p> <p class="ql-block"> 這片廣袤又純凈的土地上,藏有太多極致的壯美與秀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沿著219國道繼續向東南方向前行,大約有十幾公里的慢坡。此刻公路兩邊,一片金黃色,像漫山遍野的黃金灑在地上,在藍天、白云、雪山、紅土的映襯下,隨著光線的改變,顏色由淺到深、或由深到淺的變換著,猶如一幅多彩畫卷,美不勝收!</span></p> <p class="ql-block"> 現在的阿里,氣候舒爽宜人,天藍水碧,滿目皆是美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進入多瑪鄉之前,我們偶遇阿里地區的第一個彩虹。</span></p> <p class="ql-block"> 光影之下,空曠的荒野,透著蒼涼、也透著寂寞、更透著寧靜,讓自己的心情肆意放飛……</p> <p class="ql-block"> 離開海拔4400米的多瑪鄉,我們前行88公里,進入班公湖景區。班公湖是一個十分狹長的湖,湖泊并不大,面積只有604平方公里,但是卻大名鼎鼎,很多朋友應該都聽說過它的名字,但是真正來到這個湖邊一睹它的風采的人卻很少。班公湖又叫班公錯,藏語名“哥木克哥那喇令錯”,或“錯木昂拉仁波”,有“長脖子天鵝”的意思,它位于我國西藏和克什米爾邊境自一帶,湖面海拔4241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中有一個著名的鳥島,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鳥島。</p> <p class="ql-block"> 班公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湖上的鳥島是鳥類的天堂,每年的5-8月份成千上萬的鳥來到鳥島上繁衍后代。</p> <p class="ql-block"> 景區特意安排的嗎?出鏡率極高的黑白兩匹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用延時記錄下鳥類的天堂班公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札達,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沿象泉河谷有一條氣勢恢宏的土林莽林,這就是著名的“札達土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 25, 25); color: rgb(1, 1, 1);"> 扎達土林地貌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萬年的地質變遷。地質學家考證,一百多萬年前,札達到普蘭之間是方圓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水位線遞減,沖磨出“建筑物”惟妙惟肖的形狀與層高,歷經數百萬年的風雨侵蝕,猶如神工鬼斧不間斷的雕琢打磨,在壁立陡峭的山巖上雕刻出今天的模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扎達土林,是經流水侵蝕而形成的特殊地貌,有約1100年歷史。分布高度從海拔3750米到4450米,其面積約達888平方公里,分布達到2464平方公里,遍布整個札達縣方圓數百公里的范圍內,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第三系地層分化形成的土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到了扎達縣城,因為距晚飯時間還早,領隊萬里老師帶領我們驅車很快到了古格王朝遺址。這里本來游人就很少,這個季節幾乎沒有什么游人。在雄偉的古格城堡遺址前,上天真的很眷顧我們,出現了雙彩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巍峨的古格王朝遺址坐落于阿里地區札達縣札不讓區托林鎮西北的象泉河南岸扎不讓村,距縣城19公里,海拔3800米。占地約18萬平方米,共有屋洞窟300余處、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廟4座、殿堂1間、地下暗道2條的遺跡。</span></p> <p class="ql-block"> 它在藏族文明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古格王朝是一個最接近天空的遙遠國度,一個信仰之鄉消逝的神秘榮光。西藏吐蕃王朝之后的600多年間,一個名為古格的王國雄踞西藏西部,弘揚佛教,抵御外敵,在歷史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然而,300多年前,古格王朝突然由盛而衰,瞬間消失于茫茫沙海,偌大的王國僅留下恢弘的遺址和遺物。現在的古格王朝只留下了一片廢墟,從遠處看,一座荒涼的山坡靜靜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向世人訴說著過去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background-color: rgb(25, 25, 25);"> 在離開扎達縣,前往瑪旁雍錯的途中,我們第一次有幸近距離地看到了藏野驢。</span></p> <p class="ql-block"> 阿里位于羌塘高原核心地帶,這里所獨有的金絲野牦牛以及自然保護區里大量的藏羚羊、棕熊、狐貍、藏野驢等野生動物,可以讓游客領略到大自然的生機和狂野。</p> <p class="ql-block"> 羌塘自然保護區設置有20個野生動物觀測和保護站,也將向游客開放,觀賞野生動物。行走在阿里的道路上,隨時可能與路邊的黃羊、藏野驢、藏羚羊、旱獺、黑頸鶴、麻鴨等動物相遇,是大自然饋贈的最大驚喜!</p> <p class="ql-block"> 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高原,分布著高高低低的山丘,這些山丘蘊含礦產,材質不同,形成不同色彩的山丘。阿里的彩色山丘,主要集中在翻越巴札公路第一個達坂,一抵達達坂之巔,海拔也達到5000米,路的兩邊出現彩色山丘,主要是紅色、褐色、黃色、深綠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 25, 25); color: rgb(1, 1, 1);"> 上帝打翻了他的調色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 25, 25); color: rgb(1, 1, 1);"> 天然油畫。</span></p> <p class="ql-block"> 怪異的“鬼湖”拉昂錯,位于阿里普蘭縣境內,海拔4574米,為咸水湖,它無風三尺浪,時而翻滾時而平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拉昂措是這樣的美,美得憂傷而詭異。幽藍的湖水,深不可測,仿佛隱藏著巨大的謎團,吸引你投入湖中探尋。納木那尼峰后騰起的云霧像是遮擋了陽光,使鬼湖籠罩著一層陰郁。</span></p> <p class="ql-block"> 雖然是鬼湖,但是我們不怕,因為我們有如此陽光甜美的小陳陳。</p> <p class="ql-block"> 拉昂錯的無線基站像天降神兵。國家這些年對西藏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每隔一段距離就有這樣的太陽能發電無線發射基站,手機4G信號滿滿。</p> <p class="ql-block"> 從普蘭出發到薩嘎縣(海拔4600)的路途中,我們偶遇了腰帶云,就好象是仙女身上佩帶的一條彩帶。</p> <p class="ql-block"> 草原上有大片的濕地,處處是青草和牛羊,遠處是皚皚雪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水天一色,云卷云舒。</span></p> <p class="ql-block">五、日喀則地區</p><p class="ql-block"> 從位于日喀則市和阿里地區交界的普蘭縣霍爾鄉(海拔4597米),以海拔5211米的馬攸木拉山口為分界,我們的阿里行程正式結束,進入日喀則市。</p> <p class="ql-block"> 通往天邊的天路。</p> <p class="ql-block"> 從薩嘎縣出發,往俄熱村(海拔4450)的路上又偶遇了藏野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高原跑者,</span>不服來戰。</p> <p class="ql-block"> 從薩嘎縣開車84公里,來到了佩枯措。佩枯措位于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境內,是日喀則地區最大的湖泊,面積300多平方公里。該湖三面環山,地形開闊,魚類資源豐富,湖岸有野馬、藏野驢、藏羚羊、仙鶴、黃鴨、灰鴨等動物出沒活動。尤其深秋時節,岸邊水鳥棲息暢游,將佩枯措襯托的更顯風姿。</p> <p class="ql-block"> 佩枯措湖面海拔4590m,屬藏南內流水系的湖泊。受東西和南北向兩組構造的控制,為典型的構造湖。注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有源于湖東大石山的八日雄曲和湖西南佩枯康日的達曲等,它們形成以佩枯措為中心的內流水系。</p> <p class="ql-block"> 同行美麗的玲兒姐姐,在幽靜而又詩意的佩枯措邊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 佩枯措最大的特點就是靜,極其的安靜,像一個永遠風平浪靜的遼闊海洋令人陶醉,像一首靜靜流淌的歌曲彌漫于心。這樣的湖水能給人帶來寧靜、安詳之感。在這樣靜若止水的湖邊,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一樣美好,時光緩緩流逝,世界無限展開,一眼萬年,恍若隔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觀賞完佩枯措風光,我們進駐俄熱村,接下來將開啟了本次行程最艱險而又極其令人難忘的希夏邦馬峰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希夏邦馬峰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脈腹地,東經85.7°,北緯28.3°處,東南方距珠穆朗瑪峰約120公里。在世界14座8000米級高峰中排名第14位。</p> <p class="ql-block"> 它是世界上十四座8000米級的雪山中,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它擁有兩個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組:在主峰西北200米和400米處,分別有8008米7966米的兩個峰尖。</p> <p class="ql-block"> 騎馬是唯一上山觀峰的交通工具,雖只有十二公里,可來回騎行長達八個小時,均為陡坡,幾乎全是亂石巨石,在石海中跳躍穿行,上下舉步維艱。我們歷近艱辛,經歷風雨變幻還有冰雹,終于云開霧散見到希夏邦瑪主峰。</p> <p class="ql-block"> 沿途美麗的經幡在陽光下映襯下更加神圣,它像道道彩虹裝點著圣潔的希夏邦馬峰雪域凈土,像片片五彩雪花撒播著藏民族特有的精神風韻、也向人們展示著世界屋脊獨特的人文景觀。</p> <p class="ql-block">舐犢情深</p> <p class="ql-block"> 俄熱村帥氣的藏族小伙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遠看雪山,莊嚴肅穆,直上云霄。近看雪山,撲面而來,盡顯靈氣。置于山巔之上,不由慨嘆,世界很大,人卻渺小。何其有幸,才能與你遇到——希夏邦馬峰。</span></p> <p class="ql-block"> 從定日(海拔4500米)出發,目標珠峰大本營,開啟近距離觀看珠穆朗瑪峰的圓夢之旅!</p> <p class="ql-block"> 珠穆朗瑪峰在藏語中意為:第三女神,位于日喀則地區定日縣中尼邊境,海拔8844.43米,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世界高峰。珠峰周邊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余座。珠穆朗瑪峰山體呈金字塔型,威武雄壯,山頂白雪皚皚終年覆蓋,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脊中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00多條大型冰川,冰川上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和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冰裂縫。瑰麗的景觀聚在一起,構成了雄壯大氣的地球第三極。</p> <p class="ql-block">20點53分的珠峰</p> <p class="ql-block">凌晨12點的珠峰。</p> <p class="ql-block"> 從下午16:00開始拍攝,用不同時段的5段延時拍攝制作的短視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海拔五千米的珠峰大本營,等了整整六個小時,終于見到了珠穆朗瑪峰的佛光真身。</span>仰望珠穆朗姆峰,我感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是何其的渺小,心里滿是對自然和生命的驚嘆和敬畏,不由得產生了一種讓人心魂激蕩的宗教情懷,激發了出心里最原始、最真摯的慈悲和善良。這一刻,美麗不僅屬于雄壯的山峰,也屬于每一個虔誠仰望珠峰的人。</p> <p class="ql-block"> 從珠峰絨布寺(海撥5154)出發往崗巴縣(海拔4700)途中,領隊萬里老師決定,先去曲登尼瑪冰川。在西藏旅游有一個比喻,假設每年來西藏旅游的有500萬人,到過阿里地區的只有50萬人,到過曲登尼瑪冰川的就只有500人。而我恰巧很幸運就是那500人中的一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 25, 25); color: rgb(1, 1, 1);"> 曲登尼瑪冰川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崗巴縣,是“西藏神水”礦泉水的水源地。《中國國家地理》評價曲登尼瑪冰川為“世界的盡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這里變成了神秘的第三極。</span></p> <p class="ql-block"> 據藏文經書記載,公元八世紀中葉,印度高僧蓮花生應吐蕃贊普赤松德贊之請,到西藏傳播密教,返回印度時路經曲登尼瑪,在崗巴縣的確姆約姆欽和康欽甲布雪山腳下的山洞里修行,當地有個牧羊人拜他為師。學習了密教。不久,修建了牧人塔、牧婦塔、蕃王塔,取名為“多吉曲登尼瑪”,意為金剛石太陽塔。后來人們習慣稱曲登尼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 25, 25); color: rgb(1, 1, 1);"> 喜馬拉雅北坡的深處有很多冰川,但可以近距離觀看的冰川并不多,曲登尼瑪冰川是為數不多的可以走進的冰川之一,海拔5400米以上。</span></p> <p class="ql-block"> 綠色的青稞,黃色的油菜花,遠處的青山和崗巴縣藏村,和諧地搭配在一起,構成了最獨特的美麗。</p> <p class="ql-block">雪山、草地和油菜花,萬物剎那又永恒。</p> <p class="ql-block"> 從崗巴縣城到日喀則市途中,我們到了西藏必打卡之多情措(海拔4466),醉美愛情湖。</p> <p class="ql-block"> 多情措位于遙遠的藏東南亞東境內,去這個湖泊頗費周折,路途遙遠先不說,因它所處的亞東與不丹接壤,屬邊境地區,內地的團隊無此線路,只能自行前往。</p> <p class="ql-block"> 多情措,一個很少有人煙的高山湖泊。它鑲嵌在西藏雪域高原的西南一隅,宛如一個鍥子伸入鄰近國家的邊境地區。亞東的多情措(湖),似綠更藍,往遠處卻又變幻成排列規則的五顏六色了,甚為可愛。看見它時,讓人猝不及防。</p> <p class="ql-block"> 扎什倫布寺,全名為“扎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勒南巴杰瓦林”,意為“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扎什倫布寺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它位于日喀則城西北的尼瑪日山上,依山而筑,殿堂疊聳,氣勢恢弘,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之一。這座象征吉祥的寺院,以其金碧輝煌的建筑、精美絕倫的藝術、源遠流長的歷史,留給了世人太多的驚嘆,是藏族人民偉大智慧的結晶。 </p> <p class="ql-block"> 就讓這張轉經筒的照片,永不停歇的最美梵音,結束本次朝圣之旅!并借用西藏著名詩人倉央嘉措的詩句來表達本次旅行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那一世》</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p><p class="ql-block">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p><p class="ql-block">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p><p class="ql-block">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p><p class="ql-block">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p><p class="ql-block">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p> <p class="ql-block">出 鏡:21年冰界攝影探索西藏的隊友</p><p class="ql-block">攝影文案:姜群雅(部分文字來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別感謝冰界攝影張萬里老師,帶我們領略了如此風光旖旎又艱險的風光,并用他嚴謹周密、優質高效的帶團風格,認真全面、精準通俗的教學手法,使我們此次行攝之旅收獲滿滿,即找到了心靈的歸屬,鍛煉了意志,又用鏡頭記錄了美好,讓瞬間成為了永恒;感謝一路同行的攝影伙伴們,讓我感受到一路的溫暖,關心和體貼,感恩遇見,感謝有你們相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安县|
临泽县|
北票市|
松江区|
江孜县|
延津县|
商水县|
班戈县|
双城市|
虞城县|
堆龙德庆县|
乌审旗|
定远县|
邓州市|
璧山县|
汶川县|
凤庆县|
宁乡县|
从化市|
海南省|
澄江县|
望谟县|
北碚区|
平远县|
台前县|
峡江县|
林甸县|
大城县|
英吉沙县|
武威市|
奇台县|
扶风县|
蒙自县|
扶沟县|
玉屏|
洛川县|
津市市|
集贤县|
神木县|
乐山市|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