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紅色經典游二</p><p class="ql-block"> 國 甫</p><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左右,參觀完西柏坡,我們又前往大寨。</p><p class="ql-block">大寨位于太行山西部,山西省晉中市,是山西省著名的特色景區和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AAAA級景區。我們驅車三個多小時,下午六點時分到達大寨村。大寨村門樓系兩層平頂樓房式建筑,樓頂矗立著“大寨”兩個鮮紅的大字。村門兩邊墻壁上分別寫著“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八個大字。我們正在門口拍照,一個中年男子主動上來和我們搭訕,噢!原來是我們在路上通過上次來過的同志預訂客棧的男主人,是專門前來接我們的,當然也是想攬下我們這批客人。我們跟著男子的車,從西邊往南繞大寨村多半圈,來到村東南的一個半山坡上。這里有三排東西走向的新蓋的整齊美觀、頗具現代氣息的二層庭院式小樓居民區,一排有七八個院,每個院上下三間,鋁合金門窗,窗明幾凈。我們來到中間一排最東邊一家,門口朝西有一大塊紅底黃字廣告牌,上書“鐵姑娘客棧”。這是居家住房改造成的客棧,共有六個房間,很干凈,每個房間都帶衛生間。趁準備晚飯的時間,男主人又領我們來到村里。先來到最早建成的窯洞房,這也是六十年代的大寨新村,1966年初具規模,在前三排窯洞的中部隨坡就勢砌筑有石階拱門,如同樓梯間一般,將四道街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臺階式的街巷。在四道街的南北兩端,又各修一條東西走向的坡路,與主干街道相連,便于車輛通行。四道街路面平整,花木蔥蘢,既是一條條小巷,又是寬敞的集體大院。這一居民區集中統一,整齊有序,是“農業學大寨”時期大寨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從窯洞房南頭下來,路過陳永貴故居,往北走一直到村口,路兩旁都是商業店鋪,商業氛圍很濃。</p><p class="ql-block">村內廣場東北角有一棵很大的柳樹,叫“樂人樹”,枝繁葉茂。舊社會叫它“苦人樹”,窮人由于繳不起地租,被地主吊在樹上打,還有的人因為窮困在樹上尋短見。解放后,人們在樹下分田地,慶解放,吃飯乘涼憶往昔,讀書看報聽廣播,開飯場會、慶功會,人們把它改稱了“樂人樹”,并有詩云:“村中一棵大柳樹,伴隨大寨春和秋;見證風雨滄桑史,苦人樹成樂人樹”。看完“樂人樹”,我們沿村東上下兩層窯洞中間的路回到客棧。</p><p class="ql-block">第二天(8月1日)早上八點多,我們游覽虎頭山。虎頭山在大寨村東南。如今的虎頭山樹木郁郁蔥蔥,層層的梯田依舊很整齊排列著。大寨村屬太行山土石山區,以前自然環境惡劣,群眾生活十分艱苦。解放后,以陳永貴、郭鳳蓮等為帶頭人的大寨人決心改變落后的面貌。他們艱苦奮斗,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建設了層層梯田,并通過艱巨勞動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因此,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肯定和表揚,并于1964年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p><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上山步道往上走,山上有三個軍民池,池水清澈,倒影著藍天白云,還有周恩來三次來大寨紀念亭、虎頭山標志石、陳永貴墓園、郭沫若詩魂碑、團結溝渡槽、大寨文化展示館、大寨展覽館。</p><p class="ql-block">我站在虎頭山上,俯瞰山下的大寨村,整潔的樓房錯落有致。導游介紹,現全村220多戶,510多口人全部搬進了樓房新居,個人只需拿五萬多元,剩下都由集體出,大寨全面實現了小康社會。</p><p class="ql-block">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全面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寨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看到大寨今天的變化,我也不知道大寨現在實行的是什么經濟發展模式。但是我想,事物的多樣性,決定了經濟發展模式的多樣性,為什么非要強調千篇一律呢?不管是什么經濟發展模式,只要能讓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都是好模式,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p><p class="ql-block">大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集體主義精神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哈密市|
武宣县|
绥宁县|
集安市|
宜昌市|
封开县|
如皋市|
兴业县|
隆林|
遂宁市|
唐河县|
灵山县|
石家庄市|
吴桥县|
宜春市|
玛曲县|
墨玉县|
古蔺县|
定兴县|
泰宁县|
福泉市|
旬阳县|
景洪市|
谢通门县|
罗甸县|
利辛县|
黑河市|
玉田县|
普兰县|
雅安市|
万安县|
博湖县|
桃江县|
合肥市|
临西县|
乃东县|
修武县|
侯马市|
桃源县|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