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在‘朗達瑪’之后因內亂而瓦解,其王妃擁立自己哥哥三歲的兒子為“贊普”?!蔬_瑪’的兒子‘歐松’出走“山南”自立門戶,雙方進行了23年的爭戰,最終“山南”政權敗亡。<br> ‘歐松’的孫子‘吉德尼瑪袞(藏語意:太陽依怙神)’率殘部跋涉至西北的“堆(藏語意:上部)”,即今天的“阿里地區”。<br> 他與當地頭人女兒聯姻,大約在中原五代十國時的后梁開平五年(911年)統轄全境,“阿里”始稱于此,故為‘阿里王’。他于“札達(藏語意:下游有草的地方)”立國,治下一度豐衣足食,‘拉薩’亦鞭長莫及;后疆域分封給三個兒子,即有名的‘阿里三圍’,包括雪山環繞的‘普蘭’、巖石環繞的‘古格’和湖泊環繞的‘拉達克(藏語意:喇嘛之地,今天屬印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br> 次子的‘普蘭’小王朝最后被‘古格’吞并,而‘古格’在綿延至到十七世紀時,又被‘拉達克’所滅。孔雀河西邊山上的遺址,是否當時的王宮不得而知,只是歷史學家的推測,并無史料可考。 對面山崖的層層洞穴曾是住人的,被戲稱“尼泊爾商廈”。 廢墟上的“貢布日寺(藏語意:飛來寺)”約建于‘古格’王朝時,“文革”又成殘垣,屬“帕竹噶舉”分支中的“直貢”派。 閉關者要與世隔絕,洞內修行三年。藏戲《諾桑王子》中的仙女‘云卓拉姆’王妃,傳說從這里的住所樓臺,被迫飛向了天庭。 十七世紀后期,達賴五世派出‘甘丹才旺’(第三任藏王‘達賴汗’堂兄)為帥的蒙藏聯軍,擊敗‘拉達克’軍收復“阿里”。 他是第一任“阿里”總督,為懺悔數年激戰中失去的人命,在遺址的山頭修建了“格魯派”的“賢柏林(藏語意:贖罪)寺”。 藏區許多城堡都建在山勢險要處,安全是最重要的。鎮南約10公里的‘西德村’山巔,殘墻直插藍天,風吹日曬,俯仰天地。 這座“拉德寺”由城堡和寺廟兩部分構成,為了抵御入侵者,圍墻也分內外雙層。它始建年代不詳,就像王朝一樣漸漸被遺忘。 外面的世界斗轉星移,從沒有真正離開過這天邊小村的人們,不在少數。老人用一生來堅守著養育的故土,這里就是他的全部。 “科迦(藏語意:定居)寺”由大譯師‘仁欽桑布’創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其被視為佛教“后弘期”開山祖師之一。 為了表示尊敬,‘古格’國王賜予這里的‘協爾’地方,作為其“溪卡(藏語意:莊園)”,是藏族歷史上土地贈給僧人的首例。 北宋慶歷二年(1042年),‘阿底峽’尊者在譯師們的簇擁下入藏,第一站就是本寺院,現歸屬“薩迦(藏語意:灰土)派”。 “薩迦派”的創立者‘昆·貢卻杰布’從‘卓彌’譯師學習,特別是“道果法”。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他在今天的“薩迦縣”境內傳授‘新密法’,因地名而取“薩迦寺”,從而形成了該派。<br> 院墻上涂有象征“三怙主(文殊、觀音、金剛手)”菩薩的紅、白、藍三色條,又稱“花教”。有著名的“薩迦五祖”,其中的“四祖”聯絡各方歸順了元朝;“五祖”被‘忽必烈’封為國師,后創制‘八思巴’蒙文。元至元四年(1267年),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西藏“薩迦”地方政權;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被“帕竹噶舉派”取代。<br> “薩迦派”日漸衰落,隨后分成四地各領屬民,其中一部再分兩房延續至今;在傳承上有血統、法統兩支,后又出現三個支派。<br> 過去的邊民,經常跋山涉水,用鹽巴和糌粑,‘物物’交換成大米等。“尼泊爾商廈”的洞窟,如今變成了“邊貿市場”的平房攤位。8月8日(星期六)的秘事到此為止,又到了去吃晚飯的時間。<br><br><br>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3點58分<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庆县|
固阳县|
双桥区|
枣庄市|
盱眙县|
历史|
武功县|
马鞍山市|
静宁县|
扬州市|
长乐市|
长宁区|
富民县|
荣成市|
湖州市|
沈丘县|
东平县|
平湖市|
克山县|
石家庄市|
历史|
安康市|
东兰县|
邛崃市|
灵山县|
宣恩县|
项城市|
大洼县|
星座|
白水县|
衡阳市|
全南县|
大庆市|
即墨市|
曲沃县|
民丰县|
元阳县|
郎溪县|
探索|
孝昌县|
响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