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情迷北疆(三) 一方凈土喀納斯

建安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富饒”,喀納斯風景區位于新疆阿爾泰山中段,地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接壤的黃金地帶,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始終保持著原始風貌而被譽為“人間凈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往一提到喀納斯,人們想到的就是喀納斯的湖光山色以及湖中神秘莫測的水怪,但是這次旅行卻徹底顛覆了我們的認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近年來,已經明確了喀納斯景區是一個10030平方公里的大旅游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景區包括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白哈巴國家森林公園、賈登峪國家森林公園、喀納斯河谷、禾木河谷、那仁草原、禾木草原及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納斯村三個原始圖瓦村等國內外享有盛名的自然景觀區和三大人文景觀區,為國家5A級景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風景區擁有“中國最美五大湖泊”之一,“中國最美的六個古鎮古村”之一,“中國十大秋景”之首等,成為新疆旅游的龍頭,并首批入選《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目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來到喀納斯,就不能不提及圖瓦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是一個神秘的半游牧民族,曾與歐亞大陸多種不同的文明發生過互動,并且在漫長的歷史上,艱難地保存著本民族的記憶與傳統,至今不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瓦亦稱“土瓦”或“德瓦”、“庫門恰克”,歷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獻中就有記錄,隋唐時稱“都播”,元稱“圖巴”、“烏梁海種人”等。中國史籍稱之為“都波人”、“薩彥烏梁海人”、“唐努烏梁海人”等。晚清《新疆圖志》所記載的“烏梁海人”,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居深山密林,沿襲傳統的生活方式,即是圖瓦人的寫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學者認為,他們是成吉思汗西征時遺留士兵的后裔,因此被看作是屬于蒙古族的支系,叫蒙古族圖瓦人。也有人認為,圖瓦人的祖先是500年前從西伯利亞遷徙而來,與現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的圖瓦人屬同一民族,喀納斯村年長者也堅持這一說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現在圖瓦人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圖瓦共和國、蒙古國和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他們所居住的地方雖然隸屬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山巒重疊,自然景觀豐富,既有高山樹林、荒漠曠野,也有河流湖泊,植物種類豐富多樣,是探險者和旅游者的游覽勝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現居住在我國新彊阿勒泰的圖瓦人大約有25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哈巴河縣的白哈巴村,布爾津縣的禾木村和喀納斯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瓦人是我國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獵為生,近400年來,定居喀納斯湖畔。他們勇敢強悍,善騎術,善滑雪,能歌善舞,基本保持了比較原始的生活方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瓦人在宗教、文化、服飾、生活習慣上非常接近蒙古族,從生活方式上可見一斑?;蛟S由于這種親緣性,中國境內2500多位圖瓦人在民族上被劃為蒙古族。圖瓦人最喜歡的顏色是青色,被認為是最高貴的象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瓦人早期主要是靠漁獵為生,后來轉為半狩獵、半放牧。圖瓦人一般在秋季騎馬外出狩獵,而在冬季則會乘自制的雪橇出獵。據考證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圖瓦人最早發明了滑雪板,因此該地區又得名“人類滑雪板的起源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盡管人人都是狩獵大師,但圖瓦人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相當強。如他們在狩獵時不會射殺或捕獵懷有身孕的動物,對狩獵的動物,也有規定的捕捉數量,認為一旦逾越,人就會遭到報應。和大自然和睦相處是游牧民族必須具備的意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是由于圖瓦人這樣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喀納斯始終保持著這種自然、質樸的原始風貌,時至今日才能有這樣的一方凈土。喀納斯,以它優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神秘的圖瓦人身世等引人神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們來到喀納斯村,進行圖瓦人家訪。</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進入圖瓦人的小木屋,桌上早就準備好了點心、色澤醇厚的奶茶、酸奶疙瘩以及其它一些干果和糕點。大家圍坐在四周,聽主人介紹圖瓦人傳統文化的精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瓦人樂器“蘇爾”是喀納斯的名片,是音樂中的“喀納斯”。</span></p> <p>蘇爾的制作,這是一種圖瓦人稱為“芒達拉西”的葦科植物莖桿經掏空鉆孔做成的,長度50厘米,上邊要做三個圓孔,之間的距離和大小要整齊。</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蘇爾的吹奏難度大,從開始學習到學會吹奏至少需要近10年時間,</span>能夠演出一番韻味,更是頗為不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喀納斯地區即會制作又會吹奏蘇爾的圖瓦人越來越少了。</span></p> <p>吹奏蘇爾時,管身要豎直,雙手持管,兩手食指、中指分別按放3個音孔,上端管口貼近下唇吹氣發音。演奏者可用喉脈、聲脈、耳脈發出3種不同的音韻。</p><p>我感覺蘇爾長的像竹笛,吹法和蕭相似,音色有些像塤,但又是一種從未聽過的音樂聲。</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演奏蘇爾的圖瓦老藝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樂聲出來了,曲調深沉舒緩,悠揚婉轉,神奇而又美妙。不知道別人是否有這種感覺,總覺得那像背景音樂似的喉嗓間的喃喃細語,喁喁獨語,訴說的是圖瓦人的悲傷和憂愁、苦難,而這背景上的高亢和亮麗又訴說著快樂、遼闊、空曠、悠遠。這是兩種不同感受的音樂,然而它們居然如此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真是令人稱奇,它讓我想起了喀納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當地圖瓦人認為,蘇爾是來自大地的聲音,發源于喀納斯美麗的山水,與那里的樹林湖水融為一體,古人講音色“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說蘇爾是天籟之音毫不為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據說這種音樂巳經快要失傳了,人們稱之為失傳的天籟,但它其實吹奏的是圖瓦人的生活,圖瓦人的向往。它讓我想起了湖的秀美,草原的寬闊,來時路上喀納斯河中千萬朵跳躍的浪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蘇爾保留了最古老的身影,在這片神奇的大地上有多少像蘇爾一樣的文化瑰寶深藏民間。蘇爾為我們保留著遠古的聲音,保留著祖先們的生活痕跡,讓我們依稀聞到他們來自遙遠的風雅氣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蘇爾,現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據專家認為,“蘇爾”就是中國古代大名鼎鼎的“胡茄”,起源于漢唐年間古老的吹奏樂器,歷史可謂悠久。其中學問很深奧,有興趣者可以進一步探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瓦人的歌,是一種神奇而獨特的歌唱方法,被稱作“呼麥”。呼麥是圖瓦文的中文音譯,原義指“喉嚨”,即為“喉音”,一種籍由喉嚨緊縮而唱出“雙聲”的泛音詠唱技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呼麥這種神奇的唱法可以追溯到大約2300年前,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是北方草原民族的一種歌唱。</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是“土地的藝術”,作為非常古老的人聲藝術,它根源于亞洲腹地,與那里的針葉林和河流密不可分。它是植于人體內對土地、風、山、水的認知,一種天人合一的認知,從廣茂的蒙古泰加平原到西伯利亞葉尼賽河的上游流域世代綿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們說,它是圖瓦人的面孔與身份,是土地的共嗚,空氣的呼吸,空間的感覺,是與土地緊緊捆在一起的聲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瓦族奶疙瘩樂隊在當地小有名氣,他們演唱了幾首圖瓦呼麥的樂曲,其中阿爾泰山民歌“美麗的故鄉”給人印象最深。悠揚的琴聲,深沉的呼麥,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弦,樂曲把對家鄉那種摯愛和眷戀演繹得酣暢淋漓,催人淚下,就這樣在圖瓦人的小木屋中,感受著圖瓦民族的傳統文化魅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們對圖瓦呼麥的評論,“當一個渾厚低沉的嗓音伴隨著琴聲彌漫而出時不像是人類的聲音,像是來自幾千年前的神秘召喚”。“他的聲音跟我們的心靈相通,我感覺自己的靈魂被攫去”?!白屓藗儚乃麄兩n勁有力的喉音中,領會圖瓦游牧民族的靈魂和他們對自然的贊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很多歌曲里,呼麥和馬頭琴此呼彼應。當呼麥的高音和馬頭琴漫長憂傷的旋律交織在一起,人體好像和土地、空氣共鳴,整個空間都飄著泛音,像是一個很自然的和聲,細細聆聽,領會那里的空間,那里的色彩,還有那草原上獨有的韻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當呼麥伴著馬頭琴悠然響起,你能聽到有一顆純凈美好的心靈在對你、對生命歌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去圖瓦人家訪,傾聽呼麥的吟唱和蘇爾演奏,領略圖瓦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感受喀納斯的重要一站,空靈、悠遠的曲調讓人心沉靜。</span></p> <p>喀納斯湖,是喀納斯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核心精華。</p><p>喀納斯湖面海拔1375米,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湖周是蒼翠的針闊混交林,與遼闊的山間草原連成一片。來自阿爾泰冰川的雪融水在喀納斯河的波濤下流過,匯聚成藍與綠的喀納斯?湖。</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湖還有很多古老的傳說,最有名的要數“湖怪”了。近數十年間不斷有游客和科學家目擊到“巨大的怪魚”,有人說是巨大的哲羅鮭,也有人認為是史前生物,撲朔迷離,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的湖水很深,深不可測的水下也許正沉睡著喀納斯水怪,還有我們怪異的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以第四世紀冰川遺跡為特點。這里冰川遺跡資源豐富、典型,保存系統、完整,是世界上少有的第四世紀冰川遺跡保存完好的中海拔地區之一,也是全國同緯度地區中第四世紀冰川遺址分布最為典型的地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湖是中國最深的冰磧堰塞湖,湖水來自奎屯、友情峰等山地冰川融水和當地降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湖型如彎月,長24.5公里,最寬處2.2公里,平均寬1..87公里,平均水深120米,最深可達197米,面積45.78平方公里,蓄水量54億立方米,它是中國蓄水量第三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國最深的高山淡水湖泊。</span></p> <p>喀納斯湖四周群山環抱,峰巒疊翠,森林密布,草場繁茂,山坡一片蔥綠,湖面碧波蕩漾,群山倒眏湖中,藍天、白云、雪嶺,青山與綠水渾然一體,湖光山色美不勝收。</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湖是中國與俄羅斯、蒙古國、哈薩克斯坦接壤處的深水湖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沿著喀納斯河往下走,特有的河水顏色是寶石綠,那是冰川巖石磨礪出的粉末已融入到喀納斯河谷,每一處的河段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神仙灣、月亮灣、臥龍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月亮灣,美麗靜謐的月亮灣會隨著喀納斯湖水變化而變化,像是鑲嵌在喀納斯河上的一顆明珠,河水在這里形成反“S”狀彎河曲組成的半月牙河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月亮灣,像一顆精致的寶石鑲嵌在峽谷之中,閃耀著光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月亮灣迂回蜿蜒在河谷間,水平如鏡,在上下河灣內發育兩個酷似腳印的小型灘,很是奇特,被當地人稱為“神仙的腳印”,也有人稱之為“成吉思汗腳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臥龍灣,是喀納斯河岸線曲折的一個河段,</span>由喀納斯河水長期侵蝕沖刷而形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錦,綠草如茵,河中有一植物繁茂的沙洲,遠觀似一條靜臥水中的恐龍,故名臥龍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河水由東北向西南流,在賈登峪與禾木河匯聚成布爾津河,最后注入額爾齊斯河,屬北冰洋水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觀魚臺 有人說,登觀魚臺是到喀納斯行程中最后的那個驚嘆號。不登觀魚臺,不足以領略喀納斯美景的極致,不登觀魚臺,更不足以感悟人生的真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但是這里的天氣真是變幻無常,開始是艷陽高照,到游艇碼頭天色轉陰,鳥云密布,當船至湖中時又是藍天白云,明媚無比,讓人飽覽了喀納斯湖的美景。返程靠近碼頭時,黑云壓頂,疾風驟雨,讓人猝不及防。在這樣的狂風暴雨中,為了保證游人的安全,觀魚臺提前關閉了,我們也只得作罷,好遺憾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哈納斯村位于喀納斯景區下湖口區,自然饋贈三灣美景,云海佛光絕美奇特,湖怪之謎神秘莫測。哈納斯村被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古村古鎮”、全國生態文化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旅游旺季喀納斯村人滿為患,傳統的老木屋已不敷用,遠處新建的木屋在悄然改變著村莊的面貌,質樸的喀納斯村也有了時尚新元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村離喀納斯湖不遠,周圍山巒起伏,樹林密布,環境優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村的清晨,如夢如幻,如詩如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早晨,喀納斯村很寧靜,太陽出來了,晨光打在村子的木屋、村邊的牧場、山坡、茂密的樹林上,一下子光影斑駁,流光溢彩,那種美真是無法形容的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仙氣氤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頭小牛正在吮吸著母牛的乳汁,一位農婦正在一旁忙碌著,這好像是一幅油畫的情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哈巴村位于哈巴河縣鐵熱克提鄉境內,坐落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邊境線上,最近處只有1.5公里。由于地處中國的最西北角,從地圖看就是雄雞尾巴尖上,所以被譽為“西北第一村”。這里的邊防哨也稱為“西北第一哨”,軍旅歌曲“小白楊”就是歌頌解放軍白哈巴哨所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特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圖瓦風情,使白哈巴村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之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從喀納斯到白哈巴需2小時車程,需乘坐景區定點區間專車才能到達。白哈巴屬于邊防地區,去之前需辦理邊防通行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路風光無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哈巴是個原始自然生態與古老傳統文化共融的村落,一切都還保存著幾百年來固有的原始風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到達白哈巴后,沿著村中的主干道漫步,可以游覽整個古村落。與喀納斯、禾木相比,這里顯得更加原生態,更有原住民的氣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哈巴生活著最原始的蒙古族圖瓦人,他們仍以游牧為主要生活方式,打草、逐牧、制作奶酒、奶痂瘩等傳統食材,居住在傳統的木楞屋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哈巴村位于阿爾泰山脈的山谷平地上,與哈薩克斯坦大山遙遙相望,阿爾泰山上密密麻麻的松樹林一直延伸到白哈巴村里。村民住的木屋和圈養牲畜的柵欄錯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樹和樺樹之中,安寧、詳和,清晨的白哈巴炊煙裊裊,一片田園風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或舊或新的木屋、柵欄、馬兒、摩托車,大院里晾曬的野蘑菇干,新起的室外爐灶,散散的行人,都讓人切身感受到西北邊陲小村的靜謐模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哈巴屬邊防地區,不能飛無人機,也不能對軍事設施進行拍照。</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白哈巴有上百所民宿,可以體驗地道的燒烤美食,如住宿,還能一睹白哈巴的漫天星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買了這個圖瓦人家做的馕,稱之為“白哈巴的馕”,也是留下的一份念想,這里做的馕真是非常好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寂靜的小村落,有一種祥和靜謐的美,小木屋和牲畜柵欄,錯落有致地散布在樹林之中,安寧、祥和、靜美、質樸,這里就是童話世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白哈巴的村頭,就是</span>坐落在祖國版圖的雄雞之尾,地處阿爾泰山深處,被譽為“西北第一哨<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白哈巴邊防連。途經哨所,仿佛看到他們堅守祖國疆土的堅強背影,聽到他們鏗鏘有力的訓練聲,敬佩之意油然而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里的冬天長達8個月,最低溫度到零下50度,近200公里的邊境線上有無人區,也有原始森林,需要翻雪山、過冰河的日常巡邏以及與不法分子的激烈搏斗,就是這些可愛可敬的將士們為我們守護著祖國的邊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棵小白楊,長在哨所旁??”響徹祖國大江南北的著名軍旅歌曲《小白楊》,想必會唱的人不少,小白楊成了戍邊軍人的象征,成了邊關將士的精神家園,也代表了邊防軍人無限的情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走到山坡上,回望白哈巴村,它就這么靜靜地依偎在阿爾泰山腳下,與塵世喧囂隔離開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哈巴村對面就是哈薩克斯坦,這里有一個五號界碑,界碑的后面是界河—哈巴河,我們全體人員在祖國“西北第一村”的邊境線留下了寶貴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藍天、白云、雪山、森林、草甸、溪流、盛?開的鮮花、成群的羊兒??這樣的美景真讓人留戀。如果也能像這悠然自在的牛兒一樣,閑庭漫步在這廣袤的草原上,該是多么愜意和安寧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人曾經這樣說過:“有一種地方,風景是在路上,有一種旅游,風景是留在心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喀納斯的美,不僅美在外表,更是美在其中。一山一水,一枝一葉,都是透著一種純潔、高貴的美,絲毫沒有嬌揉造作,絲毫沒有人工雕琢,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諧。只有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才能從心底里真正領悟到這種美,這種美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市| 宝清县| 诏安县| 太和县| 呼图壁县| 渭源县| 金寨县| 衡南县| 安泽县| 漳平市| 万盛区| 苏尼特右旗| 光泽县| 汤原县| 建阳市| 镇江市| 沂南县| 丹江口市| 化州市| 舟曲县| 岑巩县| 贵南县| 扶风县| 甘肃省| 师宗县| 香格里拉县| 礼泉县| 柳州市| 中卫市| 恩施市| 鄄城县| 临安市| 商洛市| 洱源县| 桂阳县| 肥东县| 承德市| 奇台县| 北海市| 芜湖县|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