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從1970年到1976年,全國高等院校共進行了七屆“工農兵大學生”的招生工作,共招收了94萬名工農兵大學生。今天,距招收工農兵大學生的最后一年——1976年,已經過去整整40年了。終結于1977年的工農兵大學生招生的歷史,堪稱是教育史上一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歷史。</h3></br>
<h3>
<h3>歡迎工農兵儀式 </h3></br>
<h3>
<h3>歡迎工農兵儀式</h3></br>
<h3>
<h3>對現在的人們而言,工農兵大學生是一個挺陌生的詞兒。工農兵大學生,也叫工農兵學員,指的是1970年以后,1977年恢復高考之前。農村、工礦企業里通過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復審進入大學學習的大學生們。這些當年的大學生不需要參加高考,學制一般都是兩年,學成之后再回到企業任職。圖為1970年代歡慶工農兵大學生上大學的場景。</h3></br>
<h3>
<h3>圖為1970年代的工農兵大學生在課堂上學習。1970年到1977年,7年左右的時間里,全國各級高等院校共計招收了94萬名工農兵學員。</h3></br>
<h3>
<h3>圖為一名1970年代的女工農兵學員。</h3></br>
<h3>
<h3>圖為1970年代的工農兵大學生在上體育課。</h3></br>
<h3>
<h3>1970年代北京大學的工農兵學員們,利用課余時間在開展文藝活動。</h3></br>
<h3>
<h3>1970年代的工農兵學員們在聽工人師傅們在講課。</h3></br>
<h3>
<h3>1970年代的工農兵大學生在圖書館學習。</h3></br>
<h3>
<h3>1970年代的工農兵大學生的學習課程主要是學工、學農,還要學軍。圖為北京大學的工農兵學員們在校園里學習射擊。</h3></br>
<h3>
<h3>圖為1970年代,武漢大學的工農兵大學生列隊行進在校園里。當年的那些工農兵學員畢業后大多回到工礦企業、農村擔任了干部,成為了生產一線的骨干力量。</h3></br>
<h3>
<h3>圖為四川礦業學校開學典禮</h3></br>
<h3>
<h3>留念相片</h3></br>
<h3>
<h3>留念相片</h3></br>
<h3>
<h3>相互討論學習</h3></br>
<h3> <p class="ql-block">當時的宣傳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每個蒼老或年輕的面孔背后,都隱藏著一段歷史;將那些相同的或相似的歷史連縱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時代的人共同的記憶,今天我們叫它為“故事”。在這個將懷舊作為時尚的年代,讓我們用真實的心靈去喚醒那些屬于特殊時代的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不僅僅是一些人的故事,更是一個時代的故事,細細品味它你將深深感覺時代脈搏的跳動。他們出生的年代、受到的教育和經歷的事件,造就了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他們此后的人生也被標注上許多共同的符號,乃至成為一代具有典型時代印記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意取自于紀錄片《出生在五十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圖文全部來源于網絡,多數照片的作者與來源不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心县|
岱山县|
咸宁市|
广水市|
土默特右旗|
庐江县|
临沭县|
晋宁县|
靖宇县|
平江县|
绥德县|
阜城县|
周宁县|
饶阳县|
霸州市|
正阳县|
开远市|
疏勒县|
徐汇区|
灵山县|
宁强县|
于田县|
遵化市|
建湖县|
嘉祥县|
建水县|
田林县|
新安县|
肇东市|
新干县|
石首市|
佳木斯市|
紫金县|
东兴市|
眉山市|
延川县|
兰州市|
武定县|
从江县|
库尔勒市|
卓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