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1.7.14</h3> <h3>沉浸在昨天聚會的興奮之中,一早起來先看天氣,連續幾天的陰雨,終于停了,但還是陰霾密布。7點半,在預定地點,人已到齊,集體乘車,前往紅山水庫。</h3> <h3>壞天氣沒有影響大家的心情,一路行進,一路歌聲。</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景區大門,標志性建筑,合影留念。</i></p> <h3>這次出行包車是由宋秀芬同學聯系,頗費心機,幾經周折,最后以優質服務,低廉價格敲定下來,老宋辛苦!</h3> <p class="ql-block">天氣越走越好,太陽露出了笑臉,歡歌笑語中,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順利到達目的地。</p> <h3>紅山水庫又稱紅山湖,因湖畔矗立著一座山石赭紅、赤壁崎崛的紅山而得名。</h3> <h3>紅山水庫是內蒙古自治區乃至整個東北地區最大的一座水庫,位于老哈河中游。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電,養魚,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雖然距平莊僅100公里,但同學們都不曾來過。</h3> <h3>紅山水庫于1958年10月動工興建,那時,我們剛上小學三年級。當時蘇聯專家幫助設計,后來中蘇有隙,專家撤走。</h3> <h3>1960年主壩截流,1965年竣工。歷時7載,期間經歷了國民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動用民工5萬之眾,是原昭烏達盟、哲里木盟兩盟人民艱苦奮斗,團結治水的偉大壯舉。</h3> <h3>紅山水庫作為遼河流域最大的水庫,是國家“二五”期間在遼河流域修建的重點防洪工程。水庫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的洪水校核。</h3> <h3>紅山水庫自建成后,在防汛減災支農抗旱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水庫的潤澤和保護下,下游300多萬人口安居樂業,53萬公頃農田旱澇保收。庫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生態效益顯著。</h3> <h3>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水庫游覽區沒有正式開放,我們把車子開到預先約定好的水庫下游,叫做寶河灣的農家樂那里。</h3> <h3>農家樂主人是我前幾年來攝影時交下的朋友,大家下車,受到主人的歡迎,賓至如歸,先落腳歇息,訂下午餐的飯菜。</h3> <h3>之后,由主人家的女兒帶領我們步行前往水庫大壩。</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地如茵,人在畫中行。</i></p> <h3>這里距水庫大壩約1公里,向著目標,我們行走在鄉間小路上。</h3> <h3>良田秀水,阡陌縱橫,村落點布,好一派田園風光。</h3> <h3>久居于城鎮,來到田間曠野,心情舒暢,同學們邊走邊看,邊嘮嗑邊拍照,大地如茵,人在畫中行。</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遠處山頂是水庫游覽區的涼亭</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表演雜耍的藝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途中,樹陰下休息片刻,合影留念。</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向著水庫大壩的目標,分散前行。</i></p> <h3>組織者考慮不周,同學年齡都是70歲以上,體力狀況不一,行走1公里山路,有的同學難以承受,邊走邊掉隊,有些同學中途折返,沒有到達水庫大壩,領略湖光山色之美,留下小小遺憾。</h3> <h3>登上大壩,極目遠眺,回頭看來的方向,那里是水庫的下游,受益于庫區的灌溉,萬畝良田,長勢茂盛,稻田與玉米蔥綠一片。</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水庫下游,良田蔥蘢。</i></p> <h3>眼下的稻田地屬翁牛特旗的玉田皋,說到玉田皋和水稻,大家會立刻想到一個人,來時車上我們已經說到,那就是與我們同時代的全國聞名的知識青年典型~柴春澤。</h3> <h3>赤峰知青柴春澤當年下鄉的青年點,就是這玉田皋公社,1973年寫給他爸爸的一封回信,公開發表在《遼寧日報》和《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上。要"扎根農村60年",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知青典型。</h3> <h3>玉田皋在柴春澤到來之前,當地人從未種植過水稻,是柴春澤首先提出了將100多畝鹽堿地建成水稻田的想法,之后克服了諸多困難,最后取得了成功。</h3> <h3>把一個本是不毛之地的鹽堿灘,變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時至今日,這些稻田仍在養育著玉田皋的一方百姓。</h3> <h3>在車上,有同學問柴春澤后來怎么樣,我沒顧及回答。在這里,告訴大家,1976年,受當時政治風波的裹挾,柴春澤被隔離審查,后被關押,三年后,平反出獄。1980年恢復黨籍,報考了赤峰電視大學,畢業留校,工作出色。</h3> <h3>后來辦過個人網站。退休后曾一度在天津女兒家,仍參加各種各樣的知青活動,或者是寫博客,和網友們分享當年下鄉的一些故事。</h3> <h3>我曾與玉田皋當地的農民問過柴春澤,他們年青沒見過,但是他們都知道柴春澤,知道柴春澤在這里開辟了種水稻的先例。</h3> <h3>我們都是當年的知青,對于那場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運動,我們都是直接參與者,如何評論,其說不一,但實實在在為老百姓生活帶來好處,人們不會忘記。</h3> <h3>眼前的這片稻田如果到了秋季,一片金黃,我曾在這里拍過收割稻子的照片,被農家樂主人制成大幅裝飾畫,和另一幅插秧圖一起,鑲嵌在餐廳內。</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橫跨南北的空中渡槽</i></p> <h3>移步壩上,觀看了水庫溢洪道閘門與空中引水渡槽,空中渡槽全長400米,7個墩柱5個跨拱、橫跨南北,把水庫的水引入下游,灌溉稻田。</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水庫溢洪道閘門</i></p> <h3>回轉身來,觀看庫中蓄水,碧波微瀾,纖塵不染。查閱資料得知,水庫總庫容為25.6億立方米,水面14萬畝,防洪標準為萬年一遇。1962年水庫還沒完工,但大壩截流已經完成,昭烏達盟連降暴雨,水庫抵御了18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使下游西遼河、營口等地區免遭了洪災。</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巖石上雕刻著水庫建設者的英雄群像</i></p> <h3>來到一座赭紅色巖石下,瞻仰巖上浮雕,這是一幅當年水庫建設者的群像,人物形象高大,再現了當年民工戰天斗地的勞動場面。那個年代生活條件苦,勞動強度大,但人們卻是情緒挀奮,干勁沖天。</h3> <h3>問一問比我們年齡稍長的當地人,很多都有修建水庫的經歷,都能繪聲繪色的給你講講當年工地上的熱火朝天的場面。</h3> <h3>浮雕的側面,雕刻著葉圣陶的四首七絕詩。那是1961年由教育部副部長葉圣陶和全國作協副主席老舍率領的中央文化代表團,前來水庫工地視察時所寫。字跡可辯,但顏色對比小,沒有拍攝下來。</h3> <h3>凝視眼下湖水,遙望遠方微波,在這庫區的水下,埋藏著一個諾恩吉雅故事。</h3> <p class="ql-block">諾恩吉雅原是老哈河一帶敖漢旗人。諾恩吉雅的父親——德木楚克道爾吉,是清代奈曼王府第十一任王爺德木楚克扎布的親弟弟。王府的地址就在這眼前的紅山水庫淹沒區。</p> <h3>自幼生長在老哈河畔的諾恩吉雅,天真爛漫,充滿童真。她追逐潺涓的小溪,熱戀碧綠的草地,擁抱金色的太陽,在濃重的草原氣息中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少女時光。 時光荏苒,諾恩吉雅長成了婷婷玉立的大姑娘,嬌羞的紅暈映在臉上,猶如含苞待放的桃花。</h3> <h3>當時,各轄區旗公署官員頻繁聚會。聚會期間,諾恩吉雅的父親德木楚克道爾吉看中了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旗王爺布仁巴特爾的長子包德畢力格,便想把諾恩吉雅許配給他,于是便促成了這門婚事。在充滿蒙古族婚俗氣氛的送親迎娶盛典中,諾恩吉雅遠離故土,出嫁到錫林郭勒。</h3> <h3>春來秋往,蟬鳴鳥唱,風聲雨聲伴著河流的水聲,激蕩悠長。久別故鄉的諾恩吉雅遏制不住思鄉的情感,曾無數次地爬上高聳的山峰,遙望著遠方,呼喚親人,呼喚故鄉…… </h3> <h3> 《諾恩吉雅》之歌,是民間根據這一史實創作出來的,最初始傳于奈曼旗老哈河一帶,后廣為流傳于內蒙古草原。諾恩吉雅是草原民族圣潔樸實美麗的化身,諾恩吉雅的故事因而被人們用沉浸著思念優美抒情的曲調進行傳頌,從古至今。</h3> <h3>如今《諾恩吉雅》已經登上了央視舞臺,這是一首從我們的家鄉老哈河流傳出來的民歌,作為家鄉人,感覺親切。</h3> <h3>站在水庫觀景臺,眼前波瀾不驚的湖水與遠處藍天融為一體,同學們忙著拍照,選角度、單人的、組合的,歡聲笑語。此時,如果靜心獨處,品味一下諾恩吉雅的故事,那么可以感知生活的詩意與溫馨。</h3> <h3>庫區本來有些旅游項目,水中快艇、沙灘浴場、水上垂釣等等,由于疫情的影響,都沒有開放,但是山巖頂上一個觀景小亭是可以登上去的。</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山頂的觀景亭</i></p> <h3>于是大家開始向山頂攀爬。</h3> <h3>登頂的最后一段路,沒有臺階,有的同學四肢并用.一步步向上爬行,有的同學在中間做接應,為每個人搭一把手,最后大家依次登上了巖頂亭子。</h3> <h3>爬到頂端觀景亭,極目遠眺,無限風光,盡收眼底。</h3> <h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亭內合影留念</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亭上全景圖</i></p> <h3>登上亭子共計14人,龍云發腿快,一個人獨自登頂,先于大家返回了。</h3> <h3>賞罷風景,下山返回。</h3> <h3>回來路過水庫發電站</h3> <h3>歸途中風景依舊。</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勝利歸來者!</i></p> <h3>餐桌上已經備好飯菜,一路奔波,又饑又渴,大家立刻就坐,享用這農家特色美食。</h3> <h3>這戶農家樂是朋友所開,餐廳依山傍水,因勢建造,獨具匠心,是主人自己設計。房前清流碧波,鵝鴨戲水,緯草叢生,一派江南水鄉風韻。</h3> <h3>餐廳內南北通透,室外景色隔窗可望。</h3> <h3>飯后,到主人家老宅,觀看家養的鴕鳥和野豬。</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主人家的老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老宅種植的花卉。</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主人家養的駝鳥</i></p> <h3>至此,紅山水庫一日游愉快結束!</h3> <h3> 2021.7</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边|
泾阳县|
蓝田县|
内乡县|
新建县|
嵊州市|
泽库县|
五大连池市|
镶黄旗|
石嘴山市|
蒙自县|
SHOW|
固镇县|
清远市|
峨山|
德惠市|
固始县|
武定县|
神池县|
东阳市|
镶黄旗|
墨江|
海原县|
元阳县|
从江县|
香港
|
秭归县|
安平县|
临澧县|
焉耆|
姚安县|
正镶白旗|
漳州市|
犍为县|
安顺市|
富锦市|
秦皇岛市|
惠水县|
北流市|
股票|
灵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