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乘坐輪船去利川 </b></p><p class="ql-block"><b> 今年進入三伏天以來,看到微信群中有許多在利川避暑的朋友發來的一張張藍天白云滿目青翠的美景照片,也令身在高溫的酷暑中的我們間接的感受到了陣陣清涼。</b></p><p class="ql-block"><b> 利川真是個避暑好地方、特別是位于齊岳山上謀道小鎮的蘇馬蕩,那里有漫山翠綠的水彬樹林,那里借助海撥高度的溫差氣候涼爽且不潮濕,現在交通往來也十分的便利。這不禁令我想到,當年我去利川的路途是多么的艱難和不易。</b></p><p class="ql-block"><b> 七十年代、我高中畢業后去利川看望大姐。大姐是文化大革命前考入武漢醫學院的,讀書期間遇上文革,文革后期又被當成造反派和全國的大學生一樣、被分配到了偏遠的山區,她被分配到交通最為不便的利川縣柏楊公社衛生院。 </b></p><p class="ql-block"><b> 那時候沙市沒有直達利川的公路,先要從沙市港乘船去四川的萬縣,然后再轉車翻山越嶺才能到湖北恩施的利川,車船輾轉整個行程需兩天的時間。 當年長江航運很發達,江上客輪鳴笛之聲也不絕于耳,從武漢~重慶的“東方紅XX號”大輪船都要在沙市港停靠。</b></p><p class="ql-block"><b> 中午上船后輪船溯江而上一路西行,傍晚過宜昌經南津關后就進入了三峽之一的西陵峽。 暮色蒼茫中的西陵峽壁立兩岸,只看得見模糊的天空和兩岸不停閃爍的紅、白航標燈,輪船靠著航標的導引在峽谷間蜿蜒穿行。</b></p><p class="ql-block"><b> 忽然間輪船上鈴聲大作、哨聲四起,船員在甲板上咚咚咚地不停跑動,掛在船頂舷上的救生艇也在探照燈的晃動中隨吊繩急速降落。船上的旅客們都十分地緊張,大家都知道三峽航道的水流湍急、礁石密布航行中有危險。稍后,聽到廣播通知大家不要緊張原地別動配合演練,我們才知道這是救生演習。原來航運公司有規定,凡是進入三峽的船只都必須進行救生演練。 </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早上醒來聽到廣播介紹后知道輪船己航行在巫峽段中了。三峽是西陵峽、巫峽、瞿塘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南北朝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巜三峽》中曾寫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其文中所述盡顯巫峽之悲涼。我站在船弦睜大眼睛努力尋找那傳說中高山上密林間的猿猴跳動和聲聲的鳴叫…… </b></p><p class="ql-block"><b> 輪船一路上經神女峰、白帝城、穿瞿塘峽、過夔門于次日下午抵達萬縣。 </b></p><p class="ql-block"><b> 萬縣,從輪船上仰望是一座建在半山腰間的城市,城中高聳的的一座蘇聯紅軍紀念碑告訴著我們,抗日戰爭期間曾有蘇聯紅軍航空兵在此阻擊日本飛機進川、支援中國人民抗戰英勇犧牲。 </b></p><p class="ql-block"><b> 萬縣碼頭的所在處是一個叫做陳家壩的小地方,坡高坎陡的石臺階上長滿了青苔。壩上男人女人都身穿灰藍色的土布大襟、身上不是背個背簍、就是手里拿著扁擔,一個個頭上都纏著個灰帕帕,腳上蹬著麥草夾雜布條編織的草鞋,上上下下地行走在坎坡上。一個兒童胸前掛著打開地小木箱在叫賣“香煙、香煙”,其情其景我腦子里映現出描述解放前四川的電影《在烈火中永生》。</b></p><p class="ql-block"><b> 輪船是下午到的萬縣、轉車去利川的客車每天僅早上一趟,我上岸后就只能在萬縣住上一晚。</b></p><p class="ql-block"><b> 當時的萬縣城市不大、道路起伏陡峭,人力板車都有鋼絲繩卡住輪軸的剎車,下坡時拖車人要邊手捏剎車把、邊用雙腳緊撐地上把住下滑的車輛慢慢下行。這對沒有見過大山的我來說很是新奇。 </b></p><p class="ql-block"><b> 次日早上客車向著利川出發了。當汽車開到利川境內的齊岳山下時,司機對著大家喊道:你們有衣服的趕緊加上啊,不然到了山上會冷的。雖然我覺得他的話有些夸張,但還是加了件襯衣。 汽車在陣陣濃霧中顛顛簸簸地盤山而上。</b></p><p class="ql-block"><b> 車到半山腰后人就感覺到了真的是冷,牙齒上下都冷得打嗑,身體也開始打顫,三伏天我抱著雙肩一路上哆哆嗦嗦。 </b></p><p class="ql-block"><b> 汽車一路盤旋到山頂后下山的時候那就真叫一個驚險。只見司機一會兒把車開在峭壁邊、一會兒照著前方無路的懸崖猛沖過去,直到他拼命地旋轉方向盤后我才看到,原來絕壁拐彎后面還是有路的,車走峭壁也是為了讓車盡量的轉大彎。我的個天啊,這一路走來還不僅僅是冷、更有的是驚心動魄的恐懼。 </b></p><p class="ql-block"><b> 隨著汽車不斷的行進,陡峻地山路逐漸平緩了下來,經過一個種黃花和藥材的小村后就來到了一塊稍平坦的區域一一謀道鎮。司機把車停穩在一個高臺的古廟旁,對著大家喊道:都下來喝碗黃花熱湯、驅驅寒氣暖暖身子。只見幾個老婦人在路旁用砂鍋熬煮著肉皮煮的黃花湯,五毛錢一碗。大熱天的還要驅寒?不是親身經歷過恐怕沒有人會相信。</b></p><p class="ql-block"><b> 這個鎖在云霧繚繞山腰,盛產黃花菜和中藥材的小村就是今天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避暑勝地一一蘇馬蕩。</b></p><p class="ql-block"><b> 汽 車在進入謀道鎮時,看到路旁峭壁旁有棵千年古杉,聽車上人介紹說這棵樹是世上所有水杉樹的老祖宗,也是利川縣的一個寶貝。</b></p><p class="ql-block"><b> 出謀道鎮再到利川縣城就已不遠,道路也比之前平緩多了。一路上令人驚恐萬分的汽車終于在中午時分到達了這座緊鄰四川的湖北縣城一一利川。自古道: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這下子我算是終于有了體會。</b></p><p class="ql-block"><b> 去年我重返利川蘇馬蕩避暑是乘高鐵去的,上午8點多鐘從荊州出發、中午12點前就在利川吃中飯。席間,接待我的當地朋友自豪地對我說:我們利川就是好,冬暖夏涼。你在武漢、在北京見到過幾個我們利川人?利川人可是連當官都不愿意出去的哦。</b></p><p class="ql-block"><b> 利川這個山城小縣雖隸屬湖北,但說話口音、生活習俗 都與四川相同。當年我見到的利川鄉下人吃飯碗里可就只幾個圓滾滾的土豆哦,無菜無鹽,也沒有一粒米飯。病人來醫院看病,解開破棉襖的扣子后放聽筒時,里面就是沒有內衣的光赤膊了。</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的利川一切都變了,馬路寬大了,高樓大廈也多了。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經濟條件變好了,人的精神狀態也變得自信和自豪了。與當年的記憶相對真有天壤之別,唯一沒變的只有謀道鎮上的那棵千年古杉樹,它還依然是那么巍峨挺拔、還是那么枝繁葉茂郁郁蔥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宁城县|
寿光市|
鹤山市|
合山市|
祁门县|
开化县|
监利县|
古浪县|
政和县|
唐海县|
平昌县|
章丘市|
湘潭县|
镇赉县|
广州市|
祥云县|
玛多县|
白银市|
武平县|
尉氏县|
南丹县|
马尔康县|
南开区|
阳高县|
浙江省|
修文县|
罗平县|
武川县|
太仆寺旗|
应城市|
南雄市|
南丰县|
宜章县|
灵山县|
桐柏县|
大邑县|
炉霍县|
内江市|
盐津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