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醫認為“無瘀不成斑”,色斑的主要病機就是血瘀體質。</p> <p class="ql-block">這是因為,人體內存在血瘀時,血液循環會受阻,血液流速將變慢,氣血不能上澤于面,皮膚中的黑色素就不能隨著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排出去,長期如此,就形成色斑。</p><p class="ql-block">1、斑長在兩顴部</p><p class="ql-block">長在這個部位的斑點要小心了,因為兩顴部中央是我們人體小腸經循行的部位,兩顴外側是腎的對應區,上部是三焦經循行部位。</p> <p class="ql-block">顴骨部位的黃褐斑多伴有氣短乏力、心慌、胸悶、消化功能減退,甚至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癥狀,是消化系統和心臟功能減弱的表現。</p><p class="ql-block">兩顴部至耳前及上方有黃褐斑或老年斑提示腎氣虛、三焦氣機不暢、脂代謝紊亂。</p><p class="ql-block">2、長在外眼角下</p> <p class="ql-block">外眼角下對應的是頸肩、上肢,此處出現黃褐斑,提示肩關節受風寒侵襲或頸肩肌肉勞損,常有頸肩僵硬、酸痛的癥狀,須警惕頸肩部疾患。</p><p class="ql-block">3、長在額頭兩側及太陽穴</p> <p class="ql-block">此處是兩側膽經的循行部位,若有黃褐斑,常為肝膽功能失調、肝郁氣滯所致,常有消化功能減弱、失眠多夢的癥狀。</p><p class="ql-block">4、長在下頜外側</p><p class="ql-block">此處有黃褐斑提示下肢血液循環不良,是脾腎氣虛的征兆,常有下肢酸痛、腰膝酸軟、手足寒涼、消化功能減弱。</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的下頜長有斑點或者是痘痘的話,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暗示你脾腎氣虛了。因為外側對應的是下肢、胃經、大腸經、小腸經循行處。</p><p class="ql-block">5、上唇長斑</p><p class="ql-block">上唇是大腸經的循行部位,對應的是泌尿生殖器官。此處長黃褐斑是腎氣不足、大腸虛寒的征兆,常伴有便秘、月經不調等癥狀,應警惕子宮、卵巢疾患。</p><p class="ql-block">6、長在鼻梁中間</p><p class="ql-block">鼻梁中部對應的是肝膽。面色青黃,鼻中部出現黃褐斑,多與肝氣郁結、情志不遂或精神壓力大有關,提示肝失疏泄,肝膽郁滯,須警惕脂肪肝、肝膽疾患。</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般長斑的人大多都是女人,而女人之所以容易長斑,與女性體質密切相關,女性屬陰多體寒、女人性格內向多氣滯、女人不常運動陽氣不易升發</p><p class="ql-block">——而這些,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血淤、毒淤。</p><p class="ql-block">一、血淤,在臉上是斑!</p><p class="ql-block">中醫認為,多數色斑為痰、淤、濕、毒等邪氣以及血液在表皮淤積所致,其中,最常見的是黃褐斑。黃褐斑也叫肝斑,主要為鼻梁兩側、兩頰或前額淡黃色到深褐色的成片色斑。</p> <p class="ql-block">中醫則將黃褐斑分為脾虛、氣滯、血淤、寒凝等多種類型。其中,血淤又是最最常見,女性多表現為月經不調、痛經、多血塊等,因此也有“無淤不成斑”之說。</p><p class="ql-block">艾灸把經絡給疏通了,就能從源頭上祛斑養顏。</p><p class="ql-block">二、血淤,在身上是病!</p><p class="ql-block">寒則凝,凝則淤,淤則堵。艾灸調病,多半在于化瘀!人類的疾病,大多都與經絡有關。</p><p class="ql-block">人體經絡是人的生命線,它維系著人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中醫處病之根本,而“調虛實”即是治病養生之關鍵。</p> <p class="ql-block">經絡堵塞,經氣運行不起來,就會導致血瘀,從而形成各種疾病。《普濟方》:人之一身不離乎氣血,凡病經多日療治不痊,須為之調血。說的是,人的一身離不開氣血,如果病了很長時間卻治不好的話,就必須為她活血化瘀了。</p><p class="ql-block">并且專屬女性的疾病,大多屬于慢性病,而慢性多數血瘀的癥狀,換一個說法,慢性病多由血瘀引起,因果也是相互影響的。所以,化淤是防治婦科病的根本!</p><p class="ql-block">血瘀的主要表現</p><p class="ql-block">頭痛、頭暈、失眠、健忘、胸痛、胸悶、心悸、肢體發涼、麻木、疼痛,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p><p class="ql-block">體征上面色發黑、沒有光澤;口唇、舌頭顏色紫暗;皮膚干枯、粗糙、脫屑、瘙癢;體內有腫塊;疼痛且長期不能緩解。</p> <p class="ql-block">如果有了以上這些癥狀,那就要盡快艾灸了。</p><p class="ql-block">要注意的是,艾灸頻率頻率要把握好,然后隨著適應了艾灸,單次艾灸時間可慢慢延長。</p><p class="ql-block">三、艾灸活血化瘀,調病又祛斑!</p><p class="ql-block">關于艾草,我們永遠要記住一個點——艾草是唯一的純陽之草!</p><p class="ql-block">其它植物都是陰陽同體,只有艾草,只有陽,沒有陰,所以我們叫艾草之陽為純陽。它是秉太陽真火而生的,擁有最切合人體的陽氣。</p><p class="ql-block">故而,艾灸能激發人體自我調節功能,具有雙向調節氣血作用,即可以止血,又可以活血:</p><p class="ql-block">化瘀通絡、祛斑活血、艾灸穴位:</p><p class="ql-block">1、印堂、顴髎(想祛斑多灸這兩個穴位)</p> <p class="ql-block">2、阿是穴(身體痛點、氣血於堵點)3、肝俞 4、期門 5、合谷</p><p class="ql-block">6、血海、三陰交(二選一,循環灸)7、太沖(同時灸合谷,可疏通四肢氣血)</p><p class="ql-block">這幾個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在艾灸中經常接觸到,從手到足,行于下肢外側,它們之間是相互銜接的,與內臟存在著密切關系,反映全身的血管、神經功能。</p><p class="ql-block">因此,經常艾灸以上幾個穴位,可疏通十二經脈,活動四肢關節,促進周身血液循環,活血化瘀,防治全身關節炎及其各種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鱼县|
桂平市|
丹巴县|
贵阳市|
沙洋县|
花莲县|
大名县|
苍梧县|
仲巴县|
白银市|
舒城县|
宁津县|
阿城市|
道孚县|
崇义县|
江山市|
绩溪县|
彰化市|
海南省|
墨脱县|
阆中市|
彰化市|
鄂伦春自治旗|
大城县|
九台市|
朝阳区|
虹口区|
明溪县|
离岛区|
马关县|
搜索|
齐河县|
资溪县|
石柱|
新绛县|
晴隆县|
海原县|
颍上县|
枞阳县|
孟连|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