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前言:該篇文章是我哥哥于2021年4月完稿,同月交到他所在的干休所,干休所將此文送黃埔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該局將此文在建黨100周年展廳里展出并組織區退伍軍人參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對越作戰回憶二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 徐堅(時任163師487團作訓股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中國邊防部隊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對侵犯我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反擊作戰,我所在的55軍163師奉命參加了這場戰爭,其中出境作戰共28天。雖然28天在我70年人生中只是短暫瞬間,但卻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經歷。戰場上的一切都鐫刻在我腦里,不能忘懷。現將記憶中的點滴記錄下來,不使往事隨風而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我跟首長學打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清晨6點25分,友誼關前萬炮齊發,我軍各種口徑的火炮,一齊向同登方向越軍目標傾吐出無數的炮彈,瞬間天搖地動,山裂欲塌,南疆大地硝煙彌漫,炮火映紅了半邊天。自衛反擊的隆隆炮聲打開了將侵略者送進地獄的大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時我們163師487團的指揮所設在友誼關左伏山上的舊炮臺里。指揮所里,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尤其是我們這些年輕的參謀,既緊張、興奮,又有少許忐忑,這畢竟是我們人生第一次參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戰斗打響后,指揮所便在焦急地等待著戰報。約七時許,第一批戰報來了:一營一連拿下了越南邊防的公安屯,營主力正沿鐵道向玻堡北側無名高地發展進攻;團特務連拿下了友誼關外的浦念嶺;二營主力在的三孔橋附近受阻,被三孔橋東南無名高地的越軍火力壓在一片開闊地上,營長負傷,二炮連連長犧牲,部隊出現了傷亡!指揮所里的空氣緊張得凝固了起來,時間就是戰士們的生命!眼前必須當機立斷,正確指揮幫助二營擺脫險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關鍵時刻,有戰斗經驗的老首長成了我們的主心骨。師下到我們團里的官勇副政委揮手讓我跟他到前沿的團觀察所實地察看,并告訴我"只有在戰地現場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觀察時,發現一連的部隊正在公安屯打掃戰場,五連二排已沖過三孔橋東南無名高地,師反坦克炮預備隊一個排正在友誼關附近待命。官勇副政委立即下令,調師反坦克預備隊八五加農炮一個班在友誼關左伏山占據陣地,壓制三孔橋東南無名高地上敵人的火力點;調一連由西向東,五連二排由東向西,協同攻擊三孔橋東南無名高地之敵;團100迫擊炮連對高地上的敵人行壓制射擊支援步兵戰斗。經這么一組織,戰場局勢立馬發生了變化,高地上的敵人在我部炮火和兩側部隊的夾擊下失去了抵抗力,10點30分高地就被我軍攻占了。二營主力迅速按照預定部署,繼續向班列方向穿插。當日16時,全團提前完成了第一天作戰任務!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參戰第一天,戰士們的英勇無畏以及首長深入前線,鎮定自若調兵遣將的場景給我上了人生實戰的第一課。官勇副政委以身作則,展示了一個好指揮員在戰場上必須深入第一線,翔實、全面、準確地掌握戰況,進行客觀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定下正確決心,才能把握戰場上的主動權,減少傷亡,贏得戰斗勝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日參戰從首長身上學到的指揮知識讓我受益匪淺。深入一線,實事求是的作風伴隨了我整個軍旅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一把匕首寄哀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軍旅生涯,以軍營為家,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住在軍營里。隨身物品,能簡即簡,但有一物品,幾十年我一直帶在身邊,無論是職務調動還是部隊換防,我都把它放在隨身行裝里。這是一把匕首——一把越南軍人的匕首,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也是一位已經犧牲的戰友留給我的念想。我保留這把匕首,是對在戰場上犧牲的戰友們不能忘卻的<u>紀</u>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送給我這把匕首的戰友叫張新,一名1973年在湖南常德入伍的山東籍兵。張新原是163師487團4連的副連長,開戰不久,原6連連長犧牲了,年輕精干、軍事素質特別好的張新火線上被任命為6連連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月26日我487團召集營,連長戰地會議,部署翌日攻打扣馬山的任務。大家都預感到扣馬山之戰是場硬仗,但是戰場上的軍人早將生死置之度外。張新在會上話不多,但我從他堅定的眼神里,看到了誓死完成任務的決心。戰斗任務部署完畢,各自返回連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張新平時接觸較多,話也多些。然而大戰在即,話反而少了,互相之間只是匆匆互道珍重,我便轉身要離開。這時張新突然叫住了我,從挎包里拿出一樣東西遞給我。我接過來看,是把自制的匕首,銅制刀格,銅線纏繞的把手,鐵皮焊成的刀鞘。拔刀出鞘,只見汽車彈簧鋼做的刀身閃閃發亮,寒光逼人,真是一把好刀!張新說,這是我搜集到的戰利品,送給你。那時的年輕軍人常喜歡收集一點有紀念意義的小玩意,這兄弟夠意思,有好東西沒忘我。我點頭致謝,兩人便在塹壕里分手,更多的話留到戰后再說吧!孰料,隔天他就在指揮作戰時,頭部中彈,倒在扣馬山下,犧牲時年僅23歲。 戰爭就是這樣殘酷。互道珍重言猶在耳,昨天的禮物,今天就成了訣別的紀念品!兄弟,冥冥中你是以這種方式向我道別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開戰前的二月初,487團接受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奉命組織部隊在即將作為163師戰地醫院的卡鳳隧道附近挖掘600個墓穴,建立臨時的烈士墓地,以使在戰場上犧牲的烈士能及時入土為安。這項特殊任務或許在世界軍史上也不曾有過。試問,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在戰前能以必死的決心把自己的墓穴先挖好?只有我們中國軍人才有這樣大無畏的勇氣和精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87團把這任務交給了三營,年輕的士兵坦然地接受了為自己準備墓穴的任務。全營戰士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在山坡上挖出了整整齊齊的600個墓穴。這悲壯的一幕感動得過路的群眾都流下了眼淚。而我們的戰士沒有悲傷,沒有恐懼,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戰死沙場為國捐軀,是軍人的最高榮譽。這就是中國軍人的情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那場歷時28天(1979年2月17開戰,3月16日全部撤軍)的戰爭中,163師一共犧牲了612位戰友。其中有和我一起入伍的老兵,更多的是比我晚參軍的年輕戰士。雖說戰前我們都作好了犧牲的心理準備,但是,每當戰友陣亡,心里還是悲痛不已。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團八連排長甑平烈士是第一個沖上扣馬山頂不幸中彈犧牲的。還有我從小就認識的羅粵寧副連長。當時在率連隊解救被困戰友時,被炮彈片擊中犧牲的。還有呂志經,王成富,覃鳳寬等一長串烈士名單。這些兄弟在戰后撤軍時都沒能和我們一起返回營房,而是留在了那600個墓穴之中。 當我們站在烈士墓前告別時,全體官兵泣不成聲。誰說男兒不流淚?戰場上我們同流血,送別戰友時只有生者流淚,那是軍人從心底流出的淚,滴滴帶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對越自衛反擊戰已經過去40多年了,在這40多年里,我沒有忘記過戰場上犧牲的戰友,張新送我的匕首寄托著我無限的哀思。睹物思人,心里的話已無從訴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戰爭的陰影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消散,淡出人們的記憶。但是,作為戰爭親歷者,永遠抹不去的是失去戰友的痛楚和對戰友的思念,內心的傷痛和懷念會伴隨著我們,直至生命的最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163師612位烈士全部遷葬到憑祥匠止烈士陵園,安息在那三面環山,安靜肅穆的好地方。幾十年間,我曾三次專程到那里悼念戰友。今年我已進入古稀之列,雖然桑榆已晚,但在有生之年,我仍然想再次去祭拜烈士,心里實在放不下那些魂牽夢縈的兄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憑祥匠止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55軍163師487團司令部全體參戰人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9年自衛反擊戰期間,與友誼關與團長研究作戰方案。</p> <p class="ql-block">1979年自衛反擊戰勝利后,和團領導攝于友誼關前。</p> <p class="ql-block">卡鳳隧道,當年163師醫院就設在隧道里。</p> <p class="ql-block">徐堅與憑祥市政法委副書記和憑祥市民政局局長合影</p> <p class="ql-block">向烈士致敬</p> <p class="ql-block">張新烈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1992年徐堅任42軍124師副師長</p> <p class="ql-block">1998年抗洪時,徐堅任42軍126師師長全師榮立集體二等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获嘉县|
咸阳市|
芷江|
香河县|
福安市|
桐乡市|
荔浦县|
潞西市|
确山县|
太和县|
富锦市|
寿光市|
咸丰县|
出国|
南汇区|
寿宁县|
多伦县|
赣榆县|
麻阳|
田林县|
渝中区|
淳化县|
乐山市|
合江县|
保靖县|
揭阳市|
新蔡县|
廊坊市|
新晃|
桂平市|
遵化市|
彭水|
高台县|
彭州市|
进贤县|
杭锦后旗|
宁陵县|
龙岩市|
钦州市|
唐海县|
湘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