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汲取優秀傳統文化 豐富江源環保理念</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為滿足麻多鄉扎加村草原生態管護員技能提升需求,提高生態管理水平,7月22日-23日,曲麻萊生態保護和野生生物監測協會所屬的三江源曲麻萊拉覺悟生態教育站舉辦了“2021年第十期生態環境教育培訓班”,此次培訓工作主要由拉覺悟生態教育站的專職教師旦增拉巴、多杰才丁、索南看卓、扎西加、白瑪、香求松保等承擔。40余名來自曲麻萊縣麻多鄉扎加村的草原生態管護員參加了此次培訓。此次培訓獲得生態管護員們的一致好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拉覺悟生態教育站第十期生態環境教育培訓開班儀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旦增拉巴老師重點講解藏羚羊的習性和保護藏羚羊的重要性。課堂上,旦增拉巴老師介紹,藏羚羊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覓食。在食物充裕的夏秋季節,它們早晨和黃昏出來活動,到溪邊覓食禾本科和莎草科的雜草等,開黃色小花的針茅草以及苔蘚和“拓荒先鋒”——地衣之類的低等植物是它們的美味。中午它們會在湖邊、河岸或低凹處休息。但在食物比較匱乏的冬春季節,它們的覓食時間會延長,因而白天經常可以看到它們四處活動。藏羚羊平時多結成3-5只或者10只左右的小群活動,逃逸時雄性在前,雌性和幼崽依次跟隨,很有秩序。它們寬大的鼻腔有利于呼吸,所以能在空氣稀薄的高原上奔跑,時速可達80公里,常使狼等食肉獸類望塵莫及。對于藏羚羊習性的了解,有助于麻多鄉扎加村的草原生態管護員們更好地進行草原巡護、野生動物監測等活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多杰才丁老師和白瑪老師重點講授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牧民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畜牧業是牧人們的主要收入來源。生活好了,外界對牛羊及各種資源的需求增加,這些也導致了過度的放牧以及珍稀藥材的過度采挖。隨之而來的是,牧人們賴以生存的草場開始逐年退化。多杰才丁老師指出,高原上生活的牧民受教育水平低,對自己的行為和環境變化認識不足。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他們在學成之后也大都選擇離開小時候生活的牧區。即使有少數人返回家鄉,面對的也早已不再是原來的草原。牧區、草原的環境問題,就這樣成了一個被擱置的問號。優秀的文化沒有人傳承,新產生的問題也沒有人來面對。白瑪老師強調,生態管護員作為一名環保工作者,既要切實做好管護工作,同時也要擔負起環境保護宣傳和教育的責任。環境教育包括家庭環境教育、學校環境教育和社會環境教育。作為學生家長,生態管護員一定要抓好家庭教育責任。作為藏文化的傳承者,更要多從傳統文化里汲取經驗,利用好當地的文化資源,傳播好優秀的藏族傳統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索南看卓老師結合游戲采用參與式課堂的授課方式,分別講解了垃圾對環境的危害、如何分類垃圾。索南堪卓老師表示,表示牧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已經發生極大變化,現代生活催生了高原的垃圾。索南堪卓老師向生態管護員們介紹了國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經驗,從其他地區垃圾分類的情況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一般分為塑料瓶類,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資源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有害垃圾等等。對高原上遺留的垃圾進行分類和收集有利于改善曲麻萊牧民的生活環境及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索南看卓老師在培訓中現場示范垃圾分類的方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香求松保老師則強調保護三江源地區水資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潤了萬物,哺育了生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是被水覆蓋著的,而其中百分之九十七為海水,與我們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淡水呢,只有百分之三,而淡水中又有百分之七十八為冰川淡水,很難利用。因此,我們能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脅。農業、工業和城市供水需求量不斷提高導致有限的淡水資源更為緊張。為了避免水危機,我們必須保護水資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扎西加老師則從“十大垃圾食品”入手講解食品健康安全。扎西加老師介紹到,垃圾食品通常是指焦糊、高油、高鹽、高糖的食品,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發胖,提供超過人體需要的多余成分。多吃此類食品,還會使人營養不良。隨著加工食品數量不斷增多,快速城市化,以及不斷演變的生活方式,人們的飲食模式發生了改變。扎西加老師強調,我們不僅要守護美麗的自然環境,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作為三江源生態保護的行動者,健康的體魄也更為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兩天的培訓活動結束時,拉覺悟生態教育站副站長扎西加在結業典禮上總結到,此次培訓使麻多鄉扎加村的生態管護員們加強了相關的生態管護技巧,增加了學員們對三江源的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增長了生態管護員們的科學保護知識水平,同時,也加深了對藏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將科學知識與傳統文化更好的結合起來,讓三江源的生態保護更加全面系統。 前來參加的生態管護員們也對諸位生態老師的課程豎起了大拇指,表示受益良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江源曲麻萊拉覺悟生態教育站第十期生態環境教育培訓班結業典禮及發放結業證書</span></p> <p class="ql-block">屏幕前的你認識這個動物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江源曲麻萊拉覺悟生態教育站第十期生態環境教育培訓班合影留念</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鄂州市|
内丘县|
襄樊市|
天水市|
衡阳市|
潢川县|
巩义市|
绥化市|
枣强县|
金川县|
大足县|
苍南县|
岳普湖县|
临夏市|
德庆县|
建瓯市|
岚皋县|
长治县|
岐山县|
鹰潭市|
阳曲县|
宝应县|
北碚区|
墨竹工卡县|
海原县|
长海县|
红安县|
什邡市|
开远市|
乌鲁木齐县|
大同市|
冀州市|
谢通门县|
西安市|
什邡市|
永川市|
渑池县|
民县|
莆田市|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