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47年8月,根據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組建了東北民主聯軍第8、第9縱隊。其中第8縱隊由冀熱遼軍區直屬隊干部為基礎,抽調軍區所屬各部隊組建而成,黃永勝任司令員,劉道生任政委,張天云任副司令員,邱會作任副政委,黃鵠顯任參謀長,下轄第22、23、24師;第9縱隊由冀東軍區主力部隊編成,詹才芳任司令員,李中權任政委,袁淵任參謀長,下轄第25、26、27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改編完成不久,東北民主聯軍就發起了秋季攻勢。根據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命令,成立了第一、第二兩個前線指揮所。其中第二前線指揮所由冀察熱遼軍區組成,程子華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統一指揮所屬野戰部隊參加北寧線作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與東北民主聯軍的主力縱隊相比,第8、第9縱隊長期偏師作戰,繳獲較少,在裝備上差遠了,部隊甚至有三分之一的人沒有鞋穿,要光著腳行軍打仗,非常艱苦。然而黃永勝、詹才芳們斗志卻絲毫不差,早就憋著勁要打幾個好仗,讓那些主力看看!機會馬上就來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47年9月上旬,國民黨軍出動3個師由綏中、興城、錦西向冀察熱遼部隊集結地建昌進攻,以確保錦州至山海關段鐵路線的暢通。根據第二前線指揮所的命令,黃永勝率8縱、詹才芳率9縱機動出擊,尋殲來犯之敵。當8縱先頭部隊進至錦西西北的梨樹溝門地區時,與國民黨暫編第50師遭遇。由于偵察失誤,以為遇到的不過是國民黨地方部隊2000余人,因此黃永勝命令第24師師長丁盛指揮本師3個團和第22師1個團吃掉敵人。不料打起來后才知道是敵人的正規部隊,人數在2個團3000人以上。經過一番折騰,總算是抓住了這股敵人,將其殲滅大半,還有小部分逃跑。黃永勝接到報告后一拍大腿,要是早知道敵人有一個師,就集中第24、第22師全部圍上去打,他一個都跑不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黃永勝不肯罷休,命令部隊繼續向進至新臺邊門地區的國民黨暫編第22師出擊。暫編第22師此時已知道暫編第50師遭到襲擊,急忙后退,撤到了距離錦西不遠的楊家杖子地區。8縱以急行軍超越了敵人,將暫編第22師圍在了楊家杖子。黃永勝一聲令下,8縱各部隊發起勇猛突擊,經過一下午戰斗殲滅暫編第22師大部。由于迂回不到位,還是逃走了小部分敵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接替杜聿明指揮東北戰局的陳誠得知東北民主聯軍在北寧線大舉反擊后非常震驚,立即敦促駐防錦州的國民黨第49軍向楊家杖子進攻,掃清這一線的共軍。第49軍軍長王鐵漢獲悉錦西一帶共軍人數很多,不愿意出去“掃蕩”。但他頂不住陳誠的嚴令,只好率領本軍第79、第105師(各欠一個團)出動,直奔楊家杖子而來。第49軍從蘇北剛調到東北不久,尚未及補全寒衣,不少士兵還穿著美式大褲衩子,秋風一吹那是凍得直打哆嗦,部隊上下怨聲載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這時8縱的情報偵察再次出現失誤,認為敵軍只有2個團出來“掃蕩”,王鐵漢則率軍主力在錦州未動。黃永勝來了勁,決心繼續吃掉敵人2個團!在前線指揮所的程子華、黃克誠比較慎重,命令詹才芳指揮9縱2個主力師趕過去參加楊家杖子戰斗,配合8縱包圍及殲滅敵人。王鐵漢率部進至楊家杖子后,覺得情況不妙,立即命令部隊大力構筑防御工事,開始轉攻為守。黃永勝根據敵情確定了決心,集中8縱3個師及軍區1個獨立師共10個團兵力圍攻楊家杖子之敵;詹才芳的9縱2個師則布置在楊家杖子以南和東南的要道上,擔負截擊和阻援任務。9月21日下午13時,第二次楊家杖子戰斗正式打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交手才知道,當面國民黨軍的火力很強,老兵油子很多,敢打反擊,戰斗力非是敵人的暫編師能比。8縱幾次攻擊沒有打動,再經偵察,才知道圍住的敵人不是2個團而是2個師。8縱長期擔任地方部隊,這樣的大仗可是從來沒有打過!當天夜里戰場下起了大雨,攻擊部隊與國民黨軍在泥水中殊死拼殺,雙方反復拉鋸,形成膠著。在沈陽的陳誠接到王鐵漢的呼救后也急了,命令守備錦州、錦西的國民黨第49軍第26師、暫編第60師,以及暫編第18師、暫編第22師各1個團出動,火速向楊家杖子增援。黃永勝聞訊后調整部署,抽出第24師協同9縱第26師在虹螺峴、連山、五嶺山一線堅決阻擊援敵,其余部隊繼續攻殲楊家杖子之敵。就這樣,雙方里出外進展開了空前規模的在戰,直打得昏天黑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到了9月22日,戰斗仍然非常激烈,楊家杖子的敵人拼死頑抗,前來援救的敵人也連續猛撲,全線極度緊張。8縱隨身攜帶的糧食已經吃光了,附近地廣人稀,也找不到糧食,部隊餓著肚子在作戰,體力已大為下降。黃永勝又組織了第三次總攻擊,想在黃昏前結束戰斗,然而還是未能奏效。黃永勝終于有些拿不住了,在和參謀長黃鵠顯、副政委邱會作進行了研究后,決定部隊于黃昏時撤出戰斗,向北轉移,尋機再戰。下達了撤退命令后,黃永勝還有余興,與黃鵠顯、邱會作搶起了一包香煙,幾個人樂得哈哈的。就在這時,敵人突然向8縱指揮所附近打來了猛烈炮火,一發山炮彈就落在三人前邊不到10米處,濺起的石頭土塊砸了他們一身。幸好這是發臭彈,沒有爆炸,否則二黃一邱就掛不上后來的將星了。幾個人正在慶幸間,下邊報告楊家杖子的敵人出動兵力向8縱發動反擊。黃永勝立時醒悟:媽的,敵人要跑,這是假進攻!邱會作與黃鵠顯也同意他的判斷。黃永勝當即下令,通知部隊,停止撤退,馬上轉入攻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然而此前的撤退命令已經下達,不少部隊正在撤出戰斗,電臺拆線了,電話也不通,出現了嚴重的通信聯絡困難。這時楊家杖子的敵人果然出現了突圍的跡象,形勢非常緊急。邱會作提出立即集合司令部、政治部的科長,每人手拿縱隊首長的親筆命令,分頭出去傳達,所有部隊都要執行追擊殲敵的任務,他也馬上趕到先頭師去。黃永勝覺得也只有如此了,遂依計而行,把指揮部的人都撒出去傳達命令。這時天上又下起了暴雨,8縱指戰員接到命令后立即轉入追擊敵人,連炊事員、司號員、馬夫都投入了戰斗,不顧饑餓疲勞寒冷猛打猛追,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第49軍在楊家杖子堅守時還很有個樣子,一旦開始逃跑就收不住了,加上8縱從后面追,9縱從前邊堵,已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到處潰散。經過一夜戰斗,除軍長王鐵漢只帶了幾百人逃跑外,第49軍軍部和2個師的4個團基本被殲滅。加上阻擊援敵的戰果,8縱、9縱從梨樹溝門戰斗開始三戰三捷,共殲敵1.2萬余人,并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軍需物資,足夠裝備2個整編團,大大改善了部隊的裝備條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8縱、9縱在錦西地區的三次作戰,不但打出了冀熱遼部隊的威風,也提前拉開了東北民主聯軍秋季攻勢的序幕,因而受到了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嘉獎。到了晚年時,黃永勝的兒子黃正問他這一輩子打得最好的是哪一仗,黃永勝回答道:“楊杖子,兵力上一比一,我消滅他一萬幾千人,一比十一的傷亡比。我們八縱原來是個地方部隊編的,沒打過大仗,那一仗打完了,林彪都說八縱隊有個主力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50多天的秋季攻勢中,8縱在黃永勝、劉道生的指揮下連戰連捷,殲滅國民黨軍1.6萬余人,為確保北寧線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8縱也鳥槍換炮,不但更新了武器裝備,人數亦從成立時的不到2.5萬人擴充到4萬人,全縱隊的面貌煥然一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然而程子華就是看不上黃永勝,曾多次向林彪反映對黃永勝的意見。一來二去,到了冬季攻勢開始后,黃永勝因病到哈爾濱住院休養,程子華就推薦冀熱察軍區司令員段蘇權到8縱接任了司令員。對于這次離開8縱,黃永勝在晚年時回憶說:“程子華不喜歡我。我離開八縱去哈爾濱。嘿,那真是有個‘禮送出境’的味道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48年3月,黃永勝病愈出院回到部隊。這時東北民主聯軍已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并將野戰軍與軍區分開。正好第6縱隊司令員洪學智調到東北野戰軍上干大隊任大隊長,林彪便讓黃永勝到6縱當了司令員。與8縱相比,6縱可是東野“五只虎”之一,有名的主力縱隊,可見林彪對黃永勝的厚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舉世矚目的遼沈戰役中,黃永勝又露了一把臉。攻克錦州后,林彪揮兵遼西準備圍殲東北國民黨軍最精銳的廖耀湘兵團。當時黃永勝和政委賴傳珠指揮6縱(欠第17師)協同兄弟縱隊節節阻擊了企圖西援錦州的廖耀湘兵團后,奉命轉到彰武以東地區隱蔽集結。1948年10月24日晚,6縱接到東野司令部緊急命令,要其強行軍從彰武以南趕到黑山與新民之間的半拉門、二道鏡子地區,阻擊廖耀湘兵團沿黑山、大虎山向西南撤退。黃永勝、賴傳珠和副司令員李作鵬立即帶領部隊出發,強行軍150華里,于10月25日中午趕到了二道鏡子地區。正在構筑工事準備作戰時,又接到了野司電令,說廖耀湘兵團在大虎山以東有向臺安撤退的跡象,要6縱火速南下向臺安以東疾進,務必堵住敵人。黃永勝馬上進行部署,組織部隊準備出發。就要動身之際,再次接到野司電令,說廖耀湘主力仍在黑山、大虎山以東地區,已令8縱插向臺安,令6縱速向大虎山以東地區攻擊前進,切斷敵人退路,造成對敵夾擊之勢。不到一天時間命令三變,顯見形勢發展極為迅速,戰機稍縱即逝。黃永勝二話沒說,都沒來得及給總部回電,就命令所屬第16、第18師分為左右兩路連夜向大虎山方向急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0月26日凌晨4時,6縱第16師前衛團越過大虎山北側的北寧鐵路,與廖耀湘兵團所屬新3軍第14師先頭部隊遭遇。在6縱副司令員兼第16師師長李作鵬指揮下,前衛團經過兩小時戰斗殲敵一個營,占領了姚家窩棚。這時6縱后續部隊也已陸續趕到。黃永勝審問了一名被俘的廖耀湘兵團少將參議,該人供認廖耀湘兵團主力已經聚集在黑山東北側的胡家窩棚、張家窩棚一帶,準備經大虎山東南退向臺安,也可能會向東北走半拉門撤往沈陽。黃永勝和賴傳珠、李作鵬等人判斷:根據野司前電通報,8縱已插向臺安,敵人從大虎山以東方向跑不了。如果6縱還按原命令越過北寧線向大虎山以東地區攻擊,就會放開沿北寧線向東北經厲家窩棚、半拉門、新民去沈陽的道路。廖耀湘一旦狗急跳墻不向南而往東,便有可能逃之夭夭。情況緊急,再向野司請示已來不及了。黃永勝當機立斷,決定不按野司前令執行,而是將縱隊主力展開,轉為堅守姚家窩棚、厲家窩棚、姜家屯一線,切斷北寧線附近通向沈陽的道路,堅決堵住廖耀湘兵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果然,廖耀湘兵團被8縱和獨立第2師擋住了南退臺安的道路,又被東野3縱一部突襲了兵團指揮部胡家窩棚,指揮中樞系統被打爛,已然是驚慌失措。在沈陽衛立煌的命令和部下的苦勸下,廖耀湘改變了南退營口的決心,命令兵團部隊分兩路向東經新民、老達房渡遼河向沈陽撤退。這一下6縱就正好堵在了廖耀湘兵團東退的必經之路上。而東野5縱也經過急行軍占領了半拉門一帶,與6縱協同防御鎖住了北寧鐵路南北地區。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到來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6縱從10月24日晚出發后一路強行軍,接連改變方向,都沒來得及向野司詳細報告情況,行軍途中還一度關閉了電臺。東野前線指揮部連著給6縱下了多道命令,卻一點回音也沒有,根本不知道6縱到了哪里。戰況如此瞬息萬變,整整一個縱隊卻在戰場上消失了,這令林彪都有些沉不住氣了。他多次催問參謀長劉亞樓有6縱的電報沒有,后來甚至發了火:“這個黃永勝,簡直亂彈琴嘛!怎么一點消息也沒有呢?要讓廖耀湘跑了,非嚴辦不可。”一直到了26日18時,6縱的電報終于來了:縱隊強行軍兩夜一天,兼程240余里,戰士累得吐血,沒時間吃飯,沒時間架設電臺,向敵連續突擊,已搶占姚家窩棚、厲家窩棚、姜家屯一線,堵住了廖耀湘兵團主力,正與反撲之敵展開激烈戰斗。林彪接到電報后轉怒為喜,稱贊了6縱這種積極主動的作風,并復電要求他們頑強固守,勇敢反擊,配合主力殲滅敵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廖耀湘兵團主力發現被6縱擋住了東撤的道路,遂拼命發起進攻,企圖打開缺口,雙方展開了犬牙交錯的攻防混戰。由于6縱占領的姚家窩棚、厲家窩棚、姜家屯等地多為平坦開闊地,沒有工事,只能依托村莊和野戰阻擊敵人。在國民黨軍的猛烈炮火和優勢兵力反復突擊下,這一仗打得極為艱苦激烈。6縱上至縱隊司令,下至普通士兵,以有我無敵的氣概與敵人展開浴血奮戰,像釘子一樣牢牢釘在陣地上。僅10月26日一天,就與敵人反復爭奪數十次,第16師有9個連隊基本打光。堅守核心陣地厲家窩棚南側開闊地帶的第16師46團,干部全部靠前指揮,死守不退,哪里有缺口向哪里反擊,并插到敵人堆里打,在平地上壘起尸體當工事打,傷員也全都不下火線在陣地上爬來爬去搜集和運送彈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這一仗下來,46團的團政委、團參謀長、1營營長、2營營長全部戰死,連排干部大部傷亡,情狀異常慘烈。6縱以勇猛頑強的戰斗精神牢牢守住了陣地,沒有讓廖耀湘兵團從此處逃脫,為各縱隊迅速趕到圍殲敵人創造了有利條件,立下了重大功勛。在這次空前激戰中,6縱共殲敵26137人,而自身傷亡了3183人,其中干部達311人,比例令人驚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最后,遼西大會戰以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之眾而告結束,東北大局已定。在整個遼沈戰役中,黃永勝指揮6縱共殲敵3.6萬人,繳獲長短槍1.4萬余支,取得了輝煌戰績。戰后,東北野戰軍總部通電嘉獎了表現突出的6縱第16師:“此次堵擊廖兵團向新民東南突圍的戰斗中,表現了無上的英勇,勇敢頑強地抗擊了敵人絕對優勢兵力的洶涌反復沖鋒,使敵突圍企圖未遂。你師雖有九個連隊每連打得只剩六七人至十余人,但這是光榮的和壯烈的,單是你師就俘獲了敵人1.8萬余人。由于你師的頑強抗擊和其他各師的猛烈進攻,使廖兵團12個師及2個團共十萬余人全軍覆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遼沈戰役結束后,東北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命令進行了統一整編。黃永勝被調回8縱改編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5軍,成為了該軍的首任軍長,政委則是與他多次共事的邱會作。多少年后,二人又共同進入了林彪的“四大金剛”和“林彪集團四大主犯”之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此后東北野戰軍入關加入平津戰役。在攻打天津時,第45軍的任務是與第44軍協同從東面的民權門、民族門一線向西突擊,直插天津市中心金湯橋,與由西向東實施并肩突擊的第38軍、第39軍會師。黃永勝親自到前沿仔細勘察了地形,判斷民權門一帶是天津守敵的設防重點,工事堅固,只要實現從民權門突破,活捉陳長捷的時候也就到了。實現突破的關鍵,則是盡量縮短接敵距離,最大限度減少傷亡。據此黃永勝命令以第135師為主要突擊部隊,與第133師并肩突擊,第134師為預備隊。各主攻團要在自己的突破地段大搞土工作業,利用夜間將交通壕向前延伸,一直挖到敵人的鐵絲網前。戰斗開始后可以迅速接敵,出其不意炸開通路,直插天津城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果然,后來總攻天津時,第135師403團尖刀連就創造了“三分鐘殺開民權門”的光輝戰績。黃永勝又及時投入力量擴大突破口,并將東野特種兵縱隊配屬給第45軍的3輛坦克拉上去清障,終于完全肅清了民權門地區之敵,并繼續向市區縱深發展。天津戰役順利結束,全殲守敵13萬,生俘天津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兼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陳長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49年4月,黃永勝調任第四野戰軍第十四兵團第一副司令員。由于第十四兵團司令員劉亞樓被中央軍委任命為空軍司令員并負責組建空軍,因此由黃永勝指揮第十四兵團隨四野主力南下作戰。黃永勝率兵團相繼參加了宜沙戰役和湘贛戰役,并渡過長江。1949年8月四野進行了夏季休整和“兵強馬壯運動”,其間根據中央軍委命令第十四兵團領導機關轉為空軍領導機關,所屬第42軍留在河南剿匪,第39軍撥歸第十三兵團建制,第41軍撥歸第十二兵團建制。黃永勝被調到第十三兵團擔任副司令員,后參加了衡寶戰役。1949年11月,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程子華調往山西任職,黃永勝被任命為兵團代司令員。此后黃永勝指揮第十三兵團參加廣西戰役,一直打到中越邊境,結束了其在解放戰爭中的歷程。</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新民市|
民勤县|
香格里拉县|
平塘县|
邵东县|
登封市|
白沙|
白玉县|
丹阳市|
兴文县|
晋城|
喜德县|
湘潭市|
大新县|
佳木斯市|
南开区|
高邑县|
新竹市|
山东省|
广南县|
兴宁市|
永州市|
宣汉县|
牡丹江市|
信阳市|
义马市|
柏乡县|
永定县|
五大连池市|
财经|
石景山区|
松桃|
西乌|
松滋市|
开江县|
凭祥市|
安顺市|
沂南县|
固安县|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