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原81525邊防部隊戰友微信群</p><p class="ql-block">編輯制作:林海波濤(美篇號17626693)</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去長白山天池旅游觀光,欣賞長白山林海的壯美,從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一路向北出發,一定經過那座不起眼,甚至根本沒有人知道的大山——橫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橫山之所以不出名,也沒有人知曉,主要是它沒有喜馬拉雅山那么巍峨,更沒有泰山和黃山那么壯美,在人們的印象中,在茫茫的長白山林海,橫山只是小丘一座,只有長白山天池才名揚四海,響譽全球。當今天的人們沿著光滑整潔的盤山板油公路,自駕或坐旅游大巴登上長白山天池,拍下美麗風景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這座地圖上找不到,百度上查不到,連旅游公司導游都不知道,坐落在長白山天池腳下,只有我們在那里當過兵的人才知道的這坐不出名的大山——橫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曾有一支邊防連隊,曾經在這里爬冰臥雪,翻山越河,頂烈日,冒嚴寒,風餐露宿,走崎嶇山路,攀冰川懸崖,用青春和汗水守衛著這片林海,巡邏過這座大山。綠色軍營記錄了這些邊防戰士默默無聞的奉獻,巍巍青山見證了所有邊防官兵的百煉成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邊防連隊就是我所在的81525中朝邊防部隊七連。我是1979年3月結束新兵連的集訓,跟著連長胡寶仁來到橫山七連的。早在新兵連集訓時,就聽老班長說過,橫山是全邊防團最艱苦的連隊,說句實在話,當時我也不想去橫山,只是既然走進了軍營,穿上了綠色軍裝,就身不由己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既然組織上把我分配到了橫山邊防七連,我沒有爭講的理由,只能無條件的服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橫山地處長白山原始森林深處,據長白山天池和最近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縣城百余里,當時的軍用地圖等高線顯示橫山七連所處的位置是海拔1100米。橫山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初到橫山遠遠望去,除了大山就是巖石,滿山的野草,破爛不堪的朽木和橫七豎八的樹枝,雜亂無章的橫躺在滿山遍野,很少看見電視里播放的迷人風景,山花浪漫,清泉流水,也沒有人來到這里拍攝采風,我們每天面臨的只有:耳聞松濤陣陣吼,目睹廣袤大森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橫山連隊駐地百里無人煙,只有一條距連隊十多公里,通往長白縣城的林業運材專用公路,我們當時都稱這是一條生命之路,因為那年月沒有公共汽車,我們連隊的戰士如果去團部臨江或通化軍分區學習,訓練,探家,生病就醫,都必須步行十多公里。來到這條林業專用運材路上的一個叫38公里的道班上等待搭車,去往縣城。那時候的司機朋友,對我們這些當兵的非常尊敬,待我們也特別熱心,特別好,基本上是有求必應,我們在38公里道班搭車,從來沒被拒絕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便如此,也常常有橫山連隊的官兵,因為軍務緊急,搭不到方便車,不得不步行百余里,趕往長白縣城。1979年3月初,我本人就因探家歸來,沒有搭到回連隊的方便車,為了按時歸隊,我在當時的長白縣六連借了一支沖鋒槍,單槍匹馬,獨自闖進原始森林,沿著林業專用線公路,日夜兼程,步行百余里按時趕回了連隊。</p> <p class="ql-block">橫山全年無霜期只有四十幾天,七八月份下雪是常態,九十月份下雪更不為奇。冬季橫山大雪封山時,由于沒有通往連隊的道路,部隊的裝備,武器,彈藥,給養等生活物資只能靠人背,肩扛十幾里山路才能到達連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戰士們的家信和連隊的報紙,半個多月才能寄出去,或者二十幾天才能有人去一次長白縣城,取回來一次報紙和家信,那時戰士們盼望報紙和家中的來信,就像盼望過年一樣。有時通訊員下山取報紙和家信,把積攢一兩個月的報紙用大麻袋裝上,用當地林業局的運財車捎到連隊附近的養路道班,連隊再派一個班的戰士,套上牛爬梨去把這些報紙,書信和生活物資取回來,那場景有點象電影里民工支授前線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到連隊,戰士們也顧不上凍紅的手和臉趕緊搶自己的家信,收到家信最多的戰友一天就能收到10多封,再仔細一看,對方寫信的落款時間,都是一個月前的信,如果有對象或女朋友的情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遲來的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橫山冬季的主要工作任務,除了正常的站崗巡邏,軍事訓練,邊境防務外,主要就是上山砍柴,解決連隊取暖問題。由于橫山七連地處原始森林之中,部隊的取暖只能靠官兵們自己解決。戰士們幾乎每周都要踏著沒膝蓋深的積雪,進入原始森林,尋找枯死或朽腐的干燥樹木,用斧頭砍倒或用鋼鋸拉斷,用斧子砍掉樹枝。然后用幾根粗麻繩捆上,倆個人一組,順著45度的山坡,借著山中大雪的慣力,從山頂拽到山下,再倆人一組,用鋼鋸把樹木斷成若干小段,用斧子劈開,用牛爬梨運回連隊,用于炊事班的生火做飯和營房的燒地龍取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起延安時期著名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朋友們在影視里,或在詩篇文章中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手拿鎬開荒種地,一手拿槍英勇善戰的三五九旅都非常熟悉,如果你看到當年的橫山官兵,為了冬季取暖而付出的艱辛,你一定會由衷地發出感概:橫山七連就是當年的三五九旅,他們不僅要手握鋼槍,為祖國站崗,日夜巡邏在千里邊防線,更要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在狂風暴雪的原始大森林中求生存,橫山連隊的邊防官兵們個個都是硬漢,橫山連隊的軍營始終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夏季,橫山又陰雨連綿,蚊蟲小咬草爬子,遍地都是蜇麻子,橫山夏季的小咬是最煩人和最可怕的,蚊蟲,小咬,大瞎蒙一日三班倒,多的讓人難以想象,毫不夸張,完全可以用遮天蔽日來形容,可能是這些小咬,蚊蟲在這大山里從來沒接觸過人類的緣故吧,他們對戰士們格外親切和喜歡,這些官兵身上的青春汗水味道,讓它們蜂擁而至在官兵們的臉上,趕都趕不走,帶上防蚊帽,擦上防蚊油也不管用,蚊子們仍然蜂擁而上,叮在戰士們的雙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是在這種惡劣和艱苦的條件下,寒來暑往,花開花落,冬去春來,不知有多少代邊防軍人生活戰斗在這里,默默地為祖國守衛著東大門。沒有人知道我們這個駐扎在長白山林海深處中的小小連隊,沒有人知道我們連隊這些官兵們的名字,更沒有人贊美我們,我們這些七連官兵在橫山,只知道默默恪盡職守,盡到邊防軍人的責任。有很多老戰士,自從入伍上了橫山,一呆就是三四年從來沒下過山,有人開玩笑地說:橫山七連的官兵三年不下山,看見老母豬賽貂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7月橫山終于結束了漫長的冬季,伴隨著春暖花開,總算迎來了難得的夏季,按照邊防巡邏計劃,上級命令我們去長白山天池執行巡邏任務。得到這一消息我格外興奮,自告奮勇第一個跟連長報名,要求參加巡邏小分隊去天池巡邏,與其說是主動請戰,其實是想一睹天池神秘的容姿,開開眼界。</p> <p class="ql-block">我們81525部隊,是中朝邊防部隊,主要承擔從吉林省的長白山天池起,到遼寧省寬旬縣渾江口止的1300多公里鴨綠江沿線的邊境防務任務。我們七連駐守的橫山,主要的職責就是守衛中朝界湖及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三江的發源地——長白山天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記得去天池巡邏的那天早上,我起得特別早。因為這是我來到橫山連隊后第一次執行邊境巡邏任務,心里既自豪又興奮。早餐過后。由12人組成的精干天池巡邏小分隊分工明確,精神抖擻整裝待發,老連長王德信親自帶隊,班長曲忠義擔任后衛,老兵婁德國走在隊伍最前面,他揮舞著鮮艷的五星國旗,戰友們橫跨五六式沖鋒槍,身背行軍包,緊隨其后,昂首挺胸,迎著初升的太陽,伴隨著清爽的涼風,大踏步向天池出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這陣勢,我當時險些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首耳熟能詳的歌詞:雄究究,氣昂昂,跨過鴨綠,保祖國,衛和平,就是保家鄉……小時候聽這首歌的時候,不以為然,當我穿上綠軍裝,緊握鋼槍,行走在鴨綠江畔祖國的邊防線上時,頓感神圣和自豪,深感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寄托著祖國的厚望,人民的重托。一名邊防軍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此刻的我渾身充滿了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行進在巡邏天池的路上,頭頂烈日,腳踩泥巴,朽木遍地,亂草叢生,一路艱難,蚊蟲小咬,大個瞎蒙輪番向我們進攻,蚊子叮腫了手,樹枝劃破了臉,但戰友們卻一路逢山穿越,遇水趟河,餓了就啃幾口壓縮餅干,渴了就喝幾口小河溪水,你拉我拽,跨樹枝,攀懸崖,上坡下嶺,伸一腳,淺一步幾經艱險,眼看就要到長白山天地附近時,原本萬里無云的天空,忽然飄來滾滾烏云,伸手不見五指,我們小分隊的戰友們只聞其聲,相互看不見其人,能見度極差,目視可見最多5米,連長開始帶領大家尋找天池,老兵張學平,孫振才也被大霧搞的轉了向不知東南西北。眼看天就要黑了,天黑就意味了不了山,天池山頂寒氣逼人,風向不定,如果在天池山頂宿營,大風會卷起帳篷,眼睜睜地看著我的巡邏天池夢就要破滅,我當時的心情格外沮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是老連長經驗豐富,了解戰士們的心理,只見他來到隊伍前大聲喊到:“同志們,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望去,那就是天池,我們已經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交給我們的邊防巡邏任務,返回?!?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戰友們都被連長這一嗓子喊傻了,我也順著連長手指的方向望去,望眼欲穿仍是一片云海,大山依舊被大霧籠罩著,哪里有什么天池???就這樣我朝思暮盼的第一次巡邏天池的夢想,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霧給毀了,又讓老連長王德信的一句話給圓了。</p> <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我用青春和汗水在橫山這所綠色軍營里,在部隊這個大熔爐中,服役了三年,這三年中,我伴隨著連隊哨卡的一排排小白楊,經過了摔摔打打,千錘百煉,苦與樂的洗禮,風霜雨雪的錘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火熱的軍營和草綠色的軍裝,教會了我在艱苦的橫山自然環境中拼搏頑強。造就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堅韌不拔的品質,養成了我說實話,講良心,做好人的善良性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雖然我退伍四十多年了,但橫山人實實在在做事,本本份份做人的性格的沒變。坐在公共汽車上,看到歲數大的老人,我就會不假思索情不自禁的站起身來扶一把,讓個座。在超市買菜,看到有人不排隊我也會理氣壯的去制止,前幾年我和戰友在松花江游泳時,還搭救過一名落水學生,因為我始終覺得自己是橫山七連的一個兵,我忘不了在橫山當邊防兵時吃過的苦,知道今天的甜,綠色軍營永遠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9月24日,我特約了幾名老戰友,故地重游,闊別近40年后再次登上了橫山,重走當兵路,再續橫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我的雙腳再次踏上老連隊橫山那一刻時,驚喜地發現老連隊營房的位置還在,大山里依舊濤聲陣陣,清澈小溪仍在流淌,只是我自己從一名風華正茂的熱血邊防軍人,變成了退休花甲老漢。同行的幾位老戰友也不約而同地發出感嘆:青山依舊在,物是人已非。此時,我的耳畔不由自主地響起了軍號聲聲,殺聲震震。眼前浮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隊伍,閃亮的刺刀,鮮紅的軍旗,綠色的軍衣,那熟悉的訓練場,當年的營房,炊事班的泉水,連隊門前那座石拱小橋和清流小河,仿佛都在向我招手跟我說話,歡迎我們這些老兵的歸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時我的腦海里出現的就是,巡邏中齊腰深的大雪,原始森林里的傾盆大雨,38公里道班陡峭懸崖扛彈藥,50公里冒烈日打牛草,這些當年連隊的畫面,就像電影一般出現在我的眼前:老連長王德信,指導員楊明昆,康繼華,老班長曲忠義,卜憲峰,山東的老兵,四川的醫生,發電房的老李,才華橫溢的馬迎洲,熱心老兵婁德國等等這些戰友的身影總是在我的眼前晃來晃去,若隱若現,橫山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讓我看了都是那么親切,那么甜蜜。記得那天我們五個老戰友,在老連隊炊事班的泉井旁,席地而坐,拿出我們出發前自帶的60度老白干,干豆腐大醬卷大蔥,迎著金秋的爽風,看著滿山遍野的長白紅葉,一邊說說笑笑回憶著當年連隊的故事,一邊嘴對著瓶大口大口地喝著東北60度散白干兒,那感覺真是快樂,得勁,過癮。不知不覺從上午十點多一直喝到下午二三點鐘,我們五名橫山老兵才云山霧罩,一步三回頭,跌跌撞撞地下山,當時我的心里真是五味雜陳,不知道是什么滋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們常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橫山既不高,也沒有仙。但是在我的心目中,橫山遠比珠穆朗瑪峰高,橫山戰友的情更比馬里亞納海要深,幾十年來“學天池冬雁,戰暴雨寒風,立革命壯志,做橫山青松”的豪言壯語,橫山人吃苦耐勞,堅韌不拔,樸實無華的精神,綠色軍營的偉岸,始終激勵和鞭策著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奮進,大步向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創圖片來原:原81525邊防部隊戰友微信群</p><p class="ql-block">原創編輯制作:林海波濤</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5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监利县|
松江区|
中牟县|
白银市|
安远县|
镇江市|
顺平县|
英吉沙县|
汉源县|
雷州市|
新余市|
图木舒克市|
岳阳县|
曲沃县|
孟津县|
安化县|
北流市|
额济纳旗|
赣州市|
新津县|
巴彦县|
延安市|
汪清县|
樟树市|
石嘴山市|
栖霞市|
伊宁市|
永嘉县|
湛江市|
邻水|
石嘴山市|
吉木乃县|
德令哈市|
永和县|
伽师县|
黔南|
科技|
吉木乃县|
奉节县|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