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雁北插隊往事

吳頭

<p>  我出生在上海山陰路,十六年后,我插隊去了山陰縣山陰城公社。總與“山陰”結緣。不過,此山陰非彼山陰。上海的山陰路,取浙江紹興古縣名;而我插隊去的山陰,卻遠在山西雁北。</p> <p>  史載,雁北山陰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始名,意為地處復宿山之北。</p> <p>  “北”與“背”諧音。走了“背”字,很多事兒就說不清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關于插隊的事兒</b></p> <p>  我是68屆老初一的,初中畢業時,留京的名額很多,且有:兩個子女已有一個插隊的可以留京的政策。但是,我還是被分配去了吉林扶余插隊。當時父親身處“牛棚”,還說什么呢?!</p> <p>  “老初一”是“老三屆”中最虧的一撥人。因為只讀了半年就“鬧革命”了。我雖然不學無術,卻混了個和大家一樣的“文憑”:<b>知識青年</b>!</p> <p>  母親不放心我一人遠行,于是決定“投親靠友”。</p> <p>  1967年,哥哥高中畢業,被分配至山西雁北插隊。臨行前,父親被準允了半天假,父子三人在錢糧胡同口的紅日照像館,照了這張像。照完像,父親即返回了“牛棚”。</p> <p>  哥哥插隊的地方在山西雁北,以北京四中和北京師大女附中的知青為主。</p><p><br></p><p> 山陰城上河西大隊,在當年楊六郎鎮守的雁門關外,屬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p><p><br></p><p> 我要“出國”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探訪雁門關</b></p> <p>  到了雁北,總想著去雁門關看看。雁門關屬代縣,不過距上河西并不太遠。大約是在1971年,我與劉智騎車去了雁門關。</p> <p>  宋、 遼時的"金沙灘大戰"就發生在山陰縣境內。傳說,楊六郎當時為迷惑遼軍,曾建“糧倉”以示糧草充足。這些糧倉,就是我們腳下的土堆。這些土堆,一座一座,綿延數里。</p> <p>  在萬里長城的關隘中,雁門關因歷史悠久、戰事頻繁而名聞天下,被稱為“中華第一關”。它經歷了數千年的風吹雨打,見證了從西周以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因此有說“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有數據統計,在雁門關這個地方從古至今發生過一千七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戰爭。</p> <p>  可惜,我們見到的雁門關,已是一片廢墟了。能拆的都拆了!只剩下了斷壁殘垣……</p><p> 可嘆:昔日抵御外侮雄關一座,而今毀于內亂瓦礪一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次去山陰城</b></p> <p>  上河西隸屬的山陰城公社,也是一座古城。四周用黃土夯就的城墻,顯示了古城悠久的歷史。</p><p> 據載,山陰自明朝始為縣制,屬應州轄,縣城故址,在桑干河南,即今山陰城。</p><p> 以后,山陰城公社改名“古城鎮”,并建立了一座仿古的牌樓。</p> <p>  我第一次去山陰城,不是沖著古城去的,而是去看槍斃人的。因為那天被執行死刑犯中,有我們村因通奸而殺人的呂XⅩ。</p> <p>  大約上午十點,刑車自東而西橫穿山陰城。犯人個個五花大綁,且勒住了嘴。刑車出城后轉而向北,在城墻邊一塊空場上停下。三名死囚面北跪在地上。很快,隨著槍響一頭栽倒在地……</p><p><br></p><p> 有生以來,第一次目睹行刑的全過程,且聞到了難以控制、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兒!</p><p> 這一年,我17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接受再教育</b></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地處雁北的上河西,是一塊貧脊的土地。而且,大部分是寸草不生的鹽堿地。</span></p><p> 熬鹽,于是成為村里的副業。刮下一層地皮來,放進大鐵鍋里熬,能熬出鹽。當時,供銷社的鹽一角六分一斤,我們村里熬的鹽要走村串戶去賣,一斤8分。</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所在的一隊,在村里九個隊中算窮的。一個工分,有四分錢!干一天,一般掙四毛錢左右。</span></p> <p>  5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知青成燕,居然還保存著一個《記工本》。上面記錄著我們曾經付出的血汗,疑似當年抄家抄出來的“變天賬”。</p><p><br></p> <p>  拉耬,在村里是重活兒!一個工一天能掙15個工分。村里的農作物,除了種玉米、土豆,都要靠耬播種。</p> <p>  我們哥倆兒拉耬,因為誰都不惜力,所以一天的活兒,半天就能干完了!只是苦了搖耬的老漢兒。</p><p> 拉耬雖然掙的多,但有時感覺也不好!碰上富隊在旁邊兒地里播種,拉耬的是驢。</p><p> 我曾經想:我們終于實現了驢的價值!</p><p><br></p><p> 不過,驢吃草,人是要吃肉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吃肉的事兒</b></p> <p>  一年只有半斤胡麻油,十斤帶皮兒的麥子,吃不完的是玉米、土豆……。</p><p> 沒有油,不管吃什么菜都只能熬,熬熟了加一勺油熗鍋,使菜湯之上飄浮著星星點點的油花。</p><p> </p><p> 為了改善生活,我們養了頭豬。在牠的身上,寄托了我們對肉的渴求與和大家在一起吃“大餐”的憧憬。可惜,豬與愿違,越養越瘦。不得已,殺了!原來得了“豬絳蟲”病。</p> <p>  是埋了,還是吃了?</p><p> 幾個不要命的(包括我)決定吃!這真是:明知豬有蟲,偏向“豆肉”行!</p><p><br></p><p> 先是拼命煮,然后切成細細的薄片。切完了,案板上留下一層白色的“米粒”。不管怎么說,總算過了一次隱!</p><p> 過完了嘴隱,又后怕了!聽說南瓜子能打豬絳蟲,又急忙跑去公社買南瓜子,拼命吃……</p><p> 也不錯,既吃了肉,還吃了瓜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插隊生活中的喜悅</b></p> <p>  1970年,知青宿舍蓋好了。原來分散在老鄉家中居住的知青,因此集中在了一起。交流多了,樂趣也增添了不少!</p> <p>  我們養了“奧力克”,也在院子里種了向日葵,還喂養了那頭不掙氣的豬。</p> <p>  上河西正南方向有座山,叫“饅頭山”。從形狀上看,完全應該取名“窩頭山”的!搞得我們這些整日吃窩頭的人,卻要每天守望著“饅頭山”過日子。</p><p><br></p><p> 但是,野游“饅頭山”還是非常愉快的!</p> <p>  此外,我們還去了渾源、應縣、平旺……</p> <p>  總是面朝黃土,登上恒山之巔之后,難得仰面朝天。</p> <p>  由于屋里光線暗,可以把菩薩請出來合影。沒人管!</p> <p>  當時的木塔,是“廣積糧”的糧倉。</p> <p>  同屋的唐祎,招工去了平旺電廠。去平旺,應該是我插隊時最后的一次遠行了。</p><p> 以后,上學的、當兵的、病退的……,插友們紛紛離開了上河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重返第二故鄉</b></p> <p>  2015年,駕車赴內蒙鄂爾多斯會友。返程時走山西朔州,順路去了上河西。</p> <p>  也許是因為當日下雨,村里滿街泥濘,給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經過40多年的發展建設,感覺上河西的面貌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2018年群里組織“還鄉團”返鄉,我沒有參加。</p> <p>  四年插隊的生活,是一種磨煉!這種磨煉不僅僅只是肉體上的,更是心靈上的。我們在逆境中掙扎,在雁北度過了一段常人難以想象的歲月,雖然有所失去,卻也得到了很多……</p> <p>  我從來沒有后悔,有過當年插隊的這樣一段經歷!</p> <p>  2018年,上河西知青為紀念上山下鄉50周年,在京聚會。</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21年7月 寫于建國門家中</span></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溪县| 安福县| 仁寿县| 读书| 长葛市| 南昌市| 仁布县| 鄂尔多斯市| 阜阳市| 河池市| 玛沁县| 枞阳县| 三亚市| 措美县| 尖扎县| 论坛| 吉林市| 漳平市| 永兴县| 乳源| 清水河县| 临安市| 许昌县| 海门市| 庐江县| 英吉沙县| 平乡县| 财经| 台江县| 稻城县| 宾阳县| 株洲县| 资溪县| 逊克县| 津南区| 沙田区| 康马县| 文成县| 万山特区| 宁明县|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