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1, 51, 51);">建國后棗莊的行政區劃沿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1949年底,臺棗專署和尼山專署包含今天的棗莊市行政區域。嶧縣(駐嶧城鎮)、麓水縣(駐馬莊)、蘭陵縣(駐臺兒莊)、臨城縣(駐臨城鎮)、棗莊辦事處(駐棗莊鎮),屬臺棗專署。白彥縣(駐東山亭)、滕縣(駐城關鎮)、鳧山縣(駐大塢),屬尼山專署。</b></p> <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9日,尼山、臺棗專署合并為滕縣專署,駐滕縣。撤銷麓水縣及棗莊辦事處。麓水縣并入白彥縣,棗莊辦事處并入嶧縣。1952年8月臨城縣改名為薛城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1950年5月9日,尼山、臺棗專署合并為滕縣專署,駐滕縣。撤銷麓水縣及棗莊辦事處。麓水縣并入白彥縣,棗莊辦事處并入嶧縣。1952年8月臨城縣改名為薛城縣。</span></p> <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滕縣專署與湖西專署合并為濟寧專署是時滕縣、嶧縣、薛城、鳧山縣均屬濟寧專署領導。1956年3月鳧山縣、薛城縣撤銷,鳧山縣的南部劃歸滕縣,沿湖三個區六個鄉劃入微山縣。薛城縣北部劃歸滕縣,西南部劃歸微山縣。</p> <p class="ql-block">建國以后至1958年間,這周邊區域內的行政區劃變化最為頻繁,不斷地調整,不斷地合并、分離、撤銷、組建。這些行政區劃的調整其實是政府管理的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11月21日嶧縣機關由嶧縣城遷至棗莊,1960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嶧縣建制,建立縣級棗莊市。以原嶧縣的行政區域為棗莊市的行政區域。仍隸屬濟寧專署。也正是從這時起棗莊從一個鎮的名稱變成了轄13處人民公社的行政區域名字。</p> <p class="ql-block">1961年滕縣164個自然村劃歸棗莊市,薛城區成立。1961年9月12日,經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濟寧專署所轄的棗莊市,升為山東省直轄市,由省直接管轄。棗莊市設齊村、臺兒莊、嶧城、薛城4個區,由市直轄。1962年,增設棗莊鎮,為市直轄鎮。1963年3月6日,山東省通知,棗莊市各區不作一級政權,而作為市人民委員會派出機構,設立辦事處,棗莊鎮仍稱棗莊鎮人民委員會。</p> <p class="ql-block">1971年12月4個區辦事處改為縣級區政府。1972年棗莊鎮改屬齊村區領導。全市轄齊村、嶧城、臺兒莊、薛城4個區,56處公社。1976年7月12日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批準,設立棗莊市市中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時,棗莊市下轄五個區,1978年11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將濟寧地區的滕縣劃歸棗莊市管轄。是時,棗莊市下轄五區一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3年11月, 棗莊市撤銷齊村區,設立山亭區,山亭區轄原齊村區的六個鄉鎮和滕縣東北部的八個鄉鎮,原齊村區的齊村、黃莊、永安、渴口、孟莊、周村、郭里集、安城、稅郭、西王莊10處公社劃歸市中區管轄。1988年5月,滕縣改為滕州市,至此,棗莊市的行政區劃基本上趨于穩定,沒有大的調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溪县|
台南市|
阳新县|
寿光市|
卫辉市|
西青区|
剑阁县|
崇左市|
南丰县|
井陉县|
沂南县|
六安市|
托里县|
河源市|
黄大仙区|
青岛市|
兰坪|
涟水县|
牟定县|
连云港市|
澄江县|
石林|
晋中市|
友谊县|
柏乡县|
天长市|
武宁县|
资溪县|
松原市|
额济纳旗|
武鸣县|
龙岩市|
扶余县|
香格里拉县|
安丘市|
鄂伦春自治旗|
新巴尔虎右旗|
准格尔旗|
黔江区|
信阳市|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