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這幾天在讀林清玄老先生的散文集《愿你歸來仍是少年》。林清玄,臺灣當代作家,散文家。出生在農村,家境貧寒,年少時就外出打工。曾在碼頭做過搬運工、還擺過地攤。早早的就經歷了生活的磨難和人生的艱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書中講述的都是一些細小的生活瑣事。可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作者的筆下卻變成了一篇篇令人深思和回味的佳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今天分享的是其中的一篇《花籽》。文章的大致內容是:我退役后從老家臺南到臺北求職。臨行前,父親給了我一小瓶花籽和一袋故鄉的泥土。我租房子住,經常搬家,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那些花籽就一直呆在瓶子里,被忽略著。直到三年后,我找到了一個有花園的房子,才把它們給種下。我起初還擔心它們不能活,花籽已經擺放了三年,而且播種的時候是嚴冬。我寫信給父親,父親回信說“只要有土地,花籽就能活”。讓我驚喜的是,在第二個月的時候就吐露新芽了。我細心的照顧這些小苗,又寫信問父親,這是什么花?父親說等它長大了,你就知道啦。那些小苗長得很快。看著它們一天天地長大,我非常欣喜,也滿懷期待到底是什么花。慢慢的小苗長大了,我才發現那是一些茼蒿菜。在鄉下,這是一種賤菜,到處都是,價格特別便宜。沒想到父親竟然把它們當成珍貴的禮物送給我。也許父親是要我不要忘記自己的土地吧!我后面發現它們和菜市場的不同。土地上的茼蒿是那么美麗而充滿生機。而菜市場的則是凌亂的,萎縮的。再過了一段時間,在最嚴冷的冬季,它們開花啦,鮮新的黃色在綠色的枝梗上顯得格外溫暖。我想到這么平凡的茼蒿花,竟是幾番波折,幾分流轉,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蘊藏著,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從瓶中醒轉,還能在冷風中綻放美麗的花朵。茼蒿花謝了,在花間又結出許多細小的黑色的花籽,它看起來那么小,卻又是那么堅韌。我把它收藏在父親當年贈我花籽的瓶中,并挖了一舀泥土——是家鄉的泥土和客居的泥土混成的泥土。或者有一天,我仍要帶著花籽和這泥土到別地去流浪……(我轉述不出作者注入作品中的那份感情)</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整篇文章讀下來,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多高明的寫作技巧。就像是在和一個多年未見的好友聊天,聽他講述這幾年的過往經歷。可看完后,我內心卻被深深的觸動,久久不能平靜。我大概明白真正的好作品就是這樣的。用“心”創作,傾注真情實感的文章才能打動讀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腦海里慢慢浮現出一幅畫面,在臺灣某個碼頭上,一個瘦弱的少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一袋袋貨物。即使肩膀磨破了皮,他還在咬牙堅持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時的他就像這茼蒿菜籽一樣,把夢想深深蘊藏著,一旦有了土地,他不但立馬醒轉,還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成為了臺灣當代著名的大作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林清玄老先生雖然已經離開了,但是他留下來的珍貴作品依然溫暖著很多人,滋養著讀者的心!</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川县|
富源县|
揭西县|
福泉市|
武平县|
大渡口区|
阿拉尔市|
波密县|
新和县|
醴陵市|
娄底市|
霍邱县|
运城市|
苏尼特左旗|
津南区|
十堰市|
大丰市|
崇信县|
沅江市|
新蔡县|
资兴市|
青田县|
巫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宾阳县|
巨野县|
兰西县|
新疆|
平和县|
宁南县|
麻城市|
巴南区|
会宁县|
五寨县|
门源|
永川市|
曲阳县|
克山县|
连城县|
武邑县|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