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譚延闿陵墓和他的故居

陳洪元

<p class="ql-block">譚延闿墓建于1931年至1933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譚延闿(1880--1930),字組庵,湖南茶陵人,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為近代史上的風云人物。1904年中進士,他二十八歲點翰林,授翰林院編修。曾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陸軍大元帥,1927年后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第一任院長。1930年9月21日在南京參加軍事檢閱時不幸跌落馬下中風去世。其墓由我國著名建筑家楊廷寶、關頌聲、朱彬等設計,占地約300畝。其建筑特點主要表現為借山川地勢倚山構筑,具有江南園林風味而不落俗套。↓</p> <p class="ql-block">譚院長紀念郵票 ↓</p> <p class="ql-block">鐘山東峰下,靈谷寺東北側,有一碑池,池中赑屃馱一石碑,上書“靈谷深松”。其實,這塊碑是曾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延闿的墓碑,上面原有蔣介石題書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前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公延闿之墓”字樣,1949年后才被改寫的。 ↓</p> <p class="ql-block">經過“靈谷深松”碑,向墓地方向行約20米,為譚延闿墓第一道南湖石碑坊。↓</p> <p class="ql-block">400米長甬道盡頭,有一小石橋,過橋便是墓前廣場。↓</p> <p class="ql-block">小石橋 ↓</p> <p class="ql-block">此處為墓前廣場</p><p class="ql-block">廣場呈橢圓形,四周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清靜幽雅,頗具山野之趣,其中央有一橢圓形花臺,植松、竹、梅。↓ ↑</p> <p class="ql-block">漢白玉石碑↓↑</p> <p class="ql-block">廣場東北角有四楹三開間漢白玉石碑坊一座,牌坊柱上刻有楹聯一副:鳳翙鷹揚一代羽儀尊上國;龍蟠虎踞千秋陵墓傍中山。現字跡已難辨認。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陵墓右側有廖仲愷何香凝墓,左側有國民黨著名將領左派人士鄧演達墓和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延闿墓左右并峙。↓</p> <p class="ql-block">譚延闿墓臨瀑閣</p><p class="ql-block">臨瀑閣由民國浙江省政府捐建,沿曲折跌落的小溪砌筑,周圍亭、臺、坊、閣層層疊疊,布局精巧,相映成趣。此閣迎溪建臺,閣后壁正中開設圓門,兩側壁上分別刻譚延闿生平和民國浙江省政府修建墓園的碑記。↓</p> <p class="ql-block">小橋流水 ↓</p> <p class="ql-block">譚延闿墓牡丹花壇</p><p class="ql-block">牡丹花臺,圓形,高1米,直徑2米余,漢白玉雕筑。臺壁刻飛龍紋飾。據北京圓明園文物專家考證,此花臺石雕風格與圓明園石器風格相近,用的很可能是北京圓明園的石料。 ↓</p> <p class="ql-block">譚延闿墓祭堂</p><p class="ql-block">祭堂仿清宮式建筑做法,正面五開間,重檐歇山頂,檐下柱枋均作油漆彩畫,門窗亦按傳統舊制作菱花格子。主要梁柱骨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表則仿木構架形式,祭堂正中原立有漢白玉石屏,有譚延闿遺像一幅。↓ ↑</p> <p class="ql-block">譚延闿墓待祭堂</p><p class="ql-block">1937年5月,因譚延闿是湖南人,湖南省政府捐建譚延闿墓待祭堂。不料才開工一個多月,抗日戰爭爆發,這座待祭堂只造起框架,工程被迫中止。抗日戰爭勝利后,湖南省政府早已將這一工程置之腦后,直到今日,這座待祭堂也僅存一個框架坐落在草從間。 ↓</p> <p class="ql-block">具有園林風格曲折幽深的墓道 ↓</p> <p class="ql-block">譚延闿墓華表、石獅、花盆</p><p class="ql-block">華表、石獅、花盆均由漢白玉雕制,紋飾精美,頗具古意。據載,這批漢白玉石器原為北京昌平原清咸豐皇帝的重臣肅順墓前之遺物。民國初期,肅順墓前的石器被一古董商收購,后被當時北平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長張繼扣下,贈獻譚墓。↓</p> <p class="ql-block">墓室坐落在水泥平臺的中央,直徑9.5米,高3.5米,內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覆花崗石。原墓在“文革”中被毀,1981年國家撥款按歷史原貌重新修葺。墓內葬有譚延闿的骨灰罐,墓包前的漢白玉祭桌是當年譚墓的原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譚延闿其人:</p><p class="ql-block">支持立憲;贊成辛亥革命,追隨孫中山,與汪精衛合作,又與蔣介石結盟,直至逝世。且廣交游,有“藥中甘草”之譽;</p><p class="ql-block">能治軍,曾多次領軍征討,有“翰林將軍”之稱;</p><p class="ql-block">善書法,為民國顏體第一人,時人以得其只字片紙為榮;</p><p class="ql-block">喜吟詠,著有《祖盦詩集》,《慈衛室詩草》,《祖盦詩稿》等;</p><p class="ql-block">北伐勝利,蔣介石登上最高權力寶座,譚延闿很知趣,讓出國民政府主席職位,做行政院院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深知,在蔣介石手下辦事不易,面對蔣介石的獨裁,譚延闿有一整套對付之策,即抱定“三不”主義:一不負責;二不諫言;三不得罪人。</p><p class="ql-block">他唯一的嗜好便是下館子,南京所有有名的飯店都讓他吃遍了。他吃得異常考究,吃得不再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終于成為著名的美食家。</p><p class="ql-block">譚延闿對美食的需求意猶未盡,便與另一位湖南同鄉何健共同投資開設了一家湘菜館,那就是坐落于碑亭巷的“曲園”酒樓,并親自為菜館題寫招牌。譚延闿字組庵,于是“組庵魚翅”,“組庵豆腐”,“組庵魚生”等一系列名菜上榜,“座中客長滿,杯中酒不空”,有譚延闿遂使湘菜在南京大放異彩。</p><p class="ql-block">1977年,“曲園酒樓”改名為“曲園灑家”。</p><p class="ql-block">后來,2005年前后,因“江寧織造府”項目,曲園酒家被拆遷,如今江寧織造府早已建成并對外開放,但曲園酒家卻沒了蹤影。在幾代老南京人中享有極高口碑正宗湘菜的中華老字號曲園酒家只能存在在人們的記憶中了。</p><p class="ql-block">改革開放初期,因十年動亂中斷了的職稱評定工作終于啟動,我們的兩位師長,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德國語言文學教研室葉逢植老師和林爾康老師雙雙晉升副教授,這喜事登上了新華日報,為慶祝,由倆老師做東,教研室二十多位老師受邀去酒店品嘗了一歺美食,時間大約為1980年前后,地點正是“曲園酒家“,一個消失了的中華老字號酒店。</p> <p class="ql-block">譚延闿公館位于成賢街112號</p><p class="ql-block">該公館坐北朝南,建于1927年,磚木結構,高兩層帶地下室,坡屋頂,下段仿石基座,主體青磚外墻,局部紅磚鑲嵌,兩層之間有線腳和壁柱裝飾,門窗均為弧形磚拱過梁,古典復興主義風格,具有較高的沒計水平。入口處設外八字臺階踏步,朝南方向伸出一個觀景陽臺,有六根愛奧尼亞立柱支掌,柱頭弧面和雕花清昕可辨,典雅大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希臘建筑風格愛奧尼亞柱式 ↓</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公館是單門獨院式小洋樓,原觀景臺四面無墻,現已被住戶圍墻砌筑成了房間。入口通廊封死,為增加房屋面積,外部搭建了單坡灶屋。</p><p class="ql-block">據介紹,公館門口本有一個小池塘,后來被填平了,現在是一片空地;空地東南方還有一座假山,現在也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幢五層居民樓。</p><p class="ql-block">2009年12月28日,譚延闿舊居公布為南京市不可移動文物。↓ ↑</p> <p class="ql-block">成賢街112號歷經大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譚延闿公館周圍雖然豎起了一幢幢樓房,但是,當我們走近這座公館,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恢宏氣派和超凡魅力。</p><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26日,成賢街112號棚戶區改造項目啟動,期待這座民國官邸建筑的華麗重生。↓ </p> <p class="ql-block">廢墟中的譚公館 ↓ ↑</p> <p class="ql-block">譚公館周圍有幾幢樓房己被拆除,公館現已劃入市中心醫院圍墻內加以保護,至于何時能修舊如舊,以原貌面向市民,那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其實為譚延闿設計墓園的著名建筑師之一楊延寶也就住在成賢街104號,兩家直線距離也就百米左右,可算是近在咫尺,互為鄰居。當然就人物的等級和年齡而言還是相差甚遠,兩人生前是否有過交集就不得而知了。↓ ↑</p> <p class="ql-block">楊延寶故居“成賢小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渠县| 张掖市| 北京市| 新昌县| 军事| 新田县| 福鼎市| 拉孜县| 威信县| 友谊县| 潞西市| 侯马市| 安福县| 万州区| 科尔| 古蔺县| 外汇| 平安县| 寻乌县| 托克逊县| 宁安市| 邹城市| 黄平县| 新竹县| 普兰店市| 仁化县| 北流市| 晋宁县| 武汉市| 甘洛县| 邹城市| 海安县| 龙口市| 闻喜县| 瓦房店市| 杭州市| 长沙县| 长沙市| 慈溪市| 秦安县| 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