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陵崗九隊墻壁文化</p><p class="ql-block"> 作者/姚青松</p><p class="ql-block"> 13日下午五點左右,雖然酷暑天的溫度仍然很高,但是并不能阻止我們一路探尋高陵崗自然文化村落的文化元素的興致。</p><p class="ql-block"> 通過一扇由磚沙水泥和琉璃瓦壘建的高高的“高陵自然九隊”拱門后,腳下是一條3米多寬的瀝青碎石路。這條路曲曲折折三十三道彎,又是一條環形的嶄新的鄉村路,把高陵崗九組的人文景點和自然風光全部展現在我們眼前。</p><p class="ql-block"> 路面上,沒有紙屑、垃圾袋,甚至樹葉都難找到,我感到疑惑,但沒多久我在一農戶的墻壁上似乎找到了答案——墻壁上涂鴉了一面橢圓形的鏡子,鏡子內有一條標語“環境好,衛生好,生活更美好”。據了解,為打造示范村,去年高陵崗社區就狠抓創衛工作,高陵崗九隊安排了專人打掃這條路的衛生。</p><p class="ql-block"> 走在這條路上,不到百步,見路南邊一農戶的墻上有一幅差不多布滿整個墻面的水彩畫。畫面左邊: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從家鄉小巷一路走過,有戴望舒筆下丁香姑娘一樣的風姿,又兼有現代東方年輕女性靚麗的風采。畫面的右邊:嘉靖年間內閣賢相、禮部尚書張璧的《嘉禾》“城樓倒影落湖波,湖上風帆鏡里過。歸客自炊菰米飯,小娃爭唱《竹枝》歌。梭頭艇子輕于葉,雪色沙鷗白似鵝。此地將軍戰時血,春來丹漬蘚痕多”。真是文如其人,張璧的詩除了寫出了江南水鄉的風貌外,有的詩句還表現了他關注民生的、關心國家安危的赤膽忠心。</p><p class="ql-block"> 又走過幾十步,一堵陳舊的墻壁上,一條“有困難找自愿者 ; 有時間做自愿者”的“自愿者在行動”的標語吸引著我的眼球,使我心里一暖,感嘆志愿者服務的深遠意義——可以傳遞愛心,傳播文明;有助于建立和諧社會;促進社會進步。</p><p class="ql-block"> 參觀楊溥廉政園、張璧廣場時,敬仰之情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明朝賢臣楊溥廉政事跡、張壁的家風故事在高嶺崗社區可謂家喻戶曉。就在張璧廣場里對面的一家農戶的墻上有一幅涂鴉畫:一位媳婦蹲著給坐著的婆婆洗腳;一個孩子端著一杯茶站在奶奶背后……真是“言傳身教,樹立榜樣”啊!行家教、樹家風落到了實處。</p><p class="ql-block"> 隔壁農戶的墻壁上涂鴉著“農業學大寨”的畫面。農業學大寨是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展的一場農村運動,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在當年產生過一定的作用,后來出現了極左的錯誤,80年后得到糾正,但那種實干精神、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永遠值得一代代人學習。</p><p class="ql-block"> 又走幾步,一幅涂鴉畫赫然入目,畫面內容:一則語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語錄旁,一個工人左手抱著紅寶書,右手緊握扳手,他的學習熱情和工作干勁完全彰顯出來。</p><p class="ql-block"> 走出張璧廣場后面的那條路后,又在一農戶墻壁上發現了一幅涂鴉畫:左邊,有志青年手拿《毛主席語錄》從車窗探出身來,向親人揮手告別;右邊,為語錄標語“到農村去,到邊疆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他們所響應的毛主席號召。毛主席的話,充分體現了要想成功,必須深入基層,與群眾打成一片。人才到基層干事創業,有利于村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人才為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p><p class="ql-block"> 向北走五十米左右,我們來到紅色革命基地。紅色革命基地的西側路那邊有一個升旗臺,旗桿挨一農戶墻壁較近,墻壁上的畫很有創意:上半墻的上部畫著一個吹著“向前、向前、向前進”軍號的戰士,下部畫著沖鋒向前的革命隊伍。壁畫是靜的,但我似乎聽到了催人奮進的號角聲,酷暑采風的倦意倏地消逝,精神為之一振。</p><p class="ql-block"> 最后游完河湖生態濕地廣場后,便返回去建黨園附近的一家農莊吃飯。這條路的盡頭一農戶的墻壁字畫設計,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墻壁的上部寫著習總書記的話“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這話非常有感召力,又讓我想起“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的豪言壯語;墻壁的下部用水彩繪制了一幅辛丑耕耘圖,它非常有時效性,今年是辛丑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提到“三牛”精神: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這無不鼓舞著我們,在新的長征路上,發揚“三牛”精神,奮進偉大征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高陵崗九組農戶墻壁除了有涂鴉的字畫外,路邊還有五六戶人家,平房的墻壁上掛著一些紅辣椒、包谷、瓠子瓜、黃瓜、蒜子等模型標本,有的墻壁上還掛著上個世紀使用過的尖斗笠、圓簸箕等生活用具,使農戶既具有原生態生活氣息,又有古香古色的文化氣息。有的院墻上或院墻旁的土里,鑲嵌著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的石磨、碓窩、米壇、水缸、縫紉機等生活用具,這些小物件關乎著特定的時代特征,承載著一種文化。這些小物件與我們的生活越離越遠,因為時光無法倒流,但它們的歷史值得我們銘記,它們蘊含的文化值得我們傳承。</p><p class="ql-block">高陵崗九組的墻壁文化,是鄉村文化振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它宣傳了國家政策,教育了村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文化素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界首市|
鹤山市|
江阴市|
于都县|
涡阳县|
邢台市|
防城港市|
广水市|
迁安市|
安乡县|
延寿县|
宁南县|
灵石县|
烟台市|
疏附县|
天水市|
昆山市|
博罗县|
延庆县|
建平县|
广东省|
高尔夫|
上栗县|
潜江市|
城口县|
甘南县|
阳城县|
平和县|
伊川县|
扶绥县|
邵阳市|
莱州市|
义乌市|
新晃|
阜城县|
孟津县|
武义县|
承德县|
永年县|
佛坪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