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還記得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一集就介紹的主角,諾鄧鹽與火腿的故事: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區,醒目的紅色砂巖中間,散布著不少天然的鹽井,這些鹽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美味。老黃和他兒子樹江小溪邊搭建一個爐灶,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云龍縣的冬季市場,老黃和兒子趕到集市上挑選制作火腿的豬肉,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開始。諾鄧火腿的腌制過程很簡單,老黃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個圓潤的火腿,灑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諾鹽均勻的抹上,不施錐針,只用揉、壓,以免破壞纖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即使用現代的標準來判斷,諾鄧井鹽仍然是食鹽中的極品,雖然在這個古老的產鹽地,鹽業生產已經停止,但我們仍然相信諾鄧鹽是自然賜給山里人的一個珍貴禮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舌尖上的中國》旁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諾鄧和諾鄧火腿?;蛟S諾鄧人也沒有想到,這個茶馬古道上最古老的村莊,進入大眾視野卻是因為“舌尖上的中國”和諾鄧火腿。但當你走進這個茶馬古道上的千年重鎮時,你才會發現這個大山深處的古老村莊原來如此有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諾鄧大多是赫紅土墻,與其他白族白墻不太一樣,來到這里就像走入了時空隧道,回到了上個世紀初的中國農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時間在這里悄悄減緩了流速,在石板路的下一個拐角,傳來不急不緩的馬蹄聲,這里便是諾鄧。諾鄧村至今家家戶戶都養馬,馬匹依然是至今有效并且唯一的運輸工具。從這些馬匹身上,依稀可見從前馬幫的影子。</span></p> 諾鄧白族古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諾鄧,一個白族山村的名字,自唐代南詔時期起,它就一直沿用“諾鄧”這一村名,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諾鄧,深藏茶馬古道大山深處上千年,卻因火腿而出名。諾鄧村建在陡峭的山坡上,沿著山勢展開,逐層向上,非常清凈。全村找不到一塊像樣的平地,此家到彼家必爬坡上坎,這家屋頂往往就接著那家墻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諾鄧是一個以鹽業而發展起來的古村落,長期以煮鹽為主,曾一度是封建社會滇西地區的經濟重鎮。解放后,海鹽大量發展,諾鄧失去了鹽這個經濟支柱,從此封塵于世,漸漸在人們記憶中淡去。一千多年來,這個白族村寨一直都那樣默默無聞,直到《舌尖上的中國》對外宣傳了那著名的諾鄧火腿,才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很慶幸“舌尖”的浪潮并未打破這片凈土,和摩肩擦踵的大理古城相比,這個古老的村莊依然寧靜和安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一杯清茶,討一份閑趣,遠離城市的喧囂和繁雜,難得的一個有趣卻又自在的去處。如果不能承受純粹的淳樸和與世隔絕,那就不要來諾鄧了。因為這里沒有商業街,沒有購物區,更沒有夜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晨的一場及時雨開得正是時候,推開窗戶,只見霧在山里游來游去,就像畫家潑墨,把原來的山變成了一個場景,制作了一塊丹青。雨停了,霧從隱藏的山谷中沖了出來。霧開始看起來像薄紗,就像一個煙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山的路,很有歷史滄桑感。沿著石徑小路往上走,會看到滇西保存最大最古老的木牌坊——欞星門,穿過它,明清的玉皇閣和文廟、武廟就在山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山頂是自然環境最好區域,僅存的古木群掩映著文廟和道觀。有趣的是,從龍飛鳳舞的欞星門開始,道路一分為二,向右通往文廟武廟,體現儒家教化的人文之道。向左是玉皇閣,玉皇閣頂有藻井·二十八星宿圖,色彩鮮亮是諾鄧的鎮村之寶。玉皇閣建造的位置也有講究,左右完全對稱。</span></p> 滇西最古老的木牌坊——欞星門 提舉衙門 玉皇閣 藻井·二十八星宿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在千年白族村諾鄧的山間小路上,有種千年等一回的洋洋得意!</span></p> 諾鄧火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諾鄧產鹽,而諾鄧火腿則是諾鄧人將鹽用到極致制作的一道美食。諾鄧火腿能打敗金華火腿和宣威火腿,進入《舌尖上的中國》,自然有它獨特之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諾鄧火腿的奧秘就在于鹽,諾鄧井鹽為鹽中極品,天然含鉀,滲透力強,腌制出的火腿咸淡適中,是大自然給予諾鄧的饋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諾鄧的高原黑山豬,后腿肉質細,油脂薄,瘦肉多。用制好的鹽巴反復揉搓黑豬后腿,使鹽與肉充分融合,加上諾鄧本地產的酒,再用大石頭壓實成型,晾曬風干發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諾鄧海拔2000多米,恰好位于江水轉彎的地方,常年處于溫潤空氣中,這種環境特別適合火腿的深度發酵,2到3年以后諾鄧火腿就成為了味道獨特、當之無愧的第一腿,無論是煮著吃,炒著吃,都令人回味無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年的諾鄧火腿生著吃,簡直就是經典美味,咸淡適中,色香濃郁,肉質帶點韌性,一點都不柴。不說了,最正宗的諾鄧火腿,中國唯一可以生吃的火腿,鮮紅的生火腿片,你心動了嗎?</span></p> 云龍太極鎖水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原的天就像女人的臉,說變就變,云南的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甚至沒有一絲絲預兆。沙溪玉津橋、諾鄧古鎮和云龍太極鎖水圖的晨霧都應驗了這個說法。只有耐心足夠的好,就能體會到云開霧散的驚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云龍太極圖,是天然形成的一個八卦圖,諾鄧河和瀾滄江的支流交匯處,形成了一個S型的大灣,有點類似太極圖的自然景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易太極對我來說是虛無玄幻的,難以琢磨,沘江在一大塊農田與山丘之間S形繞過,形成完美的外圓形太極圖后向東流去。眼前大自然形成的神奇圖案,有點迷茫,到底是人類奇思怪想創造了八卦太極,還是自然界早已為人類做好了鋪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望著這山中寂靜的山丘農田,緩緩流淌著的混沌江水,這一動一靜之間,陰陽分明,互為對立,卻又和諧相處。自然界中的萬物皆有靈性,它內在的生命力難以言表,難以形容,同時也印證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克,互為其根。太極真乃生命之本,文明之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好的運氣一路相伴,原本以為不好不差的天氣又會給諾鄧之行留下些許遺憾,但清晨的一場及時雨瞬間霧鎖千年古村諾鄧,幸運的目睹云霧繚繞的天然云龍太極圖。最美不過云開霧散露出廬山真面目的那一剎那!</span></p> 云龍天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場山雨一場霧,名不見經傳的天池在云霧的裝扮下也彰顯出自己特有的氣質來。</span></p> 沙溪古鎮的晨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晨霧無疑是我心中最有氣質的,因為它釋放了我的思緒,并使我快樂。每個與之接觸的人都懷疑并渴望晨霧,這就是晨霧吸引我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沙溪古鎮玉津橋外的晨霧,美到心里頭的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沙溪古鎮是我喜歡的古鎮之一,第一次去趕時間,沒能住一晚,沒能看到清晨的晨霧,實屬遺憾,這次繞道近兩百公里,就為了身著粉裙白衣妖艷兒的在玉津橋上招搖過橋,有沒有“蒹霞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美感。</span></p> 玉津橋的清晨與黃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穿過古巷,漫步田野,走過玉津橋的清晨與黃昏。如果說雙廊是沐風而立騁婷的漁家少女,那么沙溪的玉津橋便是雨巷中撐著油紙傘,著一襲典雅旗袍款款走來的風韻女郎,瞬間驚艷時光。</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盛区|
康乐县|
进贤县|
同德县|
新丰县|
富裕县|
宜宾县|
西畴县|
临武县|
镇雄县|
耒阳市|
雷州市|
锡林浩特市|
屯门区|
响水县|
岳普湖县|
延津县|
松阳县|
威远县|
理塘县|
上虞市|
乃东县|
昌平区|
连平县|
曲周县|
平潭县|
九龙坡区|
昆山市|
淳安县|
明光市|
乌鲁木齐市|
宁德市|
中江县|
商丘市|
荃湾区|
永登县|
福鼎市|
凤山县|
湘潭市|
夹江县|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