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士德</p> <p class="ql-block">一、選擇廠址一波三折</p><p class="ql-block">國營9936廠(華豐機械廠)是兵器工業部系統在甘肅省的軍工小三線企業。也是甘肅維一生產12.7毫米高射、平射兩用機槍的軍工廠。</p><p class="ql-block">華豐廠建廠選址經歷一波三折,多災多難,充滿著坎坷與艱辛。可以說,華豐廠的選址過程在三線建設史上都很少見,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個別領導干部的一句話就能決定一個工廠的命運。</p><p class="ql-block">1965年11月,華豐廠開始建廠,最初的廠址選擇在甘肅天水市噯和灣以南二公里的慕水溝,此地距市區較近。1月中旬,甘肅省副省長馮直專門來到華豐廠址視察。馮直認為華豐廠建在公路邊上不隱蔽,而且又太靠近河灘,容易遭受洪水威脅,讓華豐廠重新選址。</p><p class="ql-block">華豐廠按照馮副省長指示重新選址。經過半個多月的奔波討論比較后,最后選擇了距天水市區22千米的店鎮溝做為廠址。上報同意后,省建筑設計院也馬上派人到店鎮現場開展勘測及初步設計。</p> <p class="ql-block">1966年2月底,國家計委副主任李人俊,五機部白副部長及西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等人視察天水華豐廠址,對華豐廠址不隱蔽,不靠山,廠房設計圖紙等問題提出批評。3月初,省委書記馬繼禮傳達了西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的指示:華豐廠在天水的廠址不符合“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天水是地震中心,不適合建軍工廠。省委決定華豐廠到平涼,華亭的關山深處重新選擇廠址。</p><p class="ql-block">倒霉的華豐廠只能按照西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和省委領導指示來到平涼地區華亭縣安口選擇廠址,幾經周折最終選定在安口以東三公里的小莊黑溝做為華豐廠址。</p><p class="ql-block">讓華豐廠沒有想到的是,三年后的1969年,正是這個西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批準了另一個大型軍工企業在天水市東門外建廠,這個軍工廠緊靠城市東關,這就是岷山廠。</p> <p class="ql-block">二、工廠建在了地方病多發區</p><p class="ql-block">1966年12月,華豐廠建成投產。華豐廠所在的黑溝山峰疊起,溝壑縱橫,群山環繞,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交通極為不便。更加要命的是,華豐廠建在了地方病流行的地方。據華亭縣志記載,1958年安口地區就有克山病例。1966年12月,華豐廠得知工廠建在了克山病、大骨節病及地方性甲狀腺腫瘤病多發區,</p><p class="ql-block">有些干部職工恐于地方病而產生思想波動,工廠的穩定秩序受到沖擊,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軍工生產。消息大規模傳開后,全廠干部職工一片嘩然。此時華豐廠已經建廠完畢,正在滿負荷生產著軍工產品。華豐廠領導馬上給省委和有關領導部門反映情況,華豐廠也派出部分職工代表上省內反映地方病情,并首次提出遷廠。當時統管全省軍事工業的省國防工業辦公室還沒有成立,華豐廠由蘭州軍區和省重工業廳管理。</p> <p class="ql-block">1967年1月中旬,省重工業廳在蘭州召開專題會議,華豐廠領導及職工代表參加了會議。省重工業廳領導介紹了9936廠水源水質標準檢測,以及工廠建在了地方病所在地對生產的影響情況。會議上傳達了省委決定:華豐廠立即組織人員赴天水重新選址,向天水疏散部分非生產人員及家屬,等待搬遷指示。</p> <p class="ql-block">三、遷廠和反遷廠</p><p class="ql-block">1967年2月10日,甘肅省委正式下發華豐廠遷廠文件,根據文件精神,華豐廠將遷往天水,省重工業廳,省財政與天水市政府全力配合。2月28日,甘肅省委又突然下發文件,指示華豐廠暫時緩遷等待。3月5日省委再次發文,通知華豐廠先疏散家屬和兒童,干部職工暫時不動,保證軍品正常生產。</p><p class="ql-block">1967年3月16日,蘭州軍區突然命令平涼軍分區8037部隊進駐華豐廠實行軍事管制。軍管會隨即發出一號通告:“凡是已經離廠的職工限1967年4月4日前返廠就地抓革命,促生產,否則后果自負”。</p> <p class="ql-block">凡事有人的地方,從來就沒有大一統的思想,人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矛盾和分歧。當時華豐廠也分成兩派,大多數人同意遷廠,少部分人則反對遷廠,雙方各有道理,互不相讓,這種情況的發生嚴重影響了工廠正常軍品生產。</p><p class="ql-block">軍管會第二號通告就是旗幟鮮明,公開支持反對遷廠的少數干部群眾,并且號召全廠干部職工堅守崗位保證完成生產任務。一個工廠因為遷廠和反遷廠而被“軍事管制”,這種情況在三線建設中很少發生。</p><p class="ql-block">1967年12月13日,蘭州軍區行文批轉《關于甘肅9936廠問題座談會記要》記要指出:9936廠在平涼安口地區定點建設是符合毛譯東思想,符合“靠山、分散、隱蔽”方針的。原甘肅省委在沒有請示中央,又不調查研究,檀自草率地作出關于《9936廠遷廠的決定》是違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是造成工廠形成兩派,嚴重影響生產的主要根源。甘肅省委應承擔主要責任,這與9936廠廣大干部群眾是沒有責任的。蘭州軍區的這份文件雖然讓甘肅省委承擔了遷廠責任,但工廠兩派對立情緒,影響軍品生產的問題仍未能解決。</p> <p class="ql-block">1968年4月,蘭州軍區對華豐廠又實行加強軍管,號召廠內遷廠與反遷廠兩派倒旗聯合。5月上旬,華豐廠軍管會在蘭州舉辦了兩派代表學習班。其間就地方病防治的問題由省委上報國務院,請求衛生部派遣醫務人員到平涼安口地區調查治療地方病,為工廠排困解難。5月24日,華豐廠兩派達成協議,就地抓革命促生產,實現了大聯合。自此以后華豐廠基本恢復了平靜,沒有人再談論遷廠,但是在華豐人心里卻留下了永久的痛。</p> <p class="ql-block">四、北京醫院</p><p class="ql-block">甘肅省委反映平涼地方病防治問題得到中央重視,1969年北京醫學院接到國務院辦公廳下達的任務,決定北醫各附屬醫院,包括北大醫院(北醫第一附屬醫院)、人民醫院(北醫第二附屬醫院)、北醫三院及校本部的170多人在甘肅省平涼安口地區建立一所新醫院。</p><p class="ql-block">1971年7月1日,全部由北京醫務人員組成的甘肅省平涼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在安口土谷堆正式開診了。這所醫院由多名教授、副教授及地方病防治專家和各科醫護人員約170多人組成。當時北京來的這些醫護人員正值當年,人才濟濟,學識淵博,意氣風發,當時在安口地區的9936、978、5203、5204、5207等五個軍工廠和當地的百姓親切地將這所醫院稱作“北京二院”。</p> <p class="ql-block">緊接著,甘肅省委也組織地方病綜合防治工作隊進駐安口地區各廠進行實地調查。在北京二院的大力支持下,確定安口地區為克山病,大骨節病,地方性甲狀腺腫瘤病多發地區,這份報告為以后這五個軍工廠向外搬遷提供了很大幫助。</p><p class="ql-block">上級部門也為各廠提供專項資金,建設醫療設施防治地方病。省工辦為華豐廠建立了衛生院,調配來了醫務人員,隨時為工廠干部職工家屬解決醫療問題。北京二院專家經過調查研究后,認為深水井水能有效預防地方病的發生。上級領導部門馬上撥款幫助華豐廠在南川河附近打了深水井,建設了三個水泵機房,安裝抽水設備,架設輸水管線,讓華豐廠干部職工家屬都喝上了放心水。這些措施雖然不能杜絕地方病的發生,卻也緩解了廣大職工群眾對地方病的恐慌。華豐廠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堅守崗位,堅持生產,堅守著自己的職責和使命。</p> <p class="ql-block">五、十八年的堅守</p><p class="ql-block">華豐廠在黑溝堅守十八年,華豐人在這十八年里都經歷了什么?9936廠不是一個番號,是華豐廠全體干部職工家屬一千多人的家,一個建在了錯誤的地方,建在地方病多發區,卻不能離開的地方。華豐廠選址違背科學,不調查歷史資料,不分析研究現實條件,長官意志踩腳定點,使工廠建在了水源不足,地方病流行區。在那個年代,華豐建廠選址只講政治,不算經濟帳。在深山峽谷中獨家建廠,遠離鐵路線,生產協作困難。當地無蔬菜種植生產區,生活物資,生產物資所需全靠公路長途運輸。華豐人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每年都圓滿完成各項軍品任務。現在有人說華豐廠是一面旗幟,華豐廠是一座豐碑,華豐人是一種精神。可是能有多少人知道,這面旗幟,這座豐碑,這種精神,讓華豐人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華豐人用十八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堅守,華豐人無愧于那個時代!</p> <p class="ql-block">從1969年試產至1981年停產,華豐廠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在大山深處的黑溝總共生產了12.7毫米高射、平射兩用機槍7170挺,生產了各種12.7毫米機槍零備件53280件套。華豐廠生產的12.7毫米高射機槍和零備件性能優越穩定,操作簡單方便,產品被大部分支援到越南的抗美救國戰場。</p> <p class="ql-block">12.7毫米高射機槍深受越南軍民的喜愛,在當時的南越戰場,在沒有便攜式導彈的年代,12.7是美軍直升機飛行員的惡夢。12.7毫米平射機槍也受到越南人民軍的歡迎,曾經普遍裝備到人民軍連隊一級用于陸戰,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至今還有一挺華豐廠生產的12.7毫米高射機槍,在越南首都河內某軍事博物館內標注為“功勛槍”專門展岀。</p> <p class="ql-block">華豐人的青春,就是一部三線軍工人的生命印記。華豐人對共和國的奉獻就在這些不起眼的數字里,在華豐人自己的心里。在隨后的歲月里,一批又一批的三線建設者從祖國各地匯聚到安口黑溝,四川人、上海人、北京人、東北人、陜西人、甘肅人、河南人、湖南人……各式方言,各種普通話,各種生活習慣在華豐廠被溶入在一起。華豐廠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單身干部職工多,夫妻兩地分居的多,大約占到了工廠總人數的一半。有些人寧可忍受分居之苦,忍受一年只有一次旅途艱辛而又短暫的探親假,也不愿意把家安在黑溝。華豐人都知道,只要進了華豐廠,沒有極特殊情況是沒有機會調離的,也就是說一旦進了黑溝,想要調離華豐那是非常的困難。所有華豐人在心里都有一個愿望,什么時候能離開這個地方,什么時候能遷廠?為了下一代,哪怕是遷到小城市也可以。</p> <p class="ql-block">六、遷廠!并廠?</p><p class="ql-block">其實上級領導部門也非常了解和同情華豐廠的處境,也在為華豐廠的搬遷想盡辦法。1976年7月6日,省國防工辦以(76)工辦黨委字第五十號文上報省委,將9936廠搬遷到已經緩建的原隴西5293廠廠址。甘肅省委在8月20日以(76)18號文批復:同意省工辦7月6日報告的意見,將9936廠遷往隴西5293廠址,搬遷費用由省財政撥款。華豐廠接到省工辦轉發的省委批示,迅速成立了搬遷籌建小組,抽調三十多名專業干部職工趕到隴西5293廠原址現場進行搬遷準備。華豐廠接受了上次選廠的深刻教訓,這一次對5293廠的水質,地理環境,周邊農村居民的生活狀態都進行了仔細調查。最后發現5293廠址的水源有問題,周邊地區也有地方病例。經華豐廠黨委慎重研究,召開全廠干部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后決定不搬往隴西。10月25日,華豐廠把不?遷的理由上報省工辦。</p> <p class="ql-block">1981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張愛萍,軍委總參謀長楊得志對西北地區輕武器生產廠的調整做出批示。西北各省生產常規兵器的軍工小三線工廠整體“解除武裝”,一律“關、停、并、轉”。華豐廠又迎來一次走出大山的機會。</p><p class="ql-block">1983年3月9日,兵器工業部下發關于9936廠并入天水5206廠有關事宜的函《兵工計字(83)399號文》。責令甘肅省國防工辦組織5206廠和9936廠共同完成并廠方案。3月29日,省國防工辦在蘭州召開了9936廠和5206廠負責人會議。會議上傳達了兵工計字(83)399號文件精神,研究了具體落實貫徹399號文件的有關事宜。4月17日,兩廠編制的并廠方案獲得省工辦通過后上報兵器工業部。在1983年最后一天的12月31日,兵器工業部下發兵字(3013)號文件,同意9936廠并入天水5206廠。文件中明確規定,9936工廠的建制番號從1984年7月1日起正式撤銷。</p> <p class="ql-block">華豐廠結束了,一個屬于華豐人的時代結束了。</p><p class="ql-block">華豐廠全體干部職工為了這一天,整整堅持了十八年。當這個消息傳來,華豐人非常平靜,沒有歡呼,沒有雀躍。天水,本是華豐廠最初選定的廠址,十八年后,華豐人終于回來了。十八年,已經有幾十個華豐人沒有等到這一天,他們把生命留在了黑溝。十八年!華豐人一代人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七、并入天水岷山廠</p><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華豐廠為天水岷山廠試制9毫米突擊步槍的任務圓滿完成,華豐人把15支測試完畢,各項指標全部合格的9毫米突擊步槍樣槍和工藝流程圖紙,生產資料,測試報告,試制9毫米步槍的各種專用模具、夾具、量具、工具等全部移交岷山廠。</p><p class="ql-block">該收拾一下自己的行裝了,華豐人默默地把12.7高射機槍的各類專用工具、夾具、量具等9.8萬余件上油打包裝箱運往天水5206工廠,華豐人夢想著也許有一天這些工裝還會有用武之地。華豐人離開黑溝的心情太迫切了,十八年苦苦的等待,讓華豐人忽略了遷廠與并廠之間的差別。</p> <p class="ql-block">華豐廠實際并入岷山廠的總人數為:988人。其中包括廠級干部6人,中層干部53人,工程師14人,助理工程師17人,技師6人,一般干部110人,各類等級工751人。</p><p class="ql-block">并入岷山廠,一個“并”字讓華豐廠干部們真正體會到行政級別所帶來的差別。岷山廠是大三線軍工企業,按行政級別規定是地師級單位。華豐廠是小三線軍工企業,行政級別是縣團級,就是這樣一個行政級別,讓華豐廠領導干部們無所適從。岷山廠又嚴格按照行政級別的規定來安排華豐廠干部,六名廠級干部中只有廠長賈新民被安排做了岷山廠黨委副書記。五人中除副廠長楊錦麒自愿下基層單位工作,其他四人沒有被分配工作,都到老干部辦公室去報到,在這里除了喝茶看報之外沒有任何具體工作。</p><p class="ql-block">華豐廠的53名中層干部中只有不到十人被安排到各單位擔任副職,其它的人全部下到各車間,科室擔任一般干部。</p><p class="ql-block">副科級干部有的到車間科室擔任小組長,有些人做了五大員。華豐廠的工程師和助理工程師們的分配也是如此,大部分人都到基層做了技術員。這種行政級別的分配讓許多華豐廠干部寒心,許多人申請調動或者提前退休。還有些人不在關心廠里的事情,即使上班,也是一杯茶,一張報,一盤棋,開始混日子。</p> <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華豐廠的等級工人卻非常受各單位歡迎。華豐廠從建廠開始就非常重視新工人技術培訓,機械制圖,公差配合考試經常舉辦,華豐廠技術工人年輕,文化程度高,基礎技術精,識圖能力強,技術綜合能力強,能吃苦耐勞精神好。在后來的歲月中,華豐人的能力在天水岷山廠各方面都得到具體的體現。</p> <p class="ql-block">八、無言的結局</p><p class="ql-block">華豐人從黑溝里走進城市,華豐人也在城市的喧囂中淹沒。十八年前,華豐廠被特定的歷史時代呼喚著華麗誕出,十八年后又被現實閹割而悄然退出歷史舞臺。華豐就向一顆流星劃過夜空,時光雖短,卻耀人眼目。華豐人聚得轟轟烈烈,華豐人散得風飄云落。十八年艱苦奮斗,十八年的青春年華,十八年的山風吹去了昔日的韶華,南川河水蕩盡了華豐人曾經的輝煌。曾經的華豐人在并入天水岷山廠后,如同第四世紀冰川來臨,變得死一般的沉寂,只有那僅有幾棟破舊的,被稱為“華豐樓”里,還有華豐人一點點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當華豐人走到今天再回首,往事如煙,又歷歷在目。曾經的華豐人,你還記得12.7高射機槍那震耳欲聾的槍聲嗎?在十八年的時光中,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在支撐著華豐人?華豐廠區傍那條滄桑的南川河,遠不止是我一個人在回目遙望。華豐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擎起自己的人生,華豐人用汗水和心血書寫著歷史。華豐人用自己生命的底片在爆光著昔日歷史影像。</p><p class="ql-block">在花甲之年去回憶華豐往事,令人回味與悲切。當初華豐人的奉獻與現在對金錢的換算,華豐人失去了多少?華豐人又得到了多少?華豐人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也是那個時代參與者。在經歷了那個時代之后,華豐人不悲自鳴的價值,體現了華豐人有怨無悔的心聲!共和國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那些曾經在黑溝奮斗的華豐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武乡县|
松潘县|
池州市|
浠水县|
瑞丽市|
永胜县|
黎川县|
嘉定区|
志丹县|
丹阳市|
南郑县|
道真|
榕江县|
茶陵县|
格尔木市|
偃师市|
应城市|
商水县|
石屏县|
慈溪市|
河池市|
遂平县|
利川市|
香港
|
合川市|
新乡县|
思南县|
定陶县|
玉林市|
上犹县|
且末县|
天全县|
新邵县|
临泽县|
竹北市|
大同县|
容城县|
房产|
吉安市|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