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么是觸覺素描?觸覺素描的概念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我們從丟勒畫的《祈禱的手》開始解釋這個問題。《祈禱的手》可以說是在美術史當中讓我們記憶最深刻的一雙手,幾百年來它感動我們。一張小畫,充滿深刻的內在精神體驗;畫的堅實深入,他的觀察方式很像手的觸摸。應當說丟勒是素描的一道門,只有入了丟勒這道門才有可能真的會畫素描。</p><p class="ql-block">我們會提出疑問,畫素描是用眼睛去看的,難道還要用手去看嗎?實際上我是用“觸摸”作為一種比喻指向用眼睛“觀察”,這一類素描,眼睛的觀察如同手的觸摸,觸覺式觀察的素描稱為“觸覺素描”。 “觸覺的觀察”這個詞不是我發明的,二十世紀初的美學家沃爾夫林寫了一本很重要的書《藝術風格學》,在那本書里他把觀察方式分為兩類:觸覺式的和視覺式,并由此發展出繪畫系統豐富的風格變化。發端于觸摸式的觀察,就會導致繪畫中邊緣線的銳利,所有的部分都可以畫的清晰可見,也會導致這種風格的畫面 關系是比較平面的,以觸摸的軌跡觀察必然觸及更多細節,從而把所有造型問題研究清楚,丟勒是最典型的代表畫家。</p><p class="ql-block">如果是視覺方式的觀察,觀察的方式會像照相機,人類眼球的構造本來就如同照相機,焦距能夠調虛、調實,這種觀察方式就叫做“視覺式的觀察”,會導致對明暗、光影、虛實、空間、距離更敏感??梢哉f,在西方美術史乃至所有民族的美術史中,我發現都存在這樣兩個系統,即觸覺的方式和視覺的方式。 我猜想,當年沃爾夫林除了“觸覺”也找不到更好的詞了。其實觸覺素描在古典大師那里也有很多不同風格?;居柧毜碾A段應當縝密如丟勒,在更自如的階段也可以如賀爾拜因的素描精準卻有概括力。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的繪畫和尼德蘭以及德國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是從中世紀的宗教繪畫發展起來的,是平面化裝飾性繪畫向立體的空間幻覺式寫實繪畫發展的過度階段,是古典油畫的發端期,這時期的觸覺素描是解讀古典油畫的鑰匙,與威尼斯畫派以后至19世紀的“視覺式觀察”方式相比,表現為“觸覺式的觀察方式,這一方式的素描訓練,是進一步學習古典油畫的基礎與開端。</p> <p class="ql-block">魯美讀書的時候,課堂素描尺幅都比較大。在西藏大學當老師的示范作品一般也是半開的。來到天津以后,鉆研古典素描,畫過近十年的半開作品,便于實現深入刻畫和硬邊勾勒,是典型的“觸摸式觀察”,丟勒的影響十分明顯,意在透徹解決造型基礎的根本問題,進而悟出“丟勒是素描的一道門”。2008年以后,為了把素描裝進頁夾實現檔案化管理,也便于攜帶下鄉游走課堂,十幾年里只畫八開的短期作品,半開成了有紀念意義的老素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工布江达县|
临沭县|
高州市|
阿荣旗|
南岸区|
华阴市|
万全县|
阿拉善盟|
高要市|
逊克县|
磐石市|
林甸县|
东乌|
长岭县|
巴青县|
内丘县|
金川县|
青神县|
石狮市|
满城县|
贞丰县|
合山市|
南昌县|
库车县|
永城市|
彰化县|
龙南县|
运城市|
万山特区|
德化县|
普宁市|
普陀区|
华蓥市|
石渠县|
景东|
盖州市|
济宁市|
平顺县|
泰宁县|
枣庄市|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