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納木措,藏語納木錯,意為天湖、靈湖或神湖,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相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位于拉薩市以北的當雄縣和那曲地區班戈縣之間。納木錯位于西藏自治區中部,湖面海拔高度為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同時也是我國第三大咸水湖。納木錯的面積有192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為768億立方米,是西藏的第二大湖。</p> <p class="ql-block">藏傳佛教達隆嘎舉派創始人達隆塘巴扎西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習密宗要法,并始創羊年環繞納木靈湖之舉。每到羊年的時候,如人此時前往朝拜,轉湖念經一次,勝過平時朝禮轉湖念經十萬次,其福無量。所以每到藏歷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長途跋涉,前往轉湖。這一活動在四月十五達到高潮。</p> <p class="ql-block">這個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著教徒們迢迢千萬里,完成艱辛的旅程,來轉湖朝圣,以尋求靈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遠離現代文明的污染,保持著自然原始生態,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納木錯的北側和西北側是連綿起伏的藏北高原,東南部為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牛羊成群,水草豐美。</p> <p class="ql-block">納木錯人杰地靈,物產豐富。它的湖水清澈見底,湖中盛產細鱗魚和無鱗魚,湖泊周圍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場,有野驢、牦牛等野生動物在此棲居,</p> <p class="ql-block">那根拉,即那根拉山口,海拔達5190米,位于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當雄縣境內,是通往納木錯的必經之地,也是藏民心中的神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是跨過念青唐古拉山脈去納木錯的山間通道,屬于號稱生命禁區的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在這里可以眺望納木錯。這是一個景點,也是一個休息點。山口立了一塊標明海拔高度的石碑山口的瑪尼堆上掛滿了經幡。從山口向北望去,遠遠可以看到碧藍碧藍的納木錯。</p> <p class="ql-block">山口立有一塊標明地址和海拔高度的石碑,到過山口的人一般都會與它合影留念,也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生命中曾經攀越過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那根拉山口也是氣侯分界線,翻過山口空氣明顯濕潤,綠色增多,水草肥嫩。</p> <p class="ql-block">路過藏民茶館,泡一壺奶茶享受一下</p> <p class="ql-block">當下是西藏最好的季節,藏民在草地上搭帳蓬親朋好友相聚。</p> <p class="ql-block">布加雪山,一個藏區最著名的苯教圣山,坐落在丁青西部,是藏東最高的山峰。</p><p class="ql-block">2016年1月12日,中國地理景觀大發現科學考察團隊在西藏昌都市丁青縣、巴青縣、索縣三縣交界的布加雪山,發現五條發育完整的巨型懸冰川,成為世界最密集懸冰川。</p> <p class="ql-block">布加雪山(冰川)位于榮布鎮瓦多嘎村(三村)的玉雄自然村,雪山的東南方向是丁青縣崗行鄉布雄囧山巖石、噶囧山寺;東北方向是雍措寺,西方是巴青縣雅安鎮閣下崗、拉扎寺,西南方向是索縣榮布鎮和西昌鄉和熱登寺,雪山海拔7328米左右,是西藏七大神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布加冰川前面有“玉雄”“江雄”兩個環境優美的山川,在山川后面有兩大湖泊其水質清澈見底,完全符合西藏文化中“圣水”的概念,還有“綠玉湖”被稱為布加冰川之“魂”的優美湖泊,同樣在苯教及佛教中占據了及其重要的地位,特別是苯教教徒把它視為圣湖,每年都要到此朝拜。</p> <p class="ql-block">有著奇特的地形特征,從不同的方位望去,有著不同的形狀,真是"橫看成岒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真實寫照,且這里的一山有四季的獨特風景,即山頂終年積雪,而山下有盛開的鮮花,還有許多苯教特有的神秘傳說。</p> <p class="ql-block">發現五條發育完整的巨型懸冰川。其中最長的一條懸冰川從布加雪山峰頂伸到海拔4200多米的冰磧湖,懸冰川落差高度達2100多米。焫茸冰川從6328米高的布加雪山峰頂傾瀉而下,形成坡面大約70度的懸冰川體。</p> <p class="ql-block">達古寺,西藏本教。“雍仲本教”(簡稱本教)起源于古象雄(現西藏阿里地區)岡底斯神山一帶,是以顯、密、大圓滿的理論為基礎,以皈依三寶為根本,濟世救人,導人向善,有著自己圓滿成佛竅訣的佛陀教育,也是中國西藏最古老的佛法,至今已有一萬八千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雍仲本教” 就是以人為 “本”,將一切有情眾生都作為普度的對象,令世人破迷開悟、斷障除惑、解今生來世之苦、獲得究竟圓滿解脫的大乘佛法。 </p> <p class="ql-block">輝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 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的。由于古象雄文化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范圍。</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孜珠寺位于西藏東部昌都地區丁青縣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贊普倡導,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薩東大師創建并傳承,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住持喇嘛被尊稱為“孜珠活佛”,現任住持為丁真祖普俄色活佛。</p> <p class="ql-block">辛繞佛祖曾預言:當后世無量光佛像、左旋白法螺與具格的賢者在孜珠山匯聚,即是我的身語意三寶具足,孜珠山佛法的火種將大放光芒,照亮世界。</p> <p class="ql-block">苯教有四大神山之說,主要有阿里的崗底斯山、林芝的本日神山,昌都的孜珠山、玉龍的梅里雪山[1]。</p> <p class="ql-block">孜珠意為六座山峰,這里異峰突起,挺拔險峻,怪石嶙峋,禪祠疊疊。這座寺廟已經成為研究藏族古老雍仲苯教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經典記載孜珠寺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孜珠”意為“六座山峰”,六座山峰象征觀音菩薩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眾生,幫助他們從煩惱中走向解脫之路,代表六度萬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以及對眾生的貪婪、愚癡、嗔怒、傲慢、嫉妒、邪見的對治之道。</p> <p class="ql-block">六座山峰上到處是大殿、經堂、僧舍,繁盛時期僧人多達二、三千人。</p> <p class="ql-block">佛祖辛繞彌沃在弘揚佛法時,曾在孜珠山傳法,給予巨大的加持。并且授記,今后孜珠山會對苯教佛法的發展和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會有許多利益眾生的大成就者出現。</p> <p class="ql-block">此后歷代在神山修行者中涌現出了80位大成就者,并留下了他們的珍貴遺跡。如有辛美祖普、東炯大師、占巴南喀大師、才旺仁曾大師、羅丹尼布大師、桑杰林巴大師等,以及他們和蓮花生大師修行的山洞,并在石壁上留下了手印和腳印。</p> <p class="ql-block">孜珠山的圣跡比比皆是,巖壁和洞穴里自顯的佛像、壇城、真言,令人目不暇接,它將如此豐富的本教寶藏集于一山。</p> <p class="ql-block">同時孜珠山也有代表六道輪回的繞山隧道,許多藏民虔誠的不遠千里來此朝拜。</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地處險峻高山,遠離世俗社會,使其一直保持著純凈的修法氛圍。三千年來,無論災荒、法難、戰爭還是動亂,雖然孜珠寺會受到干擾甚至遭到拆毀,但佛法的火種始終能在這里薪傳不滅</p> <p class="ql-block">許多苯教佛法的經典、儀軌只在孜珠寺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繼承,例如每十二年演出一次的盛大神舞——《極樂與地獄》</p> <p class="ql-block">珠寺弘揚顯宗、密宗、大圓滿等圓融無二的佛法,擁有著完整無漏的大圓滿傳承系統。宣揚去惡從善、因果報應、輪回痛苦和涅槃快樂等基本教理,主張廣學博聞與實踐修習并舉,尤其注重修煉大圓滿密法。</p> <p class="ql-block">多部古代經典記載,雍仲本=苯教圣尊敦巴*辛饒米沃為使雍仲苯教常存不滅,親往吐蕃三十三座險峻高山授記加持,孜珠山即是其中一座;佛祖把他的腳印留在孜珠山,至今依然清晰。</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十世紀,第二代藏王穆赤贊普在吐蕃各地修建三十七處本教道場,“如拉九處”的無垢潔凈林就是后來的孜珠寺。</p> <p class="ql-block">第一代孜珠活佛穆邦薩東大師是本教“譯師傳承”八大成就者之一,所遺舍利一直是各代孜珠活佛隨身的圣物。</p> <p class="ql-block">當時的孜珠山是吐藩重要的修法中心,僧眾三千多人。</p> <p class="ql-block">那時共有八十位修行者在孜珠山修行得道,世稱“孜珠八十”。</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由于地處海拔4800米的雪山上,自然條件極為艱苦,僧人是在非常艱苦的情況下修煉本教的佛法。</p> <p class="ql-block">寺廟為他們開辦了內明、辯論、禪定3所學校,僧人在孜珠寺從內明開始修學到禪定,要把本教現有甘珠爾(祖師敦巴辛繞口述的本教知識)187部顯宗、密宗、大圓滿經典學完。</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的苯教禪院可系統地講述苯教經典、傳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本教無上瑜珈等各種修習方法。該寺還存有一種古老的本教神舞。全藏地區,唯有孜珠寺保留和可以重現此舞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十二年一次的神舞法會,是孜珠寺最為隆重的佛門盛事。每逢雞年,數以萬計的朝圣者不辭跋涉之苦,華服盛裝地聚集在這海拔4800米的雪域圣寺,弘宣善法,祈福懺罪,殊情勝景,蔚為壯觀。而最引人入勝的,就是法會期間上演的神舞劇“極樂與地獄”(又名“極樂世界與地獄”)</p> <p class="ql-block">神舞“極樂與地獄”以“閻羅十判”為主軸,展示了善惡因果報應的規律。全劇共十幕,由修行深厚的僧侶們表演。劇情表現了閻羅王對善惡上師、善惡僧人、善惡官員、善惡平民、善惡女性共十人的罪福審判,發人深省地揭示出“極樂與地獄的選擇取決于如何取舍善惡”的道理,提示了人們通過所積累的業力,善入善道、惡入惡道。整場表演會對人起到強烈的加持與震撼,使人們對今生今世進行反省,感悟到人身難得,輪回痛苦,因果真實不虛,祈盼早日解脫。</p> <p class="ql-block">神舞的表演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念經十多天,經過諸多的祈禱、消業、祈福、超度等內容作為鋪墊,直到最后一天才進入跳神舞的表演。有生之年能親眼目睹法會的眾生將會得到無比殊勝的加持與心靈的解脫。</p> <p class="ql-block">神舞是藏傳佛教舉行法會慶典時由僧侶表演的一種宗教儀式舞蹈,跳舞時僧侶們戴著各種面具扮演不同的角色,穿長袍、佩彩帶、既有普渡眾生的意義也帶有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p> <p class="ql-block">晚宿昌都市。</p> <p class="ql-block">從317國道西藏德格縣出藏,過金沙江大橋進入四川甘孜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都县|
洛浦县|
惠水县|
东安县|
抚松县|
开鲁县|
嘉义市|
唐山市|
凭祥市|
独山县|
穆棱市|
西充县|
阜城县|
谷城县|
岳普湖县|
沅江市|
临城县|
松滋市|
武邑县|
宁武县|
化德县|
五寨县|
巴彦县|
湘乡市|
吉隆县|
巍山|
辽阳市|
宝丰县|
自贡市|
尤溪县|
和平县|
比如县|
屏东市|
屏东县|
加查县|
电白县|
马尔康县|
绥德县|
扶风县|
临湘市|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