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日隨獨品旅行社到雞公山7日康養旅居。</p> <p class="ql-block">雞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境內, 古名“雞頭山”、“雞翅山”,因山勢宛如一只展翅引頸啼鳴的雄雞而得名,至清代改名為雞公山沿用至今。主峰海拔811米,為我國南、北天然分界線,也是河南省與湖北省的分界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雞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譽,“佛光、云海、霧凇、雨淞、霞光、異國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八大自然景觀。這里夏季氣候涼爽宜人,被稱為天然“生物寶庫”,是踏青,避暑,療養的好去處。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7, 41);">舊時,雞公山上人跡罕至,近代平漢鐵路通車后,1903年美國傳教士李立生至此探奇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至1936年間,</span><span style="color: rgb(36, 37, 41);">先后有20多個國家的傳教士、商人在山上圈地建別墅。雞公山成為唯一由外國人發現并開發的避暑勝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7, 41);">鼎盛時期山上各種風格別墅洋房500余棟,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別墅建筑群。建國前,蔣介石曾兩次上山,張學良、楊虎城、馮玉祥、吳佩浮亦曾登山避暑。</span></p><p class="ql-block">李立生是信陽傳教第一人,是首位發現雞公山適宜避暑的人,也稱之為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雞公山是新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全國八大景區之一,還</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font-size: 18px;">是我國著名的四大避暑勝地(廬山、北戴河、莫干山)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6, 37, 41);">雞公山景區類似廬山,以休閑度假為主題。山上主景區像普通鄉鎮,有酒店、賓館,另外山上還遺留有部分國家單位及部隊的療養院多為獨棟別墅建筑,不過現在這些療養院基本處于人去樓空的廢置狀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7, 41); font-size: 18px;">雞公山并不是以山色為勝,主要看點是近代別墅建筑群,只不過絕大部分別墅只能外觀,不能進入房間內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6, 37, 41);">在萬綠叢中,秀峰之間,分布著數以百計風格殊異的別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小教堂建于1907年,為當時雞公山基督教活動中心,是信義教及其他宗教做禮拜的場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法國巡捕房</p> <p class="ql-block">郵局</p> <p class="ql-block">洋商消夏避暑的俱樂部一一菠蘿館。</p> <p class="ql-block">瑞典大樓,原為瑞典聯合學校校舍,專收西方商人子女就學,因有華人入讀,又稱瑞華學校。</p> <p class="ql-block">丹麥樓</p> <p class="ql-block">挪威樓</p> <p class="ql-block">北德國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德國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 “美國大樓”最為醒目。</span> 美國大樓原美文學校,建于1914-1916年間,正面為古羅馬敞開式圓拱券,中間筑有哥特式鐘樓,為一座典型的宗教式建筑,建筑面積2288.7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美文學校在雞公山辦校38年,由于戰亂多次遷徙,被稱為“流動的國際學校”,培養傳教士子女千余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如今,雞公山美文學校的教師、牧師和學生的后裔,每年都有人來山上尋根問祖。</span></p> <p class="ql-block">馬歇爾樓<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亦稱俄式樓,1906年漢口俄國商人建造,式樣別致,大門為圓拱,門窗呈弧形,房頂八角小塔。從1910年至1935年的25年間,此樓是雞公山的管理中心。1946年1月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參加國共兩黨在湖北宣化店調停談判,擬定參訪雞公山。當局安排在此樓下榻,遂稱馬歇爾樓。現為“馬歇爾國共調停歷史紀念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9, 59, 59);">因中原局勢緊張,馬歇爾未能成行。這對雞公山來說,肯定是一大歷史遺憾!</span></p> <p class="ql-block">在紀念館發現了江青與馬歇爾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散落在山間的別墅,隱匿于蒼翠綠意中,宛如進入童話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洋人將雞公山劃分為“教會區”和“洋商區”,只允許外國傳教士和洋商巨賈居住。然而,他們又離不開當地百姓,他們劃定兩處地勢較為低下的區域給這些服務于他們的當地百姓來居住,這就是如今的“南街”“北街”村。</span></p> <p class="ql-block">南街有許多商鋪、餐館,供游人購買生活品和就餐。</p> <p class="ql-block">北街少了商業氛圍,更多是當地居民生活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6, 37, 41);">國外的傳教士和洋商在雞公山建造別墅,引來了國內的大軍閥及許多富商豪紳也在山上建造各式別墅。</span></p> <p class="ql-block">當時雞公山沒有一座中國人的別墅。這樣的情況一直到1921年,因為一個人才發生了改變,這個人的名字叫靳云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43, 43, 43);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49);">吳佩孚第14師師長靳云鶚想在教會區和商會區建房,找洋人協商遭拒絕。1921年,他憑借權勢在山上強行開工,在教會區和商會區中間的一塊未被侵占的土地上建一棟最豪華、能壓倒山上各國建筑的別墅。為了這口氣,從設計師到工人,靳云鶚一個洋人沒請;他還把三年的稅收及第14師的全部軍餉都用在了建造開銷上。1925年別墅整體竣工,靳云鶚以自己的號“頤恕”的第一個字把它命名為“頤廬”,而當地人更愿意把它叫做“志氣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頤廬借鑒了西方建筑文化的精華,是四層中西合璧式建筑結構,整樓用花崗巖構筑,長、寬、高相等,體現出中國傳統的“方正端莊”的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49); font-size: 18px; color: rgb(43, 43, 43);">頤廬建成后,靳云鶚并沒在這里住多久。1926年北伐,靳云鶚敗北后便很少來雞公山避暑。建國后,這里曾被用作療養院,直到1983年,頤廬經修繕后作為雞公山上最頂級的賓館對外開放(現正在修繕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東北淪陷后,張學良曾在此開辦東北中學分校,接收不愿當亡國奴而流亡關內的青年學子。</span></p> <p class="ql-block">頤廬旁邊有一座小頤廬也是靳云鶚所造,被稱為小志氣樓。</p> <p class="ql-block">北洋政府時期的官員、軍閥肖耀南、喻懷遠、張厚生、杜節義、周際泰等人計劃在雞公山獅子嶺到北港一線建48組別墅,由于北伐開始,工程停歇。</p><p class="ql-block">但仍然保留了一批別墅,現這一別墅群組稱為避暑山莊。</p> <p class="ql-block">蕭家大樓</p> <p class="ql-block">環翠樓</p> <p class="ql-block">臥虎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再看看近代史上的中國名人在雞公山留下的印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花旗樓”原為英匯豐銀行老板潘爾恩于1918年前所建,后轉讓花旗銀行武漢分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43, 43, 43);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49);">1938年,蔣介石在花旗樓主持“中原會議”,部署武漢外圍對日作戰。武漢會戰從1938年6月開始,中日軍隊在安徽、河南、湖北、浙江四省展開,中國方面投入一百多萬軍隊,日本方面投入軍隊近30萬,這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期間最大規模的會戰,會戰以10月下旬日軍攻占武漢三鎮、中國軍隊主動撤離結束。關于日軍戰損,日方公布的數據是損失3萬多人,中國方面公布的數據是25萬多人。無論如何,日方在本次會戰中的損失是巨大的,對于日本當時并不富裕的戰時資源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武漢會戰也讓日本曾經秉持的迅速滅亡中國的戰略被放棄,抗日戰爭由此進入相持階段,而花旗樓則是這場戰爭的重要見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中正防空洞建于1937年秋,是借助于花旗樓而建。當時為蔣介石1938年來雞公山避暑所造,洞分兩層,外層有走廊、天窗、前后門,內層有會議室、書房、衛生間,總洞長63.3米,后有暗道,直通花旗樓。</span></p> <p class="ql-block">美齡舞廳為華昌洋行的舊址,因蔣介石、宋美齡來山在此跳過舞而得名。</p><p class="ql-block">1937年到1938年,蔣介石、宋美齡在雞公山期間,宋美齡主要是繼續做她認為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建設中國空軍;二是教育和動員婦女投身抗戰工作;三是利用她在海外的影響,向世界尤其是向美國的輿論宣傳中國的抗日戰爭,<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49); font-size: 18px; color: rgb(43, 43, 43);">這間別墅作為中國與西方國家聯絡的一個據點,接待過陳納德、史迪威這些政要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49); font-size: 18px; color: rgb(43, 43, 43);">1938年5月19日,中國空軍曾飛臨日本本土投擲傳單進行反戰宣傳,日本國民的心理深受打擊,這是二戰期間日本本土第一次遭遇外機進襲。任務完成后,空軍14隊隊長徐煥生和副隊長佟彥博被宋美齡接上雞公山,就在美齡舞廳接受了蔣介石的召見。</span></p> <p class="ql-block">現成為宋美齡生平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38年初,當局曾在雞公山建立后方醫院,期間許多傷兵不治而亡并就地掩埋。信陽淪陷后,又有許多抗日將士戰死于雞公山下。1947年雞公山管理局建成紀念碑,以紀念抗戰爆發于1937年7月7日。</span></p> <p class="ql-block"> 韓復榘河北省霸州市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北伐戰爭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人稱其為“飛將軍”。中原大戰前脫離馮玉祥投靠蔣介石,在山東擊敗晉軍,為蔣介石鞏固前沿戰線。主魯后,韓復榘誓要"變魯為齊",他澄清吏治、禁煙、剿匪,并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范新鄉村,號召山東農村大力學習模范鄉村,以提倡經濟保障。1937年,韓復榘拒絕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劃。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爆發,韓復榘親自在第一線指揮,經歷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期間,與蔣介石多次發生矛盾,后因不聽國民政府命令,擅自撤離山東戰場被蔣介石在開封誘捕并治罪,審判后被戴笠特務暗殺,終年47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韓復榘死于1938年1月24日,靈柩被安葬于雞公山墓地。墓前立一石碑,上刻"韓復榘之墓"。1954年韓復榘的靈柩經人民政府批準,由其子女遷往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安葬。雞公山現存韓復榘衣冠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因外形和結構相同的姊妹樓。分南、北二樓。北樓系袁世凱侄孫袁家驥于1918前所建,眾稱袁家大樓。南崗為南陽鎮守使吳慶桐按北樓圖樣仿建,增建配樓,眾稱吳家大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現正修繕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33年,東北大學農學院;1938年初,河南大學文理學院,曾流亡至此續辦。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雞公山除瀏覽萬國建筑之外,還有著名的風光。</span></p> <p class="ql-block">報曉峰</p> <p class="ql-block">寶劍山口</p> <p class="ql-block">星湖</p> <p class="ql-block">月湖</p> <p class="ql-block">茶園</p> <p class="ql-block">活佛寺</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32年,英國富商潘爾思的西餐廚師湖北漢陽人尹壽賴所建,寺內因供奉濟公活佛,故稱活佛寺。相傳濟公云游到此,看到雞公山風光秀麗,不忍離開,在此坐化。是全國唯一一處供奉濟公活佛的寺廟。2000年始,釋心如大師重修該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29年,蘇成章(<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末秀才,同盟會員,參加武昌起義,1913年被國民政府授予“首義甲等功勛”)</span>宦途失意,來雞公山創建“靈道學社”,講易誦經建寺院,稱靈化寺。他認為“心誠則靈”,當時寺院僅供奉一篆體“靈”字,香火旺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下的依云森林溫泉</p> <p class="ql-block">7天的旅居生活很快就結束了。</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進入一個天然氧吧,觀賞一山的石頭藝術,了解一段民國史,你就上雞公山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原市|
龙岩市|
伽师县|
富源县|
合阳县|
昌宁县|
革吉县|
英山县|
兴仁县|
江孜县|
四川省|
阿克|
紫云|
望都县|
大英县|
广灵县|
县级市|
合江县|
五峰|
长丰县|
渝北区|
巫溪县|
惠水县|
丹江口市|
巴里|
汝阳县|
昌宁县|
襄城县|
岚皋县|
越西县|
集贤县|
兴山县|
灌南县|
元阳县|
嘉黎县|
交城县|
长武县|
巴青县|
绥阳县|
曲阜市|
五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