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紅印講述黨的歷史之—新民主主義時期

琴瑟和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以印章的形式,用篆刻的藝術展現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所有過的光輝足跡……</span></p> <p class="ql-block"><b>新文化運動</b></p><p class="ql-block">1915年9月,<b>陳獨秀</b>在上海創辦《青年</p><p class="ql-block">雜志》,后改名<b>《新青年》</b>,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這是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發動的一場新的啟蒙運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余毅</b></p> <p class="ql-block"><b>五四運動</b></p><p class="ql-block">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5月4日,北京大學、高等師范學校等13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撓到天安門前集會演講,……由此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許森林</b></p> <p class="ql-block"><b>共產黨宣言</b></p><p class="ql-block">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p><p class="ql-block">的《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第一次出版。1920年2月,<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陳望道</b>為翻譯《共產黨宣言》,秘密回到浙江義烏自己家中。經過他潛心翻譯,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史上的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作者:<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復旦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集體創作</b></p> <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復旦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b>集體創作</b></p> <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復旦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b>集體創作</b></p> <p class="ql-block"><b>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b></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b>上海法租界</b>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召開。于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b>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b>上舉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鄭康淳</b></p> <p class="ql-block"><b>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b></p><p class="ql-block">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員。大會共進行了8天,舉行了三次全體會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劉曉璟</b></p> <p class="ql-block"><b>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b></p><p class="ql-block">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東廣州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國共合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劉茹屏</b></p> <p class="ql-block"><b>民主集中制</b></p><p class="ql-block">1927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第一次明確規定“黨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這是在黨的根本法規上第一次出現民主集中制的提法。</p><p class="ql-block">篆刻者:<b style="font-size: 18px;">古菲</b></p> <p class="ql-block"><b>南昌起義</b></p><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舉行南昌起義。經過激烈戰斗,起義各部于1927年8月2日到達南昌集中。南昌起義宣告成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魏凡</b></p> <p class="ql-block"><b>八七會議</b></p><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秘</p><p class="ql-block">密召開了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方針。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b>“槍桿子里出政權</b>”的著名思想,給黨指明了新的道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高云</b></p> <p class="ql-block"><b>秋收起義</b></p><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9日,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p><p class="ql-block">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艱苦轉戰一個多月,行程四千多里,終于將紅旗插上了井岡山,從此開始了<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b>的創建工作。由此開始了“把革命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轉移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劉博然</b></p> <p class="ql-block"><b>三灣改編</b></p><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b>江西永新縣三灣村</b>,對部隊進</p><p class="ql-block">行改編。將起義的部隊由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人數近千人;在部隊中建立了黨的各級組織,連以上各級設黨代表,全軍由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成立士兵委員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者: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集體創作</b></p> <p class="ql-block"><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b></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后</p><p class="ql-block">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至1928年2月底,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1928年4月、12月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剩余部隊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主力先后到達井岡山,這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于進江</b></p> <p class="ql-block"><b>朱毛紅軍</b></p><p class="ql-block">井岡山斗爭時期的“朱毛紅軍”,是以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的稱謂,由毛澤東率領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軍和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軍保留下來的部隊會合組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宋協兵</b></p> <p class="ql-block"><b>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b></p><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10月毛澤東為秋收起義部隊官兵規定了三項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1928年1月提出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4月初向全體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將“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改為“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1929年1月,“六項注意”中又增加了兩項:洗澡要避女人,不搜俘虜的腰包,形成了最初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蘇杭</b></p> <p class="ql-block"><b>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b></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至7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42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李小光</b></p> <p class="ql-block"><b>古田會議</b></p><p class="ql-block">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古田召開。會議通過了由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簡稱《古田會議決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周子翔</b></p> <p class="ql-block"><b>百色起義</b></p><p class="ql-block">1929年10月、11月,鄧小平、陳豪人、張云逸率領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攜帶南寧軍械庫的槍炮彈藥等軍用物資到廣西百色,籌劃實施武裝起義。</p><p class="ql-block">篆刻者:<b style="font-size: 18px;">張偉然</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黃燕婷</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史楨英</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管云濤</p> <p class="ql-block"><b>湘江之戰</b></p><p class="ql-block">湘江之戰是指中央紅軍在土地革命時期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的戰役。苦戰五晝夜,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后,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余人銳減為3萬余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王梓揚</b></p> <p class="ql-block"><b>遵義會議</b></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貴州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是黨<b>第一次</b>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潘寅營</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 夏冰</p> <p class="ql-block"><b>長征勝利</b></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長征。1935年10月19日,陜甘支隊到達陜北吳起鎮。至此,中央紅軍主力行程二萬五千里、縱橫11個省的長征勝利結束。此后到<b>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張慈安</b></p> <p class="ql-block"><b>瓦窯堡會議</b></p><p class="ql-block">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西安定縣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瓦窯堡會議,他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會議著重討論全國政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軍事戰略,確立了建立<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的新策略,相應地調整了各項具體政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吳義達</b></p> <p class="ql-block"><b>洛川會議</b></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城郊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洛川會議)。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毛澤東起草的宣傳鼓動提綱《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劉爽</b></p> <p class="ql-block"><b>平型關大捷</b></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在平型關伏擊日軍,首戰告捷,一舉殲滅日軍1000余人,擊毀日軍汽車100余輛,繳獲一批輜重和武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朱志國</b></p> <p class="ql-block"><b>論持久戰</b></p><p class="ql-block">《論持久戰》是毛澤東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演講稿,是關于中國抗日戰爭方針的軍事政治著作,于1938年7月首次出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何哲旂</b></p> <p class="ql-block"><b>偉大的工程</b></p><p class="ql-block">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把黨的建設形象地稱為 “偉大的工程”,并把“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偉大工程的總目標、總任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李姣</b></p> <p class="ql-block"><b>百團大戰</b></p><p class="ql-block">從1940年8月20日起,八路軍在華北的正太鐵路沿線同時向日軍發起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共出動105個團20余萬人,史稱“百團大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景禹芃</b></p> <p class="ql-block"><b>延安大生產運動</b></p><p class="ql-block">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軍的瘋狂進攻和“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使抗日根據地的財政經濟發生了極為嚴重的困難。1942年底,黨中央提出了“<b>發展經濟,保障供給</b>”的總方針,號召根據地軍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開展大生產運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王立強</b></p> <p class="ql-block"><b>延安整風運動</b></p><p class="ql-block">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毛澤東先后作題為《<b>改造我們的學習</b>》、《<b>整頓黨的作風</b>》和《<b>反對黨八股</b>》的報告,至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至此,延安整風運動勝利結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李曉楓</b></p> <p class="ql-block"><b>理論聯系實際</b></p><p class="ql-block">1942年,中共中央指出,必須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的學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從《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提出的整頓黨的作風,強調要理論聯系實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李明</b></p> <p class="ql-block"><b>延安文藝座談會</b></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文藝座談會,這是延安整風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在座談會上發表講話,他強調“<b>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b>”。其宗旨是解決中國無產階級文藝發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范華威</b></p> <p class="ql-block"><b>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b></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p><p class="ql-block">國代表大會在<b>延安楊家嶺</b>中央大禮堂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國121萬名黨員。這次大會負有總結以往革命經驗、迎接抗日戰爭勝利和引導中國走向光明前途的任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劉珽</b></p> <p class="ql-block"><b>毛澤東思想</b></p><p class="ql-block">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黨的七大的歷史性貢獻,是近代中國歷史和人民革命斗爭發展的必然選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賀維豪</b></p> <p class="ql-block"><b>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b></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3日,中國人民經過14年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p><p class="ql-block">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直爽</b></p> <p class="ql-block"><b>重慶談判</b></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政府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史稱“重慶談判”。國共雙方正式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殷玉剛</b></p> <p class="ql-block"><b>中國土地法大綱</b></p><p class="ql-block">1947年9月,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b>耕者有其田</b>的土地制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柴靜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三大戰役</b></p><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b>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b>三個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前后歷時4個月19天,加上期間的其他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230余萬人,這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施鋒</b></p> <p class="ql-block"><b>兩個務必</b></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提出了兩個“務必”,即“<b>務必</b>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b>務必</b>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錢玉山</b></p> <p class="ql-block"><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b></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會議作出以下決議:新中</p><p class="ql-block">國的名稱為<b>中華人民共和國</b>;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平,即日起改名為<b>北京;</b>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確定前,以《<b>義勇軍進行曲</b>》為代國歌;國旗定為<b>五星紅旗</b>;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b>公元紀年</b>;10月1日為<b>國慶節</b>。會議還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前建立<b>人民英雄紀念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者:北京華流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奧運印社</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集體創作</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川县| 金秀| 宾川县| 长岭县| 无极县| 门头沟区| 商水县| 沁水县| 绥德县| 河南省| 盐津县| 马公市| 兴城市| 潜山县| 湄潭县| 拉孜县| 湖南省| 尖扎县| 察哈| 长顺县| 澄江县| 称多县| 湘阴县| 应城市| 台前县| 九江县| 海门市| 淮北市| 乌拉特前旗| 巴林左旗| 深州市| 通榆县| 淳化县| 蒙山县| 即墨市| 慈溪市| 曲阳县| 札达县| 封开县| 濉溪县|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