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聳立在徽州大地上群雕(史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走在徽州大地,就像走進了沒有圍墻的徽州文化博物館。走進徽州首先映入您眼簾的是徽州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并稱為“徽州古建三絕”?;罩莨琶窬印⒐澎籼谩⒐排品皇腔瘴幕闹匾d體。這里我們講的是其中最具特色和傳奇色彩的古牌坊,猶如凝固在徽州大地上的史書。承載了徽州歷史文化和徽商發展的歷史。牌坊體現著社會歷史文化的價值。遍布徽州大地的牌坊是徽州文化的縮影,是徽州文化的一種物化群雕聳立在徽州大地。從古牌坊建筑上看,有磚的、木的,更多的還是石質的。牌坊類別雖多但其內涵也不同,有為科第金榜而建的功名坊,有為仕途得意而建的恩榮坊,有為表彰尚義、孝友、百歲、貞節而建的善行坊。</p> <p class="ql-block">從建筑風格上看,有沖天柱式,也有門樓式,徽州牌坊種類多式樣繁。用等級劃分下,依次為御賜、恩榮、圣旨、敕建四種。這些風格各式的牌坊,不僅造型雄偉,構造精巧,而且雕刻華麗,甚稱傳統徽派藝術之精華,中華藝術之國寶。</p> <p class="ql-block">有著"東方凱旋門"之稱的許國石坊,俗稱“八角牌樓”就座落在徽州府衙邊上。徽州古城中心。是徽州牌坊的標志性建筑,徽州文化的載體和縮影。</p> <p class="ql-block">徽州牌坊中有“東方凱旋門”之稱的許國石坊也稱八腳牌樓——“大學士坊”,也有“龍興獨對坊”,則是明正德年間朝廷為槐塘儒生、紫陽書院山長唐仲實所立,并將唐仲實與朱元璋對話的文字鐫刻在牌坊橫枋上方的龍鳳牌上,至于遍及歙縣各地的科舉功名牌坊,如曹氏“四世一品坊”、“吳氏世科坊”和“江氏世科坊”等所謂科第功名牌坊的大量興建,正是古徽州文化教育發達的真實寫照。它實際也是一座座“科舉功名紀念碑”,象征著在官本位的傳統社會中讀書入仕的崇高地位和科舉成功為家族帶來的無上榮譽。更有“規模最大的牌坊”――棠樾牌坊群;有“最早的牌坊”――“貞白里坊”;有“最小的牌坊”――“雙孝節坊”;有“最后一座牌坊”――孝貞節烈坊。立牌坊是為了頌美獎善,曉諭后人。牌坊,并非徽州特色,只是徽州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現在保存尚好;加之徽州明清較為富裕,十分重視社會道德規范的教育,“十戶之村,不廢誦讀”,“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師有學”。大立牌坊自然是“光宗耀祖”“曉諭后人”的自然之舉。</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歙縣鄭村鎮棠樾村,為明清時期古徽州建筑藝術的代表作。棠樾的七連座牌坊群,不僅體現了徽文化程朱理學“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內涵極為豐富的“以人為本”的人文歷史,同時亦是徽商縱橫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見證。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大大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里,袞繡江南第一鄉”。 </p> <p class="ql-block">縱觀整個徽州文化,客觀來看牌坊在其間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不單單是統治者為了禁錮思想鞏固地位,更是對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每座牌坊好似一枚枚勛章,它既是對徽州人的督促又是最高獎賞。每座都有著道德宣教的功能,以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形式,將儒家的忠孝、貞節、慈愛等觀念傳遞下去。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擁有一個動人或者辛酸的故事。這些故事中所隱藏的深刻內涵,豈止是反映了徽州文化,它折射出了中國社會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牌坊是徽州文化的縮影,是徽州文化的一種物化象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若羌县|
彭山县|
哈巴河县|
华坪县|
盐源县|
仲巴县|
驻马店市|
望江县|
绩溪县|
吴忠市|
亚东县|
营口市|
贵南县|
南平市|
哈密市|
邵阳县|
镇远县|
梅河口市|
琼中|
鄢陵县|
外汇|
洞头县|
六枝特区|
定州市|
通辽市|
石首市|
乐至县|
石柱|
博野县|
阜城县|
义马市|
嵩明县|
大埔县|
宜宾县|
宝丰县|
门源|
桐庐县|
合山市|
云和县|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