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游覽石佛純屬偶然,本意是去羊山石城。根據導航總也找不到上山的路。幾經打探才有了明確的方位。找到車位停下后,發現石佛就在旁邊。然而景區鐵門緊閉,還以為被廢棄了。小心翼翼地跨進園內,石徑的一邊是片桂花林,再往前另一邊是片水域,水中荷花含苞待放,岸邊垂柳倒影,不禁有了驚喜。</p> <p>沿湖而行,越走越驚奇,山光水色十分搶眼。</p> <p>水中沖天而立的巖柱。</p> <p>青山掩映、緣水懷繞的古寺。(此照片于網上下載)</p> <p>走過小石橋,內藏一小廣場,石佛寺座西朝東以峭壁為屏,南北向依次分布有廟、寺和庵。古剎庵、寺、觀合一,頭殿為天王殿,與二殿大雄寶殿之間有一放生池,池上蓮花橋。 </p> <p>第三殿座落城皇峰,要拾級而上。巖壁上滿是明清墨客的石刻。</p> <p>城隍殿內通體石壁,莊嚴而肅穆。殿西石門內就是靈鷲峰。</p> <p>靈鷲峰在隋代己鑿空成佛窟,整石雕鑿的佛祖端坐在蓮花座上,佛高6.8m。</p> <p>這“佛在石中、石在水中、水在山中”的天下勝景,怎不讓人迷戀。</p> <p>石佛向西不遠即石城,這是早年建造會嵇城的采石場,上山有一段石階,其余全是嶇崎、嵯峨的山徑。</p> <p>羊山是紹興四大古采石場之一,石質堅硬耐蝕,質地細密有韌性,是作城墻、水閘和橋的好材料。</p> <p>石城是齊賢鎮打造的百佛山,凡出露地表的巖體,都雕琢成神像。</p> <p>從山下至山中88尊佛像皆為大悲咒中觀世音菩薩化身。</p> <p>其實石城、石佛和羊山公園都屬羊山景區,只是石佛在東、石城在西地分兩處,都在柯橋齊賢鎮。</p> <p>齊賢古有下方寺,舊稱下方橋。因有王義之蘭亭盛會群賢畢集之說,后有陸游在此結社會友,故稱齊賢。現是中國最美宜居宜業宜游街道。</p> <p>柯橋之名源于越地草亭,歷史悠久,如今是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紹興的排頭兵,遐邇聞名的水鄉、橋鄉、石鄉、酒鄉、書法之鄉、戲曲之鄉和名士之鄉。豐富的特色旅游資源,可謂古而不衰,</p> <p>東湖,古代工匠以其智慧與前瞻,將箬簣山搬一半留一半,使后人多了片人間佳境。</p> <p>東湖石是一種火山碎屑巖,經日月的打磨會變堅、變青,主要用于水閘、堰壩、城墻等。</p> <p>八尺輕舟、三扇低篷的烏蓬船,給東湖帶來生氣和動感。</p> <p>游東湖最開心的是坐烏蓬船,看船夫用腳劃船,覽如斧劈般的巖壁,然后進入陶公洞、仙桃洞,享受奇洞深淵的情趣。遺憾的是因洞內有落石,不能如愿探洞。</p> <p>原想去鑒湖的,導航卻把我們帶到梅峰這個地方。回來后才知道,這座小山叫梅里尖,山腳即是鑒湖南岸。七賢橋是古時東去紹興、西來柯橋的咽喉。橋因東晉七賢曾在此居住游歷而名。</p> <p>安昌古鎮,紹興師爺的梓里。安昌走出師爺萬余,他們修身于佐治,謀生于濟民,活躍于明清官場400年,成為歷史上一特殊群體。</p> <p>這種帶頂棚的長廊,當地人叫翻軒騎樓。南岸民居,北岸商肆,市井與煙火交融一體。 兜師爺館、穗康錢莊、民俗風情館、城隍殿,了解越地人文風情,兜箍桶店、竹器攤、鐵匠鋪,領略鄉土市井風貌。</p> <p>青石小弄,石街、石墻。當地建筑喜好用羊山石作墻裙,俗稱石銷墻。</p> <p>三里長街十七座石橋,橋上見橋,座座有個性,各具風姿。石拱橋或似弓狀,或如半月,或配風格各異的木廊;粱橋有多梁,也有無任何修飾的單梁,滿身的滄桑卻依然剛勁。</p> <p>有水必有烏蓬船,這就是紹興。</p> <p>魯迅故居位于東昌坊口,周家老臺門是魯迅的祖居,也是現存完整的清代建筑群,魯迅出生在新臺門。</p> <p>魯迅故居為臺門形式布局,前后六進。這是第一進臺門斗。</p> <p>打卡魯迅中路,沐浴水鄉風情、感受清末民初的人文風俗。</p> <p>紹興,石之鄉。自范蠡建城2500年以來,石頭始終是建筑的主角。</p> <p>紹興山美、水美、石奇,人文情懷濃郁,使人至之則喜,游之則忘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化县|
抚远县|
龙陵县|
江山市|
遵义市|
德安县|
六枝特区|
安吉县|
富顺县|
雅安市|
古蔺县|
宜章县|
丘北县|
尼勒克县|
元朗区|
高清|
青铜峡市|
武强县|
环江|
仁布县|
翁源县|
泰宁县|
陵川县|
南木林县|
南阳市|
乡宁县|
达拉特旗|
六枝特区|
依安县|
吉木萨尔县|
宜阳县|
双城市|
阿图什市|
清苑县|
内江市|
开化县|
定安县|
农安县|
兴仁县|
鸡泽县|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