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紀念日。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萬榮縣六一幼兒園、萬榮縣博物館、萬榮縣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隊、萬榮縣南坡、東坡、北坡村黨支部、村委會,聯合在南坡、東坡村,舉行了“慶七一傳承黨的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暨董警吾烈士故居、創辦民族革命高小遺址揭牌儀式”。</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動由萬榮縣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隊組織。從今年4月份開始,受縣文旅局、縣博物館委托,縣文保志愿者擔負起了尋找全縣革命文物的重任。廣大志愿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跑遍了全縣14個鄉鎮156個村莊,尋找了40余件革命文物,利用“錫堂鄉村文化播報”發抖音26條,點擊量達266000余人次,有力的配合了全縣慶黨建學黨史講好革命故事活動的開展。萬榮縣革命文物展于2021年6月28日在縣博物館正式開展,縣文保志愿者服務隊受到縣文旅局的表彰。</p><p class="ql-block"> 董警吾烈士是萬榮縣革命先烈繞不過的一座豐碑,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一位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革命先烈。我們在尋找革命先烈活動中,重點挖掘了他的先進事跡,尋找了他當年在東坡李家窯創辦民族革命高小遺址和位于南坡村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由于年代久遠,兩個遺址損毀程度嚴重,垃圾雜草叢生。為了盡快整治恢復原貌,在縣文保志愿者服務隊配合下,南坡村黨支部村委會、萬榮縣六一幼兒園、萬榮縣博物館共同努力,出資出力,拉運垃圾,清理雜草,短時間內恢復了原貌。</p><p class="ql-block"> 萬榮縣六一幼兒園學前教育集團黨支部十分重視黨員黨史教育。園長解娜瑩帶隊于5月份組織全體黨員到李家窯實際參觀了遺址,提出了將革命遺址打造成六一幼兒園學前教育集團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的設想。萬榮縣博物館根據上級有關文件也提出了把博物館辦到鄉村,引導和教育廣大青少年熱愛黨,聽黨話,跟黨走。</p><p class="ql-block"> 七月一日,陰雨淋瀝,蒼天垂淚,共悼先烈。以上單位黨員干部、董警吾后代共計300余人參加。故居遺址揭牌后,六一幼兒園和博物館將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牌子也掛上了。東坡村董警吾學生萬榮縣離休干部董迪生將自己的農家書屋捐贈給了民族革命高小遺址。六一幼兒園看望了廉志剛和董迪生兩位老黨員老干部。</p><p class="ql-block"> 萬榮縣攝影家協會、萬榮縣北坡創前軍鼓隊、梁家莊和康特爾鑼鼓隊分別參加了公益活動拍照演出。以下圖片由志愿者田敏、董濤、牛英杰拍攝,特別感謝。</p><p class="ql-block"> 參加完活動后,萬榮縣六一幼兒園召開了座談會,組織黨員教師到萬泉村脫貧戶賈哲貴梨園掛了愛心牌,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振興鄉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她們還在幼兒園召開了先進人物表影大會。一個學黨史學英烈,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高潮正在掀起。</p> <p class="ql-block"> 萬榮縣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隊隊長李錫堂主持活動。</p> <p class="ql-block"> 萬榮縣南坡村黨支部村委會領導致歡迎詞。</p> <p class="ql-block"> 萬榮縣博物館館長趙阿寧講話。</p> <p class="ql-block"> 董警吾烈士子女后代代表講話。</p> <p class="ql-block"> 俯首黎民 血沃汾南</p><p class="ql-block"> 董警吾于1913年出生在堡子村一個農民家庭。名書紳,字警吾,筆名魯奮。“字”是參加革命后起的,以后即成為他的名字,意在時時提醒自己,少走彎路。他還有一個胞弟叫董竹評,小他13歲,后來曾任垣曲縣委書記、省棉科所書記、運城地區農校校長等職。董警吾高小畢業后輟學,參加革命,他以教學為職業作掩護,接觸先進文化。1932年到李家窯小學任教,邊教邊學,教學相長,他的教學成績在縣上統考中名列前茅,也因此成了甲等教師,受聘到七莊村明倫小學當校長。在這里,他結識了中共黨員杜任之,杜為他提供先進書籍《國家與革命》、《反杜林論》。《費爾巴哈論》,他與進步教師暢學倫、曹聲宣成立研究小組,探討哲學與國內外問題。從而認識到孔孟哲學不是治世法寶,只有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才是改造社會的有效辦法。他不光學識淵博,而且有辯才,人們道他綽號“鐵嘴”。1938年,日寇侵占了萬泉縣,董嘉謨和董警吾在黃家莊創辦鼎新學校,在解玉田同志的幫助下,由董嘉謨和杜思忠同志介紹,同年3月5日,董警吾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政治上成了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1939年,董警吾和黃維弟在李家窯辦了一所民族革命高小,前后辦了兩期,共招收學員90多名。他們向學生傳授革命思想,教唱革命歌曲,使學生明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他親自編寫《辯論法》、《近代史》、《抗日一定能勝利》等教材,后來還成為犧盟會訓練班教材,人們稱他為“社會科學家”。1940年,董警吾的老朋友吳哲之擔任閆系政府稷山縣縣長。任命董警吾為稷山縣督學和劉和第四高小校長。我黨指示董警吾利用與吳哲之的特殊關系,將一批同學安排到國民政府內部為我黨辦事,并打入閆錫山萬泉縣精建會。1941年,董警吾接受汾南中心縣委書記張鐵民的指示,打入猗氏縣政府,任教育科長,由于工作成績突出,董警吾被提拔為猗氏縣政府事務秘書,1942年12月當上猗氏縣政府代縣長,次年5月被正式任命為猗氏縣長。他著手建立猗氏縣警察局,名義上屬縣政府管轄,實為共產黨控制,局長兼大隊長由秦尚武擔任,特務大隊長由黃云山擔任,警察部隊發展到200多人,活躍在孤山、稷王山一帶,打擊日偽漢奸,保護和營救革命干部。1944年5月,經我黨批準,董警吾任太岳五分區汾南人民抗日支隊政治部主任(未設支隊長和政委),活動于夏縣平川一帶,擊斃敵40多人。1946年7月,因敵人告密,董警吾和王斌等人在劉和、西村執行任務時被閆錫山72師216團逮捕,押送運城。在閆頑十五專暑專員謝克儉的指示下,警察局長劉化青對他采取軟硬兼施,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英雄氣節。經請示,閆錫山不允許殺政治犯。謝克儉眼看陰謀不能得逞,遂于10月1日在運城烘爐臺前召開“肅奸”大會,采取先斬后奏,唆使打手裝扮成平民,將董警吾亂棍打死,時年33歲。烈士的血沒有白流,過了幾個月,則迎來晉南解放。董警吾烈士犧牲43年后,他胞弟董竹評應有關方面要求,寫了《懷念胞兄董警吾烈士》的長篇報告,有1萬多字。因董竹評在哥哥的直接教導下學習十年之久,并參加了部分革命活動,有真切觀感,所以,這份“報告”是目前最詳實、最有說服力的一份材料。解放同志寫的《萬榮史話》,也對董警吾事跡進行了較詳盡的報道。加之其他方面的輔助材料,可了解董警吾短暫而光輝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把“民高”辦成社會大學</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九年二月,董警吾接受黨的新任務,帶著組織上發的校長任命書,同他在黃家莊的學生、共產黨員黃維弟,來到稷王山西麓的李家窯創辦民族革命高級小學,簡稱“民高”,為黨培養干部。共招收九十余名學生,因陋就簡,在兩孔土窯洞里講起課來。他一面教語文、算術、《辯證法讀本》,一面動手編寫《中國近代史》課本,給學生講授。他把教學和抗日斗爭緊密結合起來,經常組織學生到山坡僻壤一帶,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并在縣委支持下,積極協助董誠齋組織“東青團”(《東坡青年救國劇團》的簡稱),唱救亡歌曲和編寫“掃汪”“槍斃韓復渠”等現代戲,使學生經受了革命鍛煉。經過辦教育,這批學生中,1942年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有37人。原國家石油化工部副部長秦文彩、原空軍殲擊處處長董佐晉同志都是其中的學生</p> <p class="ql-block"> 東坡村黨支部書記曹成剛講話。</p> <p class="ql-block"> 萬榮縣六一幼兒園副院長柴園長講話。</p> <p class="ql-block"> 董警吾學生萬榮縣離休干部董迪生講述當年故事。</p> <p class="ql-block"> 退休干部紅色教育宣傳員廉志剛講解李家窯民族高小故事。</p> <p class="ql-block"> 活動結束后,下午六一幼兒園教師到萬泉村賈哲貴梨園認領梨樹。</p> <p class="ql-block"> 六一幼兒園第二天舉行先進人物頒獎儀式。</p> <p class="ql-block"> 《運城日報》2021年7月6日5版報道。</p> <p class="ql-block"><b> 董警吾烈士故居揭牌</b></p><p class="ql-block"> 2021-07-06 09:50:56</p><p class="ql-block"> 運城日報訊(記者 董戰軒)7月1日,董警吾烈士故居揭牌儀式在萬榮縣漢薛鎮南坡村堡子自然村舉行。董警吾創辦民族革命高小遺址、萬榮縣博物館青少年紅色教育實踐基地、萬榮縣六一幼兒園學前教育集團紅色教育實踐基地也于同日揭牌。</p><p class="ql-block"> 萬榮縣博物館,萬榮縣六一幼兒園,萬榮縣南坡、東坡、北坡村黨支部、村委會,萬榮縣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隊相關負責人,董警吾烈士親屬及社會各界人士等200余人參加活動。</p><p class="ql-block"> 董警吾(1913—1946),萬榮縣漢薛鎮南坡村人,自幼聰穎好學,思想進步,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董警吾受中共黨組織委派先后打入萬泉(現屬萬榮)、猗氏(現屬臨猗)、稷山等縣擔任重要職務,為黨作了大量宣傳和組織工作。1946年9月,因叛徒告密,董警吾在稷山縣西村鄉南仁村(現西村鄉屬萬榮縣)執行任務時被閻軍逮捕,于1946年10月1日犧牲。1947年4月萬泉縣解放后,縣人民政府將董警吾的遺體安葬在其故鄉南坡堡子村,后追認其為烈士。董警吾曾于1939年在李家窯(現屬萬榮縣漢薛鎮東坡村)創辦了一所民族革命高小,前后開辦了兩期,招收學員90余名。他以理論聯系實際,教育學員們明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堅定革命信仰,堅持必勝信念,練就過硬本領,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他親自編寫的《論法》《近代史》《抗日定能勝利》等教材還被列為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訓練班教材。</p><p class="ql-block"> (編輯:陳雁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吉林省|
巴中市|
阜南县|
彰武县|
得荣县|
桐庐县|
澜沧|
华蓥市|
阜南县|
婺源县|
横山县|
武川县|
金溪县|
楚雄市|
阜新|
榆社县|
嵊泗县|
德化县|
枣阳市|
乃东县|
阿合奇县|
林西县|
呼图壁县|
湟源县|
泾源县|
洛南县|
云林县|
柯坪县|
镇远县|
罗甸县|
隆子县|
沅江市|
武宣县|
西充县|
龙门县|
许昌市|
宜丰县|
社旗县|
青河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