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尋找父親的抗戰足跡(總第39集):自駕漳河

老劉

<p class="ql-block">  本集照片89張,除注明外均為本人拍照。</p><p class="ql-block">  本集講述2021年6月2日-4日,我自駕去保定和漳河,尋找我父親于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隨中央軍25師北上參加保定會戰和漳河戰役舊址的事。</p><p class="ql-block">  上一集講了先到保定和滿城的事,也講了保定會戰的歷史背景,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軍占領后,關麟征第52軍第25師和第2師撤退到河南省林縣和河北省涉縣一帶,在漳河北岸和南岸襲擾和阻擊日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3日中午,我在滿城東航拍完滿城,就開車上京廣高速南下,向漳河北岸的磁縣行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為涉及歷史背景資料較多,我列一個小目錄如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目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1937年10月-11月我父親參加漳河戰役歷史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二、2021年6月3日下午我從滿城到漳河岳城水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三、2021年6月4日上午漳河京廣線橋和南水北調水渠 四、進入漯河、返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五、補充資料一:漳河阻擊戰英烈紀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六、補充資料一:2015年我的紀念抗戰摩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參考文獻</span></p> 本集關于1937年10月-11月漳河戰役的參考文獻見本文末尾,其中以文獻[1]《回憶關麟征》為主要參考文獻,見下圖。 圖1 《回憶關麟征》封面局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2018年1月北京第1版,16開,166千字。 圖2 1936年6月至1942年8月,我父親隨關麟征第25師和第52軍的行軍路線、駐防地和作戰地點。 從1936年6月至1942年8月,關麟征相繼任第25師師長、第52軍軍長、第32軍團軍團長、第15集團軍總司令,后改編為第9集團軍駐防云南文山,關麟征仍任總司令。<div>  關麟征首建第25師和第52軍,這是他的老班底。<br><div>  我父親在1936年6月入伍第25師第150團衛生隊,后調升到軍部軍醫處,1942年8月在文山從軍部通信營以上尉軍醫職銜退役。</div><div> 因為交代材料要寫家庭三代情況,我父親交代他的從軍經歷只是交代材料的一部分,他所寫從軍經歷,也就是什么時間到了什么地方,就是一句話,連抗戰戰役名稱都沒有。</div><div> 但主要情況要寫證明人,如入伍時各級軍官姓名,職務升遷、退役等要寫證明人。關于部隊的具體行軍路線和作戰情況的信息很小,所以要進一步了解我父親的從軍歷史,就只能從關麟征所轄第25師、第52軍和第9集團軍的歷史入手。 </div></div> <h1><font color="#ed2308"><b>  一、1937年10月-11月我父親參加漳河戰役歷史背景</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 滿城和保定失守后,關麟征第52軍(轄第2師和第25師)奉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命令,沿平漢鐵路以東逐步撤退至漳河以南整理補充,參考下面地圖。</div> 圖3 滿城、保定至漳河的地圖,為看清漳河,我把圖中漳河線描粗了一些。 漳河由清漳河和濁漳河在合漳鄉合漳村匯合后形成,一路向東,是河北省邯鄲與河南省安陽的界河。漳河向東在館陶縣合流衛河,稱漳衛河。<br>  清漳河和濁漳河均起源于太行山脈。<br>  清漳河上游從太行山西北深處,經山西省左權縣、河北省涉縣赤岸村到合漳鄉合漳村與濁漳河匯合。<br>  濁漳河是長治市最大的河流,流經全市12個縣、市、區,水源比較豐富。<br>  河南省林縣紅旗渠就是引用濁漳河的水。<br>  1959年在漳河岳城鎮上游開工修建了岳城水庫,見上圖。<div><br></div><div> 接著說漳河戰役。</div><div> 1937年9月24日,保定淪陷后,日軍又連占定州、石家莊、邢臺等重鎮。</div><div> 1937年10月13日,日軍占領漳河以北的邯鄲、磁縣等處。關麟征第52軍奉命由林縣(現林州)繞過漳河至涉縣附近,以涉縣為根據地,進出彭城、武安等處,主動出擊,不斷在漳河北岸向邯鄲、磁縣日軍進行晝夜襲擊。</div><div> 經偵察,關麟征部發現邯鄲城外飛機場有敵機十余架和汽油庫等,周圍設鐵絲網工事,有敵守兵一個步兵中隊。關麟征特由第25師選出一位機智勇敢的營長名叫梁智偉,先帶少數便衣官兵到機場附近農村偵察,組織農民配合行動,將附近農村所有的狗都管制起來,以便夜間秘密行動,然后將全營官兵分為突擊隊、放火隊、乘夜暗潛伏。半夜以后,乘敵不備,突擊隊突破了敵人飛機場周圍的障礙設置,包圍攻擊敵守兵營房。放火隊乘機沖入機場內,放火焚燒敵飛機,油庫等,敵守兵被我突擊隊包圍攻擊,無法救火,一時間火光沖天、爆炸聲音雷鳴,邯鄲城內的敵人,不敢出城。我梁智偉營燒毀敵人飛機后,安然撤退。國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立即傳令嘉獎,提升梁智偉營長為第25師少校團長,并對全營官兵發了獎金。<br></div> 守備邯鄲日軍在我軍不斷襲擊下損失很大,娘子關失陷后,日軍增兵邯鄲、磁縣,準備進攻安陽。<br>  關麟征奉令第52軍主力開回漳河南岸,協助友軍商震部第32軍擔任漳河防守任務,留一個步兵團在漳河北進行游擊。<br>  10 月底前后,敵土肥原第14師團開始向漳河之線發動攻擊,其一部趁夜晚由東西保障附近強渡漳河,關麟征指揮第2師一個旅乘夜包圍攻擊敵人在漳河南岸的部隊,同時命令第25師在漳河北岸的一個步兵團(團長曾謙),乘夜由西向東對漳河北岸敵人的炮兵陣地和后方部隊猛烈側擊。日軍處于前后夾擊的困境,死傷很大,向漳河北岸潰退。<br>  我軍在日夜和日軍戰斗中,傷亡也很大,團長曾謙陣亡,校級軍官死傷 13 人,其它官兵傷亡近千人。敵我雙方在漳河兩岸處于對陣狀態。<br>  在漳河鐵路橋血戰日軍精銳第14師團的三天里,國軍傷亡萬余人代價殲敵近三千人。 圖4 《中國事變畫報》中日本媒體所拍漳河戰役照片(來自抗日戰爭紀念網) 日本稱漳河戰役為漳河渡河戰。<div>  1937年10月-11月的漳河水還不小,史料記載漳河鐵路橋是國軍為阻擊日軍過河而炸毀的。<div>  《中國事變畫報》是抗戰時期日本大阪每日新聞社和東京日日新聞社特派隨軍記者拍攝和采寫的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的歷史記錄,2017年6月由山東畫報出版社編譯出版,共10卷,見下圖。</div></div> <p class="ql-block">  圖5 《中國事變畫報》10卷本(該圖下載網絡,致謝!)</p> <p class="ql-block">  第52軍因傷亡較大,奉命撤退至黃河北岸新鄉、淇縣等處修整。漳河南岸陣地,由其它友軍擔任防守,隨后第52軍又轉移鄭州附近休息一周,繼而撤退到漯河附近修整補充。</p> 我父親被我奶奶從漯河要回退出25師<br>  <div>  1937年12月,第25師撤退到漯河修整期間,我父親讓郵局代寫書信的先生給家里寫了一封報平安的信,我奶奶接信后不放心,從信陽趕到漯河,找到25師150團衛生隊,以我父親年齡小(當時我父親不到16歲)為由,讓我父親退役,回到信陽繼續讀國民小學。見下圖我父親的兩份交代材料摘錄。 </div> 圖6 我父親于1956年4月20日交代材料存根摘錄 我父親上面手寫體“翻譯”如下。<br>  <font color="#ed2308">“(25師)退卻到河南漯河,在漯河整頓時期,母親親自去漯河將我要回,......,又叫我在本城國民小學繼續念書,先生楊耀堂現在信陽市閑住,已八十余歲。”</font><br> 按要求,交代每一段履歷時,都要寫當時知情證明人,所以我父親要把教書先生的姓名寫出來。 圖7 我父親于1968年12月18日交代材料摘錄 我父親上面手寫體“翻譯”如下。<br>  <font color="#ed2308">“日本鬼子進到河北25師沒打退到河南漯河整軍,當時我還寫不好信,在街上托人寫信寄家,這是我已進(經)是上等看護兵,母親接信后來漯河接我要回,部隊隨即開往安徽。我”</font><div> 說明兩點:<br> 1. 一是因為我父親曾被打過右派,二是此時正是1968年文革中,我父親已被批判過多次,所以在交代材料不敢說國軍抗日,只寫“沒打”一帶而過,這是違心的。<br> 2. 部隊隨即開往安徽,說的是25師于1938年春從漯河開往安徽參加臺兒莊戰役。</div> <p class="ql-block">  我父親于1936年6月參軍25師,至1937年12月退役,第一次從軍了一年半的時間,參加的主要戰事和發生的事件如下。</p><p class="ql-block"> 1936年6月,發生“六一事變”,即“兩廣事變”,中央軍關麟征第25師駐防信陽小營房,我奶奶為讓我父親學醫,入伍第25師第73旅第150團衛生隊。</p><p class="ql-block"> 1936年9月-10月,第25師從信陽赴陜甘寧圍剿紅軍會師,追擊紅軍經天水、通渭、會寧、靖遠,至中衛修整。文獻[1]中第25師親歷者蔣明華回憶,25師到處撲空,只與紅軍戰斗一次,那是在一個傍晚,25師中了紅軍埋伏,雙方混戰一個多小時,天黑了,紅軍就撤走了。</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12月,第25師師部和第73旅,從中衛出發,翻越賀蘭山和騰格里沙漠,奔赴阿拉善定遠營驅趕日本人、搗毀日建飛機場和航空總站及特務機構。</p><p class="ql-block">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第25師奉命從定遠營緊急向西安返回,途中,西安事件和平解決,駐守咸陽。</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第25師從咸陽北上抗日,參加保定會戰,守備滿城和保定以北漕河防線,戰況激烈,傷亡嚴重。</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11月,第25師參加漳河戰役,戰況激烈,傷亡嚴重。</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第25師撤退到漯河修整,我父親被我奶奶以年齡小為由要回,退役回信陽老家繼續讀國民小學。</p><p class="ql-block"> 1938年6-7月,武漢會戰前,我父親應第25師150團衛生隊隊來信要求,又第二次參加第25師,隨后參加武漢會戰。關于我父親參加武漢會戰和第一次長沙會戰的部分戰場舊址,我已于2021年6月20日-25日自駕跑去看了,有關情況將在后續的美篇中敘述。</p> <h1>  <font color="#ed2308"><b>二、2021年6月3日下午我從滿城到漳河岳城水庫</b></font></h1> 2021年6月3日中午,我在滿城東航拍完滿城,就開車上京廣高速南下,向漳河北岸的磁縣行進。 圖8 我從滿城東到漳河西岳城水庫路線圖 從保定滿城東到邯鄲磁縣漳河西邊的岳城水庫,全程385公里,我從中午12點多跑到晚上7點多,在高速服務區休息3次,包括午餐和在岳城鎮一個鄉村街上堵車半個多小時。(笑) 圖9 在高速服務區(名字忘啦)午餐后,就地午休一會兒,15:27拍照。 圖10 在藁城服務區第二次休息,16:24拍照。 圖11 第三次休息,服務區名字忘啦,(笑),17:39拍照。 圖12 如下圖,從磁縣下高速,沿從峰線公路到漳河上游的岳城水庫大壩下面A處。 <p class="ql-block">  沿從峰線公路快到岳城鎮附近,過一個村莊,堵車!為什么呢?當時是晚上6點多,下車到前面一看,賣菜的和賣小吃的正是出攤高峰時段,沿公路兩側往中間擠,大貨車錯車不夠寬度,大貨車怎樣按喇叭,攤主們誰也不往后退,既沒有城管,也沒有交警,不到一百米的路段就是過不去,堵了半個多小時,當地村民的摩托車和電動車也過不去,騎車的村民不愿意,這才有攤位后撤讓路。這樣的路段我還是第一次遇到,無人管理。</p> 圖13 到岳城水庫大壩下已經是晚上7點40了 圖14 我趕緊升無人機 圖15 水庫庫容不大,1959年修建。 圖16 水庫缺水,水庫上游即西邊是太行山。 圖17 放水閘下的漳河河床很淺,放水閘右側是有一個水渠水閘,壩下在漳河河床右側有一條水渠。 圖18 壩下北頭有一村莊 圖19 岳城水庫大壩向東北方向拍照,很遠是東武仕水庫。 圖20 向南拍照,壩體左下為庫區,右側為庫外。 離開岳城水庫天就快黑了,本想跑到安陽住下,來時路上路過一大水渠,當時沒有停車,疑為南水北調水渠,于是返回時停在大水渠旁邊,上過渠橋一看,像!又問了一下老鄉,就是南水北調大水渠,意外收獲,但天已經黑了,于是決定不走了,導航磁縣縣城住下,明天出來看南水北調大水渠,再看看漳河京廣鐵路橋。 圖21 向北沿107國道跑了十幾公里到了磁縣縣城,在漢庭快捷酒店住下。此照片是行車記錄視頻截圖,時間是2021.6.3-20:44。 <h1>  <font color="#ed2308"><b>三、2021年6月4日上午漳河京廣線橋和南水北調水渠</b></font></h1> 6月4日早餐后,我決定先沿107國道南下到漳河京廣鐵路橋C看看,然后返回看南水北調水渠D,再北上,上京廣高速南下,如下圖。 圖22 我在磁縣行駛路線圖 圖23 放大上面地圖 6月4日早上從磁縣縣城①南下,沿107國道到漳河鐵路橋東②,航拍鐵路橋及周邊;從鐵路橋②返回107國道北上,拐叢峰線向西到南水北調水渠③,航拍水渠;從水渠③到④向東,上高速南下到漯河。 圖24 沿107國道從磁縣縣城往漳河京廣鐵路橋行駛 圖25 下107國道從漳河京廣鐵路橋下穿過到西邊麥田處 上兩圖是行車記錄儀視頻截圖。我升起無人機開始航拍。 圖26 向東航拍漳河京廣鐵路橋和107國道橋 圖27 很遺憾,漳河與漕河一樣,無水! 圖28 漳河最深河床處,也無水! 圖29 向南航拍 圖30 向北航拍 圖31 向西航拍,有南水北調水渠。(笑) 當時光線很強,我沒有看清手機顯示屏上西邊的南水北調水渠,很遠是昨天晚上看的岳城水庫(見下),整理照片時在電腦上放大才發現。(笑) 圖32 很遠的岳城水庫 圖33 再放大上面照片一看,又有新發現。(笑) 上圖是航拍照片局部放大,才發現漳河與南水北調水渠有“立交橋”。(大笑)<div>  漳河河床從上面由西向東走向,南水北調水渠從下面由南向北穿過。我又查了一下資料,磁縣漳河與南水北調水渠就是采用立交設計的。(大笑)</div> 圖34 上圖局部放大:水立交南端的渠尾,丹江水從這頭向下流入。 <p class="ql-block">  圖35 上上圖局部放大: 水立交北端的渠首,丹江水從這頭向上流出。</p> 當時在手機上沒有看出西邊有南水北調水,要是看出來了,我一定開車向西去找“水立交”。有機會再去看看。(笑)<div>  航拍完漳河鐵路橋及周邊,如下圖,從鐵路橋②返回,沿107國道北上,拐從峰線向西,到南水北調水渠③處。</div> 圖36 <p class="ql-block">  圖37 到南水北調水渠③處停車,左上是從峰線公路,我的車前方是渠堤,路是盲端。</p> 圖38 起飛無人機向西航拍水渠 圖39 向西航拍水渠,叢峰線公路和水渠立交。 圖40 向西航拍水渠,叢峰線公路和水渠立交。 圖41 向西航拍 圖42 向南航拍水渠 圖43 放大上圖才看到漳河與水渠立交,漳河在上。當時在手機上看不出來,回來后在電腦上放大才看出來。(笑) 圖44 叢峰線公路和水渠立交 圖45 水渠向北流去 圖46 向東南拍照,叢峰線公路和水渠立交。 圖47 向東南拍照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祖國這么美好的華北平原怎能讓小日本侵占!</b></p> <h1>  <font color="#ed2308"><b>四、進入漯河、返回</b></font></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航拍完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約10點,啟程上磁縣高速入口,沿京廣高速南下向漯河行駛,如下圖。</span></p> 圖48 1936年6月至1942年8月,我父親隨關麟征第25師和第52軍的行軍路線、駐防地和作戰地點。 <p class="ql-block">  為什么要去漯河?有三個原因。</p><p class="ql-block"> 第一個原因:關麟征第52軍在漳河戰役中傷亡嚴重,奉命撤退到漯河休整,我父親被我奶奶從漯河要回家退役了,續讀國民小學。</p><p class="ql-block">  第二個原因:1942年8月,在云南文山,我父親從關麟征第9集團軍以上尉軍醫職銜第二次退役,在文山和其他退役軍醫戰友開診所為生,抗戰勝利后于1945年底回信陽在私人診所和信陽縣衛生院行醫,沒有參加解放戰爭,屬于沒有歷史問題的舊軍醫,1952年10月被國家錄用為衛生技術干部,先后在河南省治淮指揮部衛生部防疫隊、水利部工程局第二機械工程總隊衛生科和河南省水利工程局水利醫院工作過,駐地在漯河待了好多年。</p><p class="ql-block"> 第三個原因,我們家在漯河省水利家屬院生活了幾年,我還有小時候的記憶。</p> 圖49 我父親參加治淮的工作胸章 圖50 我父親的中蘇友好協會會員證章 圖51 我父親的河南省公費診療證封面 圖52 我父親的河南省公費診療證內頁 圖53 我父親在1955年至1956年期間,原單位化為水利部工程總局第二機械工程總隊,我父親調往安徽省望江縣華陽閘壩工地門診所,任負責人,這是總隊衛生科給我父親的公函,日期是1956年元月6日。 華陽閘壩是長江水系華陽河入江口的重要工程,1936年國民政府開始修建,日軍侵華被迫停工,1947年復工,但因設計和施工不當,沒有達到目的,1955年水利部和安徽省重新修建。 圖54 當時單位公章 圖55 我父親1957年5月1日填發的新工作證 1957年,我父親所在單位由水利部劃回河南省水利廳工程局。<div>  我父親除了參加長江水系的華陽閘壩工程外,主要是響應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參加了河南省淮河流域的很多水庫建設,如南灣水庫、博山水庫、宿鴨湖水庫、石漫灘水庫、白沙水庫、板橋水庫等,還有于1959年第一次上馬的出山店水庫。</div> 圖56 我父親的治淮紀念章(正面) 圖57 我父親的治淮紀念章(背面) 圖58 2021年6月4日11時19分,我從磁縣往漯河行駛途中,在鶴壁服務區休息, 圖59 6月4日下午16時45分來到位于漯河市牛行街北頭東邊的省水利廳第一工程局,原來是省水利廳工程局所在地。 圖60 又拐向不遠處的位于人民西路的水利醫院 圖61 水利醫院的西側是省水利與環境職院,門衛師傅說職院大部分都搬到鄭州了。 圖62 水利醫院的東側是水利家屬院西門 我小時候的印象是住第一排平房西頭,門前就是一大片看不到頭的荒平地,東邊百米左右是很深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深溝。(笑) 圖63 看了在漯河原來住過的地方就上高速繼續南下,向信陽返回,途中在駐馬店服務區休息,在遠離高速公路的地方升起無人機,看看駐馬店的麥田。 圖64 駐馬店的麥田很壯觀,今年又是大豐收。 圖65 19時41分到達信陽服務區,到家門口了還要休息一會。(笑) 好了,我快閃了3天,看了保定、滿城、漕河和磁縣漳河,非常粗線條的了解一下1937年七七事變后的保定會戰和漳河戰役的部分地理狀況。 <h1>  <font color="#ed2308"><b>五、補充資料一:漳河阻擊戰英烈紀念碑</b></font></h1> 我在查找漳河戰役資料時,從安陽新聞網看到一篇文章《擷趣堂歷史文化游走進安豐西高穴村考史游記》(作者:趙運剛.發布時間:2020-12-31 14:14 來源:擷趣堂),文中講述作者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看到一座紀念漳河阻擊戰的紀念碑,紀念的就是1937年11月在漳河鐵路橋抵抗日軍犧牲的國軍將士,見下圖。 圖66 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抗日英烈紀念碑(來源同上文,致謝!) 圖67 上圖抗日英烈紀念碑放大 圖68 抗日英烈紀念碑北面簡介(來源同上文) 上圖拍照文字不是很清楚,可以看出是紀念1937年11月國軍第32軍141師在漳河阻擊戰犧牲的抗戰英烈。<div>  當時商震(保定人)任國軍第20集團軍總司令,兼第32軍軍長。第32軍轄第139師、第141師和第142師,史料有記載。</div><div><br><div><div> 紀念碑落款是藁城市(屬石家莊市)三邱村村委會和安陽市西高穴村村委會。</div><div> <font color="#ed2308">為什么以河北省和河南省的兩個村委會來立這個抗戰紀念碑呢?村委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管理本村事務,抗日戰場發生在本村,村委會完全有權在本村立抗戰紀念碑,應當尊重。</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但漳河戰役在漳河一帶涉及上百公里的戰線,地方政府應該在村抗戰紀念碑的基礎上,立一個較大的漳河戰役紀念碑。</font></div><div><br><div> 上圖紀念碑為什么立在西高穴村呢?見下圖。 </div></div></div></div> 圖69 漳河是河北省與河南省的分界線 原來西高穴村是河南省在老平漢鐵路上最北的一個村,村北就是漳河,過漳河就是河北省磁縣。<br>  老平漢鐵路漳河大橋就在西高穴村北頭,漳河鐵路橋阻擊戰是漳河戰役的一個戰場,就發生在西高穴村北頭。<br>  老平漢鐵路橋墩還在,見下圖。 圖70 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老平漢鐵路橋墩(來源同上文,致謝!) 老平漢鐵路橋為什么只剩下橋墩呢?<br>  清光緒29年(1903年),清政府修建的平漢鐵路從這里通過。經勘察,繞個彎,最終選擇了安豐鄉西高穴村境內,橋墩為青石水泥構筑,平漢公路隨之與其并行而過。<div>  1937年漳河戰役,為阻擊日軍渡過漳河,漳河鐵路橋被國軍炸毀,后由日軍修復。<br>  1939年夏,漳河鐵路橋被漳河洪水沖毀,中間修過兩次。 <div>  1942年,日軍在老橋下游百十米處,新建一個漳河鐵路橋。<div>  1957年,京廣鐵路在河北與河南兩省交界段取直,在老橋漳河下游7公里處新建一座漳河鐵路復線橋,就是現在的鐵路橋。</div></div></div> <p class="ql-block">  圖71 將歷史上的兩座漳河鐵路橋與現在的漳河鐵路橋比較一下</p> <div>  上圖中的下圖,被炸毀的漳河鐵路橋應該是清光緒29年(1903年)清政府修建,橋墩為青石水泥構筑,單線鐵路橋。</div> 上圖中的中圖,現在在漳河上殘留的鐵路橋墩應該是日軍1942年修建的,橋墩為混凝土構筑,單線鐵路橋。<div> 上圖中的上圖,是1957年在老橋墩下游7公里處修建的雙線鐵路橋。<br><br> 很遺憾,我于2021年6月4日上午去航拍漳河鐵路大橋時,還不知道在上游7公里處有殘留的老鐵路橋墩,也不知道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有紀念漳河阻擊戰犧牲的國軍抗戰英烈紀念碑。<br> 以后有機會再到漳河,一定去漳河南岸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看看漳河阻擊戰紀念碑和那里的漳河地形。</div>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六、補充資料二、2015年我的紀念抗戰摩旅</b></h1><p class="ql-block"><br></p> 2015年8月21日-26日,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我發起和4位摩友摩旅了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多個舊址、黃崖洞兵工廠和清漳河赤岸村129師司令部舊址的活動,如下圖所示。那時我還不知道我父親于1937年10月-11月在清漳河下游的漳河與日軍打過仗。 圖72 2015年8月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摩旅太行山路線圖 圖73 山西省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前,戴頭盔的是我。 圖74 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前 圖75 2015年8月23日下午進入太行山磚壁村 圖76 我們三位摩友在磚壁村八路軍總部舊址大門前合影 另外兩位摩友去看大寨了,(笑),其實我也很想去看大寨,因為本次摩旅太行山的路線是我制定的,而且只有我有手機導航,我去大寨了,這兩位摩友就不好在大山里面轉,況且我們還要按計劃把要去的八路軍在太行山的舊址摩旅完。(笑)<div>  我雖然沒有下過鄉,但我對那個時代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還是有親身經歷的,我因電工電子技術革新和研制新產品,三次被評為信陽市工業學大慶先進代表,一次被評為信陽市科學大會先進代表,并獲獎勵。(笑)<div>  有機會再安排時間去大寨看看。</div></div> 圖77 磚壁村八路軍總部舊址大院前 <font color="#ed2308">八路軍總部在太行山轉戰過程中,在多處駐扎過,現在開放的八路軍總部舊址有多個,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在太行山中摩旅了好幾個,有北村舊址、王家峪舊址、磚壁村舊址、麻田舊址,還有黃崖洞兵工廠舊址和129師司令部舊址,都在太行山中比較隱蔽的地方,磚壁村舊址是其中一個,著名的百團大戰在這里指揮。</font> 圖78 我和摩友丁哥在磚壁村八路軍總部舊址大院內紀念館前合影 圖79 磚壁村八路軍總部舊址百團大戰展室 圖80 我和摩友丁哥在看百團大戰展室 圖81 2018年8月23日下午在太行山板山上,陣雨剛過,我穿的是紅色分體雨衣。 從太行山板山下山,我們又去黃崖洞兵工廠、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和紀念館,然后順清漳河向下游到河北省涉縣赤岸村。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在赤岸村,129師師長是劉伯承,政委是鄧小平。129師司令部舊址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其位置見下地圖。 圖82 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位置在地圖左上角 129師司令部舊址離涉縣縣城很近,離岳城水庫直線距離62公里。2015年那個時候,我到赤岸村時,不知道我父親隨25師以涉縣為根據地,在漳河北岸襲擾日軍,在漳河南岸阻擊日軍。 <p class="ql-block">  圖83 2015年8月24日下午我們來到河北省涉縣赤岸村</p> 圖84 在赤岸村129師司令部大門前 圖85 129師司令部舊址門額牌匾 圖86 129師司令部舊址大院 圖87 摩友跳跳虎是退伍軍人、黨員,在129師司令部的黨旗下留個影。(笑) 我們從信陽出發,從焦作北上太行山,一路摩旅了北村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王家峪舊址、磚壁村舊址、黃崖洞兵工廠舊址和麻田舊址,129師司令部舊址是最后一站。<div>  由于我一路在微信群里發摩旅太行山的圖片,我在鄭州的醫學同學非要我們在鄭州停留,并訂好酒店。按我們摩旅的習慣,不愛進大城市住宿,但盛情難卻,只好與同學們分享太行“抗戰”的喜悅。</div> 圖88 抗戰精神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是根深的,我們三位摩友與鄭州的同學聚餐時合影。(笑) 許昌的同學也“攔截”一把,一定要我們路過許昌停下來。(笑) 圖89 我們三位摩友和許昌的同學合影。(笑) 2015年8月21日至26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我和我的摩友歷時6天,行程1426公里,摩旅了抗戰時期八路軍在太行山多處舊址,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使我們進一步學習和加深理解了偉大的抗戰精神。<div><br></div><div> 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毅然捐棄前嫌,倡導和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最終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毅然決定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武裝力量。</div><div> <font color="#ed2308">毛主席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稱為三大法寶之一,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font></div><div> 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div><div><br></div><div> 2005年9月3日,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胡錦濤在講話中說:<font color="#ed2308">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仗,特別是全國抗戰初期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奮勇作戰。</font></div> 2015年9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說:<font color="#ed2308">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font> 本集完,謝謝觀看! <h1>  <font color="#ed2308"><b>參考文獻</b></font></h1> 在網上和中國知網查了一些漳河戰役資料,但還是不多,選擇主要參考文獻如下。<br><br>  <font color="#ed2308">1. 參考雜志</font><div><font color="#ed2308"> </font>[1]魏宏運.論1937年平漢線戰爭.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5期.</div><div> [2] 孫煒.方大曾戰地報道研究.河北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馮雪松教授,王雪梅教授.2018年6月.</div><div> [3] 高紅國.抗日名將鄭洞國與安陽漳河阻擊戰.《安陽廣播電視報》.2021年6月24日第12版.<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font color="#ed2308"> </font>[4] 李金明.鄭洞國的血性抗戰. 湘潮(上半月). 2015年,第11期. (注:該刊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協辦,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湘籍抗戰名將)<font color="#ed2308"><br></font> [5] 鄭洞國,鄭庭笈.“黃埔之英,民族之雄”——紀念戴安瀾將軍殉國四十周年.今日中國(中文版). 1982年,第7期.<br> [6] 喬玲梅.錚錚鐵漢 魂歸故里——記國民革命軍二百師師長戴安瀾.臺聲.2015年第3期.(注:臺聲主辦單位: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該刊屬北大中核. 該文所屬抗戰欄目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協辦,作者工作單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br> [7] 胡正強.范長江與《“抗戰中的中國”叢刊》.新聞愛好者. 2013年,第9期.</div><div> [8]吳宏.安陽人民的抗日斗爭與歷史經驗. 安陽日報. 2020.09.14. 報紙.<br><br><font color="#ed2308"> 2.參考圖書</font><br> [1] 著者:長江,小方.主編:長江.《從盧溝橋到漳河》(“抗戰中的中國”叢刊).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三月初板(漢).(注:網購復印本)</div><div> [2]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陜西省戶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回憶關麟征.》.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10.(文史資料百年經典文庫)</div><div><br> <font color="#ed2308">3. 參考百度百科網絡文獻如下:</font><br> [1] 關麟征<br> [2] 戴安瀾.<br> [3] 杜聿明<br> [4] 張漢初<br> [5] 鄭洞國<br> [6] 方大曾</div><div><br> 4. 參考網絡其他文獻<br> 滿城縣抱陽山詩詞楹聯學會編寫了下面文獻。<br> [1] 滿城抗戰紀事(一)<br> [2] 滿城抗戰紀事(二)<br> [3] 日.《中國事變畫報》第6集.<br><br> 向以上文獻中國作者和版權所有者表示衷心的感謝!<br></div></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修水县| 西乡县| 措美县| 铜鼓县| 石渠县| 和政县| 同心县| 沙河市| 定州市| 邳州市| 繁昌县| 长岛县| 江门市| 佛冈县| 上思县| 富蕴县| 武川县| 航空| 五台县| 平乡县| 米脂县| 太康县| 麻城市| 金华市| 乌拉特后旗| 鲜城| 沙河市| 天峻县| 乃东县| 平邑县| 霍山县| 屏山县| 桃源县| 日喀则市| 弋阳县| 宁武县| 竹溪县| 含山县| 道孚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