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百年華誕感黨恩

于芳

<p><br></p><p><br></p><p><br></p><p><br></p><p>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教育部離退休干部第十五支部老同志滿懷深情,謳歌黨的偉大光榮正確,感恩黨的培養教育,重溫入黨初心,表達堅決聽黨話、跟黨走、砥礪前行的決心,并決定編輯制作紀念冊向黨百年華誕獻禮。紀念冊從啟動到完成歷時兩個月,匯集照片170多幅,文字1萬多,從“老同志風采”和“支部亮點”兩個方面反映支部的風貌和特色。支部老同志按年齡從高到低排列,照片、簡歷、感言都是老同志或家人提供的,在此向大家表示誠摯的感謝!</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光 榮 在 黨 50 年</b></p><p>  為增強黨員的榮譽感、歸屬感、使命感,匯聚全黨為實現復興中華持續奮斗的磅礴力量,黨中央決定自2021年首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我支部首次獲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老黨員有12人(按入黨時間排序):肖巖、姚品柯、姜少晨、秦天儀、袁淑、任鳳敘、陳章太、張亢臣、張耀先、紀大倫、張志存、郭懿清。他們是支部的光榮,支部的驕傲,是支部寶貴的精神財富。</p> <p><br></p><p> 今年102歲的肖巖,黨齡82年。她在醫院收到“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十分激動。肖老始終忠于共產主義信仰,為新中國的建設嘔心瀝血。她關注電視、報紙,特別關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項事業的發展,贊成黨中央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支持扶貧,支持反腐。她經常說想念延安,1996年回延安時作詩一首,現以此獻給黨的百年華誕。</p><p> 兩鬢秋霜憶當年,空間舌戰敵偽頑。</p><p> 紅色電波傳軍令,大軍歡騰敵膽寒。</p><p> 三座大山腳下踩,五洲同慶盡開顏。</p><p> 滿目青山花爛漫,北京廣播全球傳。</p> <p>  支部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其他老黨員,除長年臥床、年已89歲的秦天儀和今年5月11日去世、享年91歲的任鳳敘外,9名老黨員神采奕奕,信心滿滿,一致感恩黨對老黨員的關懷、肯定和鼓勵。</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老 同 志 風 采</b></p><p><br></p><p><b> 從延安走來的女戰士——肖巖</b></p><p> 肖巖是我們支部年齡最長的老同志,她生于1919年。她與黨幾乎同齡,是黨成長、發展、壯大的親歷者和見證者。1938年在全國抗日浪潮中,肖巖放棄學業,奔赴延安,參加了革命。1940年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成立,她成為第一代播音員,每天把黨中央的決定、抗日的戰果、人民的呼聲及時傳遞出去,起到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鼓舞群眾的作用。 解放后,肖巖獻身教育事業,無論是在教育第一線當校長,還是在教育行政部門當領導,她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責任與擔當。1982年她離休后仍關心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慶祝黨百年華誕之際,我們不會忘記肖巖同志為黨做出的貢獻,衷心祝愿她老人家健康長壽,與我們一道迎接第二個百年。</p> <p><br></p><p> 2010年肖巖女兒吳麗元代表母親重返延安,紀念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成立70周年。</p><p> </p> <p>  肖巖,女,1919年4月17日生于河北省豐潤縣。1938年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同年加入共產黨,是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第一代播音員。解放后從事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師范專科學校校長、教育部政教司副司長、高教一司副司長。1982年離休。</p> <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百 歲 黨 </b>姚品柯</p><p> 回首江南紅船上,誕辰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勞動人民反帝、反封、反霸、反蔣,南征北戰,二十八年創建新中國,巍然屹立東亞中華國土上,前程輝煌。</p><p> 毛澤東主席,國貧困,兵堅強,敵侵我抗。抗美援朝,美敗三八線南方。北面緊防,美帝奢望稱霸,幻想。中國堅強,誰還敢說“東亞病夫”“一盤散沙”?中國也是大國!</p><p> 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國富民康。新冠疫情全球感染,中國防控制藥效果好,病人少。美國防控極差,患者日增。中國制藥贈別國,大受贊揚:“中國共產黨萬歲!”新中國七十二年,雙雙安康健強!</p><p> 下圖的手書是92歲的姚老親筆寫的。</p> <p>  姚品柯,女,河南林州人。1929年出生,1944年參加革命,1946年加入共產黨, 先后在安陽地委、北京市委、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1985年從國家文改會離休(享受副局級待遇)。</p> <p><br></p><p> <b style="font-size: 20px;"> 我 的 心 里 話 </b>陳章太</p><p>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的心情很激動。我1955年入黨,當時只有24歲,正是最好的年華。黨把我一個農村孩子培養成大學生,又當了國家干部。我對黨無限熱愛和忠誠,服從組織分配,黨指向哪兒我就奔向哪兒,工作中取得的成績應歸功于黨和人民。雖然我退休已20多年,但還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揮余熱,繼續為實現黨復興中華的偉大目標貢獻力量!</p> <p>  陳章太,男,福建永春人,1931年11月28日出生。1955年6月在廈門大學中文系入黨,同年畢業留校一年作助教,1956年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任實習研究員、副編審。1984年調到國家語委任黨組副書記、副秘書長、副主任委員。1995年退休,退休前任國家語委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常務副主任。</p> <p><br></p><p> <b style="font-size: 20px;"> 感 恩 黨 的 哺 育 </b>姜少晨 溫慕光</p><p> 1948年沈陽解放時,我們第一次看見解放軍,第一次認識共產黨,我們真正的人生也從那時開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也沒有我們的成長。是共產黨給了我們繼續求學、出國留學、調干學習的機會,把我們培養成外交官,我們永生難忘。今年紀念黨誕生一百周年,我們發自內心地說:“我們愛你,親愛的祖國!我們愛你,偉大的黨!”</p> <p>  姜少晨,男,1932年6月20日出生于沈陽。1952年參加工作,同年加入共產黨。1984年至1995年先后在駐意大利使館教育處和駐南斯拉夫使館教育處工作,任教育參贊。1995年從教育部外事司退休。</p><p> 溫慕光,女,1936年11月23日出生于遼寧。1955年被選送到前蘇聯學習五年,畢業后回國在大學任教。1984年至1995年先后在駐意大利使館教育處和駐南斯拉夫使館教育處工作,任一等秘書。1996年從教育部高教司退休。</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祝賀黨成立100周年 </b>曹澄方</p><p>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0年來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一路攻堅克難,戰勝任何挑戰,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得到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到無比幸福。</p> <p>  曹澄方,男,1932年生于上海。195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兩年制的語言專修科,被分配到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承擔過漢字簡化、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等工作,并在文字改革雜志社工作多年。1986年入黨。1992年從國家語委退休,退休前任國家語委普通話推廣司副司長。</p> <p><br></p><p> </p><p> <b style="font-size: 20px;"> 建黨百年之際感言 </b>袁 淑</p><p> 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我回想起1952年有幸參加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全國高考,并被北京大學法律系(后因院系調整并入北京政法學院)錄取。我拿著錄取通知書到縣文教科,領取了到北京的6萬元(相當于現在的6元)路費。在校學習期間,我的學雜費、生活費全免。這使我終生難忘黨的關懷、黨的恩情。我黨百年實踐證明,黨的指導思想、理想信念、理論道路是正確的。在即將開始的第二個百年征程上,我要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做黨的好兒女!</p> <p>  袁淑,男,1932年7月27日生于湖北省松滋縣。1954年1月14日在北京政法學院學習期間加入共產黨,同年9月畢業分配到中共北京市委高校黨委工作。1992年8月在國家語委退休,退休前任國家語委人事處正處級調研員。</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抗美援朝老戰士——張亢臣</b></p><p> 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在這支隊伍中,就有我們支部的張亢臣老同志。</p><p> 1950年,黨和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當時張亢臣距離高中畢業僅有半年,但他和同學們都滿懷革命激情,決心奔赴戰場為新中國奉獻青春熱血。經過篩選后張亢臣先到軍事干部學校學習,后在安東(現遼寧丹東)防空區司令部文化科工作。他多次冒著生命危險進出朝鮮,往返安東和志愿軍前線。回首抗美援朝崢嶸歲月,他深有感觸地說,自己是新中國站起來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在建黨百周年之際,他由衷希望中國能夠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p> <p>  張亢臣,男,江蘇常熟人,1933年4月8日出生。1950年12月參加抗美援朝,1956年6月入黨。1964年轉業后,先后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北京市委宣傳部、國家語委等單位工作。1993年8月退休,退休前為國家語委辦公室巡視員。</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b>董紹蘊</p><p> 舊社會我家靠土地剝削農民,解放后共產黨改造了我們,讓我們過上“自己動手,自食其力”的日子。我姐姐在中央團校學習,她告訴我:“出身不能選擇,道路可以選擇。”當時我在圣功女中上學,14歲時申請加入青年團,15歲被批準,畢業后選擇去了市立師范學校。我的兄弟都是靠國家助學金完成學業的,他們后來都有自己的工作。我父親去世后,兄弟姐妹照顧我媽,她老人家生活無憂無慮。如果沒有黨的領導,光靠我們兄弟姐妹是不行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p> <p>  董紹蘊,女,天津市人,1935年2月24日出生。1954年7月在天津市第十一中學參加工作,任美術教師。后調到教育部條件裝備司,任高校后勤處副處長。1990年55歲時加入共產黨,同年退休。</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學 習 黨 史 有 感 </b>張耀先</p><p> 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當前每個共產黨員的必修課。翻開百年黨史,是一段段充滿艱辛困苦的奮斗歷程,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這是共產黨員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堅信一切困難都是紙老虎。我們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必須牢記黨員身份。作為受黨教育多年的黨員,即使身體退休了也要永遠跟黨走。我要堅定信念,不忘入黨誓言,不忘黨員的責任,永葆革命的本色。</p> <p>  張耀先,女,山西文水縣人,1937年1月出生。1958年參加工作,1960年4月入黨。1982年8月至1992年1月在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曾任人事處干部、機關黨委副書記兼工會主席、老干部處處長。1992年退休。</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生難忘報黨恩 </b>王家良</p><p> 我出生于貧困山區,父母早逝,靠國家助學金讀到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海軍領導機關,轉業后又來到中央國家機關工作,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黨員。我深知自己的點滴進步都來自黨的培養,沒有黨就沒有今天的我。值此紀念黨百年華誕之際,我決心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學好黨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跟上時代步伐,永遠跟黨走,為黨貢獻余生。</p> <p>  王家良,男,湖南漣源市人,1937年農歷五月初五出生。1960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在北京海軍機關,轉業后到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1974年4月入黨。1997年5月退休,退休前任國家語委計劃財務處處長。</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建黨百年感言 </b>顧 愷</p><p>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像一道霞光照亮了黑暗的舊中國,從此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經國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終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國。解放后黨又領導人民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人民過上了小康生活。這一切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今后我要努力學習,聽黨話,跟黨走,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p> <p>  顧愷,男,1939年11月出生于北京。1956年讀中專,1958年到文字改革出版社學習圖書設計出版。1961年至1963年在部隊三年。1972年調到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1992年6月入黨。1999年從教育部辦公廳行政處退休。</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對黨說句心里話 </b>郭懿清</p><p> 親愛的黨,2021年是您成立100周年。回首您的歷程,無論是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還是改革開放的和平年代,您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連、生死與共。這是您戰勝一切困難的根本保證。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奮斗的過程中,黨員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雖年事已高,但仍要努力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跟黨走。</p> <p>  郭懿清,女,天津市人,1940年1月2日出生。1964年9月南開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1966年1月入黨。2000年7月從教育部國際合作司退休,退休前任駐加拿大溫哥華總領事館參贊銜領事。</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獻 詩 一 首 </b>傅永和 季文蘭</p><p> 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p><p> 不負黨培養,報效我國家。</p><p> 服從黨安排,默默獻韶華。</p><p> 赤誠報國心,永聽黨的話。</p> <p>  傅永和,男,1940年出生于北京。1966年從北京大學畢業,1968年分配到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國家語委前身),1984年入黨。因獲三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001年1月退休,退休前任國家語委副主任兼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p><p> 季文蘭,女,1943年出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對外貿易學院(對外經貿大學前身),1968年畢業被分配到學校工作,1975年調入教育部外事局,1985年病休,1994年 退休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入黨曲折路 </b>藺昭仁</p><p> 我出身貧農,解放后上的學。1963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享受甲等助學金,每月15元,免學費和書本費。國家這么關心我,令我非常感動,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立志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當時學院對思想政治教育抓得很緊,我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又遞交了第二份入黨申請書。此后不久我患上肺結核病住院,學院把我的助學金從15元提高到28元,在學院的關心和醫院的治療下,我病情好轉。系總支書記來看我,說想介紹我入黨。我認為自己還差得較遠,請組織再考驗。沒想到文革爆發,我的入黨問題擱下了。1970年11月我被分配到邊境部隊工作,我做好了默默無聞甘當無名英雄的準備。邊境條件艱苦,部隊訓練緊張,我心中有信仰有目標,咬牙堅持下來。1976年5月組織上終于批準我加入中國共產黨。我為入黨爭取了13年,從未動搖,從不后悔。我熱愛黨,忠于黨,我常對孩子如是說。</p> <p>  藺昭仁,男,1943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蘇徐州豐縣 。1968年大學畢業后先到軍墾鍛煉,1970年分配到邊境部隊,1976年5月入黨。1979年轉業到教育部外事司工作。2003年退休,退休前任教育部國際合作司正處級調研員。</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永 遠 跟 黨 走 </b>張志存</p><p> “永遠跟黨走”,這是我在入黨那天對黨莊嚴的宣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做到了!</p><p> 我們這一代人是在黨的光輝照耀下成長的,我是一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回顧自己走過的路倍感欣慰。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在黨的光輝指引下大踏步地往前走。</p><p> 東風吹來滿眼綠,風勁揚帆正當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我們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銘記黨史,深報黨恩,為復興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p> <p>  張志存,男,北京人,1944年4月19日出生。1961年入伍,1965年入黨。轉業后先到企業工作,后調到國家語委。2004年從教育部機關服務中心退休,退休前任國家語委服務中心主任。</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 的 入 黨 初 心 </b>王春保</p><p>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風風雨雨,赴湯蹈火,前赴后繼,不知犧牲千千萬萬多少人,換來今日的世界大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將來還會有更大的發展,就是因為她建立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所以,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永遠都不能忘記共產黨成立的初心使命。我至今深深記得自己當初入黨的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我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誓言并嚴格要求自己。退休后以老樹發新芽的精神為扶貧義務講學,義務開展外事培訓工作。我還要繼續做出貢獻,不負入黨的初心誓言。</p> <p>  王春保,男,河北人,1946年2月3日出生。1969年參加工作,1979年從高中教學選拔到北京語言學院,負責外國留學生的管理和教學工作,被評為副教授。1989年入黨。1993年調入教育部國際合作司。2006年退休,退休前為國際合作司正處級調研員。</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b>于 芳</p><p> 1965年12月我18歲生日時,第一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至1981年1月我加入共產黨,歷經15年,經過了十年動亂、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時期,說明黨和國家的命運與個人的政治成長息息相關。但無論形勢怎么變化,我對黨的信仰、黨的態度、入黨決心矢志不渝。至今我仍記得自己在入黨志愿書上寫的:“我入黨不為名,不為利,不圖當官,不謀特權,只為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黨的事業奮斗!”40年來,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了自己的入黨誓言。</p> <p>  于芳,女,籍貫山東煙臺,1947年12月5日出生于吉林圖們。1966年北京師大女附中高中畢業,1968年6月上山下鄉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77年恢復高考上大學,1982年畢業后先后在北京市教育局、國家教委政策法規司、教育部督導辦公室工作。2008年退休,退休前任教育督導辦公室副主任。</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做 黨 的 喉 舌 </b>姚喜雙</p><p> 在兩個百年交匯之際,總結過去的百年,迎接新的百年,面對國際從未有之大變局,把握好國際國內兩個工作大局,意義深遠重大。</p><p> 我結合學習和專業,梳理了黨領導的我國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尤其是播音工作的歷史,寫出了這方面的百年大事記。同時也指導研究生梳理了黨領導的百年語言文字應用發展大事記和普推大事記。我還錄制了《共產黨宣言》《中國共產黨黨章》《毛主席詩詞》37首,希望為黨史學習教育做點貢獻,同時也促進自己深入學習。</p> <p>  姚喜雙,男,1957年出生于河南省新鄉市。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畢業,曾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普通話測試中心主任等職。因在語言文字應用領域的突出貢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2017年退休,退休前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支 部 亮 點</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與 黨 同 舟 共 濟</b></p><p>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新上任的支委會面臨嚴峻考驗。支委會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緊跟部黨組、局黨委部署,帶領支部全體同志堅決防疫抗疫。支部老同志以大局為重,宅在家里,認真做好防護工作。支委會配合局黨委和有關處室排查病情、寄送口罩、宣傳抗疫知識、組織捐款、開展云上活動,特別是想方設法建立了上傳下達、微信溝通、網絡辦公的機制。全支部老同志及其家屬無一人感染新冠疫情,大家既保持冷靜和高度警惕,也對戰勝疫情充滿必勝的信心。</p> <p><br></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手抓抗疫 一手抓黨建</b></p><p> 疫情期間,支委會一手抓抗疫,一手抓黨建。按照局黨委《關于加強新時代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堅持三會一課,每次局黨委擴大會后都及時傳達,并結合支部實際開展學習交流。講政治、重學習成為支部建設的一個特色。支部書記率先垂范,支委各盡其責,黨員積極參與。支委會發揮了領導核心作用,支部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教育部離退休干部局黨建群</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對我支部活動的報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才 藝 獻 給 黨</b></p> <p><br></p><p><br></p><p><br></p><p><br></p><p>  2018年和2019年,離退休干部局先后出版了文集《親歷教育40年》和《親歷70年》。兩本文集共收錄我支部5名老同志寫的紀念文章5篇。這些文章真實記錄了黨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也表明老同志是改革開放和共和國發展壯大的見證者和親歷者。</p> <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榮 譽 屬 于 黨</b></p><p> 2021年6月24日,教育部召開部機關離退休干部慶祝建黨100周年座談會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出席會議并講話。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宋德民主持會議。離退休干部局黨委書記、局長于虹宣讀了局黨委關于表彰“兩優一先”的決定,我支部被評為2018—2021年度先進黨支部,陳章太、藺昭仁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于芳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p> <p><br></p><p><br></p><p><br></p><p>  成績的取得是離退休干部局黨委正確領導、兄弟支部熱情鼓勵和支部全體同志共同努力的結果,支委會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還要特別感謝三年來先后擔任我支部聯絡員的楊一哲和趙志誠二位青年黨員。他們認真履行聯絡員職責,將聯絡員作為連接局黨委和支部的紐帶,在協助支部開展工作、服務支部老同志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大家的好評。借黨百年華誕之際,二位聯絡員也表達了心意。</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永 遠 跟 黨 走 </b></p><p> 我們黨的100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100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100年。回望過往奮斗路,眺望前方奮進路,支部每位老同志都心潮澎湃。我們年輕過、奮斗過、奉獻過,現在我們雖年老了,但初心不忘、使命猶存。我們要把黨的歷史學習好,把黨的寶貴經驗傳承好,把取得的成績發揚好,進一步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發揮余熱、砥礪前行,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為黨的事業奮斗一生!</p><p> </p><p> </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州市| 谷城县| 桐城市| 北流市| 寿宁县| 壶关县| 清丰县| 襄汾县| 宜丰县| 永平县| 河源市| 托克逊县| 石阡县| 五寨县| 洛阳市| 黄平县| 凉山| 宜兴市| 胶州市| 隆安县| 临沧市| 元朗区| 邯郸县| 大庆市| 赣州市| 神农架林区| 彰武县| 连云港市| 武穴市| 开封县| 阿城市| 德惠市| 彰化市| 商南县| 楚雄市| 云安县| 弋阳县| 孙吴县| 吴忠市| 米易县|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