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一年一張照片 黨的百年偉業

周仕忠

又到一年建黨節。100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一件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大事:中國共產黨的光榮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歷史揭開了嶄新的篇章。<br>  100個春夏秋冬,100年風雨征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仿佛一道彩虹劃破天空,東方雄獅從沉睡中昂起了不屈的頭顱。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幾十人到幾千萬人,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跨過一道道艱難險阻,取得一個個偉大勝利,引領我們走進新時代,走向新輝煌。<br>  百年已經翻天覆地,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邁向新征程的中國共產黨,歷久彌堅,舉世矚目。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忘初心,重溫黨史,本文采用一年一張照片的形式,以黨的發展歷程為順序,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經天緯地,全景式回顧黨和國家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展現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斗征程。<br>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看一百年的中國去上海。今天,我們就從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說起,循著百年大黨的夢想與足跡,跟隨鏡頭回望來時路,探尋每張照片里的歷史故事,走進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豐功偉業。謹以此文,致敬勇往直前的中國共產黨!獻給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div><br></div> <p class="ql-block"><b>1921</b>年7月23日至8月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參加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李漢俊、陳潭秋、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出席了大會。他們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陳獨秀和李大釗因故未出席。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以陳獨秀為書記的中央局。黨的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中國革命的歷史揭開了新篇章,我們黨從這里走向井岡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中南海,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1941年,黨中央確定將7月1日作為黨的成立紀念日。圖為位于上海興業路7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22</b>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員。大會討論了黨的任務,通過了第一個黨章,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圖為位于上海市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的中共二大會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23</b>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2萬多工人舉行總罷工,成為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頂點。7日,遭吳佩孚軍隊血腥鎮壓,造成“二七慘案”。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亦稱“二七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雖以失敗告終,但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擴大了黨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影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24</b>年5月,國共合作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開學。黃埔軍校是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孫中山建立的國共合作訓練革命軍官的學校。孫中山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曾擔任政治部主任,惲代英、蕭楚女、熊雄、聶榮臻等共產黨人先后在該校任職。我黨從各地選派黨團員和革命青年到軍校學習,為革命軍隊培養了大批軍官和骨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25</b>年12月1日,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辨明中國革命的敵人和朋友,初步提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為黨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也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萌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26</b>年5月至9月,毛澤東任所長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在廣州舉辦。農講所招收來自全國的三百余名學員,培訓了一批農運骨干,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播撒革命火種,促進了全國全國農民運動的發展。圖為毛澤東為農民運動骨干講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27</b>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的軍隊2萬余人,在南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序幕。后來,8月1日成為人民軍隊建軍紀念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28</b>年4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和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湘南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這是我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對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29</b>年12月,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古田召開。毛澤東當選為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會議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是黨和人民軍隊建設史上重要里程碑。圖為古田會議會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30</b>年1月,毛澤東針對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林彪的右傾悲觀思想給他寫了復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中批評不愿做艱苦工作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錯誤傾向,發展“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開始形成以農村包圍城市,在農村地區先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待條件成熟時再奪取全國政權的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重大發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31</b>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主席,朱德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并以中國工農紅軍作為國家的武裝力量。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重要探索與嘗試,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預演。圖為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現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32</b>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對日戰爭宣言》,首次正式對日本宣戰,拉開了中國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推動和領導下,全國人民的抗日民主運動迅速高漲起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33</b>年,國民黨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的第四次“圍剿”,在紅一方面軍英勇作戰下,俘敵萬余人,繳槍萬余支,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重大勝利,創造了紅軍戰爭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范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主力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占700多座縣城,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至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師,萬里長征勝利結束。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不僅錘煉了黨和人民軍隊,而且還培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是不可戰勝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35</b>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和紅軍生死攸關的重要轉折點,也標志著我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36</b>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為挽救民族危亡,在西安扣留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共中央著眼大局,主動介入,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對扭轉中國的政治時局發揮了重要作用。西安事變也成為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37</b>年7月,日本侵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通電,號召中國軍民團結一致抗日。9月22日,《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由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紅軍部隊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與國民黨軍隊共同進行抗日戰爭。圖為一名戰士站在國共合作宣傳標語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38</b>年5月,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在總結抗日戰爭初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中國國民黨內部分人的“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以及黨內部分人輕視游擊戰的傾向,系統地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該著作從思想上武裝了全黨、全軍和人民群眾,堅定了中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是領導全國抗戰的理論綱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39</b>年7月,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發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講演,在黨內產生很大影響。毛澤東評價這個講演宣揚正氣,反對邪氣,寫得很好。這篇講演文章豐富了黨的建設理論,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40</b>年8月,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的戰役(百團大戰),參戰兵力有105個團約20余萬人。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我軍參加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共作戰1824次,拔除據點約3000個,斃傷日、偽軍2.5萬余人,俘虜1.8萬多人,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它用事實證明,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抵抗日寇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41</b>年1月上旬,新四軍軍部及皖南部隊9000余人,在遵照國民黨軍事當局命令向北轉移途中,遭到國民黨軍8萬多人有預謀的伏擊和圍攻,大部分壯烈犧牲或被俘,軍長葉挺被無理扣押,副軍長項英遇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蔣介石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其番號。中國共產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1月25日在蘇北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任代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繼續堅持抗戰。圖為周恩來為皖南事變的題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42</b>年2月,毛澤東先后作《整頓學風黨風文風》和《反對黨八股》的演講,提出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教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隨后整風運動在全黨普遍展開。整風運動是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開創了用整風方式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成功范例,實現了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新的團結和統一。圖為整風運動中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同干部談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43</b>年7月,鄧小平在《解放日報》發表《太行區的經濟建設》一文,總結了太行抗日根據地六年經濟建設的經驗。太行區的經濟建設是自力更生的一曲凱歌,它不僅支持了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長期抗戰,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經濟建設經驗,培養一批經濟工作干部,形成了鄧小平早期經濟建設理論。圖為鄧小平在太行抗日根據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44</b>年5月21日,中共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在延安楊召開。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的斗爭歷史經驗和教訓作了科學總結和概括,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使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一致。毛澤東親自主持起草并先后多次修改決議,圖為其中的一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45</b>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出席大會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國121萬黨員。大會系統總結黨24年來領導中國革命的經驗,深刻論述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理論,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以后民主革命時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其歷史性貢獻是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新的黨章。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46</b>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悍然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全面內戰由此爆發。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英勇自衛,開始了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的人民解放戰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47</b>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施行《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成為在全國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土地革命綱領,鞏固了根據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圖為大綱頒布后,參加土地改革的群眾在登記丈量土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48</b>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戰略決戰,接連取得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的勝利。這是一場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決戰,共殲敵154萬余人,基本消滅了蔣介石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圖為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向錦州城垣發起沖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49</b>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30萬群眾齊聚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和群眾游行。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共產黨成為在全國范圍內執掌政權的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50</b>年5月1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海南島。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向華南、西南等地和沿海島嶼的國民黨殘余力量,展開最后的圍殲。圖為海口市群眾舉行海南島解放慶祝集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51</b>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同年10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至此,除臺灣省、香港、澳門及少數沿海島嶼外,實現了全國各地各民族的大統一和大團結。圖為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協議上簽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52</b>年7月1日,成渝鐵路建成通車。成渝鐵路全長504公里,是新中國自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在中國鐵路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53</b>年7月27日,《關于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在板門店正式簽訂,歷時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隨即打著聯合國旗號武裝干涉朝鮮并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軍緊密配合,英勇作戰,沉痛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者。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圖為《朝鮮停戰協定》簽署現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54</b>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我國第一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選舉毛澤東為國家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這次會議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確立,新憲法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奠定了基礎。圖為毛澤東在一屆全國人民一次會議上致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55</b>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被授予元帥軍銜。到1965年取消軍銜制度止,共授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少將1360名。圖為1955年9月27日毛澤東在授銜典禮上為朱德等授予元帥軍銜和勛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56</b>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大會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107人,代表全國1073萬黨員。大會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圖為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上致開幕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57</b>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這是中國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梁,有力促進了華中地區和全國范圍內的物資和文化交流,對中國經濟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圖為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典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58</b>年5月,黨的八屆五中全會決定由中央委員會主辦出版理論刊物《紅旗》。同年6月1日《紅旗》雜志正式創刊,到1988年7月終刊止,共計出版544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59</b>年9月,我國石油地質勘探取得重大成果,發現大慶油田,結束了中國貧油的歷史。大慶石油工人鑄就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上世紀六七年代全國掀起了“工業學大慶”的運動熱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60</b>年9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出版,主要收錄了毛澤東在解放戰爭時期所寫的70篇重要著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61</b>年1月,中共中央八屆九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號召全國集中力量加強農業戰線,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國民經濟轉入調整的軌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62</b>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工作會議(七千人大會)。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工作會議,初步總結“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批評與自我民批評,對于統一全黨思想,提高認識,糾正工作中發生的"左"的錯誤,起了積極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63</b>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全國人民積極響應號召,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雷鋒精神成為新中國社會風尚的一個標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64</b>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65</b>年9月17日,中國科學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標志著人類在探索生命的征程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開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66</b>年5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五一六通知“,8月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標志著“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這是由毛澤東錯誤發動和領導,被林彪和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67</b>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這是排除文化大革命干擾,堅持國防建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中國核武器發展的一個飛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68</b>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國各地掀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熱潮。1981年11月,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結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69</b>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肯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完全錯誤的,在黨的歷史上沒有任何積極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0</b>年4月,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1</b>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這是中國外交工作取得的重大勝利,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冉冉升起。圖為中國代表團笑逐顏開,左為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右為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黃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2</b>年2月,毛澤東會見了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尼克松。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標志中美隔絕狀態的結束和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圖為毛澤東與尼克松在中南海舉行會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3</b>年,世界上第一株秈型雜交水稻在我國培育成功。這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多糧少的問題,也給世界糧食產業帶來了一次綠色變革。袁隆平(圖中右一)因此獲得“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和多項國際大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4</b>年1月,人民海軍與陸軍、民兵協同,對入侵我西沙群島的南越當局軍隊進行自衛反擊作戰,奪取了海戰勝利。西沙海戰是我國首次海上反侵略作戰,嚴重打擊了南越當局的擴張氣焰,捍衛了我國領土主權,也為后來控制西沙邊緣島礁及控制中沙群島、進軍南沙群島奠定了重要基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5</b>年2月4日,我國首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建成,總發電能力為122.5萬千瓦,一年能發電57億度,比解放初期全國一年的發電量還多。劉家峽水電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工人階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行設計、施工、安裝的大型水電站,是中華民族不怕艱難、勇于向大自然進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6</b>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粉碎“四人幫”的消息,全國人民衷心擁護。粉碎“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從危難中挽救了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圖為首都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集會和游行,歡呼粉碎“四人幫”的歷史性勝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7</b>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而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當年11月至12月,全國約570萬人懷揣夢想走進考場,27.3萬人被錄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8</b>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定把全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并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這次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9</b>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在廣西、云南邊境地區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反擊戰,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80</b>年8月,五屆全國人大第十五次會議批準廣東、封建兩省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各劃出一定范圍的區域設立經濟特區。這標志著中國特色的經濟特區正式誕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81</b>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科學論述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正確總結了建國32年來黨的重大歷史事件,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82</b>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鄧小平致開幕詞并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大會明確了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并提出分兩步走,在20世紀末實現工農業產值翻兩番的目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83</b>年12月,由國防科技大學研制成功的中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I”計算機通過國家鑒定,填補了國內巨型計算機研制的空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84</b>年10月1日,首都舉行閱兵式和群眾游行,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鄧小平檢閱部隊并發表重要講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85</b>年1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決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86</b>年3月 ,著名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陳芳允、楊嘉墀上書中共中央,提出發展高技術的建議。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又稱“863計劃”)。在我國科學技術需要奮起直追的年代,“863計劃”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高技術的進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87</b>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的中心議題是進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88</b>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這是我國繼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造衛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領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89</b>年2月,中國南極中山站在拉斯曼丘陵落成。這是繼長城站之后,中國在南極建成的第二個科學考察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90</b>年11月,經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大陸開業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91</b>年12月15日,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核電站——30萬千瓦的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92</b>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先后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被統稱為南巡講話),明確回答了長期以來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鄧小平南巡對中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的標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93</b>年11月,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94</b>年12月14日,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95</b>年11月,京九鐵路提前全線鋪通。京九鐵路北起北京,南至深圳,連接香港九龍,貫穿京、津、冀、魯、豫、皖、鄂、贛、粵九省市,全長2536公里。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全線開通運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96</b>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在東海、南海海空域進行地對地導彈發射訓練,在東海和南海進行海空實彈演習,在臺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軍事演習。這既是對人民軍隊在現代條件下作戰能力的鍛煉和檢驗,也顯示出我軍維護祖國統一、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97</b>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98</b>年6月至9月,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團結奮戰,取得了抗洪搶險斗爭的全面勝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99</b>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00</b>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期間提出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5月,江澤民在上海主持召開黨建工作座談會時進一步指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2002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黨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01</b>年11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簽字儀式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02</b>年3月25日,我國研制的“神舟三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4月1日,“神舟三號”在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任務后,準確降落在預定地區。這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體系初步形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03</b>年4月,胡錦濤在廣東考察工作時要求堅持全面的發展觀。8月至9月,胡錦濤在江西考察工作期間明確提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span>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黨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04</b>年12月30日,西氣東輸工程全線建成并正式運營。該工程西起新疆輪南,終到上海,全長約4000公里,設計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05</b>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這是祖國大陸應對臺島內外局勢演變、遏制“臺獨”分裂、爭取和平統一目標而采取的重大舉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06</b>年7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正式通車運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07</b>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提出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08</b>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臺北、高雄、基隆等城市同時舉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郵的啟動和慶祝儀式,兩岸“三通”邁開歷史性步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09</b>年3月28日,西藏舉行首次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慶祝大會。1959年3月28日,周恩來總理發布國務院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藏部隊徹底平息達賴集團武裝叛亂。每年3月28日被西藏自治區確定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10</b>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舉行,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中國首次舉辦的綜合性世界博覽會,也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的注冊類世界博覽會。共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中外觀眾達7308萬人次,創造了世博會歷史上的新紀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11</b>年2月22日至3月5日,因利比亞國內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政府分批組織中國在利比亞人員(包括港澳臺同胞)35860人安全有序撤離。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最大規模的有組織撤離海外中國公民行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12</b>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舷號16)正式交付人民海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13</b>年11月,習近平在湖南省考察時,首次創造性地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強調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一把金鑰匙。這是習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齊文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14</b>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中國烈士紀念日,并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這是在首個烈士紀念日,首都軍民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緬懷革命先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15</b>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和閱兵儀式舉行。習近平檢閱受閱部隊并發表講話,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16</b>年7月1日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召開。習近平講話指出,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講話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17</b>年10月18日-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論斷,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確定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目標。大會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黨章。圖為黨的十九大剛結束,習近平帶領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上海一大會址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18</b>年10月23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珠海舉行。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橋開通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19</b>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儀式和群眾游行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習近平發表講話并檢閱受閱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約15000名官兵、580臺(套)裝備組成的15個徒步方隊、32個裝備方隊;陸、海、空航空兵160余架戰機組成12個空中梯隊接受了檢閱。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彰顯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邁向強起來的雄心壯志,展示了人民軍隊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的強大實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20</b><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歷經幾代人、幾十年的奮發圖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span></p> <p class="ql-block"><b>2021</b>年,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中共中央組織系列慶祝活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舉辦大型主題展覽和文藝演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定于7月1 日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將發表重要講話。北京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地方,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氛。黨的生日就要到了,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盛大慶典!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光陰如梭,100年彈指一揮間。銘記100年的歷史,贊美100年的輝煌,感悟很多,感概也很多。中國共產黨,一個神圣而莊重的名字,一個名垂青史的豐碑。<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span>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無比驕傲,更為自己生活在黨領導下的新中國而無比幸福。</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奮進新時代,永遠跟黨走。一個世紀的滄桑巨變,中國共產黨創造了東方奇跡,中華民族邁上了新的征程。</span>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歷史交匯點。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我們眾志成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團結一心,不懈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千百年來的憧憬即將成為現實。祝愿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更加燦爛輝煌!</p><p class="ql-block"> 中國共產黨,生日快樂!</p><p class="ql-block"><br></p> 【感謝您閱讀欣賞,歡迎批評指正和轉發分享。文中圖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轉載摘錄使用,請注明出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四川省| 五家渠市| 洪雅县| 扬州市| 泗阳县| 新民市| 明星| 定西市| 定州市| 镶黄旗| 新巴尔虎左旗| 观塘区| 新龙县| 新野县| 林芝县| 连南| 阿瓦提县| 安阳县| 清新县| 荥阳市| 分宜县| 宾川县| 当涂县| 金山区| 南充市| 通道| 绥滨县| 都江堰市| 三河市| SHOW| 两当县| 祁连县| 溧水县| 东源县| 西宁市| 肃宁县| 吉木乃县| 大同县| 奇台县| 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