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今天我們踏上充滿這個充滿文藝氣息和愛國主義歷史氛圍的島嶼—享譽世界的<b>鼓浪嶼</b>。 <br></div>東渡郵輪廣場有一條終點為觀音山沙灘的廈門山海健康步道。這條步道于2020年元旦剛剛開放。全長約23公里,沿線串聯島內的“八山三水”。為便于市民及游客進出通行,可通過沿線設置的接駁出入口上下健康步道,出入口設置方式主要有坡道、普通梯道、橢圓形樓梯、橢圓形電梯、垂直電梯等。步道全線根據實際情況,共設置52處出入口。如果我們能在廈門小住,一定會去走走。<br> 這姐妹倆保存體力,在樹蔭下等我們下來。 在候船室等候上船。 前往輪渡碼頭,橫渡鷺江海峽,到達鼓浪嶼的三丘田碼頭。 在二十世紀20-30年代,許多華僑在鼓浪嶼各自建起別墅住宅,而且都是歐陸別墅,這也成為鼓浪嶼的一筆寶貴財富。<div><br></div><div><b>船屋</b>由黃大辟名醫于1920年創建,著名美國建筑師郁約翰設計,是一幢造型唯美帶有中國韻味的美式風格別墅,如能登三樓俯視,宛如一艘正待遠航的海輪。這幢別致的船屋現在變成旅館了。</div> 走在鼓浪嶼一條條不寬的馬路上,時而上坡時而下坡。 遠處的<b>八卦樓</b>,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總建筑面積3710平方米,高25.7米。圓頂高10米,有8道棱線,置于八邊形的平臺上,頂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稱"八卦樓",是廈門近代建筑的代表。借鑒巴勒斯擔、希臘、意大利和中國一些經典建筑風格,設計出這幢融東西方建筑文化于一體的獨特的仿古建筑。 網上下載的八卦樓 <b>匯豐銀行公館舊址</b>建于1876年,原始英商怡記洋行的閑樂居,后成為匯豐銀行的高級住宅。 <h3>這棵<b>細葉榕</b>已有216年了,它有很多“胡須”,榕樹全靠胡須吸取氧氣和水分。</h3> <br>鼓浪嶼被稱為琴島,一是上個世紀年代,大戶人家都有一架鋼琴,二是在這座島上的藝術熏陶下,也走出了許多音樂界的名人。筆山路19號,是中國音樂神童、被譽為中國鋼琴界的天才<b>許斐平的老家</b>。 很多老建筑現已作為它用。 <h3><b>三一堂</b>,鴉片戰爭后,基督教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病逐漸開始本土化。1927年后,定居鼓浪嶼的教徒增多,而島上沒有提供中文禮拜的教堂,因此廈門港禮拜堂、新街禮拜堂和竹樹禮拜堂三個堂會決定在鼓浪嶼聯合興建一座教堂,命名為“三一堂“,既寓意三個教會聯合興建之意,又寓意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三一堂在1934年興建,1945年才正式竣工。</h3> <b>番婆樓</b>是福建晉江菲律賓華僑許經權建造的,落成于1927年。該樓色彩鮮麗,造型別致,某些洛可可的特點與中國的傳統工藝結合得非常和諧巧妙,這在鼓浪嶼別墅群里是不多見的。它至今仍風姿綽約,風采不減當年,因被電影導演屢屢選中,曾在這里拍攝《廖仲凱》、《土樓人家》等多部電影。 從外往里看,有假山高墻,有戲臺??茨欠孔拥膱A形回廊,回廊上的柱頭上各種花卉,屋檐下廊楣上有沉魚落雁、金猴獻桃、古典人物、吉祥標志等各種浮雕。 現在番婆樓被作為閩臺木偶文化展演館。 很多新人在鼓浪嶼拍婚紗照。 別致的照相館應該是新建的。 天鷺廣場 對面的廈門市區 <div>用餐時間到了,導游在微信群發了好幾家網紅店,讓我們一定要嘗嘗鼓浪嶼的美食。我們分頭行動,因為比較分散,又要排隊。</div>葉氏麻糍,鼓浪嶼第一“網紅”、島上唯一被準許占道經營的小攤子。 大概一共品嘗了六種小吃吧,很有特色,吃得津津有味。 <b>協和禮拜堂,</b>1863年,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教堂竣工,時稱“國際禮拜堂”。此為鼓浪嶼上最早的教堂。1911年改名。 <b>鼓浪嶼天主教堂</b>,1917年由西班牙多明會馬守仁主教創建,現占地面積227.61平方米,可容納250人左右,是一座哥特式單鐘樓教堂。 <b>海天堂構,</b>位于福建路34號、36號、38號、40號、42號,共5幢樓組成。<br>海天堂構的前身是鼓浪嶼的“萬國俱樂部”,因為是洋人出沒的娛樂場所,所以當時也被稱為“洋人俱樂部”。俱樂部于1873年開始興建,1876年建成。菲律賓華僑黃秀烺和同鄉黃念憶在二十年代買下后又建起三幢,5座別墅占地6500平方米??胺Q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范之作。這里是鼓浪嶼上的‘喬家大院’。當時這座建筑可謂是氣魄恢弘,因為在它的周圍還沒有其他建筑出現,整座建筑宮殿式的格局設計,在當時的鼓浪嶼乃至中國都是首屈一指。<div>“是宮非宮勝似宮,亦殿非殿賽過殿;不中不洋不尋常,中西結合更耐看?!?lt;br></div> 其中一幢的海天堂構,現在的蟲洞書店。 海天堂構 海天堂構中樓,因為包含著中西建筑風格而稱為廈門裝飾風格。后來成為鼓浪嶼申遺的一個重要特色。<br> <b>黃榮遠堂</b>,始建于1920年,建筑和園林極富美感和特色,是西洋、南洋、中國古典和現代風格相結合的典范之作,被譽為鼓浪嶼“最浪漫的別墅”。 走進毓園——<b>林巧稚紀念園</b> 林巧稚大夫于1901年12月23日誕生于鼓浪嶼的一個教師之家,1917年曾就讀于廈門鼓浪嶼女子師范學校,1929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她是我國現代婦產科醫學的奠基人,一生培養和造就了大批醫學人才,親自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治療無數婦科病人,而自己卻孑然一生,為婦女及兒童健康及為培育醫學人才傾注畢生精力。<br>"毓",就是培育養育之意,毓園占地5700平方米,廈門市政府1984年5月修建此園。寄托了家鄉人民對林巧稚大夫的崇敬之情。<br> 雕塑 — 希望 園中立著林巧稚大夫的漢白玉雕像<br> 林巧稚留下的遺囑 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跡展覽室(沒有開放) 銅雕 — 成長 1990年在鼓浪嶼創辦的九年義務教育音樂特色學校及中等音樂學校,2009年加掛“<b>廈門大學附屬音樂學校</b>”校名。<br>學校設小學部和中學部,面向國內外招收有音樂特長的中小學生和音樂專長的中專生。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在這幢白樓展出。 海上花園酒店 酒店門口的這顆<b>倒伏古樹名木</b>已有五百年,2016年臺風后,整個鼓浪嶼有3000株樹木倒伏。其中就有13株古樹名木?,F在看來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這顆倒伏的樹被修理成了藝術品。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b>菽莊花園</b>建于1913年,園主原為臺灣富商林爾嘉,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而命名的。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園內并有十二景,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中,海在園中,動靜對比,相得益彰,富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 菽莊花園最大的特點莫過于——藏海。走進園中,你看不到海,但當你繞過竹林,踏上四十四橋,便能一覽海景風。“四十四橋”是在林爾嘉44歲生日的建成的,故用“四十四橋”來命名。<br> 寫有“海闊天空”四字的巨石。 寫有“枕流”的巖石,落款是菽莊。林爾嘉把天然的山坡、礁石、海灣、海水與人工的小橋、亭臺、假山、樓閣完美結合起來,建成了一座真正的海上花園。 港仔后海濱浴場位于菽莊花園西面,兩者毗連在一起。 港仔后的海面又名金帶水。站在沙灘上,面朝大海,背面就是日光巖,可以看到高處光禿禿的巖石,風景還是很美的。如愿意用海水泡泡腳也不錯。 我們在橋上換著各個角度,留下美麗的倩影。 園主的銅像如今還屹立在園中。<br> “十二洞天”。其實就是建在山坡坡面上的一處假山,這里按照十二生肖建成了12座山洞,每座山洞上方都有相對應的生肖雕塑。我們一天下來已經沒有腿力和精力去鉆著找這十二生肖了。 園中的景色令人流連忘返,巧妙的布局讓人驚嘆?;▓@內是典型的南方園林景觀,而花園外則是美麗的海濱風光,這種奇特的園林在鼓浪嶼的菽莊花園應該是唯一的了。 菽莊花園有直接的樓梯到<b>鋼琴博物館,</b>里面展出了80多架世界各國的名牌古鋼琴,它們都是由鼓浪嶼旅居澳大利亞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不惜重金購買收藏的。胡先生1936年生于鼓浪嶼,后定居澳大利亞。 鼓浪嶼是國家5A級景區是當之無愧的。 人民體育場 我國體育界主要領導者馬約翰。他生于鼓浪嶼,為人師表、德高望重,被譽為“中國體育界的一面旗幟”。 風琴藝術中心 <b>日光巖</b>,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div>日光巖上有景點:鼓浪洞天、 龍頭山、 晃巖、 鷺江龍窟、 九夏生寒、 古避暑洞、 與日爭光、 光復臺、 曲徑通幽、 重懷舊壘、 狂波千頃。<br></div> 無奈我們實在沒有勇氣登上日光巖了,留下一張背影為日光巖的集體照足矣! 都說不到鼓浪嶼不算到過廈門,又說不到日光巖不算到過鼓浪嶼。我們是力不從心呀!<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交市|
亳州市|
南城县|
布尔津县|
海门市|
乡城县|
宜黄县|
鹰潭市|
专栏|
阜宁县|
兴安县|
颍上县|
阆中市|
和田市|
荥经县|
乌什县|
昔阳县|
哈尔滨市|
普安县|
乌苏市|
阿巴嘎旗|
横峰县|
济宁市|
随州市|
洪湖市|
凌云县|
南宫市|
丰镇市|
长汀县|
广饶县|
青田县|
景德镇市|
霍林郭勒市|
读书|
伊宁县|
湘阴县|
冷水江市|
丹江口市|
商都县|
仁化县|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