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體(節選)</p><p class="ql-block">作者:胡戈·馮·霍夫曼斯塔爾〔奧地利〕</p><p class="ql-block">文摘:為你讀詩</p><p class="ql-block">圖片:網絡</p><p class="ql-block">作者:溪水淙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是由造夢的材料造成,</p><p class="ql-block">夢如此睜開雙眼</p><p class="ql-block">好似櫻桃樹下幼小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樹冠間滿月正凌然啟步</p><p class="ql-block">開始穿行龐然之夜的淡金色旅程。</p><p class="ql-block">……我們的夢也如此浮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存在,生動盎然如一歡笑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它們飛升它們飄落,氣勢不凡,</p><p class="ql-block">毫不遜色于從樹冠間蘇醒的滿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內心最深處敞開以待它們編織;</p><p class="ql-block">好似幽靈之手棲居于鎖閉的屋室</p><p class="ql-block">它們棲居于我們而始終擁有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三者合一:一人,一物,一夢。</p> <p class="ql-block">詩享</p><p class="ql-block"> 托馬斯·曼(Thomas Mann)這樣懷念霍夫曼斯塔爾:“他的散文、他的對話、他的詩歌中每一個韻律悠揚而優美動人的措辭都浸透了死亡之美?!?lt;/p><p class="ql-block">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黃昏,維也納街頭盡是憂郁的現代主義者、“死亡”與“夢幻”的大師。那里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席勒的表現主義軀體、里爾克和霍夫曼斯塔爾陰郁的抒情詩。難怪托馬斯·曼感嘆,將死亡與美和優雅的理念放在一起愛,是現代奧地利文化的特質。</p><p class="ql-block"> 霍夫曼斯塔爾的這首《三行體》,全詩分成三節:“一人”“一物”“一夢”。</p><p class="ql-block"> “一人”是第一節?;舴蚵顾枌懥艘粋€病重女孩的臨終一刻。他目睹了死亡的正在發生:“而我之自我,無從阻留,/從一個幼童脫出滑落至此/讓我感覺正如只狗,沉默且陌生,令人悚懼”。死亡與幼童形成強烈的美學張力,他在這種“悚懼”和震驚中發現,此刻目睹的死亡亦是他將來的命運的終點,同時也是人類共通的生命體驗。</p><p class="ql-block"> “一物”是第二節。是大海:“那些時辰!當我們朝那海水/的淡藍凝望,理解了死亡,/如此輕松而莊重,毫無恐懼之感”。大海將他從對死亡的悚懼中喚醒。大海的博大,象征著世界的無盡和永恒;死亡是將人從有限的肉身放回到永恒的世界中,故而這也是神圣的。從對大海的凝視中,他悟到了生命的秘密,并如此重新思考那個女孩的死亡:“她們知道,生命現在正靜靜/從她們沉酣的身體流向/樹木青草”。</p><p class="ql-block"> “一夢”是我們聽到的這第三節?!拔覀兪怯蓧舻牟牧显斐伞薄覀兊挠洃?,我們的文明,都糾纏了對亡者逝物的追思。亡者的音容時時在夢中浮現,而與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亦構成我們情感世界最柔軟的部分;同樣,先賢的教誨構成了我們的思想、我們文明的記憶。故而,霍夫曼斯塔爾寫道:“它們棲居于我們而始終擁有生命?!?lt;/p><p class="ql-block"> “于是三者合一”,就是霍夫曼斯塔爾筆下的生命的奧秘:在我們的記憶里,逝者永恒。</p><p class="ql-block"> 2021.06.26</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襄汾县|
葫芦岛市|
玉田县|
天等县|
白山市|
高要市|
容城县|
呼和浩特市|
古交市|
郯城县|
攀枝花市|
江口县|
客服|
龙泉市|
临潭县|
舒兰市|
曲沃县|
卢龙县|
乐亭县|
香港
|
河间市|
广丰县|
镇安县|
台南县|
阳高县|
卢龙县|
萨嘎县|
类乌齐县|
香格里拉县|
项城市|
平塘县|
石嘴山市|
清原|
元江|
饶阳县|
宝鸡市|
辰溪县|
长沙市|
天镇县|
长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