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潛能開發模型的八大因素:目標、信念、心靈、心理、情緒、行為模式、生理、人際關系,是博瑞智教育的精髓,也是董博士教育理念的高度總結。今天我們走近人的潛能開發內核,分析八大潛能動力的運行規律。人的潛能就猶如一枚蓄勢待發的火箭,只要裝上這八大核心,就可以啟動內部、外部的動力系統,隨時駛向我們夢想的遠方。</p><p class="ql-block">一.目標</p><p class="ql-block">人是目標牽引的生物。目標就是方向,人生只有沿特定的方向展開,才能把生命能量釋放出來,才能成長為杰出的人。沒有目標,人的生命能量會任意耗散,生命無法成長。渾渾噩噩,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目標必須要數字化、可實現、天天見,越清晰越容易實現。</p><p class="ql-block">以前我跟兒子的目標定的太大,考試前,我兒子雄心壯志的說:期末我要考100分,我一聽也跟著特別激動,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結果每次的目標都成了鏡中花水中月,空談。</p><p class="ql-block">現在我和孩子定目標就比較客觀現實有彈性。比如我定某一個目標,會提前跟孩子商量:以你目前的能力,如果要再進步一點,可以怎么做?這其中有引導有激勵有確認,孩子就非常愿意再往高跳一跳。當一旦確認了目標,我會記錄下來,雙方簽字。并且我會給孩子一定的心理建設和準備的時間:下周一正式開始執行。這樣孩子就更愿意接受并努力去實現。</p><p class="ql-block">二.信念</p><p class="ql-block">信念就是頭腦中堅定不移的想法,來自童年經歷、周圍人的評價和教育背景的影響。不堅定就不是信念。信念直接左右方向,沒有信念就沒有方向,也達不成目標。</p><p class="ql-block">為啥我們學習了,道理全明白,可還是恐懼,還想去控制呢?是信念出了問題。信念就像一個開關,打開:就進入愛的審美狀態,關閉:就進入了事物的對立面。信念還分正面信念和負面信念,正面信念讓人成功,負面信念讓人毀滅(比如家長一直說:你就是個小偷以后就進監獄,不斷的負面強化負面確認,孩子長大就真可能成為盜竊犯進監獄)。</p><p class="ql-block">又為啥我們信著信著就不信了呢?就像有些博瑞智的家長,跟著跟著就不學了?是家長的信念坍塌。不再相信博瑞智,不再相信孩子,不再相信自己!我們都希望孩子堅信自己能行,前提是我們家長先相信孩子,家長相信孩子的前提是我們要相信自己。如果我們自己的信念塌了,還怎么給孩子輸入正面信念呢?</p><p class="ql-block">教育有著巨大的緩發性,信念的建立就是緩發性真實的實踐過程,是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p><p class="ql-block">人,生下來都是自卑的,不是長的丑,個矮,有缺陷的人才自卑,典型的童年有這三種情況的人更自卑:有器官缺陷的孩子,受寵的孩子和被忽視的孩子。</p><p class="ql-block">阿德勒四歲才會走路,體弱多病,佝僂病,這樣一個從小被老師評為差生,極度自卑的孩子,最終完成了從自卑到超越,到卓越,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專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和個體心理學創始人。</p><p class="ql-block">人有多自卑,就有多想超越,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中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克服自卑感,追求優越感。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的超越自卑,走向自信,這個超越的過程,就是信念建立的過程,是個持續不斷,長期積累的過程。</p><p class="ql-block">三.心靈</p><p class="ql-block">心靈就是靈魂,靈魂的營養是愛和意義。</p><p class="ql-block">孩子有信念,堅信自己行。動力系統來自心靈,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來自心靈,心靈怎么才能強大!因為獲得了足夠的愛,來自家庭來自父母,特別是來自媽媽無條件的愛。孩子的愛給足了,多了用不了,會用在愛別人,用來愛其他的人,事,物。像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袁隆平…在童年都是在家庭得到了足夠的愛,才能心系天下勞苦大眾翻身解放,為人民服務,袁隆平是讓全世界的人不餓死。</p><p class="ql-block">大人物的成功一定是在信念這兒的突破,背后有家庭足夠的愛,把愛轉化成信念,從而達成目標。</p><p class="ql-block">現在很多人什么都有,卻感覺不快樂,匱乏,沒價值沒意義,就是心靈出了問題。柏拉圖說:人是追求意義的生物。而人是有神性的,意義是自己賦予的,同樣一件事物是賦予它正面積極的意義,還是負面消極的意義?我們自己賦意的過程,也是塑造孩子價值觀的關鍵。</p><p class="ql-block">女人的最大價值就是生育,在家里,不能跟男人比誰能掙錢多,掙錢是社會價值,標準不對了。在家比什么?比生孩子,這比男人的價值大多了,最起碼也是扯平。掙錢再多,在一個孩子的生命面前那都是毛毛雨,孩子才是家里的最大價值,最大意義!</p><p class="ql-block">家的標準不是看誰錢多,而是看誰的愛多,誰才厲害,誰才是老大。女人本身就是善和美的化身,就是愛的化身,一定要有意識讓自己進入愛的狀態,變成愛。孩子得到了足夠的愛,慢慢會學習,會找事做,做對了,信念更堅定,又有更多人愛我,更堅定,更愛我,更堅定…走上良性循環。</p><p class="ql-block">張總講的這些偉人媽媽的故事,非常震撼我。媽媽的涵容能力,愛的能力可以撬動孩子去改變世界!頓時覺得自己作為媽媽無比榮幸無比偉大,即便我的孩子是個平凡的人,也不影響我是個偉大的母親。讓自己成為愛!成為意義!</p><p class="ql-block">四.心理</p><p class="ql-block">心理就是自我價值感,就是人在內心接納自己喜歡自己的程度。</p><p class="ql-block">12歲以前來自爸爸媽媽的認同認可鼓勵表揚欣賞和愛,給的多,自我價值就高,給的少,自我價值就低。12歲以上除了父母,孩子還從與環境的互動中汲取自我價值的養分。</p><p class="ql-block">自我價值達到80%以上,孩子會自己啟動自驅力的大門,主動向善向上發展。</p><p class="ql-block">在現存教育體制和世俗觀念下,如果孩子不能在學習上找到自我價值,就會去尋找替代品來滿足自我價值,奇裝異服,炫耀穿戴物品。如果還得不到,就會在網絡虛擬世界里尋找自我價值,還得不到,最后就是把自己變成小混混,打架斗毆甚至犯罪來刷存在感。</p><p class="ql-block">在孩子自我價值低的情況下,寧愿讓他炫耀物品,奇裝異服,也不能讓他故意擾亂紀律,違反規則,甚至滑向犯罪。</p><p class="ql-block">所以持續不斷的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是家長一生的事業,一直到死。</p><p class="ql-block">五.情緒</p><p class="ql-block">情緒是面對一個事件時,身體和心理的共同反應。人生的第三道門,世事如何全在于你怎么想。客觀事件沒有意義,意義是人賦予的,情緒和事件之間有無數個選擇,是快樂還是痛苦的情緒反應?是積極心態的利導思維?還是消極心態的弊導思維?做什么選擇是被自己的潛在運行標準,就是價值觀控制了,價值觀是潛標準,是主觀的,是被塑造出來的,因此人人都不相同。我們在評價事物時,自動起作用。</p><p class="ql-block">為什么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反應都不一樣。情緒的源頭,是小時候那個受傷的自己。如果被內心深處的“小我”控制了,就被情緒控制了,我們就成了情緒的木偶。</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帶著情緒觀察,將永遠看不到事情的真相!</p><p class="ql-block">面對孩子,每天都在面對成長的壓力,學習新知識的壓力,同學老師的人際壓力,每天都在犯錯試錯的壓力,我們家長有無數個情緒選擇,選哪個呢?肯定要選最有利于孩子發展的那個情緒。</p><p class="ql-block">孩子有情緒,我們一接招就輸了,這時候把自己拉遠,抽離出來看孩子,到底發生了什么?做個觀察者,教會孩子識別情緒,接納情緒,不跟情緒對抗,可以哭,可以說,等情緒穩定了,聊聊發生了什么?還有沒有其他釋放情緒的方法?這才是有效思考。</p><p class="ql-block">因為我嚴重缺乏安全感,所以情緒經常失控,可憐的兒子成了我的垃圾桶和出氣筒,積壓的情緒找不到釋放的出口,慢慢的關上了心門。</p><p class="ql-block">現在我有意識的先接納自己的情緒,有意識的察覺情緒,跟情緒對話,學習愛自己,增加自己的主體意識,學習有效思考。當我自己不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時候,也慢慢能理解接納兒子的情緒了。當我真正接納兒子的情緒,并尊重他的選擇,我發現兒子就會有更理智冷靜的行為,送給我很多意外的驚喜。</p><p class="ql-block">六.行為模式 </p><p class="ql-block">是內部平衡器,也是習慣。人的神經系統,一旦記住了某個行為模式,會自動重復,叫做習慣。什么樣的習慣決定了什么樣的人生。孩子主要是通過模仿父母養成習慣。好習慣會自動幫助人成功,但最初需要努力,需要外力介入才能養成。壞習慣不需要努力。會自然而然的形成。幫孩子養成好習慣,需要父母極強極大的耐心。</p><p class="ql-block">我兒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年齡偏小,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字慢,老師認為不是特別工整,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達不到老師的要求,那時候的我,為了讓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不懂孩子已經盡力做到他自己的最好了,沒有耐心的持續帶動,督促,提醒,而是跟著老師一起打擊孩子,強迫孩子做超出他能力以外的事情,給孩子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p><p class="ql-block">學習后我懂了,是急功近利讓我的教育變形了,我開始耐心的示范、帶動、引導、確認、感覺傳遞,先從起床開始,再到洗衣做飯,給孩子足夠的犯錯、試錯、反思的機會,果然兒子充滿了男人的智慧,慢慢的養成很多好習慣。</p><p class="ql-block">七.生理</p><p class="ql-block">人的天性都是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想讓孩子堅持一件事,必須在生理上讓他找到快樂的感覺,只要一痛苦,孩子會立刻放棄。</p><p class="ql-block">我兒子上學前學鋼琴,開始也是主動熱情,隨著難度增加,兒子有畏難情緒,這時候我看了一篇報道:周杰倫多才多藝,他自述小時候在他不愿意堅持彈琴的時候,是因為身后一直站著時刻準備拿著筷子抽手的媽媽,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感謝媽媽……我當時傻到竟然信以為真,無知的效仿。結果把我兒子彈琴的興趣成功阻斷,我猜想可能我兒子這輩子都不想再碰鋼琴了吧。</p><p class="ql-block">我兒子在烹飪上特別有天賦,跟爸爸一樣。我就有意識培養,給他準備兒童的專用刀具,手把手的教他怎么洗菜切菜,攪拌蛋液,打開燃氣開關,控制油溫等,兒子炒雞蛋,不管炒幾個,我和爸爸都全部吃光,還一邊抹抹嘴上的油,一邊意猶未盡的說:太好吃了。他在這件事上找到了快樂,現在會時不時給我們露一手,特別是在我生病的時候,一放學回家,就擼胳膊卷袖子的給我搞幾個菜。即便把手燙傷依然在堅持,因為快樂。</p><p class="ql-block">八.人際關系</p><p class="ql-block">是外部平衡器,相當于孩子的供氧系統,人際關系不好,動力不足,火箭就飛不起來。</p><p class="ql-block">人際關系包括</p><p class="ql-block">1、同桌關系。差的同桌可能導致孩子被同桌帶進溝里。</p><p class="ql-block">2、同學關系。好的同學關系對孩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p><p class="ql-block">3、師生關系。孩子會因為老師導致厭學,我們無法改變老師,卻可以想辦法調正師生關系。實在不行,換學校換環境。每天放學回家,要看看孩子的臉,做個負責任的觀察者(筆記本上?何老師的女兒)</p><p class="ql-block">4、兄弟姐妹關系。不讓兄弟姐妹介入教育。</p><p class="ql-block">5、爺孫關系。隔代很難把孩子激勵起來。</p><p class="ql-block">6、夫妻關系。夫妻關系不好,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好,導致孩子恐懼緊張,自我否定,把父母關系不好的責任歸因到自己身上。7、親子關系。好的親子關系,孩子會正面理解家長,反之,會站在家長的對立面,導致家長的教育沒有影響力,你說東,他便朝西。</p><p class="ql-block">人際關系不好,是制約孩子變好最大的制約力量。家長要先幫助孩子搞定各種關系。</p><p class="ql-block">以前由于我的嚴厲控制,嚴重破壞了和兒子的關系,導致兒子每天帶著情緒去學校,注意力不集中,和同學沖突不斷,成績不好的孩子總會被老師和同學認定為是沖突的過錯方,老師告狀后,我不但沒有保護孩子,有時還做老師的同盟,在學習和人際關系的雙重壓力下,讓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無力獨自處理和面對,當孩子說不想上學的時候,引發了我的極度恐懼,又無計可施,軟硬兼施,把兒子騙進學校,可問題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反而被壓進了兒子的內心深處,終于在疫情的時候爆發:不上網課不寫作業。</p><p class="ql-block">好在我進入了博瑞智學習,沒有繼續壓制孩子,而是力挺孩子,保護孩子,努力調節師生關系,終于在一個合適的契機,幫兒子轉學到了一個比較正規的國際學校,兒子也重新找到了新朋友,在我的鼓勵表揚確認下,也能慢慢完成作業了,狀態越來越好。</p><p class="ql-block">火箭是目前惟一能克服和擺脫地球引力,使物體達到宇宙速度,進入宇宙空間的運載工具。董老師把火箭比作人的潛能,真是很精妙。我理解的,火箭克服地心引力的力量,就如同孩子千方百計的掙脫父母的束縛,以及一切不利于他成長的因素,當孩子具備這八大品質,最終會發揮出潛能,以火箭的速度飛入一個更廣袤無垠的天地。</p><p class="ql-block">到這里,我忽然想起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頓時淚如雨下……孩子,他不是“我的”孩子,他只是我的“孩子”,一個名字叫孩子的獨立生命,和我們一樣是一個主體,有自由意志,需要我們去敬畏,平等的尊重,全然的接納,我們對孩子 能做的只有愛、靜靜的守望和祝福,卻不能以愛的名義去控制去強迫去奴役他。我們只是他的弓,孩子是從我們這里射出的箭,我們只有努力盡情的彎曲自己,才能讓孩子射出的更遠。孩子只屬于他自己,他自身對生命的渴望,對未來的渴望,和他自身頑強的生命力。他拼盡全力想超越自卑,超越父母, 想讓父母成為最好的父母,然后他才放心的成為最好的孩子,去完成他的人生使命。他用盡力氣一路飛翔,到達我們做夢都無法觸及的遠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宁国市|
县级市|
新疆|
江孜县|
湟中县|
衡南县|
定西市|
祁连县|
秭归县|
噶尔县|
博罗县|
贡山|
汪清县|
济阳县|
铜梁县|
夏河县|
卢龙县|
克东县|
卢湾区|
上饶县|
河南省|
石门县|
金堂县|
水城县|
榕江县|
赫章县|
隆子县|
浏阳市|
栖霞市|
桃源县|
宝坻区|
临西县|
清水县|
会泽县|
盘山县|
滦平县|
醴陵市|
体育|
江川县|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