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地處越城嶺山脈西南麓的湘桂邊陲,這里崇山萬疊,峭壁千尋,河谷幽深,水流湍急。芒種時節,我在前往這萬山環峙,五水分流,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的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境內,一路上只見天穹底下,盡顯郁郁蔥蔥的蒼綠,無論是丘陵還是山巒,都披掛著一片片密密實實的鹙氅,愈往里走,碧襕遍原顯得尤為蒼郁,碧漾息息間讓人不禁心旌搖蕩。</p><p class="ql-block"> 才到得被譽為“天下一絕”的龍脊梯田山腳下,我不禁被這壯觀秀麗且氣勢磅礴的景象而傾倒。從山腳往山上遠眺,層層梯田猶似架架云梯悠悠上青天,更如層層銀線綿綿系山巒。隨著旅游車迂迴行進在被薄紗似的云煙蕩繞著的盤山路上,透過宛若“仙云”一般的霧煙近觀,那從上至下的一線線梯田,酷似那丘丘脊鱗嵌龍身;一壟壟注滿新水的梯田耀照云天,映畫出一片片“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此時我已猶疑踏云身處南天門,宛如飄臨瓊山瑤閬苑……</p><p class="ql-block"> 佇立在這半山上的梯田邊,白云祥繞山巔,恍若蓬萊飛旋仙臺;山頂上翠幽幽的森林,吐華著漫漫的清新空氣;山高處一簇簇綠融融的毛竹,搖曳著一縷縷輕輕的山風;眼前正在待栽秧苗的澄澈水田壟邊,已是敷滿了碧茵茵的茸茸纖草。云霧裊裊漫漫,如面面明鏡似的梯田里,星羅棋布地點綴著正在忙碌的紅衣耕者,步步跋涉得項首前傾的耕牛,還有那剛插進白水里一葉葉搖曳著翠色的秧苗。這里碧塬莽莽,這里滿目蒼翠;這里龍脊聳峙,這里梯田接天。這里站著的人是多么的渺小,就像這浩瀚龍脊梯田山上的一株小草;這里層層疊秀的梯田又是多么的恢宏,她的氣勢足籍以可上九天攬月。</p><p class="ql-block"> “八月里來八月中,哥在田中鬧嗡嗡……”悠悠清風送來陣陣黔韻山歌聲,靈籟的歌聲里飄漾著淡淡的喜慶,透逸著清清的婉媚,順和著如五線譜般的丘丘梯田,流淌在這龍脊山巒。我循著歌聲尋去,遠遠看見隱映在云霧山林里的村子,隨著煙紗漸淡,一座座依山勢而建的木制吊腳樓,映入眼簾。走過一座古樸的廊橋進入村寨里,輕松地步在通往寨子里的青石板路上,望著一處處木樓屋上裊裊的炊煙,偶遇匆匆而過身著瑤族服飾的村民,清風拂過,僅聞得鳥鳴聲聲,村寨顯得格外的幽靜,寧馨。</p><p class="ql-block"> 我迎著一棟高有四層的“農家樂”木樓走過去,正好遇到了從屋內走出的這家“農家樂”的老板,也是歸屬這片龍脊梯田景區龍脊鎮大寨村村支部潘保玉書記,喜笑顏開的他,今天正忙著從陳舊矮小的老宅里喬遷新樓。在從他一番不堪回首的憶述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寨村從前守著富饒生態資源下的貧困潦倒;也從他喜氣盈盈的臉龐上,感同身受到了近幾年大寨村脫貧致富后的巨大變化。</p><p class="ql-block"> 17年前,這座瑤族村寨因地處高山上,交通不便幾乎隔絕著山外世界;一棟棟黯黑逼窄簡陋的老舊吊腳樓,擠住著一家男女老小;常年越嶺登山耕種幾畝水稻梯田,越種卻越難得溫飽。村民們“半邊鐵鍋半邊屋,半邊床板半邊窩”地,坐擁著這富麗的山水資源,卻艱難地生活在難得溫飽的窮困之中。</p><p class="ql-block"> 身居深山想著改變。1999年,同很多村民一樣的潘保玉,選擇了洗腳上坡,出門時,僅只能穿上一條從村里分得對口捐贈的舊褲子,才千里迢迢遠赴北京打工,期冀能掙得幾個活泛錢。在打工的幾年里,他省吃儉用,雖在外起早貪黑地工作,但仍時刻牽掛著家鄉。當在得知村寨與外地旅游公司合作開發梯田景觀旅游產業的消息后,他即刻趕回家鄉,用打工積攢下來的2000元錢,又找信用社貸款了3000元,還變賣了家里的牛,七借八湊地湊足了1萬多元資金,敢為人先地在村寨里,建起了第一家讓鄉親們人人都不看好的“農家樂”飯店,在2003年的那個芒種日子里喜氣滿滿的開張營業,沒想到第一天就凈收入350元!他用在外闖蕩幾年增長的見識,率先吃到了第一只“螃蟹”。</p><p class="ql-block"> 寨子里轟動了!潘保玉沒有想到,不看好的村民們更是沒有想到。因為在2002年時,村里人平一年也才收入700元錢呀,而潘保玉這才忙了一天,就擁有了以前要忙上180天,才眼巴巴等到與這一樣多的錢。一石激起千重浪,長期疲于勞碌奔波,卻一直未能走出貧困的村民們,這一下似乎找到了一條改變命運的路子。</p><p class="ql-block"> 龍脊梯田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因其山脈宛似龍脊狀,而在山坡上營造出的近萬畝古老連片梯田,曲折蜿蜒,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高山梯線如天梯,蔚為壯觀旖旎;瑤寨里的特色農耕文化,諸如梯田中的翻耕、耙田、梳秧、插秧,還有割禾、脫粒、曬谷、入倉,無一不都吸引著興趣盎然的國內外游客。在村兩委用梯田、森林和村寨民族文化折現入股后,村民們只需要繼續耕種好自己承包的既是責任田,也是如今的景觀田,每戶就可從村集體于門票總收入百分之七的分成中,根據各戶耕地面積,在年底分得一筆豐厚的旅游收入獎勵分紅。</p><p class="ql-block"> 尤其在實施精準扶貧攻堅戰略后,龍勝縣委、縣政府實施“生態,旅游,脫貧”三位一體的扶貧攻堅戰略,除派出近四千人精準扶貧的干部隊伍沉到鄉村,幫助各村寨開展扶貧工作外,還統籌整合投入了5億扶貧資金,用于包括大寨村在內的各村寨旅游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并通過環線將全縣旅游景點串結起來,讓大寨村迎來了鄉村旅游的黃金時代。如今大寨村293戶,就有186戶建起了“農家樂”,每一戶年收入最少的也有6萬元,最多的則高達30—40萬元。而旅游收入的獎勵分紅,2018年全村即多達670多萬元,2019年全村分紅金額更是高達720萬元,人均分紅達5800元,創下了又一歷史新高。如今的大寨村,不再是百戶蕭疏木樓寒,身缺衣裳人缺糧,只要一到歲末年初分紅日,村里就會出現又一道景觀,家家戶戶身著紅瑤服飾的村民,排起長隊盈盈喜氣地領取“年終獎”。老祖宗留下來的龍脊梯田山,真的讓子孫們擁有并成為了冠甲一方的龍勝“富士山”!</p><p class="ql-block"> 背對著用一扎扎百元鈔票,壘成的猶如一垛垛矮墻的分紅獎金,激動地抖著自己今年又領到全村58000元最高獎金的村民潘應芳,他高興的合不攏嘴:旅游扶貧政策真是好!我只管種好田,收入那是一年比一年多呢!這位年盡七旬的老人,一直被村民譽為是種田能手,但在以前他是空有一身種田功夫卻還是家徒四壁,一直靠以每100斤3元錢的“挑夫”職業,起早貪黑地累彎了腰,也只能艱辛維持家人生活。從打旅游扶貧開發后,他僅因一年耕種8畝龍脊梯田,春種秋收,四季勞作,就連年都獲得了全村最高分紅。由此潘應芳成為了大寨村里最后一名脫貧摘帽的貧困戶。</p><p class="ql-block"> 在大寨小學二年級的一間教室里,小學校長潘熊輝正在給同學們講授國學《憫農》這篇課文。潘老師深入淺出地用課文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的父老二十年前也是一直努力地種田,還是吃不飽飯;而現在我們仍然同樣是努力種田,卻為什么生活就一天比一天富裕起來了呢?全班同學用稚嫩的聲音,自豪地異口同聲回答說:因為我們現在有了旅游收入!</p><p class="ql-block"> 龍脊梯田旅游資源開發帶給大寨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致富了耕種梯田的村民,也極大地改善了村里孩子們上學讀書的各項軟硬件設施,還與時俱進地讓村民成為了新時代“扛著犁耙種梯田,唱著山歌搞旅游”的“兩棲農民”。在這得天獨厚、浩瀚如海的的梯田世界里,鄉村旅游開發,就像天地間一支支巨大的丹青椽筆一般,著力地將這片梯田,描繪成了一架架讓智慧與勤勞的人們,從煙火人間攀向富裕天堂的幸福“天梯”。</p><p class="ql-block"> 走出風情萬種的瑤寨,下得一脈脈懸掛山間的梯田,回望那一片小山如螺,大山如塔,高山如天梯飛掛的龍脊山巒,七百多年前,我們的先民用智慧與偉力,在雄奇壯麗的大自然間創造了這一片行云流水般的震撼,留給了子孫賴以生存的糧倉,饋贈給后代冠以世界之最的瑰麗梯田景觀。</p><p class="ql-block"> 經年時光后,新一代龍勝人再運時代偉力,將黔西南的這龍脊一脈做畫布,于天地間濃墨重彩地按四季,揮就出一幅幅醉人的巨型色彩繽紛油畫:春來,新水壟壟,如面面銀鏡耀云天;夏至,青禾蕩翠,似風催碧濤排天搖;秋到,霜穗甸甸,宛滾滾金輪擎玉宇;冬臨,瑞雪豐年,若鏈鏈朗玉映霄漢。</p><p class="ql-block"> 山還是那座山,梯田還是那一片接天的古老梯田,耕田者也還是那一群勤勞能干的山里人。但在有堯之智,更有眾之佐助的新時代,大寨人,龍勝各族人民感遇到了他們能踏踏實實擼起袖子,為自己、為子孫幸福生活的好時機,于千古一景的沃土上,重新繪制出了一幅在夢里都能笑醒的登天“富春山居圖”</p><p class="ql-block"> 這聳峙若飛的龍脊,這如詩如畫的梯田,這不屈不撓的龍勝之龍的傳人,終將這一片綠水青山,打造成了一座座金山銀山!</p><p class="ql-block"> “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的脫貧意識,傳承并催生出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p><p class="ql-block"> “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求變觀念,實現了我們偉大民族去除貧困,開始走向全民富裕的復興夢想。</p><p class="ql-block">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以旅游開發扶貧而筑起脫貧夢的龍勝各族人民,仍在持續奔走在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的征途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米林县|
营山县|
漳州市|
白银市|
堆龙德庆县|
濮阳县|
昔阳县|
阳信县|
马山县|
武威市|
和静县|
丰原市|
陵川县|
抚顺市|
南通市|
辉县市|
沁阳市|
呼伦贝尔市|
水城县|
淮南市|
永嘉县|
新沂市|
依安县|
灌南县|
定兴县|
壶关县|
景东|
天峻县|
甘德县|
罗平县|
渭南市|
陆河县|
铅山县|
木兰县|
南投县|
桑植县|
广东省|
兴化市|
聂拉木县|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