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你可曾記得沁源1993年那場洪水嗎?

沁河記憶

<b>學黨史 講歷史 展成果 促發展</b><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鄉巨變</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沁源縣1993年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災紀實</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沁河記憶</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span></div><br> 1993年入夏以來,受太平洋暖濕氣流與冷空氣相遇影響,山西境內暴雨頻繁。特別是1993年8月3日至4日,以汾河水系、漳河水系、沁河水系為中心1.1萬平方公里的大范圍內普降暴雨(史稱93804暴雨)。<br> 沁源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西北邊緣,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其中北部有汾河水系流域面積424平方公里,中部、南部有沁河水系流域面積2124平方公里,沁河發源于沁源,在其上游右5條支流,沁源境內城關以上沁河全長71公里。<br> 1993年8月4日凌晨2時,以沁河源頭、雪河、潘桃凹、池上、韓洪村為中心地帶首先下起了暴雨,24小時內總降水量在90-214毫米之間,之后沁源縣全縣普降特大暴雨。暴雨之大,籠罩面積之廣,降水持續時間之長,均屬歷史罕見。<br> 8月4日上午11時起,沁河水起漲,到13時30分至16時40分,全縣平均降雨量為137mm,最高降雨量為149mm,導致山水涌積,巨洪泛濫,沁河驟漲,沁源縣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br> 據《沁源縣志》(民國版)記載:清朝光緒22年(公元1896年8月3日),沁河洪峰流量為2140m3/秒,滾滾沁河淹沒東陽城村至南石村沿河良田3000余畝。<div> 事隔百年,1993年8月4日16時,據孔家坡水文站在河寬100米、河主槽寬約60米的河道上測量,這次沁河洪峰流量最高達2210m3/秒,流速平均5.5米/秒,最高達10米/秒,洪水位為855.55米(假定高程加水尺讀數),超過1896年8月3日洪峰流量。由此可定性為:百年不遇。<br> 沁河是山西境內黃河八大支流之一,長度僅次于汾河位列第二,沁河沖積平原是沁源的主要耕地。千百年來,沁河滋潤養育了沁源兒女,是沁源人民的母親河。然而這一年這一天這一次,沁河發怒了。<br> 1993年8月4日這一天,因前期土壤含水量飽和,暴雨過后,相繼暴漲的聰子峪河(全長12公里)、赤石橋河(全長28公里)、景鳳河(全長44公里)、活鳳河、白狐窯河(全長16公里)一路狂奔先后到交口集結。仿佛受沖鋒號指揮一樣,波濤洶涌的洪水一路向南左沖右突、橫沖直撞,洪水隨河面寬窄、河道彎直,一路瞬息萬變,長驅直入,變的是水位的高低,變的是水流的平緩湍急,不變的是急匆匆的趕路。沿途沖毀橋梁、莊稼、樹木、房屋,不管不顧,濁浪滔天。那洪峰猶如一把尖刀每到一處先是埋頭不懈刨挖、深挖,掃平、填平障礙,然后洪水緊隨其后,仿佛踏入一馬平川,一路向南。<br>沁河干流及支流共六道河在交口匯集后,仿佛瞬間塑成一條耿直、魯莽的沁源山漢,等6條好漢到齊全報到后,一揮手,發出一聲:“咱們走”的號令,繼續向南激進。<br> 1993年8月4日下午,洪峰沖斷尚義村簡易橋、沖毀丁家灣公路,途經北石渠,又一路折向南石渠村吊橋山腳下,闖進公路,經垣上村奔向丈八崖、磚瓦窯,洪水正式進入孔家坡村。<br><br></div> <h5>  洪水經北石渠沖到南石渠山腳底,又闖進公路經垣上村狂奔至丈八崖(1993年8月4月17點37分拍攝)</h5> <h5>  位于孔家坡水文站上游的紅巖水電站被洪水淹沒(8月4日17時15分拍攝)</h5> <h5>  洪水從南石渠村進入河神廟,與高泉溝溝水匯合后,沖到娘娘廟,進入孔家坡時,撲向窯門前(8月4日17時59分拍攝)</h5> <h5>  洪水由北進入孔家坡村泥瓦窯底下,從丈八崖到東岸磚瓦窯全部淹沒(8月4日17時20分拍攝)</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div><br> 洪水首先進入孔家坡村民菜園地,又于8月4日下午16時30分,從菜園地猛沖到沁源縣焦化廠,沖毀北圍墻,東圍墻、南圍墻,主峰繼續一路南下。<br> <h5>  洪水經孔家坡村郭根元新房前半院南下進入菜園地(8月4日17時5分拍攝)</h5> <h5>  又從菜園地猛沖到孔家坡村對面的沁源縣10萬噸焦化廠,因房屋圍墻阻擋,洪水水位抬高后往東北方向沖擊(8月4日17時拍攝)</h5> 8月4日16時,沁河沿岸的沁源縣焦化廠、化肥廠機焦分廠、沁新煤礦焦化廠、二輕焦化廠、正中聯營焦化廠和鄉鎮企業供銷公司焦化廠內,進水深達2米以上,大量設備、器材、產成品及原燃料材料被沖走,除縣焦化廠外,其余基本損毀殆盡,在洪災襲擊下,全縣工交企業全部停產,電力、交通、通信供水中斷。 <h5>  沁源縣焦化廠圍墻被沖垮,洪水長驅直入進入廠區(8月4日17時10分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6時50分沁源縣焦化廠全被洪水淹沒(8月4日16時50分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沁源縣焦化廠中心(8月4日16時55分拍攝)</h5> <h5>  沁源縣焦化廠南圍墻被沖塌,洪水由廠內奔向廠外(8月4日16時40分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沁源縣化肥廠被洪水淹沒(8月4日16時50分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化肥廠的汽車被洪水沖走一百多米,全部損壞(8月6日拍攝)</h5> <h5>  化肥廠機焦分廠的焦炭,沖到農田埋到1.5-2公尺之下,8月5日當地群眾挖掘撿拾(8月6日拍攝)</h5> 此后,主管工交系統的經委組織有關部門現場勘查,并核實賬面數據,據不完全統計:工交系統(不含鄉鎮企業)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730.441萬元。占全縣損失的百分之二十。其中:預算內企業1149.511萬元、二輕企業243.2萬元、電力部門170萬元、交通部門157.73萬元、郵電部門14萬元。<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div><br> 支流洪水因焦化廠房屋、圍墻受阻,開始向東北方向沖擊,回流進入孔家坡村南。<br> 孔家坡村有143戶人家,位于河東岸,一面依山三面臨水,平時村民出入外界僅有于1971年修建的一條長50米、高3米、寬1.5米的弓字鋼索吊橋,這次洪水悄無聲息的沖毀吊橋進村造訪,使得村民猝不及防。</div> <h5>  洪水由南北卷入孔家坡村南,淹沒郭根鎖、郭金鎖房屋后向東北迂回(8月4日17時拍攝)</h5> <h5>  孔家坡村遭到洪水南水北涌,北水南壓,西水東擠的三面圍攻(8月4日17時35分拍攝)</h5> <h5>  孔家坡村的田野土地、房屋樹木、道路橋梁全被淹沒,村中水深達0.7公尺到1.5公尺(8月4日17時40分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家坡被淹的土木結構房開始倒塌(8月4日17時20分拍攝)</h5> 下午16時20分,當洪水進入院中,又進入房屋中,村民們開始忙活起來,急忙把放在低處的貴重物品往高處倒騰,當洪水進村已達0.7至1.5尺時,村民急忙又將貴重物品往平房樓上搬運,因為這是他們的生命,是他們多年置下的家什物件。直到這時村支書郭建武、村長郭胡柱帶領村委委員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用干線喇叭在街中重復呼喊:村民們趕快往后山轉移。村民才從房屋中戀戀不舍走到院中,臨走時又想把院中的老母豬拖拽走,這時已經來不及了,直到聽到村干部說:“你們要財不要命啦”的訓斥時,才紛紛跑到后山上。<br> 這時已是17時30分,村民們站在高高的山坡上,看到村內汪洋一片,驚恐萬分,當看到第一排土墻房屋經洪水浸泡變成稀泥轟然倒塌、塵土飛揚時,戶主“哇呀”大哭一聲:這叫人怎活呀……,那聲音聲嘶力竭,那聲音直刺天空。當第二排、第三排一連串房屋倒塌時,這時人們反倒鎮靜地清點,七嘴八舌地說:這是某家的,這是某家的……至17時45分,孔家坡村大批房屋坍塌。<br>  僅僅二十幾分鐘,洪水猶如猛獸,猶如強盜把孔家坡村洗劫一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家坡村大批房屋倒塌(8月4日17時30分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家坡災民面對倒塌房屋哭泣(8月5日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洪水退后,孔家坡村民挖掘搜救財物(8月5日拍攝)</h5> <h5>  抗戰勝利后48年,幾代村民辛辛苦苦建造的家園遭水沖毀(8月5日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于清朝的房屋,這次洪水也未能幸免于難,已成危房(8月5日拍攝)</h5> <h5>  孔家坡村民挖掘的衣服、器具已毀,未沖走的糧食已發霉(8月6日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家坡村400畝平地被洪水淹沒,良田變成沙石灘(8月6日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家坡村損壞樹木4000余株(8月6日拍攝)</h5> 直到夜晚洪水退縮后,村干部組織村民互相幫扶,讓無房屋居住的村民就近到親戚家臨時過夜,后續生活妥善安置。<br> 事后,經統計,全縣22個鄉鎮242個村莊全部遭受洪災,全縣沖毀堤壩6950米,倒塌房屋1179間,沖走大牲畜373頭,沖毀農田8090畝,縣城大部被洪水淹沒,全縣經濟損失高達8087萬元。<br> 孔家坡村受災情況最嚴重,水淹97戶,其中樓房305間、平房79間、窯洞3間、牛棚6間,共計393間。<br>  洪水經過孔家坡村,沖毀焦化廠后,繼續向南途徑李家莊村、琴泉村、縣城東,沿途在河西村又吸納招來了它的第七條支流——狼尾河。<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div><br> 狼尾河是沁河中游的一條支流,它發源于正義溝、韓家溝,兩股水流在下莊村交匯后,流向東南,經李元村、賢友村、馬森村、新章村一路吸收溝溝叉叉的股股洪水,中途吸收來自崔莊溝的洪水。崔莊溝的洪水由北向南在新章村進入狼尾河時,途經一座兩孔橋,而這座橋是沁源縣城至李元鄉的必經之路。<br> 1993年8月4日下午14時40分,當急雨過后,雨過天晴,洪水急驟而下,新章村民紛紛跑出家門,到狼尾河岸邊、到崔莊河橋上看滔滔洪水,水中夾帶著莊稼、樹木,在岸邊遠遠就能聽見大石頭在水中滾動的聲音,當時在崔莊河橋面上站立著有一二十個人,有大人有小孩。這時一棵漂浮下來的楊樹橫堵住了橋孔,急湍的河流受阻后,急忙下下刨挖橋墩,等橋墩一斷,橋面隨機斷裂到河中,橋上看河的人急忙跑向兩頭躲閃,大都跑脫了,唯有兩個十幾歲的女孩驚慌失措,不等回過神來,已跌入滾滾洪流,不隔十米遠,進入更大的狼尾河洪流中,人們大呼小叫有人“跌到水里啦”,卻不知是誰,人們起初還能看到漂浮的衣服,不一會兒,兩女孩就消失了,人們這時才開始清點是誰?跑回村里告其父母,大人們三五成群結對順著下游河岸搜救……<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原址修建,現如今的崔莊河橋(筆者攝于2021年6月20日)</h5> 第二天,洪水退縮后,村民又沿河道尋找,在距橋墩500米遠的河岸邊找尋到尸體……<br> (事后,經統計,本次洪災全縣共死亡10人,傷4人,(包含新章、城南等村)<br> 狼尾河洪水繼續經樸則村、長樂村、麻巷村,沖向狼尾河大橋。<br>  下午3時,洪水沖斷已修建30多年丁城渠途徑狼尾河的27孔水槽橋,只留下了8孔。之后,又途經河西大橋,正式匯入沁河,然后一齊途徑河西村、李家莊村、琴泉村、縣城東……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狼尾河大橋水位至橋孔0.3-0.5公尺(8月4日15時15分拍攝)</h5> <h5>  橫跨狼尾河的丁城渠27孔水槽橋已留下8孔(1993年8月4日15時拍攝)</h5> <h5>  橫跨狼尾河位于河西村的11孔河西大橋(修建于1968年),因橋孔堵塞,水沖到橋兩側的農田里(1993年8月4日15時30分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西村東頭至東山腳下全是汪洋一片(1993年8月4日16時20分拍攝)</h5> <h5>  河西村南菜園地至李家莊村山腳下全為洪水,村民束手無策(1993年8月4日拍攝))</h5> 琴泉橋修于1986年,為6孔雙曲拱橋,此次琴泉橋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毫發無損,只是它的橋孔一時容納不了這突如其來、桀驁不訓的洪水。洪水淹過了橋面,又向西沖向堤岸進入良田,越過橋西街向南蔓延。<br> 洪峰順利越過縣城,沿途又吸納了法中青龍河、中峪柏子河,經過海拔最低的龍頭村,經過沁河第一灣——龍頭灣的左右甩擺,此時狂怒的沁河仿佛發泄完一樣,雖然水量有增無減,但它已開始平緩地出縣境奔向了下游----安澤縣。<br>  安澤告急。<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div><br> 孔家坡水文站位于沁河岸邊、孔家坡村對面,建于1958年,隸屬于山西省水文總站晉東南分站管轄。當洪水到來時,時任站長李先平帶領員工急忙測量流速、流量、泥沙量,收集數據,當吊橋沖毀后,固定測驗設施毀壞,他們便利用汽油桶、木材等天然浮標施測。<br> 8月4日下午5時許,因供電線路、電話線路沖毀,水文站工作人員只能騎自行車四處報汛情。當晚12時,水文站職工張志賢報汛,路過河西大橋時,洪水已經漫橋,他不顧個人生命安全,踏水過橋到位于縣城東村的郵電局發出了洪水情報。<br> 8月5日凌晨2點,一輛綠色三斗摩托車在縣城布滿積水的勝利路上疾馳,車燈光束如柱,穿過漆黑的夜晚,摩托車所過之處雨水四濺,郵電局職工急忙到孔家坡,把水文站站長李先平接到郵電局,時年已40歲的李站長操著一口長治口音用電話對外向山西省防水抗旱辦公室匯報了沁源洪水發生過程。<br> 當他把數據上報山西水文總站后,山西省防水抗旱辦公室急忙打電話告知了安澤縣:今夜上游沁源縣已發大水,洪峰預計8月5日4點到達安澤縣城,請你們連夜轉移沁河兩岸沿途村民……<br> 由于孔家坡水文站報汛及時,防汛部門通知安澤縣下游人民及時轉移,8月5日4時,當洪水進入安澤縣城北水深達三到四米時,村民早已安全轉移。<br> 正是這一電話,使安澤縣免遭了一次大難。試想,在夜晚,當人們已熟睡時,誰會想到上游有一股大水突襲。<br> 也正是這一電話,挽救了人民的生命財產。為此,山西省人民政府特別嘉獎孔家坡水文站并授予牌匾,山西省重要期刊《火花》雜志社派王記者到沁源專門采訪,并予以報道。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div><br> 洪災發生時,沁源縣委、縣政府組織各機關單位抗洪救災。災后,致力于重建,在省市縣有關部門支持下,孔家坡村于1994年修建了一條長500米、寬1米、高2米的護村大壩,解決了村民后續建房的后顧之憂。縣政府及民政部門實行貼補政策,扶持受災村民重新蓋起了磚瓦房。孔家坡村在在外工作干部大力支持、多方集資努力下,山西省交通部門撥付20萬元,于2002年10月終于修建了一條長120米、寬7.5米、高5米的鋼筋混凝土大橋,村內街街通了水泥路。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家坡村民在原址重新修建的磚瓦房(筆者于2021年6月20日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2年建成的孔家坡大橋(筆者于2021年6月20日攝)</h5> 孔家坡村從此結束了平時住土木結構房,下雨一腿泥,出門走吊橋的歷史,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從土橋、吊橋、鋼筋混凝土橋,再到于2020年在村附近黎霍高速連接線橋的修建,折射了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飛速發展。<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div><br> 1993年,那時的沁源縣城只有勝利路、人民路、橋西街主干道,人民路以東全為耕地和亂石河灘。以至于發大水時,洪水蔓延至縣城中心縣煤運公司東墻,淹沒大片良田,伏倒的莊稼由北到南一片挨一片……<br> 之后,隨著沁河河道的強力治理、大壩的重新修建、東外環路的修建、人民路的改擴建,特別是2008年秋季,沁源人民清楚地記得,那是2008年8月的一天,位于縣城東部空地上彩旗獵獵,人山人海,全縣十大民生工程奠基儀式在此隆重舉行,隨著一陣陣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后,一輛輛推土機、鏟車、翻斗車開往工地……<br> 隨著沁源三中、體育館、國際大酒店及公、檢、法辦公大樓等建筑接二連三地動工興建,此后人民路以東各大商業住宅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br> 縣城面積的成倍擴容,城鎮化進程的急驟發展,短短的三十年間,至2020年12月,沁源縣城商住小區就有40多個,僅單元樓住戶就達1.2萬戶,縣城總人口已由1萬余人擴展至現在的5萬余人。一到夜晚,山城夜景,燈火輝煌,堪與大城市相媲美。<br> 誰能想到三十年前的亂石河灘竟會變成如此美麗的家園。 請看視頻。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流光溢彩的沁源縣城(沁源融媒體李嘉棟攝)</h5> <p class="ql-block">  現如今,只要是經歷過那場暴雨的人,都能回憶起當年、當日自己身處何方的影子,記憶猶新,如在昨日。三十多年來,全縣各行各業發展日新月異,那么我們每個人家庭、事業的發展,又何嘗不是這樣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記:2021年6月10日,筆者在同事孔家坡人郭會敏引領下,進村采訪了郭玉柱(83歲 右1)、郭五元(73歲 右2)兩位老人和時任村支書郭建武。村婦聯主任郭會萍提供了38張珍貴照片。后又先后采訪了原任孔家坡水文站站長李先平、現任站長王文浩,特別是現任長治水文局副局長藥世文提供了《沁源縣93804洪水調查研究報告》一書,使筆者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資料。在此表示特別感謝。</p> 在此特別聲明:記錄孔家坡村受災的38張照片(入選本文30張)及統計數字是由在四川工作的回鄉老干部、攝影記者郭拴柱(時年68歲)實時拍攝、記錄整理,并裱糊在一張一米見方的牛皮紙上,標題為:山西省沁源縣子孫萬代不忘1993年8月4日遭受的歷史以來特大的洪水災害。<br> 由此可見郭拴柱老人回報故鄉、感念父老的思想情懷和作為一名攝影記者的職業操守與良知,他不顧個人安危實時拍攝的照片,在今天看來彌足珍貴。他記錄時代的這種精神著實讓人敬佩。<br> 現在重提舊事,并將之公布于眾,也算圓了郭拴柱老人生前及孔家坡人的一個夢。正如村民郭五元老人說:事隔30年,現在還有人關心這事,真不賴呀。<br>  我想這也是沁源人共同的心聲。勿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div> (<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6月23日做美篇時原文有刪減)</span></div> <h5></h5> <h1><br><br><br>  <br><br><br><br><br><br></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溪县| 枣强县| 莫力| 武清区| 龙里县| 洪洞县| 怀化市| 同江市| 安陆市| 泸定县| 合作市| 肃宁县| 九龙县| 庆阳市| 清苑县| 肇州县| 新密市| 铜梁县| 泾川县| 乡城县| 灵宝市| 长宁县| 梓潼县| 铜梁县| 池州市| 云和县| 南昌市| 盐城市| 吉林省| 年辖:市辖区| 崇信县| 靖远县| 定结县| 金川县| 濮阳县| 淮安市| 个旧市| 义马市| 连山| 梓潼县|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