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建軍94周年到來之際,我有一個簡單愿望,就是盡快去尋訪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和革命勝利付出青春和熱血的抗美援朝老兵,去傾聽他們的故事,記錄他們的形象,留住他們的聲音,讓后來人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p><p class="ql-block"> 根據洪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的資料,2020年10月止,尚有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110余人,分布于各洪江市各鄉鎮農村,只有通過聯系村鎮、社區相關負責人,我們才能提高走訪效率,采訪到更多的志愿軍老兵。</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2日、29日、30日我先后和市檔案館副館長蔣文娟,向友松,周輝、向隈、陳海松等工作人員踏上了尋訪洪江市抗美援朝老兵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從18歲參軍,1950年10月入朝作戰,這批老兵算來都是90左右高齡的老人了,希望我們的行動的步伐,能趕得上老人離去的速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兵周永慶:1930年11月10日出生,黔城鎮土溪村鳳凰三組人,4野47軍140師 420團通訊連班長,曾 六次受獎,1951年1月入朝 ,回國時間不詳,1957年復員。曾參加上甘嶺七天八晚戰斗 ,身上棉帽被擊穿 。</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周永慶口述歷史(視頻)</p> <p class="ql-block">老兵楊早生 :1932年1月13日生,土溪村沅光15組人,1951年3月入朝 ,1953年3月回國 ,1957年復員。擔任四野47軍140師 420團 警衛局警衛員,曾參加七天八夜上甘嶺戰斗 ,負重傷住院八個月 ,立三等功一次。目前獨居 ,生活自理,兒子兒媳在外打工。</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楊早生口述歷史(視頻)</p> <p class="ql-block">楊老給我們看當年他被機槍射穿的肩胛骨,在上甘嶺戰役中,一顆子彈射中了他,令他當場昏死過去,鮮血浸透了他的四層上衣,重傷后進入后方醫院治療,8個月方才出院。</p> <p class="ql-block">老兵陳繩江: 1932年生,雙溪嚴家團村4組,中國人民解放軍42軍125師營建會工程二營戰士,1954年復員,曾參加剿匪戰斗。</p> <p class="ql-block">老兵蔣志付:1930年4月5日生,黔城干溪坪村 3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47軍140師 420團1營3連,陸軍,入朝時間1951年1月15日,回國時間1954年。曾參加上甘嶺戰斗,獲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蔣志付口述歷史(視頻)</p> <p class="ql-block">蔣志付老人珍藏的抗美援朝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老兵曾少武:1927年9月6 日生,現住黔城商貿城。紅巖山村門溪人,中國人民志愿軍0137部隊2分隊機槍連班長,1950年4月25日入朝作戰,1953年7月25日回國,1956年復員。</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曾少武口述歷史(視頻)</p> <p class="ql-block">老兵向金發:1928年3月25日生,黔城小江村9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45軍158師472團3營2連,參加剿匪戰斗,1952年 榮獲二等功,1953年立一等功一次,復員后在煉鋼廠 , 50歲失明。</p> <p class="ql-block">老兵蒲長生:1932年11月29日生,住黔城牛頭灣社區,1951年1月入朝,1954年8月回國,中國人民志愿軍47軍1404 師 420團,曾參加七天八晚上甘嶺戰斗,回國后參加剿匪戰斗 在通訊連。</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蒲長生口述歷史(視頻)</p> <p class="ql-block">蒲老向我們展示2020年10月退伍軍人事務局發放的抗美援朝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老兵楊開千 :96歲,華東軍區第七陸軍醫院…(?)在得知我們今天要來慰問他,老人很是開心,頭一天就把他的證件和紀念章找了出來,一大早起床,在走出房門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這一摔讓他陷入昏迷,被家人抬到床上,已經不省人事…</p> <p class="ql-block">楊老有五兄弟,他是長子,幾個弟弟也已年過八十,在他的床前一籌莫展,看來,我們還是晚來了一步…兩天后,楊開千老人去世。</p> <p class="ql-block">一位耄耋老人</p><p class="ql-block">一身泛黃的舊軍裝</p><p class="ql-block">一枚枚沉甸甸的獎章</p><p class="ql-block">嘴里唱著保和平衛祖國</p><p class="ql-block">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p><p class="ql-block">他們說著共同的一句話</p><p class="ql-block">我活著,我的戰友卻沒回來</p><p class="ql-block">為曾經最美的年華</p><p class="ql-block">為生死相依的戰友</p><p class="ql-block">為繁榮昌盛的祖國</p><p class="ql-block">為埋在青山的忠骨</p><p class="ql-block">喚醒他們:戰友</p><p class="ql-block">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我們</p><p class="ql-block">山河無恙</p><p class="ql-block">如我們所愿!</p> <p class="ql-block">老兵陳其堂:1934年2月出生,洪江市江市鎮龍尾村人,入朝時間1950年,離朝時間1953年,所屬部隊47軍140師教導隊。老伴健在,三兒二女,現夫妻倆與二兒子同住,身體不太好,耳背。抗美援朝戰場上,擔任通信兵,經常冒著槍林彈雨穿過封鎖線送信。</p> <p class="ql-block">老兵孫先榮:1931年8月出生,洪江市江市鎮龍尾村人,入朝時間1950年6月,離朝時間1953年,所屬部隊第四野戰軍17團3營12連,有三個兒子,由兒子輪流接回家照顧,貴陽第七冶金公司退休人員,抗美援朝期間部隊練兵,準備隨時應戰。</p> <p class="ql-block">老兵張克周:1931年10月出生,洪江市托口鎮新田村人,1950年7月參軍,所屬部隊:黔陽縣第四區中隊,家庭信息:兩個兒子,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目前身體健朗。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補充隊伍,作為班長表決心。</p> <p class="ql-block">老兵楊志達:1929年11月出生,洪江市托口鎮豹務村人,入朝時間1950年12月,離朝時間1954年9月24日,所屬部隊47軍140師420團92步兵炮,92公分炮口。有四個兒子,目前身體不太好,腿腳不便。1951年3月跨過鴨綠江,連隊266高地,參加過三次戰斗,1951年,7天8夜阻擊戰,龍水洞戰役,戰斗猶為激烈,連隊榮獲三等功,戰斗結束后被評為模范事跡。</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越老兵楊志達口述歷史</p> <p class="ql-block">老兵曹齊均:1933年6月出生,洪江市托口鎮馬田村人,1952年8月入朝,離朝時間1952年8月。所屬部隊42軍152師,育有一女,早年已過世。1950年,參加廣西三江縣剿匪,1952年8月,抗美援朝5天。</p> <p class="ql-block">老兵楊德益:1928年12月出生,洪江市托口鎮三里村人,所屬部隊25團,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參加過剿匪,剿匪時期,日夜行軍,一天走路90里路。抗美援朝時期,隨部隊走到安江戰爭停止,未去朝鮮。</p> <p class="ql-block">老兵蔡均富:1928年11月出生,洪江市托口鎮楊柳村人,所屬部隊后方預備三營三團三連三排三班,育有二兒三女,目前與老伴一起生活,身體狀況良好。1951年入伍,部隊開到半路戰爭停止,未入朝。</p> <p class="ql-block">老兵馮春壽:1931年5月出生,洪江市江市鎮青山園村,入朝時間1950年10月,離朝時間1953年,所屬部隊三野20軍(當時是在上海參加的)。家庭信息:四子二女。1949年參軍,擔任部隊理發員,1950年抗美援朝擔任供應員,負責供應糧食武器和彈藥,1953年前往蘇聯領武器卡丘秋莎,部隊運輸工作天天在路上跑,一路上機槍掃射,汽車被炸,導致手腕受傷,最終冒著炮火完成任務,1952年榮獲四等功。</p> <p class="ql-block">老兵向子仟:1930年11月8日生,洪江市岔頭鄉大年溪村2組人,1950年入朝,1952年回國。中國人民志愿軍47軍1404 420團 偵察排偵查兵,1950年參軍入朝,部隊在夜晚過江,通過浮橋,參加臨津江戰役,幾人為一組進行偵察工作,經常整夜不眠進行偵察。受傷經歷:在一個小山頭,包圍美軍一個小隊,被手榴彈炸傷,現在手、腳、頭部仍有彈片,受傷回國后在西安住院半年,現與兒子一起生活。</p> <p class="ql-block">老兵向世弟:1932年7月28日生,洪江市岔頭鄉羊坡村11組人,1950年入朝,1953年回國。六七師炮兵團1404 402團炮兵,至今已有60多年黨齡。負責六七二野炮,打阻擊戰,任三炮手,負責將炮彈遞給二炮手,在戰場上受敵軍毒氣彈攻擊,腿部中毒,起初出現紅點,后來紅腫非常嚴重,褲子被剪開,經過多次抽毒血和藥物治療后才恢復。行軍過程中,由于用馬匹運輸炮彈,目標較大,被敵機發現,敵機對部隊進行掃射,部隊躲在玉米地里,當時周圍都落下炮彈,幸而沒有爆炸。目前獨居,兒子住在附近。</p> <p class="ql-block">老兵向子良:1933年11月6日生,洪江市岔頭鄉水尾村12組人,1951年3月入朝,1951年11月回國。同村三人一起入朝,另外兩人在戰場上犧牲,每天都經歷槍林彈雨,子彈曾從腋下打過。目前和老伴一起生活,一個月前做了肺水腫手術。</p> <p class="ql-block">老兵盧再昌:1927年5月5日生,洪江市安江鎮溪邊村人,1951年3月入朝,1956年回國。曾立三等功,47軍1407 420團3營8連 少尉,參加臨津江戰役,在朝鮮邊打仗邊參加學習,當時氣候非常惡劣,都在零下30多度,士兵為了打仗輕便,都穿的比較單薄。立功經歷:敵軍偷襲,班長負傷,盧再昌一個人向敵軍扔60多枚手榴彈,將敵軍擊退。回國后到郴州軍事學院學習,升少尉。20歲入黨,至今有60多年黨齡。</p> <p class="ql-block">老兵廖開科:1932年3月5日生,1951年2月入朝,1954年10月回國。47軍140師 420團308連陸軍班長,參加臨津江戰役,立三等功,為掩護連長被手榴彈炸傷,捕獲一名俘虜,繳獲俘虜的槍支。目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張開其:1933年8月23日,安江鎮澇溪村人,1951年8月入朝 。37軍109師327團 建筑工程2師6團3應12連 戰士 汽車駕駛員,夜晚過鴨綠江被美軍發現,部隊炮兵前進,未有傷亡,部隊過完江,大橋被炸毀,到朝鮮參加數十次戰斗,打伏擊戰為主,“美軍武器厲害,我們人員更厲害”,在戰場榮獲“三等功”,目前與老伴一起生活。</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楊學亮,1932年3月生,太平鄉補順村人,竹里野部隊25團3營9連 通訊員。目前與老伴、兒子一起生活。</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蔣興傲:1930年1月4日生,太平鄉太平村人。1950年入朝,1953年回國。47軍140師 420團二營四連二排五班,參加四次戰役</p><p class="ql-block">1953年負傷回國。</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周開深:1932年1月4日生,太平鄉深溪村人,1952年入朝,1953年回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0倉庫 通訊員,入朝戰斗經歷記不清了,從內蒙回國,目前與子女一起生活。</p> <p class="ql-block"> 手持鋼槍的志愿軍戰士昂首挺立,70束金色光芒迸發而出,和平鴿、水紋、五星、桂葉等緊緊環繞,共同組成金達萊花的五瓣造型。“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寓意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彰顯中國不畏強敵、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歷史概述: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韓國軍隊開始的時候節節敗退,韓國開始向美軍求援,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向聯合國安理會施壓,最終組成了16個國家的聯合軍出兵朝鮮。</p><p class="ql-block"> 由于新勢力的加入,朝鮮半島局勢很快被扭轉,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占領平壤,意圖占領整個朝鮮并威脅我國的邊境,同時朝鮮開始向我國求援,中國被迫卷入這場戰爭。</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始了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一直到1953年簽署停戰協議,打了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落下了帷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中美雙方死亡人數:據朝中方面1953年8月14日公布的戰績,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共斃傷俘敵軍109.3萬余人,其中美軍39.7萬余人,***軍66.7萬余人,英、法等其它國家軍隊2.9萬余人。同一時期,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共傷亡、失蹤和被俘62.8萬余人。按朝中方面公布的殲敵數字計算,中朝軍隊和“聯合國軍”人員傷亡損失對比為1:1.7。(注:美國和***官方公布的各自減員數的總和為113萬余人,即超過了朝中方面公布的殲敵數字。)</p><p class="ql-block"> 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共斃傷俘敵百萬余人,自身作戰減員36.6萬余人(陣亡11.6萬余人、戰傷22萬余人、失蹤和被俘2.9萬余人),敵我傷亡損失對比為1.9:1</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建立伊始,在各方面存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國際反華勢力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場戰爭。當時,美國軍隊公然武裝干涉朝鮮內戰和封鎖臺灣海峽。特別是美軍在仁川登陸后,越過三八線大舉向中朝邊境進犯。朝鮮出境為在旦夕,中國主權和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請求中國直接出兵援助。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被迫推遲解放臺灣,調整國民經濟恢復計劃,決心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犧牲,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衛國家,進行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聲吶喊,它所激發的中華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巨大動力,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領導人和中國軍隊在于世界頭號軍事強國機器率領的世紀國軍隊的殊死較量中,顯示了高超的戰爭智慧和英勇無畏的精神。戰爭的結局是:中國人贏得了勝利和尊嚴,美國當局及其侵略軍得到了關于一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不可輕侮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曾經有一場偉大的戰爭,一個百年積弱、飽受殖民凌辱的大國,在三年激戰之后,使資本主義世界最大工業強國的第一流軍隊被限制在他們原來發動侵略的地方,不僅沒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這是一個具有重大國際意義的教訓。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彭德懷)。這就是堪稱新中國“立國之戰”的抗美援朝!</p> <p class="ql-block">蔣敬啟,90歲,51年1月入朝,56年5月回國。抗美援朝通信兵,他因在戰斗中確保觀測所線路暢通,兩次榮獲二等功,復原后在黔陽縣郵電局工作直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通訊員蔣敬啟口述</p> <p class="ql-block">易理秋,1931年10月生,現年90歲,1951年4月入朝,1954年9月回國。志愿軍四一五團七連炮兵,兩次榮獲三等功,回國后在部隊服役15年,后分配在郴州稅務工作,后調回黔陽縣,先后在組織部、紀委工作,擔任紀委常委,直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小炮手易理秋口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志愿軍炮兵陣地。</span></p> <p class="ql-block">莫文豐,1931年5月生,91歲,志愿軍45軍179師13團步兵,51年秋季入朝,參加了三次主要戰斗,榮獲三等功一次,1954年回國。</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步兵莫文豐口述</p> <p class="ql-block">李必禎,1931年19月生,抗美援朝老兵,現年90歲,1951年入朝作戰,志愿軍12軍35師104團3營八連步兵,54年4月回國。</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兵李必禎口述</p> <p class="ql-block">訪問抗美援朝老兵蒲長生。</p> <p class="ql-block">聽向子仟老人講述抗美援朝戰斗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村干部陪同下,我們與曹齊均老人留影。</p> <p class="ql-block"> 總結: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對于抗美援朝這一段歷史都并不清楚,在這里,真心呼吁大家去好好了解一下,由于時間關系,遺憾我不能將洪江市健在的這一百多位抗美援朝老兵一一拜訪,但只要有這份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志愿者,去關注關心這些老兵,沒有他們的流血付出,又哪會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們平凡且偉大,他們的英雄事跡應當被銘記,抗美援朝的精神理應由我們這一代人講述并傳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9日江市鎮、托口鎮走訪老兵花絮。</p> <p class="ql-block">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戰爭及其偉大勝利,是新中國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深刻影響了二戰后亞洲乃至世界戰略格局的塑造,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p><p class="ql-block"> 而今,人類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昭示,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勢不可擋,只有朝著正確的歷史方向,避免任何形式的“新冷戰”和軍事沖突,謀求合作共贏,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和平、穩定、發展、進步。</p><p class="ql-block"> “戰爭不可遺忘,影響力不可遺忘,某些西方政客不要再像70年前那樣發生戰略誤判,不要低估中國人民的意志、決心和力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瓦房店市|
西丰县|
松江区|
桐柏县|
天门市|
华池县|
大港区|
芜湖市|
台州市|
浦城县|
恩平市|
沅陵县|
平江县|
罗城|
怀安县|
收藏|
沙雅县|
江津市|
茂名市|
兰溪市|
宁城县|
崇信县|
兴义市|
三门峡市|
樟树市|
白山市|
高尔夫|
鄂州市|
故城县|
师宗县|
商水县|
阿拉善左旗|
全椒县|
贵德县|
沁阳市|
玉龙|
孝感市|
酒泉市|
镇赉县|
东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