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子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約十幾年以前,在香港上水寶石湖路一個僻靜的路邊,緊靠著玻璃隔音墻根,一簇簇低賤的木本植物間雜著野花野草伸出倔強的身軀,不知不覺生長了出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些卑賤的花花草草一天天長大了。每當微風徐徐吹來,它們看似在漫不經心地跳著飄逸的舞,其實是在暗暗較量著——不露聲色地搶奪著泥土里有限養分。而每一株都是那麼努力地探出頭,盡可能親吻每一縷陽光,堅韌不拔地完成著自己傳承生命的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天,八號臺風如約而至,烏云挾住雷電在天空肆意翻滾。陣陣狂風突起,道路兩旁高大樹木粗壯枝干被攔腰折斷后拋向街道。幸存的樹木低下了頭,齊齊地、朝著風的方向彎下了身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群自生自滅的賤草賤花自然也無法逃脫這場浩劫,它們的枝蔓花果被暴風雨撕扯的滿地都是,殘枝碎葉隨著水流在街道上漫無目標地飄浮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個世界都變得搖搖欲墜,烏黑的天似乎要塌陷下來。小植物們開始的確被這些震撼天地的電閃雷鳴嚇壞了,但它們一會兒功夫就定下神來,濕漉漉的手挽在了一起,肩并肩和狂風暴徒開始了勇敢地抗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暴風雨的摧殘和洗禮過去了,風消失的無影無蹤,雨水留下來了, 浸入干涸的土壤。這群野花雜草不但未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擊垮,反而在雨水的滋潤下迅速恢復了元氣,并且比以前更加強壯:毛茸茸小刺慢慢變得堅硬起來,一串串赤紅色的果實在太陽光下發著暗紅色的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血紅色的朱槿,綻開火一樣的花朵,像一個個妖嬈的美女,在微風中悠然地擺來擺去, 打量著這個令人費解和困惑的世界。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土里土氣的不知名的的小黃花、碎白花也試圖擠過去。大家熱熱鬧鬧地湊在一起,如同一群不諳世事的孩子,互相依偎、共同分享著劫后余生的悲哀與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盡管它們身上毫無香氣溢出,但那些蜜蜂蝴蝶和一些不知名的昆蟲還是聞「色」而來。以前盡顯單薄的植物枝葉逐漸豐滿了起來, 甚至有幾只小鳥匿藏在花草叢中唱起歌來。這片小得不能再小的荒蕪地頓時顯得熱鬧異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上幾個老婆婆從街市上買菜回家路過,被太陽照的睜不開眼,躲到這塊花草叢旁。當聽到鳥在頭頂鳴唱時,興致盎然地輕輕哼起粵曲。離開時順手摘幾朵野花插在頭上,自己好像一下子變得風姿綽約起來,少女時的風騷與活力似乎又回到了她們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天在這塊亞熱帶土地上雖然不太顯眼,但還是來了。太陽懶洋洋地照在這片充滿野性生機的植物叢中。伴隨著偶爾駛過車輛發出的轟隆聲,一切顯得那么悠閑、愜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團烏黑的云彩從天上掠過,幾個拿著割刈機械的政府食環署工人嘴里吹著口哨出現在這里,手腳麻利地開始他們的工作——鏟除這些原本不該在這落地生根的綠色居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們的工作很有效率,不到一個鐘功夫,這里剛才還花紅草綠之地一下子變成了一片狼籍,花朵還來不及凋謝就被連根斬斷,七零八落散倒在了地上。那些紅色的、黑色的細粒果實被街上的車子碾過,果漿四濺,在路面上留下斑斑點點紫黑色印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棲息在這的昆蟲不知去向,受了驚嚇的小鳥不知所措地站在遠處高高的樹枝上,困惑地望著地上這群汗流浹背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植物被割刈后的那種憂郁的苦澀清香味立即向四周彌漫開來。綠色汁液抹到了工人的褲角上、流淌在工人鋼頭大皮鞋上。他們毫不在意,繼續在這些嫩枝葉上踩來踩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些失去生命的綠色軀體最后被集中到了一堆黑色的垃圾袋,靜靜地等待著被運往堆填區填埋。可能那就是它們最終的歸宿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片小小的原生態的植物棲息地傾刻間被毀于一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幾天后工人們走了,他們在這個路旁栽下了一排叫作「白千層」的樹,當一陣風吹來時,它們身上那一層層破破爛爛樹皮就開始哆嗦起來,發出瑟瑟的聲音。白色的樹干看起來毫無生機,似乎落滿了骯臟的塵埃。枝葉在風中搖擺時,像是向路過的人乞討春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件事已經過去很久了,如今這排樹已經長大了,但身體像麻花一樣,依舊扭曲著向上生長著,透出一股股「邪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當我路過這個街口,看到這些衣衫襤褸的「乞丐樹」猥猥瑣瑣企立在街旁,心里就隱隱作痛。不時地在想一個問題,是一些什么人出于什么原因做出這么一個令人費解的決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心而論,從一般狹隘意義上理解他的專業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從人文理念和廣義的生態學層面上分析,這起「慘案」的決策者們,似乎并未明白到人和環境復雜的相處之道,更未意識到我們和其他生命都處于一個生命共同體的事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或許僅僅因為妨礙了他們膚淺幼稚的美學視野,在人類固有的霸權欲使然下,向大自然非法行使著自己的權力。這群原生態居民成了這種濫權的替罪羊,遭遇了無枉的滅頂之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對待自己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呢?從天空到大地,又從大地到江河湖海,無時無處都留下了人類強悍身影。難道我們這個星球生命的數量太多,以致互相間變得難以容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工植被的幽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近二百年以來,人們已習慣自己在和大自然相處時所處的優勢地位,并不斷加以擴大。規模越來越大的針對大自然所謂的開發行為,使得我們這個星球到處被烙上人工的痕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蝸居在都市的人離生機盎然的原生態植物環境越來越遠,和我們時時相處的只是那些和塑膠差不多的生態功能低下的人工植物景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園丁變成了園林的剃頭匠,津津樂道于對植物生長自由刻意粗暴的剝奪和踐踏。各種各樣具有不同生物背景的植物被人自做聰明地挪擺到一起,被修理成不同形狀的滑稽夸張造型。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些受人操控的生物體在風中瑟瑟發抖,不由使人想起法國作家雨果筆下的笑面人:雖春風滿面,對著眼前世界無時無刻展開嫵媚的笑容,但心從來未停止流出慘痛的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們制造了這么一種淺膚的情緒和信仰裂解的價值觀,世界亦被這種惡質文化所蒙蔽,以為蒼穹之中惟有人為大。狂妄使得我們變得輕率和浮躁。扭曲的發展理念讓我們的前行軌跡日益模煳,每個人都成了這盤生態賭局中賭徒而無法置身事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在各式各樣的自然災變中疲于奔命之時,輸贏也漸漸顯露出了端倪。大自然開始向我們展示出它惡的一面,如同一條柔順的狗,被人逼到了一個墻角,在走投無路之中,露出了它無奈的猙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們為了滿足自己不斷膨脹的樹木消費需求,大肆砍伐廣袤的原生叢林,等發現森林難以填充日益增長欲望時,便以往的生態區種植大量的速生的經濟林。從表面上看,森林的采伐量已經低于森林的生長量﹐但增生的人工綠地并不是生態學意義上的植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正生物學意義上的森林是從地衣﹑苔蘚﹑蕨類一直到各種各樣的野花野草和藤蔓、小灌木﹑大灌木﹑小喬木﹑大喬木等等各種生物因素形成的完整生態系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量研究證實,人工植被已經對兩棲類生物種群造成了不可恢復的傷害。在缺乏系統研究的情形下,以一般的常識推測,自然森林被人工林置換后,如果導致一個族群消失,那么處于它上端的物種也難逃厄運。最后的結局很可能就是生物能量傳遞過程的中斷,最終導致能量金字塔結構的崩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各種生物彼此構成的有機原生態遠非人們想象般那么簡單,人工植被并不能如人所愿的具備完整的生態功能。而人的行為并未僅僅停留在對植物資源的蹂躪和姿意妄為上,對自然資源掠奪引發的各樣危機頻生不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蹂躪大自然的派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們在自己的現代化進程中,燃燒和消耗大量有機物質以提供各種機械的能源供給,不斷使地球在溫室效應下溫度節節攀升。氣候與環境在劇烈地變動,生物多樣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種生態的惡果回饋給人類自己時,破壞大自然的腳步并未因此而停留下來,而是被眼前的各種利益推推搡搡,情愿或不情愿地繼續往前走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們無所顧忌地褻瀆著大自然,把這個蔚藍色的星球當成被自己劫持的人質,并且肆無忌憚地對造物主發出指令:「快把天堂的門打開!」。但上帝會不會聽從人的吩咐,乖乖地打開那扇人人趨之若鶩的天堂之門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就是這麼一個生機盎然、各物種和諧共生的花園,在人類控制世界能力日益膨脹過程中傷痕累累。而它也在經歷劇痛之后,顯得那麼憂傷,無奈下只有按照自己的邏輯和人分道揚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自然并不是懦弱的,它用黑色幽默給人類展示出了自己的的詭異和桀驁不馴。當各種因生態失衡而衍生的自然災變頻頻顯身,人們在深受其害之時,只看到了大自然的無情和暴戾,并不會把這些悲慘結局和我們蔑視自然環境、無止境對大自然索取和自身利益最大化關連起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即使意識到了個中原由,也會很快刻意遺忘。好了傷疤忘了痛以后,對自然的傷害行為更加唐突和變本加厲。人自負地認為已經破解了大自然密碼,可以在這個星球上為所欲為地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請別太自信,恢宏的自然被無窮盡的表象包裹了起來,揭開了一層又是一層,內幕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知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祖道家去了哪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國落后的西部地區的藏民族中,尊重自然、畏懼自然幾乎成了他們的一種宗教行為。他們虔誠地為各個名山大川搭上各種用石頭堆積起來的簡易祭臺,拉起一條條經幡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一條條展示純凈靈魂的旗幟會在風中發出清脆的聲音,如同懸掛在人頭頂上的一串串古老咒語。彷佛在告誡路過的行人:「請不要驚動這里的一草一木,冒犯大自然的神靈必遭報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每我從那些經幡布旁走過,孤單的影子就會在這呼嘯而過的風中顫栗起來。突然間覺得自己如同腳下這一簇簇閑花野草,在空曠但充滿力量的大自然中顯得這般渺小。我的心扉這時就會被這濃濃的薩滿原始宗教以及藏傳佛教文化有力地撞擊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果有「愚昧」和「智慧」兩個頭銜,應該把哪個頭銜給予那些凈如虛無的藏民呢?他們的所作所為對于波濤洶涌的現代科技來講,又有什麼啟示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教主張一切事物皆有佛性,便是對各個生命個體生命體存在物的肯定。無論是有情識的動物,還是無情識的植物,乃至一微一塵都具有佛性,有其存在的價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教主張實際上已包含了各種生命體平等的思想,其觀點對生態文明顯示出越來越清晰的人文指導意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道教推崇天人合一,中國許多知名的山脈都被列入其中,成為道教徒們口中的神仙居所而成為他們的「洞天福地」。從道教的獨特視角來看,它是經過選擇并營造的天地間體現道意,融自然與人于一體的狀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洞天福地」營造了道教的一個近乎完美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佛教儒家以及道教構成了中國人獨特的生命觀、倫理觀和自然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不幸的是,在無所不為的經濟浪潮沖擊下,各種形形色色的靈魂污染物正朝著那片凈土彌漫而去,攻克著一個個心靈堡壘,連佛和各種天尊自己也都陷入了「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境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似乎也在嘆息,上億年形成的萬物相安的生態,在短短兩百年的現代人類面前已經變得岌岌可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呼喚「原生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生態」是指在沒有或較少受到人工的影響和干擾,在自然狀態下的原始生態或生態原狀。自工業化革命以來,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突飛猛進地「大躍進」,自身取得的改變環境的能力,使整個地球產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與此同時,環境變異、生態惡化,生物多樣化、物種多樣性等方面產生的種種問題也接踵而至,物種瀕危和消亡為人類未來生存敲響了警鐘。而在社會發展與演繹領域,極權暴政也出現出摧毀自由意志的病態結構,人類的文化價值觀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生態」一詞在這種背景下迅速普及,衍生到人對自己的行為、人和人關系乃至到藝術文化的理解上,并被美學和哲學等領域所關注。「 原生態」似乎已經成了令人們懷念、象征著人類文化活動和大自然的過去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做為各式各樣的文化因素,有的正在消失,有的則使我們在回首觀望之際,產生無限惋惜的唏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和我們息息相處的大自然已到處亮起紅燈,人類在演化中形成的深層心理結構,以自由落體式的加速度改變著。人們能夠容忍的環境變化速率,遠遠低于人類創新活動所誘致的環境變化。一切預示著一次深刻的人類全方位、總體結構性發展危機的出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貪婪的魔鬼試圖引導我們一步步走向萬劫不復的不歸路。我們可否應該思索和反省,和諧并不局限于人和人之間,而應該是每個生命和自己息息相關環境之間的和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或許,重新評價已與我們越走越遠的人性、文化的發展方向,盡可能尊崇環境的自然演化,減少對大自然的干擾,是我們艱難前行的另一條路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為了能讓我們從過去的歷史評估現在以至未來,避免走到萬劫不復的境地,重新審視人類環境原生態,或許是人類薪火相傳的必須作為。</span></p><p class="ql-block">(本文圖片源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呼伦贝尔市|
张北县|
阿克|
铅山县|
望江县|
金塔县|
华坪县|
金川县|
金华市|
秦皇岛市|
囊谦县|
龙山县|
呼伦贝尔市|
仲巴县|
连城县|
茶陵县|
嘉义市|
右玉县|
新乡市|
苗栗市|
林西县|
广元市|
阿克苏市|
常山县|
永泰县|
门源|
高雄县|
甘泉县|
白河县|
乐亭县|
石林|
玛沁县|
和政县|
三原县|
商南县|
砚山县|
临邑县|
枞阳县|
泾源县|
茌平县|